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心法》~ 卷四 (1)
卷四 (1)
1. 瘡瘍作渴
開化吾進士,年三十,面患瘡,已潰作渴,自服托裡及降火藥不應。予診其脈,浮而弱。丹溪云潰瘍作渴,屬氣血俱虛,況脈浮弱。投以參、耆各三錢,歸、朮、熟地各二錢,數服渴止。又以八珍湯加黃耆數劑,脈斂而愈。
予治瘡瘍作渴,不問腫潰,但脈數發熱而渴,以竹葉黃耆湯治之;脈不數,不發熱,或脈數無力而渴,或口乾,以補中益氣湯;若脈數而便秘,以清涼飲;尺脈洪大,按之無力而渴,以加減八味丸,並效。若治口燥舌黃,飲水不歇,此丸尤效。
白話文:
一位三十歲的進士,面部生瘡,潰爛後口渴不止,自行服用清熱解毒藥物卻無效。我診斷他的脈象,浮弱無力。丹溪先生說潰瘍口渴,是氣血兩虛所致,更何況脈象浮弱。於是,我用人參、黃耆各三錢,當歸、白朮、熟地各二錢,服下幾劑後口渴止住。之後又用八珍湯加黃耆數劑,脈象收斂,病癒。
我治療瘡瘍口渴,無論腫脹或潰爛,只要脈象數而發熱且口渴,就用竹葉黃耆湯治療;脈象不數,不發熱,或脈象數而無力伴隨口渴,或口乾,就用補中益氣湯;如果脈象數而便秘,就用清涼飲;尺脈洪大,按之無力且口渴,就用加減八味丸,均有效果。治療口乾舌燥,不停喝水,用加減八味丸尤其有效。
一男子,渴後背發疽未潰,脈數無力。此陰虛火動,用加減八味九,㕮咀,二劑,稍緩。次用丸劑而愈。葉司訓腦患疽,亦作渴,脈雖洪,按之無力。以此藥治之。不信,自用滋陰等藥,愈甚,七惡並至而歿。《精要》云:患疽之人,雖云有熱,皆因虛而得之。愈後發渴,及先渴而後疽,非加減八味丸不能治。
一男子,年逾五十,腋下患毒,瘡口不合,右關脈數而渴。此胃火所致,用竹葉黃耆湯遂止,再用補氣藥而愈。嘗治午後發渴,或發熱,用地骨皮散亦效。
白話文:
一位男子,喝水後背部長了膿包,但沒有潰爛,脈搏又快又無力。這是陰虛火旺造成的,用加減八味丸,磨碎,服用兩劑,症狀略微緩解。之後用丸劑治療,就痊癒了。葉司訓也曾遇到腦部生膿包的病人,同樣會口渴,脈搏雖然洪大,但按下去卻無力。他也用這種藥治療,病人不信,自行服用滋陰的藥物,反而加重病情,七種惡疾接踵而至,最終去世。《精要》書中記載:患有膿包的人,雖然有熱症,但都是因為身體虛弱而引起的。病癒後口渴,或者先口渴後生膿包,都必須用加減八味丸才能治療。
另一位男子,年過五十,腋下患毒,傷口無法癒合,右關脈搏快速且口渴。這是胃火引起的,用竹葉黃耆湯治療,症狀就停止了,再服用補氣藥物,就痊癒了。我曾經治療過午後口渴,或者發熱的病人,用地骨皮散也十分有效。
一男子,患痔漏,口乾,胃脈弱。此中氣不足,津液短少,不能上潤而然。以黃耆六一湯,七味白朮散治之。或曰:諸痛癢瘡,皆屬心火。遂服苦寒之藥,大便不禁而歿。夫諸痛癢瘡,皆屬心火,言其常也。始熱終寒,則反常矣。可泥此而不察乎?
李氏論人病疽,多有愈後發渴而不救者,治之惟加減八味丸最妙。疽安而渴者,服此丸則渴止。疽安而未渴者,預服此丸,則永不生渴,氣血加壯。或未發疽而先發渴者,服此不惟渴止,疽亦不作。又云:一貴人,病疽未安而渴作,一日飲水數升,予以加減八味丸治之。諸醫大笑云,此能止渴,我輩當不復業醫。
白話文:
一位男子患有痔瘡和肛門漏,口乾舌燥,胃氣虛弱。這是因為中氣不足,津液虧損,無法上行滋潤口舌所致。可以用黃耆六一湯和白朮散來治療。有人說,所有疼痛、瘙癢和瘡瘍都是心火引起的。於是服用寒涼的藥物,結果導致大便失禁而亡。其實,所有疼痛、瘙癢和瘡瘍,只是常態上屬於心火,但一開始是熱證,最後變成寒證,就違反常規了。怎麼能拘泥於此而沒有察覺呢?
李氏認為,很多人患疽瘡後,痊癒後會出現口渴難解,無法救治。治療這種情況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減八味丸。疽瘡痊癒但口渴的,服用此丸可以止渴。疽瘡痊癒但尚未口渴的,預先服用此丸,則永遠不會出現口渴,氣血也會更强壮。有些人还没长疽瘡就先出现口渴,服用此丸不僅可以止渴,還可以預防疽瘡發生。李氏還說,曾經一位貴人患疽瘡,尚未痊癒就口渴難耐,一天要喝好几升水,我用加減八味丸治療他。其他醫生都嘲笑我,說這藥只能止渴,如果真能治好,他們就不用再行医了。
皆用木瓜、紫蘇、烏梅、人參、茯苓、百藥煎等劑,服多而渴愈甚。不得已用此藥,三日渴止,久服遂不復渴,飲食加倍,健於少壯。蓋此藥非出鄙見自為。兒時聞先君言,有人病渴,用渴藥,累年不愈。一名醫使服此藥,不半年而愈。其疾本以腎水枯竭,不能制火,心火上炎,是以生渴。
此藥降火為最,降心火,生腎水。親用之,嘗驗。患者當知所鑑。(詳見《外科精要》)
白話文:
這些藥方皆使用木瓜、紫蘇、烏梅、人參、茯苓、百藥煎等藥材,服用過多反而會更加口渴。不得已才用此藥方,服用三日後口渴止住,長期服用便不再口渴,食慾也增加一倍,身體比年輕時更健康。
此藥方並非我個人憑空想出,而是我兒時聽先父所言。曾有人患口渴症,服用治療口渴的藥方,多年未見起色。後來有一位名醫讓病人服用此藥方,不到半年就痊癒了。患者的病症本是腎水枯竭,無法抑制心火,導致心火上炎,因此產生口渴。
此藥方降火效果最佳,能降心火,滋生腎水。我親自使用過,驗證過其效果。患者應當以此為鑑。
2. 瘡瘍便秘
傅允承母,年逾七十,腰生一瘰,作癢異常,疑蟲蝨所毒。診脈浮數。齊氏云:浮數之脈,而反惡寒,瘡疽之謂也。又云:外如麻,里如瓜,疽毒在內。翌日復診,脈乃弱。予謂未潰而脈先弱,何以收斂?況大便不通,則真氣已竭,治之無功。其子固請,不得已,用六君子湯加藿香、神麯,飲食漸進,大便始通。
更用峻補之劑,潰而膿清作渴,再用參、耆、當歸、熟地黃、麥門冬、五味子而渴止。允承喜曰:吾母可無虞矣。予謂不然,不能收斂,先入之言也。彼疑,遂速他醫,果不起。
白話文:
傅允承的母親年齡超過七十歲,腰部生了一個結節,劇烈發癢,懷疑是蟲子或蝨子造成的。診脈時,脈象浮數。齊氏說:脈象浮數,卻有惡寒的症狀,這是瘡疽。又說:外觀像麻子,裡面像瓜子,說明疽毒在內部。
第二天再次診脈,脈象已經虛弱。我認為瘡疽還沒潰爛,脈象就已經虛弱,怎麼能收斂?況且大便不通暢,說明元氣已經衰竭,治療也無濟於事。他的兒子堅持請求,我不得已之下,使用了六君子湯加藿香、神麯,讓病人逐漸進食,大便才開始通暢。
接著使用了峻補的藥物,瘡疽潰爛後,膿液清稀,病人出現口渴,於是又用了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熟地黃、麥門冬、五味子,口渴症狀纔得到緩解。允承很高興,說:我母親應該沒問題了。我說:不一定,之前說過不能收斂,不能掉以輕心。他心生懷疑,於是趕緊找了其他醫生,結果果然不起色。
浙江俞上舍,年五十,患癰將痊,大便閉澀。服芩、連等藥,反廢飲食。予用益氣血之劑,加桃仁、麻仁,亦未效。更以豬膽汁一碗,納穀道,始效。更以養血氣藥而平。《原病式》云:諸澀枯涸,皆屬於燥。燥者火之氣,病後血衰,故大便閉澀,宜以辛甘之藥潤之。加用寒苦之藥,則胃氣伐矣。
若老弱,或產後而便難者,皆氣血虛也,膽汁最效。尋常上部枯燥者,以酒調服亦佳。
白話文:
浙江的俞先生,年紀五十歲,患了癰瘡,快要痊癒了,卻出現大便不通的情況。他服用了黃芩、連翹等藥物,反而食慾不振。我用補氣血的藥方,再加上桃仁、麻仁,也無效。後來我用一碗豬膽汁灌入肛門,才見效。之後再用補血氣的藥物調理,使身體恢復平衡。
《原病式》書中說:所有大便乾澀、排泄困難的情況,都是因為燥熱。燥熱屬於火氣,病後血氣衰弱,因此造成大便不通,應該用辛甘的藥物潤滑。如果加入寒涼苦味的藥物,就會損傷脾胃之氣。
如果病人是年老體弱,或是產後大便難解,都是因為氣血虛弱,膽汁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。一般情況下,如果只是上部(指口腔、食道等)乾燥,可以用酒調服豬膽汁,效果也很好。
3. 膿熟開遲
蘇州施二守梯,項下患毒,膿已成,因畏針,焮延至胸,赤如霞,其脈滑數,飲食不進,月餘不寐,甚倦。予密針之,膿出即睡,覺而思食。用托裡藥,兩月餘而愈。又一人患此,及時針刺,數日而愈。劉璽素虛,患此,不針,潰透頷頰,氣血愈虛,竟不救。
廣東王上舍,患附骨癰,畏針不開,臀膝通潰,脈數發渴,煩躁時嗽,飲食少思。齊氏曰:瘡瘍煩躁,時嗽腹痛,渴甚,或瀉利無度,或小便如淋,此惡證也。膿出之後,若脈洪數難治,微澀遲緩易治。遂刺之,膿出四五碗許。即服大劑參、耆、歸、術,翌日脈稍斂。更以八珍湯加五味、麥門、肉桂、白蘞,三十餘劑,脈緩膿稠,三月而愈。
白話文:
蘇州一位姓施的巡守患了頸部毒瘡,膿液已經形成。由於害怕針灸,耽擱延誤,膿瘡蔓延到胸部,像朝霞一樣發紅,脈象滑數,飲食不進,一個多月不眠,非常疲倦。我暗中給他針灸,膿液排出後他就睡著了,醒來後就想吃東西。用了補脾益氣的藥,兩個多月後痊癒。又有一位患者患了這種病,及時針刺,幾天就痊癒了。劉璽素來體質虛弱,患了這種病,不針刺,膿瘡潰破蔓延到下巴和臉頰,氣血更加虛弱,最終不治。
廣東王上舍患了附骨癰,害怕針灸,膿瘡未切開,臀部和膝蓋都潰爛,脈象數,口渴,煩躁時而咳嗽,飲食少思。齊氏說:瘡瘍煩躁,時而咳嗽腹痛,口渴嚴重,或者腹瀉不止,或者小便如淋漓,這是兇險的徵兆。膿液排出後,如果脈象洪數,難以治療;如果脈象稍澀、緩和,容易治療。於是對他進行針刺,排出膿液四五碗左右。隨即服用大劑量的參、耆、歸、術。第二天,脈象稍有收斂。又用八珍湯加上五味子、麥門冬、肉桂、白蘞,服用三十多劑,脈象緩和,膿液稠厚,三月後痊癒。
王太守宜人,患發背,膿熟不開,昏悶不食。此毒入內也,斷不治。強之針,膿碗許,稍蘇,須臾竟亡。大抵血氣壯實,膿自湧出。老弱之人,血氣枯槁,必須迎而奪之,順而取之。若毒結四肢,砭刺少緩,腐潰深大,亦難收斂。痛結於頰、項、胸、腹,緊要之地,不問壯弱,急宜針刺,否則難治。
梁閣老孫,甫周歲,項患胎毒。予俟其有膿刺之,膿出碗許,乳食如常。用托裡藥,月餘而愈。靳閣老子亦患此,待膿自出,幾至不救。吾鄉徐內翰子,患痘毒,及時針刺,毒不內侵,數日而愈。大抵古人制法,淺宜砭,而深宜刺,使瘀血去於毒聚之始則易消。況小兒氣血又弱,膿成而不針砭,鮮不斃矣。
白話文:
王太守的妻子患了發背,膿已成熟卻無法自行潰開,昏昏沉沉,不吃東西。這毒已經侵入內部,斷然無法治癒。強行用針刺破膿包,流出碗許膿液,病人稍微恢復了些神志,但不久就去世了。一般來說,血氣強壯的人,膿液會自然湧出。年老體弱的人,血氣枯竭,就必須用針去引導膿液,順著它的方向把它引出來。如果毒素積聚在四肢,用針砭刺時要稍微緩慢,以免傷及深處,造成腐爛潰瘍,更難癒合。如果毒素積聚在面頰、頸部、胸部、腹部等重要部位,不論是年強體壯還是年老體弱,都要及時用針刺,否則很難治癒。
梁閣老孫子剛滿周歲,頸部患了胎毒。我等著他長出膿包,再用針刺破,膿液流出碗許,他馬上又能吃奶喝粥,跟平常一樣。接著用內服藥物治療,一個多月後就痊癒了。靳閣老的兒子也患了同樣的病,等到膿液自行流出時,已經快要救不活了。我鄉里徐內翰的兒子患了痘毒,及時用針刺破,毒素沒有侵入內部,幾天就痊癒了。總之,古人制定的方法是,淺層的可以用針砭,深層的可以用針刺,讓淤血在毒素聚集初期就排出,這樣就容易消散。況且孩子們氣血本就虛弱,膿液形成了而不針刺,很少能活下來。
一老人,腿患附骨疽腫硬,大按方痛,口乾脈弱,腫聚不潰,飲食少思。予謂腫下而堅者,發於筋骨;皮色不變者,發於骨髓。遂以參、耆等藥托之。三十餘劑,膿雖熟不穿。予謂藥力難達,必須針刺。不聽,至旬日方刺之,湧出清膿五六碗許。然衰老之人,氣血不足,養毒又久,竟不治。
大抵瘡疽旬日不退宜托之,有膿刺之,有腐肉取之,虛則補之。此十全之功也。
滕千兵,年逾五十,臀患癰,膿熟不開,攻通大肛,膿從大便而出。予辭不能治,果斃。丹溪云:臀居小腹之後,陰中之陰也,道遠位僻,血亦罕周。中年後尤慮患此。況膿成不刺,欲不亡,得乎?
白話文:
一位老人腿部患有附骨疽,腫脹堅硬,按壓疼痛,口乾舌燥,脈象微弱,腫塊不潰爛,食慾不佳,精神萎靡。醫生認為腫塊向下堅硬,是筋骨病變;皮膚顏色沒有變化,是骨髓病變。於是用人參、黃耆等藥物來治療。服藥三十多劑,膿雖然成熟卻沒有穿破。醫生認為藥力難以到達病灶,必須用針刺。老人不聽,過了十天才同意針刺,結果湧出清膿五六碗之多。但老人年老體弱,氣血不足,毒素積累已久,最終還是沒有治好。
一般來說,瘡疽十天不消退,應該用藥物來治療;有膿腫的就用針刺;有腐肉的就去除;虛弱的就補益。這是治療瘡疽的十全之策。
滕千兵,年過五十,臀部患癰,膿已成熟卻無法排出,結果膿液從肛門排出,醫生認為無法醫治,果然病死。丹溪先生說:臀部位於小腹之後,是陰中之陰,位置偏僻,血液流通不暢。中年以後尤其要注意此病。況且膿腫形成不刺破,想要不死,怎麼可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