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黴癘新書》~ 總論二十四舉 (9)
總論二十四舉 (9)
1. 醫案
一男子年三十五。患下疳瘡。三年後。兩腋下發瘡。靡爛疼痛。日夜流臭水。久而不愈。遂沿及身面。漸至無完膚。眉須盡脫落。且新增筋骨疼痛。易數醫不效。邀余商之。余曰。此黴瘡毒氣。在表裡之證。乃用柞皮湯。早晚吞飛龍丸。間三日與鐵槌丸。以下之。如此月餘其痛稍減。肉長瘡靨而愈。數月後眉須復生。
當歸湯
當歸,芎藭,芍藥,荊芥(各二錢)
上四味㕮咀。以水五合煮取二合。去滓。分溫三服。不拘時候。
竹精丸
大楓子(去殼炒百目),雄黃,苦參(各一兩),肥皂莢(四兩),片腦(二兩),硫黃(一兩)
上六味為細末。煉蜜丸彈子大。分作二十裹。以一裹空心。三服。宜二十日服盡。
第一神效散
大黃,白牽牛子,芎藭(各一錢),巴豆(五枚),赤石脂(二錢)
上五味為細末。分作三裹。以一裹臨臥向一更來白湯頓服。
第二神效散
大黃(一錢),巴豆(三枚去殼不去油),丁子(五分)
補還眉標(一枚不去翅足本邦所產黃赤斑文者佳)
上四味為細末。和勻。第四日臨臥白湯頓服。
第三神效散
蒲黃,芒硝(各四錢),白牽牛子(三錢),麝香(二分)
上四味為細末。和勻。分為三貼。服法如前二方。
虎勢丸
土茯苓(二十錢),大楓子(去殼焙黑五十錢),片腦(四錢),鹿頭(燒存性六錢),白花蛇(酒浸焙乾),烏蛇(酒浸焙乾各八錢),大黃(六錢),雷丸油(八錢即大楓子油今從邦俗稱)
上七味為細末。用雷丸油與前藥末和勻為丸。(若稀稠不得所乃宜滴麻油必不可用米糊)如梧桐子大。以一劑分作一十五貼。以一貼日三夜二服。空心臨臥。
龍石湯
柴胡,地黃,黃芩,龍骨,人參,半夏(各一錢),甘草,生薑(各五分),大棗(七枚)
上八味㕮咀。以水八合煮取四合。去滓。分溫服。不拘時候。
香果散
露蜂房,芎藭,大黃(各一兩),甘草(一錢)
上四味為細末。每服一錢。白飲送下。
苦參丸,治大麻風。毋論新久。穿破潰爛。老幼俱可服之。
苦參(一斤),大楓子(肉六兩),荊芥(十二兩),防風(各六兩),枸杞子,威靈仙,當歸,大胡麻,川芎,蒺藜,大皂角,川牛膝,牛蒡子,獨活,何首烏,白附子,全蠍(各五兩),白芷(六兩),風藤,羌活,連翹,蔓荊子,蒼朮,天麻子,杜仲,草烏頭(泡去皮尖),甘草(各三兩),人參(一兩),砂仁(二兩),白花蛇(二兩切片炙黃)
上藥共為細末。醋打老米糊為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。溫酒食前後任下。避風忌口為妙。
一娼家主。年二十七。幼而學書於師家。忽左手小指。瘙癢不可忍。自以齒齧之。竟得齚而脫。家人大驚。急延瘍醫治之。醫乃欲續之不能。遂用傳藥。或灸傷處。然後獲血止而漸愈。其後右足小指生瘡。又兩足外廉頑痹。時如被針錐刺。又腕後生瘡數顆。或出或沒。久久不瘥。
白話文:
[醫案]
一位三十五歲男子,患有下疳瘡三年後,兩腋下長瘡,潰爛疼痛,日夜流出惡臭的膿水,久治不愈,病症蔓延至全身,皮膚幾乎潰爛殆盡,眉毛鬍鬚全部脫落,並伴隨筋骨疼痛。他看過許多醫生都不見效,於是求我診治。我診斷這是梅毒毒氣侵犯表裡所致,便處方柞皮湯,早晚服用飛龍丸,每隔三天服用鐵槌丸,治療下疳。一個多月後,疼痛減輕,傷口長出新肉而痊癒,數月後眉毛鬍鬚重新長出。
文中另附數個處方,分別為:當歸湯、竹精丸、第一、二、三神效散、虎勢丸、龍石湯、香果散及苦參丸,用於治療不同症狀。
另一位二十七歲女子,幼時在師家讀書,左手小指突然奇癢難忍,她竟用牙齒去抓撓,結果導致手指潰爛脫落。家人非常驚慌,急忙找來外科醫生治療,但醫生無法接續手指,只能用一些傳承下來的藥物,並在傷處施以灸法,才止血並逐漸癒合。後來,她的右足小指又長瘡,雙足外側麻痺疼痛,感覺像被針刺一樣,手腕後面也長出幾個時隱時現的瘡,久久不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