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心法》~ 卷五 (6)
卷五 (6)
1. 懸癰
黃吏部,穀道前患毒,焮痛寒熱。此肝經濕熱而致,名曰懸癰,屬陰虛症。先以制甘草,二服頓退。再以四物加車前子、青皮、甘草節、酒製黃柏、知母,數服而消。又一弱人,莖根結核,如大豆許,勞則腫痛。先以十全大補湯去桂,加車前子、麥門冬、酒製黃柏、知母,少愈,更服制甘草漸愈,仍以四物、車前之類而消。又一患者,焮痛發熱,以龍膽瀉肝湯二劑,及制甘草四劑而潰,再用滋陰之劑而愈。
白話文:
黃吏部,肛門先前有毒瘡,灼痛,寒熱往來。這是肝經濕熱導致的,名為懸癰,屬於陰虛證。先用制甘草,二服就立刻退了。再用四物湯加車前子、青皮、甘草節、酒製黃柏、知母,數服痊癒。另外有一位體弱者,睪丸根部結核,像大豆一樣大小,勞動時會腫痛。先用十全大補湯去桂枝,加車前子、麥門冬、酒製黃柏、知母,稍有改善,再服制甘草逐漸痊癒,仍用四物湯、車前子等藥物消除了。還有一位患者,灼痛發熱,用龍膽瀉肝湯二劑,及制甘草四劑潰破,再用滋陰的藥物痊癒。
若或膿未成,以蔥炒熱敷上,冷易之,隔蒜灸之,亦可。數日不消或不潰,或潰而不斂。以十全大補湯加柴胡梢為主,間服制甘草,並效。若不保守,必成漏矣。
一男子,年逾五十,患懸癰膿清,肝腎脈弱。此不慎酒色,濕熱壅滯也。然膿清脈弱,老年值此,何以收斂?況穀道前為任脈發源之地,肝經宗筋之所。予辭不可治,後果死。嘗治此癰,惟澗水制甘草有效。已破者,兼以十全大補湯為要法。
白話文:
如果膿包尚未形成,可以用蔥炒熱敷在上面,冷了再換一次,接著用蒜灸治療,這也是可以的。幾天後如果沒有消退或者膿包沒有破,或者破了但還沒有痊癒。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柴胡梢作為主要藥方,間歇服用調節甘草,這樣也會有效果。但如果治療不得當,必定會變成慢性病。
有一個男性,年齡超過五十歲,患有懸癰膿清,肝腎脈弱。這是因為他過度飲酒和房事,導致身體內積聚了濕熱。然而,膿清脈弱,對於老年人來說,如何能夠收斂呢?再加上腸道前部是任脈的發源地,也是肝經宗筋所在的地方。當時我認為無法治療,後來果然他去世了。我曾治療這種膿包,只有用山泉水調節甘草治療纔有效果。已經破了的膿包,則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作為主要治療法。
2. 便毒
舉人凌待之,湖州人,年逾四十,患便毒,克伐太過,飲食少思,大便不實,遺精脈微。東垣云:精滑不禁,大便自利,腰腳沉重,下虛也。仲景曰:微弱之脈,主氣血俱虛也。先以六君子湯,加破故紙、肉豆蔻煎服,瀉止食進。更以十全大補湯加行經藥,十餘劑而消。
胡判官,患便毒,膿稀脈弱。以十全大補湯加白蘞、五味子、麥門,三十劑稍愈。更以參耆歸術膏而平。因新婚復發,聚腫堅硬,手足並冷,脈弱皮寒,飲食少思。此虛極也,仍用前藥,加桂、附,三劑稍可。彼欲速,自用連翹消毒散,瀉利不止,竟致不救。
白話文:
一位名叫凌待之的湖州舉人,年過四十,患了便毒,平日過度克伐,飲食少思,大便不實,並有遺精和脈微的症狀。東垣認為,精滑不禁、大便自利、腰腳沉重,是下虛的表現;仲景則說,微弱的脈象,代表氣血俱虛。醫生先以六君子湯加破故紙、肉豆蔻煎服,瀉止食進,再以十全大補湯加行經藥,服用了十幾劑後病症消退。
另一位名叫胡判官的病人,也患了便毒,膿稀脈弱。醫生以十全大補湯加白蘞、五味子、麥門,服用三十劑後稍有好轉。接著又以參耆歸術膏調養,病情平復。後來新婚後病症復發,聚腫堅硬,手足冰冷,脈弱皮寒,飲食少思,這是虛極的表現。醫生繼續使用之前的藥方,加了桂、附,服用了三劑後稍有起色。病人急於求速,自行服用連翹消毒散,導致瀉利不止,最終回天乏術。
京臺王文遠,年逾四十,素勞苦,患便毒,發寒熱。先以小柴胡湯加青皮,一服表症悉退;次以補中益氣湯加穿山甲,二服腫去三四;更以托裡之藥五六服,膿成刺去,旬日而斂。
白話文:
京臺王文遠,年紀超過四十歲,平時勞苦過度,患了便毒,出現發寒發熱的症狀。起初用小柴胡湯加青皮,服用一劑後表面的症狀就全部退了;接著用補中益氣湯加穿山甲,服用兩劑後腫脹消退了三分之二;再用托裡藥物服用五六劑,膿成之後用針刺排掉,十天左右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