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克昌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2)

1. 小兒臍突

嬰兒肚臍突出赤腫,虛火是也。用二豆散敷之,日二次,其腫漸消。

一、初生旬日外,兒臍忽腫如吹,不紅,捻動微響,或驚悸作啼者,此受寒濕也。用白芍藥湯加苡仁,煎汁頻灌嬰兒,敷藥如前。

白芍藥湯

白芍(酒炒,一兩),澤瀉(五錢),生甘草(一錢二分),肉桂(一錢,揀薄者刮去粗皮)

上共研粗末,每用二錢,水一鍾煎四分,空心服。如臍下痛加鉤藤一錢,姜一片,食鹽五釐同煎。

二豆散

赤小豆,淡豆豉,天南星(去皮臍),白蘞(各一錢。)

上為細末,每服五分,芭蕉汁調敷臍四旁,日二次。

白話文:

【小兒臍疝】

如果嬰兒的肚臍部位突出且發紅腫脹,這是因為體內有虛火。可以使用「二豆散」來敷在患處,每天敷兩次,這樣腫脹的情況就會逐漸減輕。

一、在嬰兒出生十多天後,如果他的臍帶部位突然腫脹得像被吹氣一樣,但皮膚並未變紅,而且輕輕捏動時會聽到微弱的聲音,或者嬰兒會因驚嚇而哭泣,這可能是因為他受了寒濕。這種情況下,可以使用「白芍藥湯」再加上薏苡仁,煎煮成湯汁頻繁地餵給嬰兒喝,同時按之前的建議進行敷藥。

【白芍藥湯】

所需材料:酒炒過的白芍一兩,澤瀉五錢,生甘草一錢二分,以及颳去粗皮的薄肉桂一錢。

將這些材料一起研磨成粗粉,每次取兩錢,加入一杯水煎至剩四分之一,讓嬰兒空腹服用。如果臍下疼痛,可再加入鉤藤一錢,一片薑和五釐食鹽一同煎煮。

【二豆散】

所需材料:赤小豆、淡豆豉、去皮的天南星以及白蘞,各一錢。

將這些材料磨成細粉,每次取五分,用芭蕉汁調和後敷在肚臍四周,每日兩次。

2. 前陰證治(計二十二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