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青囊全集秘旨》~ 上卷 (6)

回本書目錄

上卷 (6)

1. 接骨治傷方藥

陳糞磚(一兩五錢,煅、醋炙碎屑),精人中白(五錢),生半夏(二錢),細辛(二分),金箔(五分,火煅醋炙),豆砂(一錢五分),紅地龍(三十六條,小燈芯大,黃土內取之,紅色一寸長),辰砂(一錢),山羊血(一兩五錢),粉草(一錢五分),骨碎(五錢),上元寸(五釐),共研製,童便下。研,馬溺拌,陰乾再研,數次更好。每兩酒下。

救命回生丹

田山七(三錢),母丁(一粒),回生草(一兩),官桂(一錢),血竭(五錢),上元寸(三釐),廣香(一錢),仙桃草(二兩五錢),馬溺拌數次,陰乾再研,酒、童便下三錢。

三黃寶蠟丸,黎洞丸,二方治撲跌金槍,其妙無窮,但藥味難以精治,故未錄方。

加味四物湯

香附(一錢五分),烏藥(一錢),楂炭(一錢),砂仁(八分),白朮(一錢),川芎(一錢),當歸(五錢),酒芍(一錢),生地(三錢),粉草(八分)

頭部,面破生半夏研、水塗,廣羊皮金剪貼;橄欖磨塗,烏金紙貼聽自落。

頭面諸傷破損出血,急嚼生薑敷止,然後罨藥,亦免傷口受風,良方。

九味羌活,即和沖湯,並治頭風。

羌活(一錢五分),防風(一錢五分),酒芩(一錢),白芷(一錢五分),川芎(一錢),蒼朮(二錢),生地(三錢),細辛(一分),甘草(七分)

項後頭頂加藁本,頭兼足冷氣逆,倍細辛,加麻黃。耳後加紅胡,頭痛有火熱渴,倍酒芩加石膏。頭痛身重倍蒼朮。又兼吐涎沫、手足厥冷加吳萸。陰黃加附子去酒芩。兼吐痰涎、四肢不冷加法夏。大便閉加生軍。太陽頭額眼目胃倍白芷加葛根、石膏。

荊防靈仙散,頭痛頂疼。

荊芥(一錢五分),防風(一錢五分),靈仙(三錢),川芎(一錢),當歸(三錢),藁本(二錢),薄荷(八分),羌活(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),白芷(一錢五分),乳沒(各一錢五分),僵蟲(一錢五分),粉草(八分)

生耆靈仙湯,頭痛、眼癢、流淚,並治眼目。

生黃耆(一錢五分),當歸(三錢),川芎(一錢五分),酒芍(一錢五分),生地(二錢五分),藁本(一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蒼耳(二錢五分,炒),明麻(一錢),薄荷(一錢五分),蔓京(一錢五分),西黨(四錢),白菊(一錢五分),蒺藜(一錢五分)

六味地黃丸,血虛

熟地(八錢),淮山(五錢),茯苓(二錢五分),丹皮(一錢五分),澤泄(一錢),棗皮(八分),眉稜骨痛去棗皮,虛寒加附桂;腹痛加丹參、淮膝;口渴加五味。

眼部,傷時艾煮雞蛋去殼再煮,用蛋揉眼,去瘀血,亦有加紅花、歸尖、生地同煮揉後再煮,再揉,水蒸氣洗。

白話文:

接骨治傷方藥

接骨方: 將煅燒後再用醋炙過的陳糞磚(12.5克)、精製人中白(5克)、生半夏(2克)、細辛(0.2克)、火煅醋炙的金箔(0.5克)、豆砂(1.5克)、黃土中取出的紅色、長約一寸的小紅地龍(36條)、辰砂(1克)、山羊血(12.5克)、粉草(1.5克)、骨碎(5克)、上元寸(0.5克)研磨成粉,用童尿調服。研磨後再用馬尿拌和,陰乾後再研磨,如此反覆數次效果更好。每次服用2克,用酒送服。

救命回生丹: 將田山七(3克)、母丁(1粒)、回生草(10克)、官桂(1克)、血竭(5克)、上元寸(0.3克)、廣香(1克)、仙桃草(25克)混合,用馬尿拌和數次,陰乾後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3克,用酒或童尿送服。

三黃寶蠟丸黎洞丸:此二方用於治療跌打損傷,效用神奇,但藥材配伍精細複雜,故未在此記載。

加味四物湯: 將香附(1.5克)、烏藥(1克)、炒焦的楂(1克)、砂仁(0.8克)、白朮(1克)、川芎(1克)、當歸(5克)、酒制芍藥(1克)、生地(3克)、粉草(0.8克)混合使用。

頭部外傷處理: 頭面部破損,用生半夏研磨後用水調敷,再貼上用羊皮剪成的金箔;也可將橄欖磨碎塗敷,再貼上烏金紙,待其自行脫落。

頭面部外傷出血,先用嚼碎的生薑敷於傷口止血,然後再敷藥,避免傷口受風,此法甚佳。

九味羌活湯: 此方與和沖湯同功,皆可治療頭痛。組成:羌活(1.5克)、防風(1.5克)、酒制黃芩(1克)、白芷(1.5克)、川芎(1克)、蒼朮(2克)、生地(3克)、細辛(0.1克)、甘草(0.7克)。 如治療項後及頭頂疼痛,可加藁本;頭足冰冷者,倍量細辛,並加麻黃;耳後疼痛,伴有頭痛發熱口渴者,倍量酒制黃芩,並加石膏;頭痛身重者,倍量蒼朮;伴有嘔吐涎沫、手足厥冷者,加吳茱萸;伴有黃疸者,加附子,去酒制黃芩;伴有吐痰涎、四肢不冷者,加法夏;大便秘結者,加生軍;太陽穴、頭額、眼目、胃部疼痛者,倍量白芷,並加葛根、石膏。

荊防靈仙散: 治療頭痛、頂疼。組成:荊芥(1.5克)、防風(1.5克)、靈仙(3克)、川芎(1克)、當歸(3克)、藁本(2克)、薄荷(0.8克)、羌活(1.5克)、陳皮(1克)、白芷(1.5克)、乳沒(1.5克)、僵蠶(1.5克)、粉草(0.8克)。

生耆靈仙湯: 治療頭痛、眼癢、流淚及眼疾。組成:生黃耆(1.5克)、當歸(3克)、川芎(1.5克)、酒制芍藥(1.5克)、生地(2.5克)、藁本(1克)、茯苓(1.5克)、炒蒼耳子(2.5克)、明麻(1克)、薄荷(1.5克)、蔓荊子(1.5克)、西黨參(4克)、白菊花(1.5克)、蒺藜(1.5克)。

六味地黃丸: 治療血虛。組成:熟地黃(8克)、山藥(5克)、茯苓(2.5克)、丹皮(1.5克)、澤瀉(1克)、棗皮(0.8克)。眉稜骨痛者,去棗皮;虛寒者,加附子、桂枝;腹痛者,加丹參、淮牛膝;口渴者,加五味子。

眼部外傷處理: 眼睛受傷,用艾葉煮雞蛋,去殼後再煮,用熱雞蛋揉搓眼睛,以去除瘀血。也可加入紅花、當歸尾、生地黃同煮,揉搓後再煮,再揉搓,最後用藥水蒸氣薰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