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洞天奧旨》~ 卷十四 (4)
卷十四 (4)
1. 瘡瘍腫潰諸方
當歸黃耆湯,易水。治瘡瘍,臟腑已行,而痛不可忍者。
當歸(一錢五分),黃耆(一錢五分),生地(一錢五分),地骨皮(一錢五分),赤芍(一錢五分),水煎服。如發熱,加黃芩;如煩躁,加梔子;如嘔,乃濕氣侵胃,倍加白朮。此《準繩》首載三方也。
八仙散毒湯,祖傳。治一切惡瘡,初覺時,連進三服,如失。
當歸(五錢),熟地(五錢),甘草(二錢),黃耆(一兩),白芍(二錢),天花粉(三錢),金銀花(一兩),生地(二錢),水二碗,煎八分,半飢服。
中和湯,《準繩》。治瘡瘍屬半陽半陰,似潰非潰,似腫非腫,此因元氣虛弱,失於補托所致。
人參(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五分),黃耆(一錢五分),白朮(一錢五分),當歸(一錢五分),白芷(一錢五分),茯苓(一錢),川芎(一錢),皂角刺(一錢),乳香(去油,一錢),沒藥(去油,一錢),金銀花(一錢),甘草節(一錢),水酒各半煎服。
托裡散,世傳。治一切惡瘡發背,疔瘡便毒始發,脈弦數洪實,腫甚,欲作膿者,此實熱堅滿之症,故可下之。
金銀花(一兩),當歸(一兩),大黃(三錢),朴硝(三錢),天花粉(三錢),連翹(三錢),牡蠣(三錢),皂角刺(三錢),赤芍(一錢五分),黃芩(一錢五分),水酒煎服。
回毒金銀花湯,世傳。治瘡瘍,色變紫黑。
金銀花(二兩),甘草(一兩),黃耆(四兩),酒一升,重湯煮服。
護膜礬臘丸,仲仁傳。護膜,防毒內攻,未破即消,已破即合。一日之中服至百粒,始有效驗,服過半斤,必萬全也。
白礬(二兩),黃蠟(一兩,暖化,少冷即入礬末攪勻),以蜜丸如梧子大,硃砂為衣,每服二三十丸,酒吞服。
托裡黃耆湯,世傳。治瘡瘍潰後,膿多內虛。
黃耆,人參,桂心,遠志,麥冬,五味(等分),每服五錢,食遠服。
托裡溫中湯,世傳。治瘡瘍寒變內陷,膿出清稀,皮膚涼,心下痞滿,腸鳴腹痛,大便微溏,食則嘔逆,氣短呃逆,不得安臥,時發昏憒。
附子(制,四錢),炮姜(三錢),羌活(三錢),木香(一錢五分),茴香(一錢),丁香(一錢),沉香(一錢),益智仁(一錢),陳皮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,生薑(五片),水煎服。
托裡神奇散,家傳。治諸瘡發背疔瘡。
黃耆(五錢),厚朴(一錢),防風(一錢),桔梗(二錢),連翹(二錢),木香(五分),沒藥(去油,一錢),乳香(去油,一錢),當歸(五錢),川芎(八分),白芷(一錢),金銀花(一兩),芍藥(一錢),官桂(五分),人參(二錢),甘草(三錢),水酒煎服。
白話文:
瘡瘍腫潰諸方
當歸黃耆湯: 治療瘡瘍,內臟氣血已運行,但疼痛難忍的情況。藥方:當歸、黃耆、生地、地骨皮、赤芍(各一錢五分),水煎服。若發熱則加黃芩;若煩躁則加梔子;若嘔吐(因濕氣侵犯胃部),則白朮加倍。
八仙散毒湯: 治療各種惡性瘡瘍初期,早期使用,連續服用三劑即可見效。藥方:當歸、熟地(各五錢),甘草(二錢),黃耆(一兩),白芍(二錢),天花粉(三錢),金銀花(一兩),生地(二錢),水煎服。
中和湯: 治療瘡瘍屬半陰半陽,似潰非潰,似腫非腫的情況,此為元氣虛弱,補托失調所致。藥方:人參、陳皮、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白芷(各一錢五分),茯苓(一錢),川芎(一錢),皂角刺(一錢),乳香(去油,一錢),沒藥(去油,一錢),金銀花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,水酒各半煎服。
托裡散: 治療各種惡性瘡瘍、發背、疔瘡等初期症狀,脈象弦數洪實,腫脹明顯,將要化膿的實熱堅滿之症。藥方:金銀花、當歸(各一兩),大黃、朴硝、天花粉、連翹、牡蠣、皂角刺(各三錢),赤芍、黃芩(各一錢五分),水酒煎服。
回毒金銀花湯: 治療瘡瘍,顏色變為紫黑色。藥方:金銀花(二兩),甘草(一兩),黃耆(四兩),以酒一升煎煮服用。
護膜礬臘丸: 保護瘡面,防止毒素內侵,潰瘍未破則消,已破則合。需一日服用百粒以上方有效,服用半斤以上則可痊癒。藥方:白礬(二兩),黃蠟(一兩,加熱熔化後,稍涼加入白礬末攪拌均勻),製成梧子大小的蜜丸,以硃砂為衣,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酒送服。
托裡黃耆湯: 治療瘡瘍潰爛後,膿液較多,身體虛弱的情況。藥方:黃耆、人參、桂心、遠志、麥冬、五味子(等分),每次服用五錢,飯後服用。
托裡溫中湯: 治療瘡瘍因寒邪入侵而內陷,膿液稀薄,皮膚冰冷,心下痞滿,腸鳴腹痛,大便稀溏,進食則嘔吐,氣短呃逆,無法安睡,時有昏憒的情況。藥方:制附子、炮薑、羌活(各三錢),木香、茴香、丁香、沉香、益智仁、陳皮、炙甘草(各一錢),生薑(五片),水煎服。
托裡神奇散: 治療各種瘡瘍、發背、疔瘡。藥方:黃耆(五錢),厚朴(一錢),防風(一錢),桔梗(二錢),連翹(二錢),木香(五分),沒藥(去油,一錢),乳香(去油,一錢),當歸(五錢),川芎(八分),白芷(一錢),金銀花(一兩),芍藥(一錢),官桂(五分),人參(二錢),甘草(三錢),水酒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