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眼科錦囊》~ 卷一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6)

1. 點藥水飛

當今專門之家,百般眼疾,必用點藥,而無他策。觀其所制,取石藥煅煉之,而後用水飛過,大約十數回,至其叮嚀注意者,精精密密,自號除去石中所含有之火毒。

予甚疑之,其所謂火毒也者,為害如何乎?用水飛過,則其所增功力幾許乎?而藥物之制,本非一途:有可煅煉者,有可生用者,有可風化水飛者。若不知之,而謾為煅煉水飛,以企望藥力強大者,何哉?

應粗而密,應密而粗。若經水飛十數次,則卻恐脫去自然固有之力,而化於無用廢殘之品。此不明藥物之質,不達精煉之理,徒為苦心勞志,遂製作無益之物,不亦愚乎!

白話文:

現在那些專精於眼科治療的家庭或醫生,面對各種眼疾,一定會使用滴眼藥水,而沒有其他治療策略。他們製造藥水的方式,是先選擇合適的礦物藥材,經過煅燒提煉,然後再用水飛法反覆淨化,大約要重複十多次。在這過程中,他們極度小心,力求精確,自稱這樣可以去除礦物藥材中的火毒。但我對此存疑,所謂的火毒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呢?用水飛法處理後,藥效又能提升多少呢?

其實藥材的處理方法並非只有一種,有的適合煅燒,有的可以直接生用,有的則需風乾或用水飛法。如果不清楚這些,就盲目地進行煅燒和水飛,期望能提高藥效,這是為什麼呢?有些藥材應該粗糙一些,有些則需要更細緻,但如果反覆用水飛十多次,可能會失去藥材原有的功效,變成無用的廢棄物。這就是因為不瞭解藥材的特性,不懂得精煉的原理,徒然耗費心力,製作出無益的東西,不是很愚蠢嗎?

2. 點劑

點藥和蜜者,一者包護龍麝芳香透竄之物,而不令風化飛散也;一者塗沫眼珠,而令滋潤緩和也。

然甘味黏稠之品者,制伏峻烈之勢,緩解收斂之力,故蜜劑比粉末劑,則效力減半矣。況飛過數回,脫亡其銳氣者乎?

初學之士,先究盡藥性,而後可活用焉,不然則百無一功矣。

白話文:

在製作點眼藥時,會加入蜂蜜。蜂蜜有兩個作用:一是保護藥材中的龍腦、麝香等香氣濃鬱且容易揮發的成分,防止其因空氣氧化而喪失效用;二是使眼藥塗抹於眼球上時更加滋潤、溫和。然而,蜂蜜這種甜味且粘稠的成分,會抑制藥物強烈的作用,減緩其收斂效果。因此,含有蜂蜜的藥劑相比純粹的粉狀藥劑,其療效會減半。更何況,經過多次研磨過篩,藥材的精華部分已流失,其藥效自然會大打折扣。初學者應當深入研究各種藥材的特性,才能靈活運用。否則,很可能會事倍功半,甚至完全無效。

3. 㗜鼻劑

㗜鼻之藥劑,古人既稱用,而其方亦為不少焉。然近世眼科之門,用之者幾希也。適雖有用之者,多出於口受家傳之一路,非有窮極其法方,此有法而無用也。故予懇舉數方,以告有志者:此乃眼科應用之貴劑,而頭痛、熱眼及內外二障,皆能奏效焉。概之雖有噴嚏者,泄淚者,流利稀涕者,吐出黏沫者等之別,皆是開達頭腦之鬱閉,快復神經之衰弱,流通氣血之留滯,外出上衝之汙毒之方法也。

按蠲毒逐邪者,自然逐毒之外,如汗、吐、下、利水、放血、發疱、釀膿、串線等,即其任也。水銀諸劑,導出邪毒於津唾;㗜鼻諸法,誘引郁毒於鼻口;同是驅邪之妙術也。

豈不鄭重乎!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關於"㗜鼻劑"的使用,也就是鼻腔吸入的藥物。古時人們已經在使用,且配方種類繁多。然而,在近世的眼科領域,這種療法卻鮮少被採用。即便有人使用,多半也是從口述或家族傳承得來的方式,並未深入研究其理論和方法,這就形成了一種有方法卻無實踐的狀況。因此,我想舉幾個例子,來告訴那些有心學習的人。這些藥劑對眼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,不僅可以治療頭痛、熱眼症,對於內外障礙也有療效。總而言之,儘管有噴嚏、流淚、流鼻涕、吐出粘液等不同的反應,但這些都是為了打開頭腦的阻塞,恢復神經的活力,促進血液循環,排出體內的毒素。

根據研究,排除毒素和邪氣的方法,除了出汗、嘔吐、排泄、利尿、放血、起泡、排膿、縫合等手段外,鼻腔吸入藥物也是其中一種。像是水銀等藥物,能通過唾液將邪氣引出體外;而鼻腔吸入的療法,則能將積壓在鼻腔的毒素引導出來,同樣是驅除邪氣的妙招,值得我們慎重看待。

4. 吐劑

汗、吐、下之為方也,導出諸毒之要術,而僻村寒鄉之草醫,亦能知之。然世醫馴於汗下,而不熟於吐方,蓋吐方者,有功於留飲宿水及結滯於胸膈之諸證矣;比於汗下,實捷徑之一術也。

予頃年熟察患家,發起胃中之汙液者,十居於七八,水飲之為禍,豈可不懼哉!而胃中釀生汙液,則其毒混流於血中,遂致上攻於眼目。

故可用吐方之證甚多矣,如昏花、雷頭風、黑障、青盲、風眼、疫眼、弩肉、差明等,審其腹候,察其病因,皆邪毒鬱結於胸中而所致也,宜吐之,慎勿輕忽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關於「吐劑」的使用。在中醫治療中,出汗、催吐和瀉下是常見的療法,用來引導排出體內的毒素。即使在偏遠鄉村的草藥醫生也能理解這種原理。然而,當代的醫生較熟悉出汗和瀉下的療法,對催吐的應用卻不夠熟練。事實上,催吐對於處理長期積存的飲食和胸膈間的堵塞症狀有著顯著的效果,相較出汗和瀉下,它其實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治療方式。

我曾詳細觀察病患,發現胃部產生污濁液體的情況十分普遍,佔了大約七到八成的比例。由此可知,飲食不當所帶來的健康問題,我們應該要提高警覺。因為這些胃中生成的污濁液體,會混入血液中,導致眼睛疾病如視力模糊、雷頭風、黑障、青盲、風眼、疫眼、弩肉、視力下降等。因此,當我們仔細診斷患者的腹部狀況,並瞭解其病因,會發現這些病症都是由於邪毒在胸中積聚所導致的。在這種情況下,催吐療法就是一個合適的選擇,千萬不要輕視它的效果。

總之,這段文字強調了催吐療法在治療某些病症上的重要性,並且提醒人們不可忽視飲食對健康的影響。

5. 放血灌水

此二術者,頗行於世,而其書亦流布焉,故不必贅言。惟述予門所用之標的,以令知其大綱耳。

放血之術者,醫家之寶法也。詳診病機而施之,則有應手取效之妙。其所主治者:上衝頭痛,鼻髎骨痛,風眼疫,眼疼痛羞明,及赤腫焮熱等之眼疾也。輕證者,百會、眼胞、太陽穴;重劇者,委中、尺澤刺之。但瀉血有度,看患者之強弱,與血液之過不及,而宜斟酌焉。

灌水之術,亦不過此數種之證候耳。其法應浣冷水於頂,如打撲損傷之眼目,出血不止者,宜在其部淋滴泠水。然而放血者,比於灌水,則其用頗多矣。

張子和曰:「治目暴赤腫隱澀難開者,以三稜針,刺前頂百會穴,出血大妙。」其言雖不盡蘊奧,尚足以取其規則矣。

白話文:

這兩種治療方式,也就是放血療法和灌水療法,在當時社會上頗為流行,相關的醫書也有廣泛的傳播,所以這裡就不必再做過多的解釋。我僅針對我們在診所常使用的方法,提供一個大綱性的介紹。

放血療法可說是中醫的寶貴法門。如果能詳細診斷病因,然後進行適當的放血治療,就能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。這種療法主要用來治療一些如頭痛、鼻鼽骨痛、風邪引起的眼疾、眼睛疼痛畏光、以及眼睛紅腫發炎等症狀。對於病情較輕的患者,我們通常會選擇百會穴、眼周、太陽穴進行放血;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,則可能會選擇委中穴或尺澤穴。但放血的量必須要適度,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強弱,以及血量的多少來做調整。

至於灌水療法,主要是用來處理上述類似的症狀。具體的操作方法是,將冷水倒在頭頂上,像是受到外力打擊導致眼睛出血不止的情況,就適合在受傷部位滴上冷水。然而,相較於灌水療法,放血療法的應用範圍更為廣泛。

張子和曾經提到,對於眼睛突然出現紅腫、視線模糊、難以睜開的患者,可以使用三稜針刺入前頂穴或百會穴,放出血液,效果非常好。雖然他的說法可能未完全揭示其中的深奧原理,但至少能給我們一個基本的治療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