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科彙纂》~ 正文 (9)
正文 (9)
1. 器具總論
耀山云:膝蓋骨脆碎或跌碎者,常用紙竹毛篾纏繞一⿱𥫗⿹⼓尤,與膝蓋大小相等,再加四繩縛於⿱𥫗⿹⼓尤上,貼膏藥後,即將篾⿱𥫗⿹⼓尤安上,四繩分前後縛之,較之竹圈,稍覺柔軟矣。
又云:以上器具,皆傷科必用之物,又增補試驗各具,然未備也。有肩胛出臼,用布帶纏於手上,繫於柱間,在帶上搒者;有腿骨出髎,用闊帶縛定腿足,將人抱住,以大鎯頭嚇者;有用硬挺者;有用軟騙者,種種器具,總不出縛纏夾扎挺托之法,復其原位,使勿遊移活動為得耳,要在人之活法變動也。
《選粹》云:凡損傷平處,骨斷骨碎,皮不破者,用接骨定痛等膏敷貼。若傷在手足曲直伸縮之處,要用包裹,可令時時轉動。指骨碎者,只用麻片夾縛。腿上用麻繩扎縛。冬月熱縛,夏月涼縛,余月溫縛。又云:骨斷皮破者,不可用酒煎藥。或損在內而皮破者,可加童便於破血藥內和服。
若骨斷、皮不破者,可全用酒煎藥。若只傷而骨不折、肉不破者,用消腫膏或定痛膏。又云:皮里有碎骨,只用定痛膏敷貼夾縛,如十分傷重,自然爛開其肉,碎骨自出,然後用補肌散,外以補肉膏敷貼。又云:夾縛處,須藥水以時泡洗,春秋三日,夏二日,冬四日,洗去舊藥,須仔細勿驚動傷處,洗訖,仍用前藥前膏敷縛。
凡換藥不可生換,須用手巾打濕拓潤,逐片取脫,隨手蕩洗換上,又不可停留一時刻,藥膏必須預為攤就,隨手換上,此乃敷藥之訣,如換膏藥亦然。
白話文:
器具總論
膝蓋骨骨折,常用紙、竹、毛篾編織成與膝蓋大小相似的護具,再用四條繩子綁在護具上。貼上膏藥後,再將護具固定,四條繩子分別前後綁好,比單純用竹圈更柔軟。
上述器具都是傷科常用的,還有更多其他器具,但這裡沒一一列舉。例如,肩胛骨脫臼,可以用布帶綁在手上,繫在柱子上,然後拉動布帶;腿骨脫臼,可以用寬布帶綁住腿和腳,然後有人抱住病人,再用大錘嚇唬(恐嚇使其肌肉放鬆);還有些器具是硬的,有些是軟的。總之,各種器具都是利用綁紮、夾持、支撐等方法,將骨骼復位,防止其移動。關鍵在於根據病人的情況靈活運用。
書中記載:凡是平坦部位的骨折,皮肉未破損的,可用接骨定痛膏藥敷貼。如果是手足關節處的損傷,要用繃帶包裹,並讓病人經常活動關節。指骨骨折,只用麻片夾縛;腿部骨折,用麻繩綁紮。冬天用熱敷,夏天用冷敷,其他季節用溫敷。書中還說:骨頭斷裂,皮膚破損的,不能用酒煎藥。如果內傷導致皮膚破損,可在破血藥中加入童尿服用。
如果骨頭斷裂,皮膚沒破損的,可以用酒煎藥。如果只是軟組織損傷,骨頭沒斷,皮膚沒破損的,可以用消腫膏或定痛膏。書中還記載:如果皮下有碎骨,只用定痛膏敷貼並夾縛。如果傷勢很重,碎骨會自行從破損的皮膚中出來,然後再用補肌散,外敷補肉膏。
夾縛處,需用藥水定期清洗,春秋三天,夏天兩天,冬天四天。清洗時要小心,避免驚動傷處。洗完後,再敷上原來的藥膏和繃帶。
換藥時,不能直接換,要用濕毛巾潤濕敷料,然後一片一片地取下來,隨手清洗,再換上新的。換藥過程不能停頓,藥膏要提前攤好,方便及時更換。這是敷藥的訣竅,換膏藥也是一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