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洞天奧旨》~ 卷九 (4)
卷九 (4)
1. 臟毒痔漏瘡
痔瘡生於穀道肛門之邊,乃五臟七腑受濕熱之毒而生者也。故瘡亦甚多,形亦不一。有狀似菱角者,有狀似蓮花者,有狀似穿腸者,有狀似鼠奶者,有狀似花瓣者,有狀似蜂窠者,有狀似懸珠者,有狀似鉤腸者,有狀似核桃者,有狀似栗子者,有狀似雞冠者,有狀似珊瑚者,有狀似擔腸者,有狀似垂珠者,有狀似雞心者,有狀似牛奶者,有狀似羊奶者,有狀似串臀者,有伏似翻花者,有狀似氣突者,有狀似血射者,更有外無形而內苦者,有內外俱無形而齊苦者。總之,初生之時形小,久則形大矣。
初有形之時,痛尚可忍,久則痛不可忍矣。雖痔之形狀甚多,而犯濕熱則一也。夫濕熱亦易消之病,何愈消而愈痛乎?皆因不守禁忌,貪色欲而不止,饕食味而無窮,遂至痔變為漏矣。痔易治而漏難治也。蓋痔有諸形之異,而各無孔竅之破,服藥尚無漏卮之虞。一至成漏,服飲食則泄氣矣,吞藥餌則損血矣,血損氣泄,何能成功哉?況好色者多,斷欲者少,欲奏異績,實非易事。
且肛門糞口,上通大小之腸,前達任脈,後達督脈,其皮肉橫中有直,正中有斜,一經破損,難於生合,且成漏卮,損傷皮肉,尾閭不閉,其何能合乎?人肯節欲,則漏猶未甚,而無如明知故犯者,又甚多乎。所以漏病之輕重,專分於欲事之多寡。大約漏病有八:一曰氣漏;二曰風漏;三曰陰漏;四曰冷漏;五曰色漏;俗名痔漏;六曰血漏,俗名熱漏;七曰偏漏,俗名瘻㽽漏;八曰痿漏,俗各痿腮漏。氣漏者,時腫時消,疼脹難忍也。
風漏者,孔竅作癢也。陰漏者,男婦陰內疼痛出水也。冷漏者,孔內出白膿也。色漏者,犯色流膿流精也。血漏者,時流鮮血也。偏漏者,肛門之外生孔竅,出膿血也。痿漏者,瘡口黑爛,出黃黑水也。世人治法,多用刀針、掛線,益增疼痛,反耗氣血,若不節食斷色,未有能生之者。
或用熏洗點搽之藥多有愈者,然內無藥餌療之,亦虛歲月矣。人能絕嗜欲、慎氣惱、淡滋味,內服丸散,外用洗敷,雖老人尚易奏績,矧中年者哉?漏瘡多生於肛門穀道,然亦有生於身上、面上、手足之上者,此皆生他疽他毒,久已收口,不慎色欲,泄精以傷化氣血,一泄不已,又泄又不已,至於三泄,而瘡乃成管,終年流水流膿,變成漏矣。
此等漏瘡,較穀道肛門者少輕,惟生於胸膈者頗重,必須大補氣血,斷欲半載,加之補漏神丹,服之則愈。
榆羊丸,仲景張真君傳。治痔瘡,各痔無不神效。
地榆(二兩),當歸(三兩),羊蹄後殼(三副,,土炒),共為末,飯為丸。日三服,於未飲食飯前服之,每服三錢,一月即愈,不再發。地榆出臟之濕熱也,當歸補新血也,羊蹄殼直達於直腸,故用此為使,且此物亦去濕熱,故相濟成功。
白話文:
痔瘡長在肛門附近,是五臟六腑受到濕熱毒邪侵犯而引起的。痔瘡的形狀很多,變化多端,有的像菱角、蓮花、穿腸的樣子,有的像老鼠的乳頭、花瓣、蜂窩、懸掛的珠子、彎曲的腸子、核桃、栗子、雞冠、珊瑚、擔子上的腸子、下垂的珠子、雞心、牛奶、羊奶、串在一起的臀部、翻捲的花朵、突起的氣泡、噴射的血等等。還有一些是外面看不見,內裡卻很痛苦的;甚至內外都看不見,但同樣痛苦。總之,剛開始時很小,時間久了就會變大。
初期有形狀時,疼痛尚可忍受,時間久了就痛得受不了了。雖然痔瘡的形狀很多,但都是因為濕熱侵犯造成的。濕熱本是容易消除的病症,為什麼消除過程中反而越來越痛呢?都是因為不遵守禁忌,縱慾無度,貪食無厭,結果痔瘡就變成肛漏了。痔瘡容易治療,但肛漏就難治了。因為痔瘡雖然形狀各異,但都沒有破損的孔竅,服藥還不至於藥物外漏。一旦變成肛漏,吃喝就會洩氣,吃藥就會損血,血氣受損,怎麼能治好呢?況且好色的人多,能克制慾望的人少,想要取得好療效,確實不容易。
而且肛門是糞便的出口,上通大小腸,前面連接任脈,後面連接督脈,其皮膚肌肉縱橫交錯,一旦破損,很難癒合,就會形成肛漏,損傷皮肉,尾閭不閉,怎麼能癒合呢?如果能節制慾望,肛漏的情況可能不會很嚴重,但明知故犯的人,卻很多。所以肛漏的輕重,取決於慾望的多少。大約有八種肛漏:一曰氣漏;二曰風漏;三曰陰漏;四曰冷漏;五曰色漏(俗稱痔漏);六曰血漏(俗稱熱漏);七曰偏漏(俗稱廔管漏);八曰痿漏(俗稱痿腮漏)。氣漏,時而腫脹時而消退,疼痛難忍;風漏,孔竅發癢;陰漏,男女陰部疼痛,流出液體;冷漏,孔內流出白色膿液;色漏,因縱慾流膿流精;血漏,時常流出鮮血;偏漏,肛門外長出孔竅,流出膿血;痿漏,瘡口潰爛發黑,流出黃黑色液體。世人治療多用刀針、掛線,反而增加疼痛,耗損氣血,如果不節食戒色,很難治癒。
有些用熏洗、點塗藥物能治癒,但單純依靠外治,沒有內服藥物,也只是浪費時間。如果能戒除嗜欲、控制情緒、清淡飲食,內服丸散,外用洗敷,即使是老年人也很容易奏效,更何況是中年人呢?漏瘡多發生在肛門,但也有些發生在身體其他部位,例如面部、手腳等。這些都是因為其他癰疽毒瘡癒合後,不慎縱慾,洩精損傷氣血,反覆洩精,直到第三次,瘡口就變成管狀,終年流水流膿,變成肛漏。
這些漏瘡,比肛門的要輕一些,但發生在胸膈部位的則較為嚴重,必須大補氣血,戒色半年,再加上服用補漏神丹,才能治癒。
榆羊丸,出自仲景張真君傳。治療痔瘡,各種痔瘡都有奇效。
地榆(二兩)、當歸(三兩)、羊蹄殼(三副,土炒),研磨成粉末,加飯做成丸藥。每天三次,飯前服用,每次三錢,一個月就能治癒,而且不再復發。地榆能去除臟腑濕熱,當歸能補益新血,羊蹄殼直達直腸,所以用它做引經藥,而且它也能去除濕熱,所以能互相配合,取得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