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青囊全集秘旨》~ 上卷 (3)
上卷 (3)
1. 血忌圖
行刀須明血忌。
正醜二未三寅,四申五卯六酉,七辰八戌九巳,十亥十一逢午,臘子不宜針刺。
白話文:
在進行手術時必須清楚瞭解血忌之日, 正月應避丑日,二月避未日,三月則要避寅日, 四月需避申日,五月避卯日,六月則應避酉日, 七月不宜在辰日動刀,八月應避戌日,九月則避巳日, 十月手術應避亥日,十一月則不宜在午日進行, 而十二月(臘月)則絕對不應該進行針刺治療。
在進行手術或針刺治療時,要根據農曆月份避免某些特定的日子,每個月要避開的日子如下: 一月避開丑日,二月避開未日,三月避開寅日, 四月避開申日,五月避開卯日,六月避開酉日, 七月避開辰日,八月避開戌日,九月避開巳日, 十月避開亥日,十一月避開午日, 而在十二月(臘月)則完全不適合進行針刺治療。
2. 尾神圖論(行年至此不犯則吉)
尾神圖,一歲起坤,二歲到震,十歲至中宮,數順情幾十幾歲,到處不犯則吉,行刀針灸均不可犯部位。聖人所起,合看逐日人神血忌,查閱天干部,合之吉則吉。
尾神所載有根由;
坤內外踝聖人遊。
震宮牙端分明記;
巽位還居乳口頭。
中宮肩骨連尾骨;
面目還從乾上留。
手肘兌宮難砭灸;
艮宮腰項體也須。
離宮膝脅針刀免;
坎肘還連肚足求。
白話文:
尾神圖論的部分內容如下:
從一歲開始,尾神在坤位,也就是腳踝周圍;二歲時,移動到了震位,對應的是牙齒和顎部;到了十歲,尾神就位於中宮,即肩胛骨與尾椎骨之間。每年尾神都會依照固定的順序移動位置,如果那一年尾神所在的部位沒有受到傷害,那麼就會平安無事。無論是開刀或針灸,都必須避免在尾神所在的部位進行。
尾神的運行是有其根據和緣由的。一歲時在坤位,也就是腳踝內外側。二歲時,尾神會移到震位,也就是牙齒和下顎的位置。三歲時,尾神會在巽位,即乳頭附近。十歲時,尾神會停留在中宮,也就是肩胛骨和尾椎骨的連接處。到了十一歲,尾神會移到面部,即乾位。十二歲時,尾神會在兌位,也就是手肘,這時不宜進行砭石或灸法。十三歲時,尾神會在艮位,即腰部和頸部。十四歲時,尾神會在離位,即膝蓋和脅肋,這個時候要避免使用針灸或刀具。最後,十五歲時,尾神會在坎位,即肘部、腹部和足部。
這些部位和年齡的對應關係,是由先賢所制定的,並且要配合查看每日的人神血忌,並查閱天干地支,如果相合就是吉祥的。
3. 天干論
甲不治頭乙耳喉;丙肩丁背與心求。
戊巳脾腹庚腰肺;辛膝壬當腎脛收。
癸日不宜治手足;十干不犯則無憂。
白話文:
[天干理論]
在甲日不應治療頭部疾病,乙日則避免治療耳和喉嚨的問題;丙日不適合處理肩膀的狀況,丁日則是背部和心臟的治療要避開。
戊日和巳日不宜治療脾臟和腹部的病痛;庚日則是腰部和肺部的治療要避免;辛日不應治療膝蓋;壬日不適合治療腎臟和小腿部位。
在癸日,手和腳的治療要避開。如果能遵守這十個天干的日子不進行相對應部位的治療,就能免除許多憂慮。
4. 人神地支論
子踝醜腰寅在目;卯面辰頭已手屬。
午胸未腹申在心;酉背戌頭亥股錄。
白話文:
子時對應的是腳踝; 醜時對應的是腰部; 寅時對應的是眼睛; 卯時對應的是面部; 辰時對應的是頭部; 巳時對應的是手部。
午時對應的是胸部; 未時對應的是腹部; 申時對應的是心臟; 酉時對應的是背部; 戌時對應的是頭部; 亥時對應的是大腿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同一個身體部位在不同的時間段可能對應到不同的地支。例如頭部既對應辰時也對應戌時,具體取決於上下文和應用場景。
5. 逐日論
初一十一二十一,大拗鼻頭手小指。
初二十二二十二,外踝髮際外踝位。
初三十三二十三,股內牙齒足股肝。
初四十四二十四,腰間胃腕陽明手。
初五十五二十五,口舌遍身陽明足。
初六十六二十六,手掌胸前又在腸。
初七十七二十七,內踝氣衝並在膝。
初八十八二十八,十腕股內並陰屬。
初九十九二十九,在尾在足膝脛後。
初十二十三十日,腰間內踝足覺覓。
太古相傳真莫犯;世間不犯皆為吉。
白話文:
農曆每月的初一、十一、二十一,這三天的病症可能出現在鼻子、手指小指部位。
農曆每月的初二、十二、二十二,這三天的病症可能出現在腳踝外側、頭髮邊緣以及腳踝的位置。
農曆每月的初三、十三、二十三,這三天的病症可能出現在大腿內側、牙齒、以及腳部和肝臟相關的位置。
農曆每月的初四、十四、二十四,這三天的病症可能出現在腰部、手腕、胃部以及手部陽明經絡的位置。
農曆每月的初五、十五、二十五,這三天的病症可能出現在口腔、舌頭、全身以及足部陽明經絡的位置。
農曆每月的初六、十六、二十六,這三天的病症可能出現在手掌、胸口以及腸道位置。
農曆每月的初七、十七、二十七,這三天的病症可能出現在腳踝內側、氣衝穴以及膝蓋位置。
農曆每月的初八、十八、二十八,這三天的病症可能出現在手腕、大腿內側以及與女性生殖系統相關的位置。
農曆每月的初九、十九、二十九,這三天的病症可能出現在尾巴骨、腳部、膝蓋後方以及小腿肚的位置。
農曆每月的初十、二十、三十,這三天的病症可能出現在腰部、腳踝內側以及足部需要留意的部位。
這些知識自古流傳下來,若能避免在這些日子發生相應的病症,則對人體健康而言是吉祥的。
6. 大赦圖論
其法,年上起月,月上起日,如正月建寅,寅上起日,一日一位數,順行遇吉則吉,亦可以迴避出外,可定吉利,萬無一失。
子午皇恩大赦圖,丑未雙雁入青雲。
寅申登甲秩馬上,巳亥弓弦半折明。
辰戎帶枷出入獄,卵酉麻繩自縛身。
白話文:
這個方法是從每年的月份開始算起,再從每月的初一開始計算日子,例如在正月,以寅為初一,然後每天代表一個位置數字,順序排列下去,遇到吉利的日子就是好運,也可以選擇在這些日子外出,這樣就能確定吉利,絕對不會有錯。
子午時刻,得到皇上的恩典,得到大赦。醜未時刻,好事成雙,像大雁一樣飛向青雲。
寅申時刻,穿上盔甲,騎馬上戰場,步步高昇。巳亥時刻,弓弦只斷一半,象徵著危機中有轉機。
辰時,即使身陷囹圄,仍能帶著枷鎖進出牢獄。卯酉時刻,像是自己用麻繩綁住自己,處境困難。
以上是對於古文的一個翻譯,但需注意的是,古代的占卜、預測等方法,在現代並不一定適用,且其中所提到的「吉凶」並非科學證明的事實。
7. 腳三脈圖
衝陽脈腳背上五寸骨間動上,去骨三寸屬土。蓋土者萬物之母,故脈不衰胃氣猶在,病雖危猶可生也。
太衝脈足大拇指後二寸。東方木生物之始,不宜衰,則生生之機尚有望也。女人專以此脈為主。
太谿脈腎,在足內踝骨跗後孤骨陷中動。蓋水者天一之元,不宜衰,尤未絕即危尚可活也。
白話文:
【腳三脈圖】
衝陽脈:位於腳背上的五寸骨間,動脈向上延伸,離骨三寸處,這部分與脾胃相連,象徵大地,是萬物的母親。因此,只要這條脈搏不衰退,代表胃氣仍在,即使病情嚴重,仍有生存的希望。
太衝脈:在腳的大拇指後方約二寸的位置。在五行中,它屬木,象徵生命的開始,不應該衰退,否則生命活力就無從談起。對女性來說,這條脈尤其重要。
太谿脈:這是與腎臟相關的脈絡,位於腳內側踝骨後方,孤骨凹陷中的動脈位置。水,象徵天一之元,這條脈不應該衰退,只要它還存在,即使病情危急,仍然有存活的可能性。
8. 接骨治傷方藥
黃氏青囊全集秘旨
接骨藥法,治一切取割鉛碼、槍子、硫黃、硝毒、火瘡肉爛,挪接痛甚等症,神驗神效。
異人傳授毒油神膏,除紅退腫止痛妙極。凡治一切金槍損破,殺蟲止臭,退紅除腫,屢驗如神。此膏頭部禁用,入口傷人,慎之慎之。
香油(一斤),藤黃(二兩,熬枯,去渣),入白蠟(二兩),亦有加紫草、蘇木、生地、紅花、川柏、歸尾,接骨至妙。涼血生肌入四六、甘石、龍骨粉、象皮、云連、川柏、白芷。拔毒生肌入甘石,紅粉。塗火瘡入輕粉、梅片。
聖靈接骨丹,一取老傷鉛碼先敷此藥,半日去藥行刀挪接,敷過半日再挪接,接後用毒油膏加味敷。
生半夏(八錢),生南星(五錢),生川草烏(各三錢),白細辛(二錢),胡椒(二錢),蟾酥(一錢酒化)
二烏散,不省人事吹鼻,服九分。酒兌接骨服,接後用甘草汁、薑汁和服,急灌解,不可亂用。接骨先敷半日,去之後挪接,照聖靈丹法。
鬧楊花(五分),胡茄子(一錢),薑黃(一錢),麻絨(一錢),生川草烏(各一錢)
儒門事親接骨方
靈脂(五錢),白芨(一兩),小茴(二錢),乳沒(各五錢),米炒焦煮粥,香油合調。
夜合木接骨方
合木皮(一兩),歸尾(一兩),然銅(五錢,醋炙火煅),乳香(五錢),川芎(三錢),赤芍(八錢),白芥(五錢,炒黑)黃蠟酒化,汁服渣敷。
續斷丹散
續斷(五錢),骨碎(五錢),甜瓜子(五錢),紅花(五錢五分),然銅(三錢),田山七(一錢,研),八稜麻(五錢),角弓膏(三錢),白蠟酒化,汁服渣敷。
四生散
生川草烏(各二錢),竹子青(五錢),防風(三錢),紅花(二錢),續斷(三錢),骨碎(三錢),赤芍(三錢),生半夏(一錢五分),生南星(一錢五分,炒),紅曲(二錢五分),川柏(三錢),生地(一兩),灰面(五錢,炒黑),蔥汁和灰面紅曲,熬汁,調服渣敷。
碎骨斷筋接骨方
骨碎(五錢),歸尾(一兩),川芎(三錢),乳末(一兩),嫩松香(五錢),廣木香(一錢五分),白蠟(一兩),古錢(三文,火煅醋炙),香油熬化,蠟調敷。
無名異散
無名子(八錢),甜瓜子(五錢),乳沒(各六錢),牡蠣粉(五錢),黃米(炒黑),熬膏,和藥貼之,包捆。
又方
螃蟹抖溶,汁服渣敷。
又方
海桐皮(二兩),鮮用抖汁服,渣敷。
又方
檬櫳樹根皮(一兩),水桐樹根皮(一兩),苧根(一兩),榆樹皮(八錢),桐子樹根皮(五錢),楊柳葉(六錢),或紅根皋弓取麵皮(一兩),或魚漂煮汁搗溶,入灰面一兩炒黑、喬麥粉一兩炒黑熬膏,合抖敷捆。
白話文:
接骨治傷方藥
本書記載各種接骨藥方,能治療各種刀傷、槍傷、硫磺、硝石灼傷、火傷等導致的肉爛、移位、疼痛等症狀,療效神奇。
一種異人傳授的毒油神膏,能消腫止痛,效果極佳。凡是金屬武器造成的損傷,都能殺蟲止臭,消腫退紅,屢試不爽。但此膏忌用於頭部,內服則有害,需謹慎使用。
配方:香油一斤,藤黃二兩(熬枯去渣),白蠟二兩。另可加入紫草、蘇木、生地、紅花、川柏、當歸尾,接骨效果更佳。涼血生肌藥方:四六、甘石、龍骨粉、象皮、雲連、川柏、白芷。拔毒生肌藥方:甘石、紅粉。治療火傷藥方:輕粉、硼砂。
聖靈接骨丹:治療陳舊性傷口,先敷此藥半日,然後去除藥物,用刀將傷口移位復原;敷藥半日後再次復位,復位後再用加味毒油膏敷貼。
配方:生半夏八錢,生南星五錢,生川烏藥各三錢,白細辛二錢,胡椒二錢,蟾酥一錢(酒化)。
二烏散:病人昏迷不醒時,可吹入鼻中,服用九分。與酒一起服用,接骨後用甘草汁、薑汁調和服用,緊急解毒,不可亂用。接骨前先敷藥半日,然後去除藥物再復位,方法同聖靈接骨丹。
配方:鬧楊花五分,胡茄子一錢,薑黃一錢,麻絨一錢,生川烏藥一錢。
儒門事親接骨方:
配方:靈脂五錢,白芨一兩,小茴香二錢,乳沒藥各五錢,米炒焦後煮粥,以香油調和。
夜合木接骨方:
配方:夜合木皮一兩,當歸尾一兩,硼砂五錢(醋炙火煅),乳香五錢,川芎三錢,赤芍八錢,白芥子五錢(炒黑),黃蠟酒化,藥汁服用,藥渣敷貼。
續斷丹散:
配方:續斷五錢,骨碎補五錢,甜瓜子五錢,紅花五錢五分,硼砂三錢,田七一錢(研磨),八稜麻五錢,角弓膏三錢,白蠟酒化,藥汁服用,藥渣敷貼。
四生散:
配方:生川烏藥各二錢,竹葉青五錢,防風三錢,紅花二錢,續斷三錢,骨碎補三錢,赤芍三錢,生半夏一錢五分,生南星一錢五分(炒),紅曲二錢五分,川柏三錢,生地一兩,草木灰五錢(炒黑),將草木灰、紅曲用蔥汁調和熬汁,服用,藥渣敷貼。
碎骨斷筋接骨方:
配方:骨碎補五錢,當歸尾一兩,川芎三錢,乳沒藥一兩,嫩松香五錢,廣木香一錢五分,白蠟一兩,古錢三文(火煅醋炙),香油熬化,白蠟調和敷貼。
無名異散:
配方:無名子八錢,甜瓜子五錢,乳沒藥各六錢,牡蠣粉五錢,黃米(炒黑),熬膏,和藥貼敷,包紮。
其他方劑:
- 蟹殼研磨,藥汁服用,藥渣敷貼。
- 海桐皮二兩,鮮用,研磨取汁服用,藥渣敷貼。
- 檬櫳樹根皮一兩,水桐樹根皮一兩,苧麻根一兩,榆樹皮八錢,桐子樹根皮五錢,楊柳葉六錢,或紅根皋弓取樹皮一兩,或魚漂煮汁研磨,加入草木灰一兩(炒黑)、小麥粉一兩(炒黑)熬膏,調和敷貼包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