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科彙纂》~ 正文 (31)
正文 (31)
1. 損傷總論
《經驗後方》:治墜馬拗損,用桑白皮五斤,為末一升,煎膏敷之便止,後亦無宿血,終不發動。
《傳信方》:治墜馬瘀血,用稻稈灰,以新熟酒連糟入鹽和淋,取汁洗痛處立瘥。
《廣濟方》:治墜損疼痛,用故烏氈兩段,酒五升,鹽一抄,煮熱裹之,冷即易,三、五度瘥。
唐瑤《經驗方》:治墜下欲死者,取老鴉眼睛草莖葉,即龍葵,搗汁服,以渣敷患處。
楊拱《醫方》:治墜跌積血心胃,嘔血不止,用乾荷花為末,每酒服方寸匕,其效如神。
《古今錄驗》:內傷神效方,治墜跌打擊,用麝香、水蛭各一兩銼碎,燒令煙出,為末,酒服一錢,當下蓄血,未止再服,其效如神。
錢青棆曰:從高墜下及落馬血沖欲死,切忌飲冷水,急用韭菜汁或熱小便灌之。
《東陽方》:治墜打瘀血,用姜葉一升,當歸三兩為末,溫酒下方寸匕,日三服。
《塞上方》:治墜打瘀血在內煩悶者,用東引杏樹皮三兩細銼,好酒一升煎服。
《備急方》:治瘀血,用虻蟲二十枚,牡丹皮一兩為末,酒服方寸匕,血化為水也。若久宿血在骨節中,二味等分。
跌磕傷,
耀山曰:跌磕者,驟然跌倒,磕擦而成傷也。按《洗冤錄》云:或失足,或自絆,其力在下,則所傷多在腿足及臂膊,然其或左或右,又皆止傷半邊。如被人推而跌者,則其力在上,所傷多在頭面及兩手腕。蓋推之力大,而人之一身其最重莫如首,推而下之,勢必自顧,或兩手至地,或出不知,則頭面必先倒垂而下,雖亦未必全傷,而所傷與自跌不同。不但此也,自跌者因驚,被推者兼怒,要在醫者善察而施治,則無貽誤。
《直指方》:治跌破出血,用烏賊魚骨為末敷之。
《簡便方》:治跌磕傷損,用黃牛屎封之,裹定即效。
《勝金方》:治磕撲青腫,用老黃茄極大者,切片如一指厚,新瓦焙研為末,欲臥時溫酒調服二錢匕,一辰消盡無痕也。
藺氏方:治跌撲傷損,用真牛皮膠一兩,冬瓜皮一兩,同銼炒存性,研末,每服五錢,熱酒一盞調服,仍飲酒二、三鍾,暖臥微汗痛止,一宿接元如故。
《青囊方》:用半兩錢五個,火煅醋焠四十九次,甜瓜子五錢,珍珠二錢制,每服一字,好酒調和,仍分食前後服,亦治跌撲傷損。若骨碎及傷爛,用生地黃搗膏,裹以竹簡編夾,急縛勿令轉動,一日一夕可十易之則瘥。《類說》云:許元公過橋墮馬,右臂臼脫,左右急挪入臼中,昏迷不知痛苦,急召田錄事視之,曰:尚可救也。
乃以藥封腫處,中夜方蘇,達旦痛止,患處已白,日日換貼,其瘀腫移至肩背,乃以藥下去黑血三升而愈,即本方也,出《肘後方》中。其千金方內,亦治腹中瘀血,用生地黃汁三升,酒半升,煮二升,分三服效。本事方,地黃膏內有木香末。
白話文:
損傷總論
墜馬拗損,可用桑白皮煎膏外敷,可止痛,預防瘀血。
墜馬瘀血,可用稻稈灰加酒鹽洗患處,可立即痊癒。
墜損疼痛,可用熱的酒、鹽、烏氈包裹患處,冷了就換新的,反覆幾次即可痊癒。
墜傷危急,可用龍葵(老鴉眼睛草)搗汁服用,渣敷患處。
墜跌積血,嘔血不止,可用乾荷花末用酒送服,療效顯著。
墜跌打傷,可用麝香、水蛭燒成灰末,用酒送服,可排出瘀血。
從高處墜下或落馬受傷,忌飲冷水,可用韭菜汁或熱尿灌服。
墜打瘀血,可用薑葉、當歸溫酒服用。
墜打瘀血導致煩悶,可用東引杏樹皮煎酒服用。
瘀血,可用虻蟲、牡丹皮末用酒送服,可使瘀血化解。久積於骨節的瘀血,則需用等量虻蟲和牡丹皮。
跌磕傷:跌倒擦傷,若因失足或絆倒,則傷勢多在腿足或手臂,且通常只傷及半身;若被人推倒,則傷勢多在頭面或手腕,因頭部較重,容易先著地。無論是自跌或被推,醫者需仔細觀察病人的情況施治。
跌破出血,可用烏賊魚骨粉末外敷。
跌磕傷損,可用黃牛糞便外敷。
磕碰青腫,可用焙乾研磨的老黃茄服用。
跌撲傷損,可用真牛皮膠、冬瓜皮末溫酒服用,並飲酒取汗,可使傷勢恢復。
跌撲傷損,可用煅燒過的半夏、甜瓜子、珍珠等藥物,用酒送服。若骨折或傷口嚴重,可用生地黃搗成的膏藥外敷,並用竹片固定,每日更換藥膏。 許元公墜馬斷臂的案例,便是使用此法治療,並用藥敷治,排出瘀血而痊癒。 千金方中亦有以生地黃汁、酒治療腹中瘀血的記載,其中藥膏含有木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