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外科心法》~ 卷三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5)

1. 下多亡陰

王德之,患發背,脈浮數,按之則澀,大便五六日不行,腹不加脹。余曰:邪在表不在裡,但因氣血虛,飲食少,故大便不行,非熱結也。宜生氣血為主。彼泥積毒在內,用大黃之藥下之,遂連瀉三四次,更加發熱。來日又服一劑,瀉遂不止,飲食不化,吃逆不絕,手足背冷。

予診之,脈已脫,辭不治。其子曰:瀉之能為害乎?余曰:服利藥而利不止者死。不當瀉而強瀉,令人開腸,洞泄不禁者死。下多亡陰者死。曰:瘡瘍乃積毒在藏,若不驅逐其毒,何以得解?余曰:瘡瘍雖積毒在臟腑,治法先當助胃氣,使根本堅固,參以行經活血時宜之藥,非專用大黃也。

白話文:

王德之患了背部的發熱症,脈象浮數,按壓則澀,大便五六天未解,腹部也沒有明顯脹滿。我說:「病邪在表不在裡,只是因為氣血虛弱,飲食少,所以大便不通,不是熱結引起的。應該以生氣血為主要的治療方向。」他卻認為是內積毒素,用大黃藥來瀉下,結果連瀉三四次,反而更加發熱。第二天又服了一劑,瀉瀉不止,飲食不消化,吃東西就嘔逆不停,手腳背部冰冷。

我診斷後發現脈象已經微弱,就拒絕治療。他的兒子問:「瀉藥真的會造成傷害嗎?」我說:「服用瀉藥而瀉瀉不止的人會死。不應該瀉而強行瀉下,會導致腸子破裂,瀉瀉不止而死。瀉下過多會傷陰而死。」他說:「瘡瘍是積毒在臟腑,如果不驅逐毒素,怎麼能痊癒呢?」我說:「雖然瘡瘍是積毒在臟腑,但治療時應當先扶助胃氣,使根本堅固,再配合行經活血的藥物,而不是單獨使用大黃。」

今病在表,而反以峻利之劑,重奪其陰,其可乎哉?故曰:表病里和,而反下之,則中氣虛,表邪乘虛而入,由是變證百出。雖云脈浮數,邪在表,屬外因,當用內托復煎散,其間黃芩、蒼朮亦不敢用;脈沉實,邪在內,屬內因,當用內疏黃連湯,其中大黃、檳榔亦不敢用。

況浮、數、澀,三脈皆主血氣俱虛,邪既在表,而反用峻利之劑,重瀉其里,誅伐無過,不死何俟。

白話文:

現在疾病在表面,卻用峻猛攻瀉的藥物,過度奪取人體的陰氣,這合理嗎?所以說:表面疾病內裏平和,卻反而用瀉藥,就會導致中氣虛弱,表邪乘虛而入,從而產生各種變化。雖然脈象浮數,邪氣在表,屬外因,應該用內托復煎散,但其中黃芩、蒼朮也不敢使用;脈象沉實,邪氣在內,屬內因,應該用內疏黃連湯,但其中大黃、檳榔也不敢使用。

況且浮、數、澀,三脈都代表血氣虛弱,邪氣又在表面,卻反用峻猛攻瀉的藥物,過度瀉掉內裏的精氣,過於猛烈地攻擊,不死才怪呢。

2. 瘡瘍有餘

維揚俞黃門,年逾三十,冬月鬢患毒,腫焮煩躁,便秘脈實。此膽經風熱壅上而然也。馬氏云:瘡瘍之證,熱壅而不利者,大黃湯下之。遂以一劑,便通瘡退。更以荊防敗毒散二劑,再以十宣散去桂加天花粉、金銀花,數劑而愈。太宗伯羅公,耳後髮際患此,焮痛脈數,以小柴胡湯、桔梗、牛蒡子、金銀花,四劑而愈。

白話文:

一位名叫俞黃門的人,住在揚州,年紀超過三十歲。冬月時,他的鬢髮長了毒瘡,腫脹發炎,感到煩躁不安,便秘,脈象實。這是膽經風熱上壅所致。馬氏醫書中記載:瘡瘍的症狀,若熱邪壅塞不通,可用大黃湯來瀉下。俞黃門服用一劑大黃湯後,便通暢了,瘡瘍也消退了。之後又服用兩劑荊防敗毒散,再用十宣散去桂枝,加了天花粉和金銀花,服用了幾劑藥後就痊癒了。

太宗伯羅公也患有同樣的病症,他的耳後髮際長了毒瘡,紅腫疼痛,脈象數。他服用四劑小柴胡湯,並加入桔梗、牛蒡子、金銀花,也痊癒了。

趙州守,北方人,年逾四十,頭而生瘡瘍數枚,焮痛飲冷,積日不潰。服清熱消毒藥,不應。診其脈數,按之則實。予以防風通聖散,三劑頓退。又以荊防敗毒散而愈。又一男子,患在四肢,審其脈證,亦屬有餘,以黃連解毒湯治之亦愈。

楊百戶胸患毒,腫高焮赤,發熱脈數,大小便澀,飲食如常。齊氏曰:腫起色赤,寒熱疼痛,皮膚壯熱,頭目昏重,氣血之實也。又云:大便硬,小便澀,飲食如故,腸滿膨脹,胸膈痞悶,肢節疼痛,身熱脈大,精神昏塞,臟腑之實也。遂以黃連內疏湯二劑,諸證漸退。更以荊防敗毒散加芩、連、山梔,四劑少愈。

白話文:

趙州守

北方人,年過四十,頭上長了幾個瘡瘍,火燙般的疼痛,喝了冷たい飲み物也不見效,積日不見好轉。服用清熱消毒藥,無效。診其脈象,脈數且有力。給予防風通聖散,三劑頓時消退。再用荊防敗毒散,痊癒。另一位男子,患病在四肢,審其脈證,亦屬實證,用黃連解毒湯治療,亦痊癒。

楊百戶

患胸部毒瘡,腫高發紅,發熱脈數,大小便不通暢,飲食如常。齊氏說:腫起發紅,寒熱疼痛,皮膚發熱,頭目昏重,這是氣血實證。又說:大便硬,小便不通暢,飲食如常,腸滿膨脹,胸膈痞悶,肢節疼痛,身熱脈大,精神昏塞,這是臟腑實證。於是用黃連內疏湯兩劑,諸證漸消。再用荊防敗毒散加芩連山梔,四劑稍愈。

再以四物湯加芩、連、白芷、桔梗、甘草、金銀花,數劑而消。

張錦衣,年逾四十,患發背,心脈洪數,勢危劇。經云:心脈洪數,乃心火熾甚。諸痛癢瘡瘍,皆屬心火。心主血,心氣滯,則血不行,故主癰也。騎竹馬灸穴,是心脈所由之地,急灸之,以瀉心火,隔蒜灸以拔其毒,再以托裡消毒,果愈。

白話文:

之後用四物湯加上黃芩、黃連、白芷、桔梗、甘草、金銀花,服用幾劑就消了。

張錦衣,年過四十,患了發背,心跳脈搏快速有力,情況危急。醫書上說,心跳脈搏快速有力,是因為心火旺盛。各種疼痛、瘙癢、瘡瘍,都屬於心火引起的。心主血,心氣鬱滯,血液就會運行不暢,所以會導致癰腫。用艾灸騎竹馬穴,這個穴位是心脈經過的地方,趕緊用艾灸來瀉心火,用隔蒜灸來拔毒,再用藥物內托外消,果然治好了。

3. 潰瘍有餘

一男子,年逾三十,腹患痛腫,脈數喜冷。齊氏云:瘡瘍腫起堅硬,瘡疽之實也。河間云:腫硬木悶,煩躁飲冷,邪氣在內也。遂用清涼飲,倍用大黃,三劑稍緩。次以四物湯,加芩、連、山梔、木通,四劑而遂潰。更以十宣散,去參、耆、肉桂,加金銀花、天花粉,漸愈。

彼欲速效,自服溫補藥,遂致肚腹俱腫,小便不利。仍以清涼飲治之,膿潰數碗。再以托裡藥治之而愈。東垣云:瘡疽之發,其受之有內外之別,治之有寒溫之異。受之外者,法當托裡以溫劑,反用寒藥,則是皮毛始受之邪,引入骨髓。受之內者,法當疏利以寒劑,反用溫劑托裡,則是骨髓之病,上徹皮毛,表裡通潰,共為一瘡,助邪為毒,苦楚百倍,輕則幾殆,重則死矣。

白話文:

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,肚子疼痛腫脹,脈象數而喜冷。醫生診斷認為是瘡瘍腫起堅硬,屬於瘡疽實證。根據醫典記載,腫硬木悶、煩躁飲冷,是邪氣在內。於是醫生開了清涼飲,並加倍使用大黃,服藥三劑後病情稍緩。接著改用四物湯,加入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和木通,四劑後腫塊開始潰爛。之後又使用十宣散,去掉了人參、黃耆和肉桂,加了金銀花和天花粉,逐漸痊癒。

然而,病人急於求效,自行服用溫補藥物,導致腹脹、小便不利。醫生再次使用清涼飲治療,膿液排出了好幾碗。最後用托裡藥治療才完全康復。醫學典籍記載,瘡疽的發病,有內外之分,治療也應根據寒熱的不同進行。外感者,應該用溫劑托裡,反用寒藥,則會將皮毛受的邪氣引入骨髓。內感者,應該用寒劑疏利,反用溫劑托裡,則會將骨髓的病症上徹皮毛,表裡通潰,形成一個瘡,助長邪氣,痛苦百倍,輕則危殆,重則死亡。

張都憲夫人,性剛多怒,胸前作痛,肉色不變,脈數惡寒。經云:洪數之脈,應發熱而反惡寒,瘡疽之謂也。今脈洪數,則膿已成。但體豐厚,故色不變,似乎無膿。以痛極,始肯用針入數寸,膿出數碗,遂以清肝消毒藥治之而愈。設泥其色而不用針,無可救之理矣。

趙宜人,年逾七十,患鬢疽已潰,焮腫痛甚,喜冷脈實,大便秘澀。東垣云:煩躁飲冷,身熱脈大,精神昏悶者。皆臟腑之實也。遂以清涼飲一劑,腫痛悉退。更以托裡消毒藥,三十餘劑而平。若謂年高潰後,投以補劑,實實之禍不免矣。

白話文:

張都憲的夫人,個性剛強易怒,胸口疼痛,膚色沒有變化,脈象洪數且怕冷。醫書記載,洪數的脈象應該發熱,卻反而怕冷,這是瘡疽的徵兆。現在脈象洪數,代表膿已經形成。只是她體格豐滿,所以膚色沒有變化,看起來好像沒有膿。由於疼痛難忍,她才肯讓醫生用針深入數寸,排出數碗膿,之後用清肝消毒藥治療,就痊癒了。如果一味著重膚色而不使用針灸,就無藥可救了。

趙宜人,年過七十,患了鬢疽,已經潰爛,腫痛非常嚴重,喜歡喝冷飲,脈象實,便秘。東垣醫書記載,煩躁、喜歡喝冷飲、身體發熱、脈象洪大、精神昏沉的人,都是臟腑積實的表現。於是醫生用清涼藥方給她服用一劑,腫痛就全部消退了。接著再用托裡消毒藥治療,三十多劑後就痊癒了。如果認為她年紀大,潰爛之後就用補藥,很容易造成積實的後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