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倉元周

《黴癘新書》~ 附錄 (9)

回本書目錄

附錄 (9)

1. 治法

上各製為末。用神麯末六錢。打稠糊。入藥搗勻丸梧桐子大。別研硃砂為衣。每早空心服十五丸。每晚空腹服十丸。砂糖湯送下。炒米湯亦可。病去藥減。如餘毒未盡藥不可徹。百日內。勿使大勞大怒。茶酒止可用十分之三。○凡服此丸。先用滾湯汨咽。清胸中濁氣。嗣服丸藥。藥後啖糕果之類厭丸藥。下胃。曰宜尊法。毋忽。

是牛黃化毒。乙字化毒。兩合之方。雖藥繁雜取效尤捷。余屢用屢驗者也。嘗按陳司成立牛黃化毒其佗十干諸丸之方。意是本必一方。蓋為奇其術。一二增損以廣之者而已。何必別六經見證可以配十方乎。

白蛇丸,治楊梅結毒痼疾廢病。

烏梅(一錢),竹蠹蛀末(三錢無則以淡竹末代之),牙茶(華產物一錢五分),白蛇(酒浸少炙二錢),溲疏皮(一錢五分烏貲及訥遏未葛窊。當長夏時採之。余月難得。),輕粉(一錢紙包入摶飯內煨熟取出用)

上六味極細末。米糊丸綠豆大。每旦食前以一錢六分赤小豆煎汁送下。凡用之七日內須忌禽獸魚鱉滷鹽茶酒唯以白粥將養之。過五六日則當齒齦黑血自出。完七日而後宜以淡味噌汁。煮瓢畜蘿蔔冬瓜鰹脯鰈魚𬵵魚之類食啖之。嗣以後方。若口中糜爛者宜一味柞木皮煎煮以頻含漱口中。

白蛇湯

當歸,川芎,芍藥,甘草,大黃,白蛇(酒浸少炙),黃芩,肉桂,桂枝,檳榔,山椒,丁子,茯苓,人參(用俗稱薩摩小人參者),青木香(各等分)

上生薑二片。水煎服。(一方加葳靈仙萍蓬根乳香沒藥)用此湯七日後。又用後方。

加味四物湯

當歸,川芎,芍藥,地黃,甘草,葳靈仙,萆薢,椒目(各等分)

上生薑二片。水煎溫服。

祛毒煎,去輕粉毒。

車前子,牙茶(各上),黃芩,梔子,連翹,木通(各中),黃連,黃蘗(各下)

上八味水煎溫服。

凡用有輕粉諸藥。疾患盡愈之後。若飲食不進或步履無力。淹然不復舊者宜用後方。應效如神。

兩輪散

櫻木皮(華名未詳本邦稱葛跋薩孤刺訥葛窊),蜀椒(各六錢)

上二味細末。每服一錢。白湯送下。日三服。

白瑩水(見理癘新書)

六味地黃丸(見小兒直訣)

嚴氏十補圓(見濟生方)

七寶美髯丹(見本草綱目何首烏附方)

以上諸方予嘗所親經驗有得師授者。有得友人者。又有深秘帳中而不妄傳人者。予得數方甚難。今不吝惜。刊刻普傳大方。雖然古人有言。病之變狀不可一概言之。所以醫方千卷猶未盡其理。故又增附諸家驗方於後。臨證之工宜擇焉。

地黃湯,治楊梅瘡。

地黃(上),牙皂,木瓜,獨活,當歸,川芎,大黃(中),黃芩,黃連,甘草,土茯苓(自十錢至十五錢)

上十一味以水八合煮取四合服(若渴者以水一升煮取七合服)

白話文:

[治法]

將藥材磨成粉末。取神麴粉末六錢,調成稠糊狀,加入藥粉拌勻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再用研磨好的朱砂做藥衣。每天清晨空腹服用十五丸,每晚空腹服用十丸,用砂糖水或炒米湯送服。病情好轉後,可減少藥量,但若餘毒未清,不可停藥。服用期間(一百天內),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,茶酒只能飲用三分之一的量。服用此丸藥前,先用滾燙的開水漱口,以清除胸中濁氣,然後再服藥。服藥後,可吃糕點或水果等,以減輕藥物的苦味,幫助藥物下行至胃部。務必遵照方法服用,不可疏忽。

這是牛黃化毒和乙字化毒兩種藥方的合方,雖然藥材繁雜,但療效迅速,我多次使用,屢試不爽。我曾參考陳司成的牛黃化毒方和其他十種丸藥的方劑,認為此方是基本方劑,其他方劑只是在此基礎上略作增減,以擴大其應用範圍。何必拘泥於六經辨證,而一定要配十種方劑呢?

白蛇丸,用於治療楊梅瘡久病纏綿,導致身體虛弱的疾病。

藥材包括:烏梅(一錢)、竹蠹蛀末(三錢,沒有則用淡竹末代替)、牙茶(華產物,一錢五分)、白蛇(酒浸後微炙,二錢)、溲疏皮(一錢五分,需在盛夏採集,其他月份難得)、輕粉(一錢,用紙包好,放入米飯中煨熟後取出使用)。

將以上六味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米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。每天早上飯前服用一錢六分,用赤小豆煎汁送服。服用期間(七天內)需忌口,不吃禽獸、魚鱉等肉類,也不吃滷味、鹽漬食物、茶酒,只吃白粥養胃。服用五六天后,牙齦會出血,七天后即可改用淡味噌湯煮瓢兒菜、蘿蔔、冬瓜、鰹魚脯、鰈魚、𬵵魚等食物進食。之後再服用後續方劑。如果口腔潰爛,可用柞木皮煎水頻頻含漱。

白蛇湯

藥材包括: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甘草、大黃、白蛇(酒浸後微炙)、黃芩、肉桂、桂枝、檳榔、山椒、丁香、茯苓、人參(使用俗稱薩摩小人參者)、青木香(各等分)。

加生薑二片,水煎服。(另一方劑還加了葳靈仙、萍蓬根、乳香、沒藥)服用此湯七天後,再服用後續方劑。

加味四物湯

藥材包括: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熟地黃、甘草、葳靈仙、萆薢、椒目(各等分)。

加生薑二片,水煎溫服。

祛毒煎,用於去除輕粉的毒性。

藥材包括:車前子、牙茶(各上)、黃芩、梔子、連翹、木通(各中)、黃連、黃蘗(各下)。

將以上八味藥材水煎溫服。

凡是用到輕粉等藥材,疾病痊癒後,如果飲食不進或行動不便,恢復緩慢,則應該服用後續方劑,療效如神。

兩輪散

藥材包括:櫻木皮(華名不詳,日本稱葛跋薩孤刺訥葛窊)、蜀椒(各六錢)。

將以上二味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白開水送服,一日三次。

白瑩水(詳見《理癘新書》)

六味地黃丸(詳見《小兒直訣》)

嚴氏十補圓(詳見《濟生方》)

七寶美髯丹(詳見《本草綱目》何首烏附方)

以上各方,有的是我親自驗證有效的,有的得自師授,有的得自友人,有的更是深藏秘籍中,不輕易傳授的。我得到這些方劑很不容易,如今毫不吝惜,刊刻出版,廣為流傳。雖然古人說,疾病的變化莫測,不可一概而論,所以醫書再多,也難以窮盡其理。因此我又增補了一些其他醫家驗證有效的方劑,供臨床醫生參考選用。

地黃湯,用於治療楊梅瘡。

藥材包括:熟地黃(上)、牙皂、木瓜、獨活、當歸、川芎、大黃(中)、黃芩、黃連、甘草、土茯苓(十錢至十五錢)。

將以上十一味藥材,用八合水煎煮至四合服用(如果口渴,可用一升水煎煮至七合服用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