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科捷徑》~ 卷下 (1)
卷下 (1)
1. 卷下
2. 發無定處
3. 疔瘡
五臟俱能發各疔,現於形體細詳形。欲知上下陰陽別,須看瘡形出孰經。疔名火焰發心經,往往生於唇指成。時作心煩神恍惚,痛兼麻癢頗非輕。毒發肝經紫燕名,此疔多出骨筋生。破流血水穿筋爛,最慮神昏毒內行。黃鼓由來發脾經,多生口角與顴臨。疱黃光潤微紅色,麻癢頑僵兼噁心。
毒發肺經白刃疔,根兼白疱毒非輕。易腐易爛多腮損,咳嗽痰涎勢已成。從來黑黶腎經生,黑疱如疔紫硬行。牽骨痛疼為毒甚,沉昏驚悸目無睛。以上五疔應五臟,又有紅絲別樣侵。初起如瘡紅腫發,紅絲最忌上攻心。凡療疔症宜乎早,三陰當更辨三陽。在下可灸針宜上,緩治多危速即康。
內疔一症勢非輕,寒熱先來腹痛行。忽發腫如成積塊,初宜發汗次宜清。又有羊毛一症原,憎寒壯熱命難存。胸前背後如疹隱,宜服蟾酥挑根斷。
桑丹(消毒飲初起通用)
靈金丹,見鬢疽。
黃連消毒飲,見擅拱頭。
犀角地黃湯,見顴疔。
如意散,見腫瘍。
蟾酥丸,見黑疔。
離宮錠,見鼻疔。
三仙丹,見潰瘍。
拔疔散,見顴疔。
清涼膏,見潰瘍。
白話文:
[疔瘡]
人體的五臟都能引發不同的疔瘡,這些疔瘡會出現在身體的不同部位,形狀也各有不同。想要知道疔瘡所對應的臟腑及陰陽屬性,得看它出現在哪一條經絡上。
心經引起的疔瘡名爲火焰疔,常見於嘴脣和手指。這種疔瘡發作時會使人感到心煩意亂,疼痛且伴有麻木瘙癢,症狀相當嚴重。肝經引起的疔瘡名爲紫燕疔,這種疔瘡多發於骨骼與肌肉之間,潰爛後流出血液和膿水,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神志不清,毒性深入體內。
脾經引起的疔瘡名爲黃鼓疔,常出現在嘴角和顴骨附近,皰疹呈黃色,有光澤,帶點紅色,伴有麻木僵硬和噁心的症狀。肺經引起的疔瘡名爲白刃疔,根部有白色的皰疹,毒性強烈,容易導致腮部受損,咳嗽、咳痰等症狀明顯。腎經引起的疔瘡爲黑色,皰疹呈現紫色,質地堅硬,牽扯到骨骼的疼痛是毒素深重的表現,患者會出現昏沉、驚悸和視力模糊的症狀。
以上五種疔瘡分別對應五臟,還有一種紅絲疔,剛開始像一般的瘡,紅腫發作,但紅絲疔最怕的是它向上攻心。治療疔瘡應該儘早,要區分陰經和陽經,位於下部的疔瘡可以使用艾灸,針刺則宜從上方進行,如果治療拖延會有生命危險,及時治療才能恢復健康。
內疔這種病症非常嚴重,通常伴隨着寒熱交替和腹痛。突然腫脹成塊,初期應發汗,之後再進行清熱解毒。還有羊毛疔這種病症,畏寒高熱,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有生命危險。這種疔瘡常隱藏在胸前或背後,治療時應服用蟾酥,用挑根斷的方法。
桑丹(消毒飲初起通用) 靈金丹,見鬢疽。 黃連消毒飲,見擅拱頭。 犀角地黃湯,見顴疔。 如意散,見腫瘍。 蟾酥丸,見黑疔。 離宮錠,見鼻疔。 三仙丹,見潰瘍。 拔疔散,見顴疔。 清涼膏,見潰瘍。這些是各種疔瘡的治療方法和藥物。
4. 流注
流注由來症數般,風寒濕熱與痰搏。發無定處連綿腫,爛骨穿筋不易安。
通經導滯湯(治敗瘀流注)
通經導滯湯香附,芍地芎歸獨紫蘇。枳殼陳丹甘草節,紅花牛膝導瘀符。
香附,芍藥,當歸,紫蘇,生地黃,川芎,獨活,枳殼,陳皮,甘草,牡丹皮,紅花,牛膝
木香流氣飲,見附骨疽。
調和營衛湯,見委中毒。
荊防敗毒散,托裡消毒散,透膿散,見腫瘍。
龍宮湯,見腎癰。
人參養營湯,十全大補湯,歸脾湯,見潰瘍。
外治法照癰疽。
白話文:
[流注病症]
流注病症源於多種因素,包括風、寒、濕、熱以及痰的影響。這種病症可能在身體任何部位發生,形成連續不斷的腫脹,甚至會嚴重到腐蝕骨骼和筋肉,治療上頗為困難。
通經導滯湯(用於治療瘀血引起的流注)
通經導滯湯的成分有香附、芍藥、當歸、紫蘇、生地黃、川芎、獨活、枳殼、陳皮、甘草、牡丹皮、紅花和牛膝,這些藥材具有引導瘀血排出的效果。
木香流氣飲,適用於附骨疽。
調和營衛湯,適用於委中毒。
荊防敗毒散、託裡消毒散、透膿散,適用於腫瘤。
龍宮湯,適用於腎癰。
人參養營湯、十全大補湯、歸脾湯,適用於潰瘍。
至於外部治療,可參考癰疽的處理方法。
5. 癭瘤
五癭陽症六瘤陰,大小還宜仔細尋。感受山嵐凝氣血,治當戒怒靜安心。
白話文:
【關於癭瘤】
這段文字講的是癭瘤的辨證分類,其中提到「五癭」屬於陽性病症,而「六瘤」則是陰性病症,對於其大小形狀,應當仔細觀察辨別。這種病多因長期處於山間霧氣重的環境,導致氣血凝滯而形成。治療上,應避免情緒激動,保持心情平和,以利病情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