《眼科錦囊》~ 卷二 (6)
卷二 (6)
1. 肉攀睛
(附)翅翳
此證大眥生出帶赤或帶黃之肉贅。漸長犯角膜者也。此因淚阜之纖維為弛長而所發也。和蘭名之翅翳。而算入角膜病中者。非也。乃是白膜病也。從來雖下翅翳之譯字。本與翳不同焉。雖有弩肉之名。亦與他之弩肉不同焉。實瘜肉而非弩肉。漢人言弩肉攀睛與大眥赤脈同證也者。愈涉於荒唐。具眼者自有明識。
治法,宜照下條囊翳之治法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「肉攀睛」,也就是眼睛大眼角處長出帶紅或帶黃的肉瘤,這種情況會慢慢擴展到角膜。這主要是因為淚阜的纖維組織鬆弛延長導致的。荷蘭醫學稱這種現象為「翅翳」,並歸類在角膜疾病中,但實際上它應該被視為結膜疾病。雖然傳統上將其譯為「翅翳」,但其性質並不相同。即便有人將其稱作「弩肉」,但其實它和一般的「弩肉」也不一樣,它實際上是一種肉瘤,而不是「弩肉」。有些漢人將「弩肉攀睛」與「大眼角紅脈」視為同一種病症,這顯然是不對的,真正懂醫學的人自然會明白其中的不同。
治療方法,可以參考下一段關於「囊翳」的治療方式。
2. 囊翳
囊翳之名。不典之俗稱也。其為證也。白膜隆起。白若微赤之瘜肉。軟如綿絮。積年不痊。漸次滋蔓。竟犯角膜。至尤甚者。則掩閉角膜上。隔絕鑑視之機。其翳端首附著眼珠。而當中浮空。其狀似俗所謂蝦蟆之歌囊。故呼為囊翳。其實亦非翳也。吾友人有命白頭筋之名者。稍當矣。此證與攀睛一般。惟以瘜肉附著眼珠與否。區別為二證耳。
治法,先將細小利鉤。揭起瘜肉浮空之部。針穿蠟絲。以貫通其處。更扯絲揭起。以利剪刀截斷其附著之處。若全掩角膜上者。宜於瘜肉上截開十字形。創痕即點一元丹。行手術之際。仔細注意。勿使剪頭礙著眼珠。如有血絡者。當截斷其根基。施術之後。宜用青布包護眼目。約過三四日除卻之。
白話文:
【囊翳】
囊翳這個名詞,是民間不經典的稱呼。這種症狀表現為眼睛表面有白色薄膜突起,看起來像是微微泛紅的增生組織,觸感柔軟像棉絮,長年無法痊癒,並且會逐漸擴散,最終可能侵犯到角膜。在最嚴重的情況下,它會完全覆蓋角膜,阻擋視線,使得眼睛無法正常視物。這種病變的一端會緊貼眼球,中間部分則呈浮空狀態,形狀類似於俗稱的蝦蟆喉嚢,因此被稱作囊翳。但實際上,它並不是真正的翳。我的朋友有人稱它為白頭筋,這個名字較為恰當。這種症狀和攀睛症相似,區別只在於增生組織是否附著在眼球上。
治療方法,首先使用細小且鋒利的鉤子,將增生組織的浮空部分勾起,再用針穿過蠟絲,貫穿該部位,拉緊蠟絲將增生組織揭起,再用剪刀剪斷其附著在眼球的部分。對於已經完全覆蓋角膜的病情,應在增生組織上剪出十字形切口,然後在傷口處點上一元丹。在進行手術時,要非常小心,避免剪刀誤傷眼球。如果增生組織中有血管,應該在根部截斷。手術後,應使用深色布料保護眼睛,大約三到四天後可以移除。
3. 雞冠蜆肉
此證白膜生瘜肉。軟弱而色深紅。其狀似雞冠蜆肉。故取以名之。此血液瀦留於白膜中。久久遂作赤色之肉狀。漢人所謂如心熱酒毒之說。不足取也。不獨酒客患之。酒量小戶之人。或三尺之童子。深閨之處女。持戒之清僧。罹是患者。亦為不少焉。
治好,用越婢加朮湯。屢獲神效。或隨證而用鉤亦可也。
白話文:
這病症特徵為眼睛白膜上長出瘜肉,質地柔軟,顏色深紅,形狀類似雞冠或蜆肉,因此以此命名。這是因為血液在白膜中滯留過久,久而久之就形成赤色的肉狀物。有些人認為這是由於心火旺盛或酒精中毒所致,但這種說法並不可信。不只嗜酒者會有此病,即使酒量小的人、小孩、未出閣的女孩,甚至持戒的僧人,都有可能患上此病。
治療方法,使用越婢加朮湯,屢見奇效。或者根據病情的不同,選擇其他適當的藥方也可以。
4. 白膜黑粒腫
此證白膜生出黑色或淡青色之粒子。大如小豆。圍繞角膜。此胎毒之所致。而發於內部。達於網膜者也。予遊於南豆。偶遇一少年。患此證。左眼點出四個。右眼十三四個。見之駭然。再四構思回慮。無奈之何。記以待來哲。
治法,今闕之
白話文:
這個病症的特徵是,在眼球的白色部分會長出黑色或是淺青色的小顆粒,大小就像小豆子一樣,這些顆粒會環繞在角膜周圍。這是因為母體傳給胎兒的毒素所導致,毒素從身體內部發作,影響到了視網膜。我曾經在南方旅行時,偶然遇到一個年輕人得了這種病,他的左眼有四顆這樣的顆粒,右眼則有十三、四顆,看到這種情況我感到非常驚訝。我反覆思考,卻找不到解決的方法,只能記錄下來,等待未來的賢能來解答。
至於治療方法,目前我還無法提供。
5. 病系角膜之證
6. 雲翳
(附)玉翳浮滿,膚翳,丁翳,花翳,翳膜,遮障,腐蝕翳
夫角膜之為質也。玲瓏澄明。而輸送射光來映於網膜之器具也。今因多少之事。故汙液留滯於角膜之纖維。以作白濁曇暗。遂致乎妨礙透明之機者。概為翳障。其為證也。翳色有白有黃。看視物景。如隔雲霞。或有全至盲瞶者。尋其所來由。頗多端。而不可概論焉。且因疫眼風眼。
或梅家淋家疳眼痘疹等而發者。其形狀亦不一也。有浮沉厚薄。治不治之別。故不審察病態。則何能取功。薄翳者。角膜白色。而如淡霞浮雲。瞳孔矇矓。透視於外者。本是輕證。而明可必復也。厚翳者。其翳厚而有白色有黃色。又有少辨明暗與否。即曇暗中之重證。而治法亦甚難矣。
然於其曇暗之部。或一處乃至數處。有淡薄之斑點。而帶青色者。施治則尚可救矣。經年無全辨明暗者。斷為不治。一證有其翳甚稠厚。而焦黃醜穢。起於角膜之下部。血絡纏繞。頗作膜狀。而遮明者。縱令有角膜上部現出半月狀少辨明暗。以翳深入其部之實體。故為不治。
予名之曰腐蝕翳。此證發自小兒痘瘡胎毒者多矣。田氏銀海精微舉玉翳浮滿之證。而為不治。然不詳其輕重。而專以為不治者。予未信之。各書中載出丁翳膚翳花翳翳膜遮障等。尚有許多名目。不遑枚舉。皆不過取形設名。總歸障翳之一證焉。古人主張蛇足之說。失真者不鮮矣。
後學勿取惑。
治法,內服發表劑。下劑。水銀劑。外用水銀蒸劑。及龍麝真珠等之點藥。加緩汞丹一點用之(方則中載數方宜撰用)若用加汞之點藥。而發赤脈疼痛者。急取蜀葵煎汁。加沙糖乳汁。屢灑眼中。可以防護其變。而每日用溫金熨之。以散鬱結之毒。則速得奏功。外翳稠厚者。在角膜圈裡。將針頭細刺其周圍。作針眼細孔。而點剝翳之藥劑。則極妙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眼睛疾病「雲翳」,也就是角膜上的混濁物。當角膜,這個負責折射光線到網膜的重要器官,受到各種因素影響,導致污濁的液體滯留在角膜纖維上,形成白色的混濁,妨礙了角膜的透明度,我們稱之為「雲翳」或「翳障」。這種病症的特徵可能是白色的翳,也可能是黃色的;患者看東西會像隔著雲霧,嚴重的甚至會完全失明。
雲翳的成因有很多種,可能來自於傳染性眼疾、梅毒、淋病、疳眼、痘疹等。不同原因引發的雲翳形狀各異,有的浮在表面,有的沉在深處,有的厚,有的薄,治療方法也會因此不同。如果沒有仔細檢查病人的病情,很難找到有效的治療方式。
對於較薄的雲翳,角膜呈現淡白色的混濁,就像淡霞或浮雲,瞳孔模糊,但還能勉強看清楚外面的世界,這是比較輕的症狀,有機會恢復光明。但如果是厚翳,顏色可能是白或黃,有的甚至分不清明暗,這就是重度的雲翳,治療起來非常困難。
然而,在重度混濁的部分,如果有一處或多處淡薄的斑點,且帶有青色,還有治療的希望。但如果一年下來都無法分辨明暗,就判斷為無法治療。有些病例,雲翳特別厚,呈焦黃色,非常醜陋,從角膜下方開始,被血絲纏繞,像薄膜一樣遮住視野。即使角膜上方還保有半圓形的區域,能勉強辨別明暗,但因為雲翳已深入角膜,這種情況也是無法治療的。我將這種情況稱為「腐蝕翳」,通常是由小兒麻疹或先天胎毒引起。
古籍《銀海精微》提到一種「玉翳浮滿」的症狀,認為無法治療,但並未詳細描述病情的輕重,我對此持保留態度。許多書籍中記錄了丁翳、膚翳、花翳、翳膜、遮障等名詞,但其實都是根據雲翳的形狀命名,總歸為障礙視力的病症。古人對病症的理解有時過於牽強,後學者不要被誤導。
治療方法包括內服解表藥、瀉下藥、水銀藥,以及外用的水銀蒸劑,和含有龍涎香、麝香、珍珠的眼藥水,再搭配少量的緩汞丹(具體方子請參考其他資料)。如果使用含汞的眼藥水後出現紅腫、疼痛的情況,應立即用蜀葵煎汁,加上砂糖和奶水,頻繁地滴入眼中,可以防止病情惡化。同時,每天使用溫熱的金屬熨斗敷在眼部,有助於散去毒素。對於角膜上層厚重的雲翳,可以在角膜邊緣細細地用針刺出一些小孔,然後點入剝離雲翳的藥劑,效果非常好。
7. 星翳
(附)時復秤星,白陷魚鱗,冰蝦翳,真珠翳
星翳者。即雲翳中之一種也。惟不角膜生曇暗而發汙點者是也。其形如星之懸青霄然矣。故有星翳之名。此汙液在胃。而其毒薰騰於上。黏液留滯於角膜之纖維而所致也。其形狀各各不同焉。今略為區別。學者宜細察。其為證也。角膜上生白翳一點。或三四點乃至十餘點。恰如秤星。
澀澀多淚。或赤脈疼痛。其色青白。或淡白如煙如霧。此乃疫眼熱眼頭痛及過酒之人多患之。而施治脫星。則其痕必為陷入矣。時復秤是者。此發作有時之翳也。角膜上生汙點。或生或滅。或生生而不滅。或有春發者。有秋發者。而至期而發。過期則自消。每發眼目漸致衰弱。
而翳痕亦愈大也。此證之所關係者非輕也。如有誤治。則殆至喪明。白陷魚鱗及冰蝦翳之二證者。角膜生白翳。其根深。腐蝕實體。其狀如魚鱗。如冰蝦。而發多少焮痛。澀刺多淚。至其劇證。則白陷釘入焉。此證雖不異於雲翳。因星翳之誤治。變成此狀。故陳列於斯矣。真翳者。
汙點昂起。而白色。或帶青色。其狀恰如真珠。此固著於角膜之翳也。即因如梅毒痘疹等酷烈淫毒而所發起也。
治法,星翳輕證者。使蛇石吸之。則其治甚速也。又有一方。名神靈丸。(詳方則)用之必奇驗。小兒兔屎丸為佳。時復秤星。內服涼膈散。防風通聖散。兼用緩汞丸。點藥鉛糖水。白陷魚鱗冰蝦翳之二證。因婦人血熱者。對證藥劑。兼用蝲蛄散。見累效。發自他之各證者。
宜按雲翳法用之。真珠翳。將眼刀些割點頭。點脫翳之藥劑。輕者可治。重者概為不治。以上所陳列之各證。點藥通用玉蕊白玉撥雲比金等之諸方。然其有熱如疫眼者。勿施之。
白話文:
【星翳】
星翳,是雲翳的一種。特徵是在角膜上出現類似星星在青天中的污點,導致視力模糊。因此被稱為星翳。這是因為胃中的污液產生毒素,蒸騰上升,使得角膜纖維上留下黏液所致。其形狀各異,現試圖分類,學習者應詳細觀察。
患者在角膜上會出現一個或數個白翳,就像秤上的刻度一樣。眼睛乾澀、多淚,或伴有紅脈疼痛,顏色青白或淡白如煙霧。這通常是由於熱性眼疾、頭痛或酗酒的人常見的症狀。若治療星翳,其痕跡將會陷入角膜。
時復秤星,這種病發作有時限,角膜上會出現污點,可能消失也可能持續存在,有的在春季發作,有的在秋季,但到一定時期就會發作,過了這個時期就會自行消失。每次發作,視力會逐漸減弱,且病竈也會越來越大。此病如果治療失當,可能會導致失明。
白陷魚鱗和冰蝦翳,這兩種病症都是角膜上出現白色翳障,根部深入,腐蝕實體,形狀如魚鱗、冰蝦,並伴隨灼熱疼痛、眼睛乾澀、多淚。在病情嚴重的情況下,會有白色物體侵入角膜。此病與雲翳相似,但多是由於星翳治療失當轉變而來。
真珠翳,污點凸起,顏色為白色或青色,形狀猶如真珠,這是牢固地附著在角膜上的翳障,多由梅毒、痘疹等惡性病毒引起。
在治療方法上,對於輕微的星翳,使用蛇石吸出,療程會很快。另有一種藥物,名為神靈丸,效果顯著。兒童適用兔屎丸。時復秤星,內服涼膈散、防風通聖散,輔以緩汞丸,點藥鉛糖水。對於白陷魚鱗和冰蝦翳,若是因婦女血熱引起的,需對症下藥,輔以蝲蛄散,效果顯著。其他原因引發的病症,則依照雲翳的治療方式處理。對於真珠翳,需用小刀刮除,然後點用去翳的藥劑,輕者可治癒,重者無法治癒。上述所有病症,都可以使用玉蕊白玉撥雲比金等藥方。然而,對於像疫眼那樣熱性眼疾,則不宜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