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三 (1)
卷三 (1)
1. 橫痃
生於少腹兩旁,大腿界中,形如腰子,皮色不異,硬如結核,按之微痛是也。初起每日取皂角刺六錢為末,布袋盛之,同糯米二合煮粥頻食,三、四日即消。或用子龍丸每服三分,淡薑湯下,日三次至愈乃止。切忌用刀針,刺破無膿,惟出白膩漿,主三百日內死,自潰者亦然。
一、有自潰者,用生料補中益氣湯、小金丹日令輪服亦有收功者。少壯之人,血氣未傷,能自保攝,雖潰猶可救援十中二、三也。
一、有身患楊梅,又患橫痃者,其間用藥最難。惟用犀黃丸,每日空心時,酒送三錢,輕者十服,重者加倍,二證全愈。
子龍丸(通用五十六。)
犀黃丸(通用四十八。)
白話文:
[橫痃]
這是一種長在小腹兩側,靠近大腿根部的疾病,病狀像腎臟的形狀,皮膚顏色沒有變化,質地堅硬如同結節,按壓會有輕微疼痛。剛開始發病的時候,每天可以用六錢皁角刺磨成粉末,用布袋裝著,與二合糯米一起煮粥食用,連續三到四天就能消失。或者使用子龍丸,每次服用三分,以淡薑湯送服,一天三次,直到痊癒為止。千萬不要使用刀針割破,因為割破後並不會有膿液流出,只會有白色的膩性分泌物,預示著患者在三百天內可能會死亡,自行潰爛的情況也是如此。
-
對於已經自行潰爛的病患,可以使用生料補中益氣湯和小金丹,讓患者每天輪流服用,也有治癒成功的案例。年輕人,如果身體的血液氣力尚未受到損傷,能自我調理保護,即使病情已發展到潰爛,還是有機會在十分之二到三的機率下被救活。
-
有的患者同時患有梅毒和橫痃,這種情況下治療非常困難。唯一的方法就是使用犀黃丸,每天空腹時,用酒吞服三錢,輕症患者服用十次,重症患者則需要加倍服用,兩種病症都能得到治癒。
子龍丸(適用範圍廣泛,編號五十六。)
犀黃丸(適用範圍廣泛,編號四十八。)
2. 臍中出水
臍中不痛不腫甚癢,時流黃水,或浸淫成片,此腸胃積濕,宜服芩連平胃散,外撒三妙散即愈。忌酒、面、生冷、果菜,庶不復發。
芩連平胃散
黃連(三錢),陳皮(三錢),蒼朮(一兩,炒),生甘草(三錢),茯苓(一兩),厚朴(三錢)
上共研細末,每服三錢,白滾湯調下。(按臍中出水,不腫不痛,其無熱可知。用此方當去黃連加防風三、五錢為妙。)
三妙散
檳榔,蒼朮(生),黃柏(各等分)
上共研細末,干搓臍上。
白話文:
【肚臍流水】
症狀表現爲肚臍不痛不腫但異常瘙癢,並且時常有黃水流出,有時甚至形成一片溼潤,這通常是腸胃積溼所致。建議內服“芩連平胃散”,並外用“三妙散”撒於患處,通常能獲得痊癒。在治療期間應忌口,避免飲酒、食用麪粉製品、生冷食物以及水果蔬菜,如此才能防止病情復發。
【芩連平胃散配方】
黃連(9克)、陳皮(9克)、蒼朮(30克,炒制)、生甘草(9克)、茯苓(30克)、厚朴(9克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9克,用熱水調服。(若肚臍流水但無腫痛感,可推斷體內並無明顯熱象。使用此方時,建議去掉黃連,並加入防風約9至15克爲佳。)
【三妙散配方】
檳榔、蒼朮(生)、黃柏(各等量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直接塗抹於肚臍部位,進行幹搓。
3. 小兒臍濕臍瘡
小兒沐浴不可久在水中任意洗濯,既包裹畢,宜時常留意,不可令尿濕浸臍。如不知慎,遂致肚臍浸潰不幹,名曰臍濕,宜用枯礬龍骨等分,共研細末,干撒臍上。甚則焮赤成瘡,名曰臍瘡,用螵蛸散敷之。
螵蛸散(通用六十八。)
白話文:
【小孩臍部濕疹或臍瘡】
照顧嬰兒洗澡時,不要讓嬰兒在水中過久,隨意搓洗。包好嬰兒後,應隨時注意,避免尿液弄濕肚臍部位。如果不小心護理,導致肚臍部位因尿液浸泡而潰爛,無法乾燥,這種情況稱為臍濕。應使用枯礬和龍骨,兩者份量相等,磨成細粉,直接撒在肚臍上。
如果情況更嚴重,肚臘部位紅腫形成瘡口,這時稱為臍瘡。可用螵蛸散來敷塗。
螵蛸散(此方適用於多種情況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