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克昌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五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3)

1. 通用方(計七十七方)

以下內治方

仙方活命飲(一),治一切陽毒,未成膿者內消,已成膿者即潰。此止痛消毒之聖藥也。

穿山甲(蛤粉炒),白芷,陳皮,當歸,制沒藥,防風,金銀花,皂刺,天花粉,甘草節,貝母(去心),赤芍

白話文:

仙方活命飲(一)

此方專治一切陽毒,對於尚未化膿者,可使其內消,已化膿者則可促進膿液排出。此藥方為止痛消炎之聖藥。

組成:

  • 穿山甲(蛤粉炒)
  • 白芷
  • 陳皮
  • 當歸
  • 制沒藥
  • 防風
  • 金銀花
  • 皂刺
  • 天花粉
  • 甘草節
  • 貝母(去心)
  • 赤芍

上酒一盞,煎數沸,溫服。

敗毒湯(二),治癰瘍焮赤熱痛,煩熱作渴。

連翹,赤芍,銀花,當歸,黃芩,天花粉(各二錢),甘草節(一錢)

上酒水各半煎,去渣溫服。小兒減半。凡紅癰初起及膿作未潰,熱毒壅盛者,以此方煎送醒消丸三錢立效。

人參敗毒散(三),治四時傷寒瘟疫,憎寒壯熱,風濕風眩,項強身痛等證。

人參,雲苓,甘草,枳殼(麩炒),桔梗,柴胡,前胡,羌活,獨活,川芎,薄荷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上酒一杯,煎滾數次,溫熱服下。

敗毒湯(二),治療癰疽腫脹發紅發熱疼痛,煩躁發熱口渴。

連翹、赤芍藥、銀花、當歸、黃芩、天花粉(各二錢),甘草節(一錢)

用酒和水各一半煎熬,去除渣滓,溫熱服下。小兒減半。凡是紅腫初起或膿已形成但未破潰,熱毒壅滯者,以此方煎服配以醒消丸三錢,效果顯著。

人參敗毒散(三),治療四季傷寒瘟疫,惡寒發熱,風濕頭痛眩暈,項強身痛等症狀。

人參、雲苓、甘草、枳殼(炒焦),桔梗、柴胡、前胡、羌活、獨活、川芎、薄荷(各等分)

上研粗末,每用一兩,生薑三片,水煎服,暖臥取汗。

荊防敗毒散(四),發散瘡疹,及時氣風毒邪熱。

本方即人參敗毒散,去人參加荊、防。

陽和湯(五)

熟地(一兩),鹿角膠(三錢),白芥子(二錢),肉桂(一錢),甘草(一錢),薑炭(五分)麻黃(五分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用一兩,加入三片生薑,用水煎服,喝完後蓋好被子,躺下發汗。這個方劑叫做荊防敗毒散,主要用於治療發疹和因風寒、濕邪、熱邪引起的疾病。這個方劑跟人參敗毒散很像,只是去掉了人參,加入了荊芥和防風。

另外一個方劑叫做陽和湯,需要用一兩熟地、三錢鹿角膠、二錢白芥子、一錢肉桂、一錢甘草、五分薑炭和五分麻黃。

上酒水各半煎去渣,入鹿角膠溶化和服。

陽和丸(六)

即前方內肉桂、薑炭、麻黃三味,照分為丸。

防風通聖散(七),治三陽表裡實熱。

熟軍,芒硝,歸身,白芍,荊芥,麻黃,桔梗,滑石(加倍二錢),石膏,梔子仁,黃芩連翹,薄荷,川芎,白朮,甘草,防風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將酒水各一半煎煮,去掉藥渣,加入鹿角膠溶化後服用。前方內肉桂、薑炭、麻黃三味,按比例製成丸劑。防風通聖散用於治療三陽表裡實熱,由熟軍、芒硝、歸身、白芍、荊芥、麻黃、桔梗、滑石(加倍二錢)、石膏、梔子仁、黃芩連翹、薄荷、川芎、白朮、甘草、防風(各一錢)組成。

上加蔥三根、姜三片水煎,去渣熱服。(按方內滑石、石膏體重力輕宜倍用。)

四物消風飲(八),治血虛內熱,皮膚遊風,癮疹瘙癢等證,及勞傷冒風身熱口燥。

生地黃(四錢),歸身,赤芍(各二錢),荊芥,薄荷,蟬蛻(各一錢五分),柴胡,川芎黃芩(各一錢二分),生甘草(一錢)

上水煎服。

龍膽瀉肝湯(九),治肝經濕熱,小便赤澀,或囊癰,下疳、便毒、楊梅,凡肝經有餘之證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將蔥三根、薑三片加水煎煮,去渣後趁熱服用。(注意:方劑中滑石、石膏比重較輕,宜加倍使用。)

四物消風飲,適用於血虛內熱、皮膚有風症、癮疹瘙癢等症狀,以及勞傷受風、身體發熱、口乾等症狀。

藥材包括生地黃四錢、歸身、赤芍各二錢、荊芥、薄荷、蟬蛻各一錢五分、柴胡、川芎黃芩各一錢二分、生甘草一錢。將以上藥材加水煎服。

龍膽瀉肝湯,適用於肝經濕熱、小便赤澀、或囊癰、下疳、便毒、楊梅等症狀,凡肝經有餘之症皆可服用。

龍膽草,歸尾,防風,知母,木通,丹皮,甘草(各二錢),連翹,黃芩,金銀花,天花粉,赤芍(各一錢五分)

上水煎去渣溫服,或對陳酒一杯服。

導赤湯(十),治心火及小腸熱證,小便赤澀作渴。

木通,生地黃,甘草梢(各等分),竹葉(二十片)

上水煎服。一方加人參、麥冬。

(消飲十一)消癰散表。

羌活,荊芥,淡豆豉,當歸,防風(各二錢),川芎,制乳香,制沒藥,柴胡(各一錢五分)枳殼,甘草(各一錢),薄荷葉(五分)

白話文:

導赤湯

(材料) 龍膽草、防風、知母、木通、丹皮、甘草(各二錢) 連翹、黃芩、金銀花、天花粉、赤芍(各一錢五分)

(服用方式)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,濾渣後溫服。也可以用一杯陳酒服用。

(適應症) 治療心火及小腸熱證,症狀為小便赤澀灼熱、口渴。

小腸熱證

(材料) 木通、生地黃、甘草梢(各等份) 竹葉(二十片)

(服用方式)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 另一種配方可以加上人參、麥冬。

(材料) 羌活、荊芥、淡豆豉、當歸、防風(各二錢) 川芎、乳香、沒藥、柴胡(各一錢五分) 枳殼、甘草(各一錢) 薄荷葉(五分)

(服用方式)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(適應症) 消癰散表。

上水煎去渣熱服,復臥取汗。如兼燥渴加生石膏三、五錢。

托邪飲(十二)

西黨參(去梢,生用,五錢),歸身(三、四錢),白芷(一錢五分),防風(二錢),荊芥穗桔梗(各二錢),橘皮(二錢),甘草,川芎(各一錢)

上水煎去渣,對陳酒一杯溫服取微汗。如頭痛、項強加羌活。

潤腸煎(十三),治大腸乾燥,或津液枯竭,或風熱氣秘,宜用此方通潤之。

枳殼(二錢,氣虛減半),油當歸(二錢,血弱倍用),杏仁泥(二錢),槐角(二錢),橘皮(二錢),火麻仁(五、七分)

白話文:

託邪飲(十二)

黨參(去根,生用,五錢),當歸(三至四錢),白芷(一錢五分),防風(二錢),荊芥穗、桔梗(各二錢),橘皮(二錢),甘草、川芎(各一錢)

以上藥材加入水中煎煮,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,並蓋上被子發汗。若有口渴乾燥的症狀,可添加三至五錢的生石膏。

潤腸煎(十三),治療大腸乾燥、津液枯竭或風熱氣祕,可使用此方潤腸通便。

枳殼(二錢,氣虛者減半),當歸(二錢,血虛者加倍),杏仁泥(二錢),槐角(二錢),橘皮(二錢),火麻仁(五至七分)

上水煎頓服。

小柴胡湯(十四),治邪在膽肝,半表半裡,寒熱往來,喜嘔,或日晡發熱,脅痛耳聾,鬱怒等證。

人參,柴胡,黃芩,炙甘草,半夏,生薑,大棗

上水煎,絞去渣,再入火滾數沸溫服。

逍遙散(十五),治肝脾血虛,鬱怒傷肝,脅痛等證。

柴胡,歸身(酒洗),白芍(酒炒),白朮(土炒,各一錢),甘草(五分,炙),薄荷葉(五片)

上水煎

加味逍遙散(十六),治肝脾血虛發熱等證。

白話文:

上水煎頓服,意思是將藥材用水煎煮,然後趁熱服用。

小柴胡湯,用於治療寒熱往來、喜嘔、脅痛耳聾、鬱怒等症狀,屬於半表半裡的症狀,適合邪氣在膽肝之間的患者。藥材包括人參、柴胡、黃芩、炙甘草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。將藥材用水煎煮,濾去藥渣,再用火煮沸幾次,溫熱服用。

逍遙散,用於治療肝脾血虛、鬱怒傷肝、脅痛等症狀。藥材包括柴胡、歸身(酒洗)、白芍(酒炒)、白朮(土炒,各一錢)、甘草(五分,炙)、薄荷葉(五片)。將藥材用水煎煮。

加味逍遙散,用於治療肝脾血虛發熱等症狀。

即前方加丹皮、梔子仁各一錢。

大棗(十七),治痰飲嘔惡,風寒咳嗽,中脘不快,脾胃不和等證。

陳橘皮,陳半夏(各二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甘草(八分)

上水煎

加味二陳湯(十八),治流注癧核,皮裡膜外之凝痰,宜兼陽和丸用。

即前方橘皮易薄橘紅五錢,加白芥子二錢。

獨參湯(十九),治氣虛、氣脫及反胃嘔吐,喘促,粥湯入胃即吐,凡諸虛垂危者。

白話文:

原本的方劑中,先加入丹皮、梔子仁各一錢。大棗可治痰飲嘔惡、風寒咳嗽、中脘不快、脾胃不和等症狀。另外,陳橘皮、陳半夏各二錢,茯苓一錢五分,甘草八分,用水煎服。這個方劑可以治流注癧核、皮裡膜外之凝痰,可以和陽和丸一起使用。再將方劑中的橘皮換成薄橘紅五錢,並加入白芥子二錢。這個方劑可治氣虛、氣脫及反胃嘔吐、喘促,粥湯入胃即吐等症狀,適用於諸虛垂危者。

人參(二兩,如無人參,則以真阿膠、黨參蜜炙代之。)

上水一升,煮取四合,乘熱頓服,日再進之。兼以參煮粥食之更妙。一方加大棗十枚。

四君子湯(二十),治脾胃虛弱,飲食少思,或大便不實,面黃體瘦等證。

人參(二錢),白朮(二錢),炙草(一錢),茯苓(三錢)

上加薑、棗水煎,或加粳米百粒。

六君子湯(二十一),治脾胃虛弱,飲食難化,胸膈痞悶,嘔吐吞酸等證。

即前方加陳皮、半夏(各一錢五分。)

白話文:

人參用兩錢,如果沒有人參,就用真阿膠或黨參蜜炙代替。用一升水煮成四合,趁熱馬上喝下,每天服用兩次。另外,可以用人參煮粥吃,效果更好。還有一種方法是加十枚大棗。

四君子湯包含人參、白朮、炙草、茯苓,可以治療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、面黃體瘦等症狀。用薑、棗水煎煮,也可以加一百粒粳米。

六君子湯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础上,加入陳皮和半夏,可以治療脾胃虛弱、消化不良、胸悶、嘔吐反酸等症狀。

香砂六君子湯(二十二),治過服涼藥,以致食少作嘔,或中氣虛滯,噁心脹滿等證。

即六君子湯加藿香、砂仁各八分。

四物湯(二十三),治血虛營弱,一切血病,當以此為主。

歸身(三錢,酒洗),白芍(二錢,酒炒),川芎(一錢),地黃(三錢,涼血用生地,補血用熟地)

上水煎

加減四物湯(二十四),治血虛伏熱。

白話文:

香砂六君子湯用於治療過度服用寒涼藥物導致食慾不振、噁心嘔吐,或脾胃氣虛、噁心脹滿等症狀。其配方是六君子湯加入藿香和砂仁各八分。

四物湯用於治療血虛、氣虛、各種血症,是治療血虛的基礎方。配方為歸身三錢(酒洗)、白芍二錢(酒炒)、川芎一錢、地黃三錢(涼血用生地,補血用熟地)。以上藥材用水煎服。

加減四物湯用於治療血虛伴有伏熱的症狀。

即前方加山梔、柴胡、丹皮。

八珍湯(二十五),治氣血兩虛,調前胡。

即前四君、四物合劑。

十全大補湯(二十六),治氣血俱虛,肢體倦困,遺精驚悸,晡熱作渴,真元損敗。

即八珍湯加肉桂一錢,黃耆酒炒二錢。

四物養榮湯(二十七)

即四物湯加人參二錢,肉桂五分,甘草炒,白芷各一錢。

保元湯(二十八)

白話文:

前方加入山梔、柴胡、丹皮。八珍湯(二十五),用來治療氣血兩虛,調和前胡。就是四君湯和四物湯的合劑。十全大補湯(二十六),用來治療氣血俱虛,肢體倦困,遺精驚悸,午後發熱口渴,真元虧損。就是八珍湯加上肉桂一錢,黃耆酒炒二錢。四物養榮湯(二十七)就是四物湯加上人參二錢,肉桂五分,甘草炒,白芷各一錢。保元湯(二十八)。

人參,黃耆,甘草

上水煎(按本方補氣黃耆炙用,托毒黃耆生用。)

加味保元湯(二十九)

即前方生用,加肉桂。

變證(三十),治勞倦傷脾,中氣不足,清陽不升、體倦食少,氣虛不能攝血等證。

人參(一錢),黃耆(三錢,蜜炙),白朮(炒),歸身、橘皮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一錢,炙),升麻,柴胡(各八分)

上加姜一片、棗三枚水煎去渣溫服。(如病外證未痊,耆、術宜生用。)

歸脾湯(三十一),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,致血妄行,或怔忡、驚悸、盜汗、嗜臥、少食、憂鬱不舒等證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黃耆、甘草

以上藥材用水煎服。(根據此方,補氣要用炙黃耆,解毒要用生黃耆。)

加味保元湯(二十九)

就是上面的方子(使用生黃耆),再加入肉桂。

變證(三十)

治療勞倦傷脾、中氣不足、清陽不升、身體虛弱、食慾不振、氣虛不能攝血等症狀。

人參(一錢)、黃耆(三錢,蜜炙)、白朮(炒)、歸身、橘皮(各一錢五分)、甘草(一錢,炙)、升麻、柴胡(各八分)

以上藥材加上薑片一片、棗子三枚,用水煎服,撈去浮渣,溫服。(如果外證病症尚未痊癒,黃耆、白朮宜用生藥。)

歸脾湯(三十一)

治療思慮傷脾,不能攝血,導致血妄行,或怔忡、驚悸、盜汗、嗜睡、食慾不振、憂鬱不舒等症狀。

人參,白朮(土炒),歸身,黃耆(蜜炙),棗仁(各二錢,炒),木香,甘草(各五分,炙)遠志(一錢,多汗燥熱酌用),龍眼肉(七枚)

上水煎食遠服。

加味歸脾湯(三十二),治脾經血虛發熱等證。

即前方加柴胡、山梔各一錢。

便毒(三十三),治氣血損傷,肌熱口渴,目赤面紅,脈大而虛,重按無脈者宜用。

黃耆(一兩,炙),歸身(三錢)

上水一蠱,煎八分食遠服。

當歸黃耆湯(三十四),治營衛損傷,自汗發痙及大疽潰後膿血過多等證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白朮(炒過)、當歸、黃耆(蜜炙)、大棗仁(各二錢,炒)、木香、甘草(各五分,烤過)、遠志(一錢,多汗燥熱時酌情使用)、龍眼肉(七枚)

以上材料加水熬煮後服用。

加味歸脾湯

(三十二),治療脾經血虛發熱等症狀。

在前面方劑中加入柴胡和山梔各一錢。

便毒

(三十三),治療氣血損傷、肌熱口渴、目赤面紅、脈搏大而虛弱、重按無脈者宜用。

黃耆(一兩,烤過)、當歸(三錢)

以上材料加水一鍋,熬煮至八分後服用。

當歸黃耆湯

(三十四),治療營衛損傷、自汗發痙以及大癰潰瘍後膿血過多等症狀。

即前方當歸、黃耆各一兩,加糯米一合煎。

大防風湯(三十五),治足三陰虧損,寒邪內侵,鶴膝,附骨,下部等疽,不論已潰未潰俱宜。又治痢後腳膝軟痛。

人參,白朮,防風,羌活(各二錢),當歸(三錢),熟地(三錢),黃耆(三錢),杜仲(三錢),川芎(一錢五分),肉桂,甘草(各五分),淮牛膝,附子(各一錢),白芍(一錢)

上酒水各半煎。

和表八珍湯(三十六),治表虛自汗,營衛不和,飲食無味等證。亦能托毒生肌。

白話文:

前方需要準備當歸和黃耆各一兩,再加入糯米一合,一起煎煮。

大防風湯主要用於治療足三陰經虧損,寒邪入侵,導致鶴膝風、附骨疽、下部疽等症狀,不論瘡瘍是否潰爛都適合使用。另外,也能治療痢疾後腳膝軟痛。

藥材包括人參、白朮、防風、羌活各二錢,當歸、熟地、黃耆、杜仲各三錢,川芎一錢五分,肉桂、甘草各五分,淮牛膝、附子各一錢,白芍一錢。

將藥材用酒水各半煎煮。

和表八珍湯主要用於治療表虛自汗、營衛不和、飲食無味等症狀。同時也能托毒生肌。

當歸身,黃耆(生),續斷(各三錢),白朮,白芍(各二錢),甘草,白芷(各一錢),川芎(五分)

上姜一片、棗二枚,水煎溫服。

歸芍地黃湯(三十七),治肝腎真陰不足,不能滋養榮衛,眼花耳鳴,口燥舌乾,津液枯竭。

熟地(三、五錢或加至一、二兩),懷山藥(三錢),山萸肉(二錢),牡丹皮(一錢五分),澤瀉,茯苓(各一錢),歸身(二、三錢),白芍(二錢)

白話文:

當歸、黃耆、續斷各三錢,白朮、白芍各二錢,甘草、白芷各一錢,川芎五分,加上一片薑、兩枚棗,水煎溫服。這種藥方叫做歸芍地黃湯,主要用來治療肝腎陰虛,導致身體不能滋養氣血,出現眼花耳鳴、口乾舌燥、津液不足等症狀。也可以用熟地三到五錢或增加到一到二兩,搭配懷山藥三錢、山萸肉二錢、牡丹皮一錢五分、澤瀉、茯苓各一錢,以及歸身二到三錢、白芍二錢。

上水煎,食遠服。

千金內托散(三十八),治癰毒內虛,毒不起化或腐潰不能收斂及惡寒發熱。

人參,黃耆生,防風,厚朴,當歸,官白芷,川芎,桔梗,白芍,甘草

上酒水各半煎服。陰疽酌用。一方有金銀花。

代刀散(三十九),治癰疽膿熟不潰。

綿黃耆(生),皂刺(各一兩),制乳香,生甘草(各五錢)

上研細末和勻,每服三錢,熱陳酒和服立潰。

附經驗方

用黃葵子,研一粒酒服則出一頭,二粒出二頭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,服用時需距離飯食一段時間。此方名為千金內托散,主要用於治療癰毒內虛、毒氣無法化解或潰爛後難以癒合以及惡寒發熱等症狀。

另一方名為代刀散,用於治療癰疽膿腫成熟但未潰破的病症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熱酒調服,可促進膿腫破潰。

此外,還有個經驗方,用黃葵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粒可以引出一個膿頭,服用兩粒可以引出兩個膿頭。

玉真散(四十),治跌撲金刃破傷風,重者牙關緊急、腰背反張;並蛇犬所傷。

天南星(湯泡七次。如急用,以濕紙裹煨),防風(各等分)

上研細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服。若牙關緊急,腰背反張者,每服三錢,童便調服,雖瘀血亦愈。

護心散(四十一),治瘡毒內攻,口乾煩躁,噁心嘔吐,服此護心解毒。

綠豆粉(一兩),制乳香(五錢,淨末),辰砂(一錢五分,飛過)

上研末,和以生甘草煎濃湯,每調下三錢,時時呷咽,要使藥常在膈間。凡大癰發在三日後,宜連進十餘服,使毒氣出外,可免變證。即四、五日後,宜間服,解毒止痛護心。

白話文:

玉真散

(材料:四十份)用於治療跌打損傷、金刃割傷、破傷風,嚴重時牙關緊閉、腰背反折;以及蛇犬咬傷。

(組成:)天南星(水煮七次,緊急情況下用濕紙包住烘烤)、防風(各等份)

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酒調服。若牙關緊閉、腰背反折,每次服用三錢,用童便調服,瘀血也能治癒。

護心散

(材料:四十一份)用於治療瘡毒內攻,口乾煩躁,噁心嘔吐,服用此藥能夠護心解毒。

(組成:)綠豆粉(一兩)、制乳香(五錢,研成細末)、辰砂(一錢五分,研成細末)

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,用生甘草煎服濃湯調和,每次服用三錢,經常服用,讓藥材長時間停留在膈間。通常在發大癰三日後,應連服十餘次,讓毒氣排出體外,以免發生併發症。四、五天後,可間隔服用,解毒止痛、護心。

槐花蕊(四十二),治楊梅、下疳、痔疾神方。

新槐蕊(揀淨生用。)

上一味,每食前用清酒吞下三錢許,早午晚每日三服。楊梅、下疳初感,或毒盛經久難愈者,及痔瘡、腸風下血等證,服至二、三升則熱毒盡去,可免終身之患,亦無寒涼敗脾之慮。如不能飲酒,即用滾水或鹽湯送下。

六味地黃丸(四十三),治腎水虧損,小便淋漓,頭目眩暈,腰腿痠軟,陰虛發熱,自汗盜汗,憔悴瘦弱,精神疲倦,失音失血,水泛為痰,病為腫脹等證。此壯水制火之劑也。

熟地黃(八兩,蒸搗),山茱萸,山藥(各四兩,炒),丹皮(三兩),澤瀉(三兩),白雲苓(三兩)

白話文:

槐花蕊(第42條)治楊梅病、下疳、痔瘡的特效方。

新採收的槐花蕊(挑去雜質,生用)。

以上藥物,每次在飯前用清酒送服約三錢,早、中、晚,每天服用三次。楊梅病、下疳剛發作時,或毒性很強,經過長時間難以治癒的,以及痔瘡、腸風下血等症狀,服用到二、三升時,熱毒就會全部消除,可以避免終生的禍患,也不用擔心寒涼藥物會損傷脾胃。如果不能飲酒,則用滾水或鹽湯送服。

六味地黃丸(第43條)治腎水不足,小便頻繁不清,頭目眩暈,腰腿痠軟,陰虛發熱,自汗盜汗,身體憔悴瘦弱,精神疲倦,聲音嘶啞、失血,體內津液過多形成痰液,導致身體腫脹等症狀。這是滋補腎水、製約腎火的方劑。

熟地黃(八兩,蒸過搗碎),山茱萸、山藥(各四兩,炒過),丹皮(三兩),澤瀉(三兩),白雲苓(三兩)

上為細末,和地黃膏加蜜丸桐子大。每服七、八十丸,食前滾白湯或淡鹽湯送下。此方用煎湯,即名六味地黃湯。下八味丸同。

加減六味丸(四十四),治腎虛夢遺,關元不閉。

六味地黃丸方內去澤瀉、茯苓,加蓮鬚、龍骨、線膠各一兩。

八味地黃丸(四十五),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,以致脾胃虛寒,飲食少思,或下元冷憊等證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細粉,與地黃膏混合,加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七、八十丸,飯前用滾白湯或淡鹽湯送服。若用煎湯方式服用,則稱為六味地黃湯。八味丸的服用方法相同。

加減六味丸用於治療腎虛夢遺、關元不固的症狀。

六味地黃丸方中去除澤瀉、茯苓,加入蓮鬚、龍骨、線膠各一兩。

八味地黃丸用於治療命門火衰不能滋養脾土,導致脾胃虛寒、飲食減少、思慮不集中,或下元虛寒等症狀。

六味地黃丸方內加肉桂、製附子各一兩。

加減八味丸(四十六),治腎水不足,虛火上炎,發熱作渴,口舌生瘡,寢汗憔悴等證。

六味地黃丸加肉桂一兩、五味子四兩炒,用澤瀉切片蒸五次倍用。

醒消丸(四十七),治一切癰毒壅腫,血凝氣滯,紅熱疼痛。其效如神。

制乳香(一兩),制沒藥(一兩),雄精(五錢),麝香(三分)

上研和,取黃米飯一兩搗爛,入藥末再搗為丸,蘿蔔子大,曬乾,忌烘。每服三錢,熱陳酒送下,醉蓋取汗。待酒醒則癰消痛止矣。

白話文:

六味地黃丸的配方裡加入肉桂、製附子各一兩。

[加減八味丸](四十六),用來治療腎水不足,虛火上炎,發熱口渴,口舌生瘡,睡覺出汗,身體消瘦等症狀。

六味地黃丸加肉桂一兩、五味子四兩炒熟,用澤瀉切片蒸五次,然後加倍使用。

[醒消丸](四十七),治療一切癰毒腫脹,血液凝滯,氣血不通,發紅疼痛。效果非常神奇。

製乳香(一兩)、製沒藥(一兩)、雄精(五錢)、麝香(三分)

將上述藥材研磨混合,取黃米飯一兩搗爛,加入藥粉再搗成丸狀,大小如蘿蔔子,曬乾,忌用烘烤方式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熱陳酒送服,讓病人喝醉發汗。待酒醒後,癰腫消退,疼痛就會止住了。

犀黃丸(四十八),治乳岩、瘰癧、痰核,橫痃、流注、肺癰、腸癰等證。

於醒消丸內去雄精加犀黃三分,如前法為丸。每服三錢,熱陳酒送下。患生上部臨臥服,下部空心服。

三黃丸(四十九)專治紅腫熱毒,瘀痛大癰,楊梅廣瘡,結毒懸癰等證。

制乳香(一兩),制沒藥(一兩),雄精(五錢),麝香(一錢五分),熟大黃(二兩),犀黃(三分)

上以熟軍酒浸透,入碗隔湯蒸,俟軍軟熟搗爛,然後以乳、沒、雄、犀、麝五分和,再搗千槌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錢或三錢。

白話文:

_ 犀黃丸:治療乳腺癌、淋巴瘤、痰液凝固、硬塊、感染性肋膜炎、肺膿瘍、直腸膿瘍等病症。在醒消丸中去除雄黃並加入犀黃三分之一份量,按照先前的方法製成丸狀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熱的老酒送服。如果病變部位位於身體上方,在睡前服用;如果位於下方,則在早晨空腹時服用。 _ 三黃丸:專門治療皮膚發紅、發熱、疼痛及化膿,包括梅毒性潰瘍和其他類型的癌症。使用加工過的乳香和沒有進行加工的乳香各一兩,雄黃五錢,麝香一錢半,熟大黃二兩,以及犀黃三分之一份量。先將熟大黃浸泡在酒精中使其變得柔軟,放入碗中隔水蒸煮,待其完全軟化後攪拌至糊狀。接著添加乳香、沒有進行加工的乳香、雄黃、犀黃和麝香混合物,再次攪拌一千次成為丸狀,大小與梧桐樹籽相似。每次服用五錢或三錢。

五通丸(五十),凡大癰生於要緊穴道,將在發威之際,服此甚效。

廣木香,五靈脂,麻黃,乳香(去油),沒藥(各等分,去油)

上各為末和勻,用飯搗為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錢。

紫元丹(五十一),治一切陰疽、陰發背、失榮、乳岩、惡核、石疽、貼骨、流注、龜背、痰核等證。凡初起皮色不異或微痛或不痛堅硬漫腫俱可用此消之。

當歸,獨活,紅花,羌活,秦艽,穿山甲(焙),川斷,殭蠶(生),牛膝,延胡索,川鬱金,香附,蒼朮,杜仲,川烏(薑汁製),草烏(薑汁製),麻黃(去根、節,炒),制乳香,制沒藥,全蠍(各一兩),骨碎補(四兩,去毛,炒),蜈蚣(十條,炙),蟾酥(五錢,酒化拌藥),共為細末、番木鱉(一斤半),麻黃、綠豆煎水浸透,去皮心入麻油內煎老黃色取起,拌土炒篩,去油另為末。

白話文:

五通丸(五十)

當大癰長在要命的穴道上,將要發作時,服用此藥很有效果。

廣木香、五靈脂、麻黃、乳香(去油)、沒藥(各等份,去油)

上述藥材磨成細末後攪拌均勻,用飯糰搗成像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錢。

紫元丹(五十一)

治療各種陰疽、陰發背、失榮、乳巖、惡核、石疽、貼骨、流注、龜背、痰核等證。凡是初期皮色沒有變化或微痛,或不痛、堅硬、腫脹的,都可以用此藥消散。

當歸、獨活、紅花、羌活、秦艽、穿山甲(焙製)、川斷、殭蠶(生)、牛膝、延胡索、川鬱金、香附、蒼朮、杜仲、川烏(薑汁製)、草烏(薑汁製)、麻黃(去根、節,炒)、制乳香、制沒藥、全蠍(各一兩)、骨碎補(四兩,去毛,炒)、蜈蚣(十條,炙)、蟾酥(五錢,用酒溶化後拌入藥中),共同研磨成細末;番木鱉(一斤半)、麻黃、綠豆煎煮的水浸泡透徹,剝去皮和心,再放入麻油中煎煮至老黃色後取出,拌土炒熱過篩,去掉油脂後另行研磨成細末。

上將制過木鱉末同前藥末各半對和,水法跌為丸。每服八分,身弱者五、六分,臨臥熱陳酒送下,出汗避風。如冒風發麻,薑湯、熱酒可解。服法每間一兩日再服。凡紅腫癰毒及孕婦忌此。

小金丹(五十二),治一切陰疽、流注、痰核、瘰癧、乳岩、橫痃等證。

白膠香,草烏,五靈脂,番木鱉(另有製法),地龍(各一兩五錢末),乳香(去油),沒藥(去油),歸身(各七錢五分末),麝香(三錢),墨炭(一錢二分,即陳年錠子墨,略燒存性研細。)

白話文:

將上將制過木鱉末與其他藥末各半混合,用水調和成丸。每次服用八分,體虛者服用五、六分,臨睡前用熱酒送服,服用後出汗要避風。如果吹到風感到麻木,可以用薑湯或熱酒解之。每次服用後間隔一兩日再服。凡紅腫癰毒及孕婦禁止服用。

此方名為小金丹,主治一切陰疽、流注、痰核、瘰癧、乳岩、橫痃等病症。

配方為白膠香、草烏、五靈脂、番木鱉(另有製法)、地龍(各一兩五錢,研成末)、乳香(去油)、沒藥(去油)、歸身(各七錢五分,研成末)、麝香(三錢)、墨炭(一錢二分,選用陳年墨錠,略微燒存性後研成細末)。

〔批〕:(番木鱉,水浸半月,煮數沸,再浸熱湯中數日,刮去皮心,用香油煎百餘沸,撈出即入炒透細土粉內,拌至土粉油透,篩去土,另換再拌,如此三次油淨,以木鱉用細土再炒,入盆中拌罨一夜去土用。)

上各末稱足,共歸一處和勻,用糯米一兩二錢研粉為厚糊和入諸末,搗千棰為丸如芡實大。此一料約為二百五十丸,曬乾固藏。臨用取一丸布包,放平石上隔布敲細入杯內,取好酒幾匙浸藥,用小杯合蓋,約浸一、二時,以銀物加研,熱陳酒沖服,醉蓋取汗。凡流注等證初起,服消乃止。

白話文:

番木鱉先用水浸泡半個月,煮沸數次,再浸泡熱水中數日,刮去外皮和內心,用香油煎煮一百多次,撈出放入炒透的細土粉中,拌勻直到土粉吸飽油,過篩去土,再換一批土粉拌勻,重複三次直到油分完全去除,最後將番木鱉用細土炒,放入盆中拌勻,放置一夜後去除土。
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混合在一起,用一兩二錢糯米研磨成糊狀,加入藥末中,搗一千次製成芡實大小的丸子,每料約製成二百五十丸,曬乾後保存。服用時取一丸用布包好,放在平石上隔著布敲碎放入杯中,加入幾匙好酒浸泡藥丸,蓋上杯子,浸泡一、二個時辰,用銀器研磨後,用熱陳酒沖服,覆蓋保暖,待出汗。凡流注等病症初期,服用此藥即可痊癒。

如成膿將潰,潰久者當以十丸作五日早晚服,杜其流走,庶不增出。但方內五靈脂與人參相反,不可與有參之藥同日服。孕婦忌此。

洞天救苦丹(五十三),治癰疽潰爛不堪,毒氣深固。

蜂房(取露天有子者),雄鼠矢(尖者),青皮,楝樹子(取立冬後者)

上用瓦炙存性,各為細末,等分配准研和。每服三錢,陳酒送服,隔兩日一服。

保安萬靈丹(五十四),治風寒濕痹,濕痰流注,附骨陰疽及左癱右瘓、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,血氣凝滯,偏身走痛,破傷風,牙關緊急;截,解風寒,無不應效。

白話文:

如果化膿快要潰爛,潰爛時間長的,就用十丸,每天早晚服用一次,連續服用五天,可以阻止膿液流走,就不會加重病情。不過這個方子裡面的五靈脂和人參相克,不能和含有參的藥一起服用。孕婦禁止使用。

洞天救苦丹,治療癰疽潰爛、毒氣深入難以根除的病症。

用蜂房(取有幼蟲的露天蜂房)、雄鼠糞(尖頭的)、青皮、楝樹子(取立冬以後的),用瓦片焙乾保留藥性,研成細末,各取等量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陳酒送服,每隔兩天服用一次。

保安萬靈丹,治療風寒濕痺、濕痰流注、附骨陰疽、半身不遂、血氣凝滯、偏身疼痛、破傷風、牙關緊閉等症,還能解風寒,療效廣泛。

茅山蒼朮(八兩),雄精(五錢),麻黃,羌活,荊芥穗,防風,細辛,川烏(湯泡去皮),草烏(泡去皮),川芎,石斛,全蠍,當歸,何首烏,甘草,天麻(各一兩)

上共為細末,煉蜜丸重三錢,硃砂為衣,瓷器收貯。視年老壯,病勢緩急斟酌用之。如風寒濕痹,濕痰流注及瘡疽初起,狀若傷寒,頭痛惡寒,肢體拘急,四時感冒,傳變疫證,憎寒發熱俱宜用之。用蔥白九莖煎湯,調服一丸,蓋被出汗為效,如汗遲,以蔥湯催之,其汗必淋淋而出,令其自收不可露風。若病無表邪,不必發汗,但用熱酒化服,多飲無妨。

白話文:

茅山蒼朮(400克),鹿茸(50克),麻黃、羌活、荊芥穗、防風、細辛、川烏(水煮去皮)、草烏(水煮去皮)、川芎、石斛、全蠍、當歸、何首烏、甘草、天麻(各100克)
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煉製成蜜丸,每個丸子重15克,用硃砂包衣,放入瓷器中保存。

根據患者年齡、體質和病情,酌情服用。如遇風寒濕痹、濕痰流注、瘡疽初起、類似傷寒、頭痛惡寒、肢體僵硬、四季感冒、疫病傳變、惡寒發熱等情況,均可服用。

用9根蔥白煎湯,送服一粒藥丸,蓋上被子發汗以見效。如果發汗慢,可用蔥湯催汗,汗液必定淋漓而出。讓汗水自然收斂,不可吹風。

若病情沒有表證(即無發熱、惡寒等外感症狀),不必發汗,用熱酒溶化藥丸服用即可,可多喝熱水。

服後避風,忌冷物,戒房事。孕婦忌服。

大棗丸(五十五),凡潰爛不堪之證將見內膜者,先用洞天救苦丹等藥托盡毒氣,以此丸補益收功。

山羊矢(不拘多少,取曬乾入鍋炒存性,磨粉),大棗(去皮、核)

上藥先將棗搗爛如泥,然後入羊矢末,捶至成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三、四錢,仍用黑棗煨湯送服,日二次。

子龍丸(五十六)

甘遂,大戟(各按法精製為末),白芥子(炒為末)

白話文:

服用後應避免接觸風寒,忌食冰冷食物,避免性行為。孕婦禁止使用。

大棗丸(五十五):對於那些傷口難以癒合,接近內膜的情況,首先使用洞天救苦丹等藥物清除毒素,接著以本丸進行補益和收功。

山羊矢(不限量,曬乾後放入鍋中炒至保持其原有性質,研磨成粉),大棗(去皮核)

此藥方先將大棗搗碎成泥,再加入羊矢粉,捶打至形成梧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約三到四錢,並用黑棗煮湯送服,每日兩次。

子龍丸(五十六):使用甘遂、大戟(分別按照正確方法精製成粉末),白芥子(炒後研磨成粉末)。

〔批〕(甘遂:每斤用甘草四兩煎湯浸三日,清水再淘浸數日,去心瀝乾,麵裹煨熟,取曬炒研用。大戟:去旁枝,水煮透,去骨切曬。)

上末各等分,煉蜜丸綠豆大。每服三分,淡薑湯送下,日三次,忌與甘草之藥同日服。

以下外治方

抑陽散(五十七),一名紅寶丹,治癰毒紅腫焮熱疼痛。

天花粉(三兩),薑黃,香白芷,赤芍(各一兩)

上生研細末,雞子清調敷或醋調搽。

附集驗方,治一切陽癰

赤小豆,天花粉(等分)

白話文:

甘遂要先用甘草水浸泡三天,再用清水洗淘數日,去掉心,瀝乾水分,用麵粉裹好煨熟,曬乾研磨成粉使用。大戟則要除去旁枝,用水煮透,去除骨頭,切片曬乾。將這兩種藥材研成細末,各取等分,用煉好的蜂蜜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分,用淡薑湯送服,一天三次,忌與含有甘草的藥物同日服用。

以下為外治方:

抑陽散,又名紅寶丹,用於治療癰毒紅腫、發熱疼痛。將天花粉、薑黃、香白芷、赤芍各取一兩,研成細末,用雞蛋清調和敷在患處,或用醋調和塗抹。

附集驗方,用於治療一切陽癰。將赤小豆和天花粉等量研成細末。

上為末,米醋調敷。

抑陰散(五十八),治陰疽漫腫不紅,堅硬木痛或不痛,及筋攣骨痛,一切陰寒凝滯冷證。

草烏(二兩),南星,獨活(去節),香白芷,狼毒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蔥汁調塗。

沖和散(五十九),一名陰陽散,治陽中有陰之證,初起不甚大腫,微紅微疼,發熱,積日不消。

紫荊皮(五兩,炒),獨活(去節),香白芷,石菖蒲,赤芍(各二兩)

白話文:

將草烏、南星、獨活、香白芷、狼毒研磨成細粉,用蔥汁調和後塗抹患處。

紫荊皮、獨活、香白芷、石菖蒲、赤芍研磨成細粉,用米醋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
上為細末,蔥汁調敷。

烏龍膏(六十),治一切癰疽瘰癧,無名腫毒,初發焮熱未潰者神效。

陳小粉(不拘多少以鍋炒之,初炒如餳,炒久則成黃黑色,冷定放地上出火毒研末。)

上用陳米醋調成糊,熬如黑漆,以瓷罐收貯。用時量毒大小攤紙上,剪孔貼之,即如冰冷,其痛即止。少頃再癢不可揭動,久則腫自消,藥亦脫落。此方果驗,易而有功。

(按小粉能和血絡,米醋能消瘀滯,瘀破血和,故癰疽初起,可消而愈。然溯癰疽所由發,一因熱壅,一因寒凝。不兼治其寒熱之病源,而徒仗破瘀和血,未為盡善。不若遇陽癰等證,以此膏調抑陽散敷用,遇陰疽等證,以此膏調抑陰散敷之,則源流俱清,其效更速,特表於此。)

白話文:

上層的藥粉極細,用蔥汁調和敷上。

烏龍膏(六十份),治療所有腫瘡、瘰癧、無名腫毒,初發時發熱未破的症狀特別有效。

陳年小粉(不論用量多少,可用鍋炒。剛開始炒會像爆米花,炒久後會變成黃黑色。冷卻後放在地上發散出火毒,然後研成細末。)

用陳年米醋調成糊狀,熬煮成黑色,用瓷罐盛裝保存。使用時根據腫毒的大小,在紙上攤開藥糊,剪洞對準腫毒貼上去,就會像敷上冰塊一樣冰冷,疼痛感馬上停止。過不久會開始發癢,不要去動它。時間久了,腫毒會自行消散,藥也會自然脫落。這個方子十分有效,簡單又有效用。

(小粉可以化瘀活血,米醋可以消散瘀滯。瘀血化開,血脈通暢,所以腫瘡初起時,可以消散痊癒。然而追溯腫瘡的發作原因,一部分是熱氣鬱結,一部分是寒氣凝結。如果不同時治療寒熱病源,而只依賴化瘀活血,不能完全治癒。不如是遇到陽性腫瘡等症狀,用此膏調和抑陽散敷。遇到陰性腫瘡等症狀,也用此膏調和抑陰散敷。這樣才能同時清除病源,效果更快,特此說明。)

咬頭膏(六十一)治癰癤膿熟不潰。

制乳香,制沒藥,杏仁,木鱉粉(生),蓖麻仁,銅綠(等分)

上為細末,另以巴豆不去油加倍,同藥末搗成膏,再加白砒一分搗勻。臨用取綠豆大一粒放患頂上,用膏藥掩之。潰即揭下洗淨,用膏貼。胎前產後忌之。

附《肘後方》(亦名咬頭。)

雄麻雀矢(名白丁香,頭尖挺直者是)

白話文:

「咬頭膏」是一種治療癰癤膿熟不潰的膏藥,由制乳香、制沒藥、杏仁、木鱉粉、蓖麻仁、銅綠等分混合研磨成細末,再加入去油巴豆,以倍於藥末的量,一同搗成膏狀,最後加入少許白砒,均勻混合。使用時取綠豆大小的膏藥置於患處頂端,用膏藥掩蓋。潰爛後即可揭下清洗,再用膏藥貼敷。需要注意的是,孕婦和產婦禁止使用此膏藥。另外,《肘後方》中也記載了咬頭的治療方法,使用雄麻雀的矢,又稱白丁香,頭尖挺直者為佳。

上研細以米醋調。每用小豆大一粒,乘濕安患頂上即潰。一方加膽礬。

海浮散(六十二)凡陽毒潰後,宜以此敷摻,極能止痛。有毒提膿,毒盡生肌,妙品也。

乳香,沒藥(等分)

上研極細,乾摻患上,以膏藥蓋之。

平安餅(六十三),專治惡肉毒根。

烏梅肉(一錢),輕粉(五分)

上研和不見粉亮為度。如硬用津少許,不可用水。研至成膏,照患口大小作薄餅幾個,貼毒根上,用膏藥蓋之,日易一次。俟毒根不痛,落下方止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米醋調和。每次使用如小豆般大小的一粒,趁患處潮濕時貼在患處頂端,就能使患處潰爛。另一個方子加入膽礬。

海浮散(六十二)凡陽毒潰爛之後,宜用此藥敷貼,非常有效止痛。它能有效地將毒素排出,使膿液流出,毒素消散後就會長出新肉,是十分有效的藥方。

乳香、沒藥(各取等量)

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直接撒在患處,再用膏藥覆蓋。

平安餅(六十三)專門治療惡性毒瘤。

烏梅肉(一錢)、輕粉(五分)

將藥材研磨混合,直至看不到粉末,呈光亮狀態為止。如果太硬,可以加少許唾液,但不可加水。研磨成膏狀後,根據患處大小製作薄餅數個,貼在毒瘤上,用膏藥覆蓋,每天更換一次。等到毒瘤不再疼痛,掉落下來即可停止用藥。

消管錠(六十四),治瘡口久不合,內有膿管,用此化之。

皂刺尖(炙末),柘樹膜(炙淨,各五錢末),真蟾酥(一錢,淨末),榆面(一錢),紅腹金錢鱉(炙淨末,二錢)

上研極細固藏,每遇漏管先以豬鬃探其淺深,後以綿紙卷藥為條塞入。日易日塞,至愈乃至。

針頭散(六十五),治一切頑瘡,內有膿管、瘀肉以此化之。

赤石脂(五錢),輕粉,麝香(各五分),乳香(三錢),白丁香(三錢),生砒,黃丹(各一錢),蜈蚣(大者一條,炙乾)

上為末,搽瘀肉上,其肉自化。若瘡口久不合,內有膿管者,須用此腐之。以糯粉糊和作細條陰乾,紝入管內,以膏藥蓋之,內服托裡之藥。

白話文:

消管錠(64):治療瘡口久不癒合,內有膿管,使用此藥方化解。

成分:

  • 皁刺尖(炙後研末):5錢
  • 柘樹膜(炙淨後研末):5錢
  • 真蟾酥(研末):1錢
  • 榆面子:1錢
  • 紅腹金錢鱉(炙淨後研末):2錢

製作方法: 將上述成分極細研磨,密閉保存。

用法用量:

  1. 用豬鬃探查膿管深度。
  2. 將藥粉捲成細條,塞入膿管。
  3. 每日更換,直到痊癒。

針頭散(65):治療各種頑固瘡症,內有膿管、腐肉,用此藥方化解。

成分:

  • 赤石脂:5錢
  • 輕粉:5分
  • 麝香:5分
  • 乳香:3錢
  • 白丁香:3錢
  • 生砒:1錢
  • 黃丹:1錢
  • 蜈蚣(大隻,炙乾):1條

製作方法: 將上述成分研磨成細末。

用法用量:

  1. 將藥粉敷在腐肉上,腐肉會自行化解。
  2. 如果瘡口久不癒合,內有膿管,可用此藥方腐爛。
  3. 將藥粉與糯米粉調製成細條,陰乾後塞入膿管,並用膏藥蓋住。
  4. 同時服用內服託裡之藥。

推車散(六十六),專治多骨

推車蟲(即滾矢蜣螂,炙末),乾薑(細末)

上蟲末一錢配薑末五分,和勻研細,吹孔內。內有骨,次日不痛自出。吹過周時無骨出,則知內無多骨也。

五美散(六十七),治膿窠惡瘡

皮硝(一兩,炒末),章丹(一兩,炒研),硫黃(三錢),雄精(三錢),輕粉(一錢)

上研細末乾摻、油調俱可。或用洞天嫩膏調敷,外以綿紙掩綁,不可揭動。五日後揭下,再敷一、二次全愈。如濕癢極,則先用金銀散敷上,再用此藥加敷。

白話文:

推車散 (六十六)

專治多骨

配方:

  • 推車蟲(即滾矢蜣螂,烤成粉末)一錢
  • 乾薑(磨成細末)五分

用法:

將蟲末與薑末混合均勻,研磨成細粉,吹入患處孔洞內。若孔洞內有骨頭,次日便會自然排出,不痛。若吹過一週,骨頭仍未排出,則表示孔洞內並無多餘骨頭。

五美散 (六十七)

治膿窠惡瘡

配方:

  • 皮硝(一兩,炒成粉末)
  • 章丹(一兩,炒研成粉末)
  • 硫黃(三錢)
  • 雄精(三錢)
  • 輕粉(一錢)

用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可直接乾撒或用油調和後塗抹。也可使用洞天嫩膏調和後敷於患處,並用綿紙覆蓋固定,不可揭開。五日後揭下藥膏,再敷一次或兩次即可痊癒。若患處濕癢嚴重,可先用金銀散敷於患處,再使用五美散加敷。

螵蛸散(六十八),治濕熱破爛,毒水淋漓等證。或下部腎囊,足股腫痛,下疳諸瘡。

海螵蛸(不必浸),人中白(等分,煅)

上為細末,先以湯熏洗患處,後以此藥撒之。如干者,以麻油或熬豬油或蜜水調敷。如腫而痛者,加冰片少許。如濕水甚者,臨時對加五美散用。

二味拔毒散(六十九),治風濕諸瘡,紅腫癢痛,痱癗等疾甚效。

白話文:

螵蛸散用於治療濕熱導致的潰爛,以及毒水流出等症狀。或者下部腎囊、足股腫痛、下疳等瘡傷。由海螵蛸(不用浸泡)和人中白(等量,煅燒)製成細末。先用熱水熏洗患處,再將藥粉撒在患處。如果乾燥,可用麻油、熬豬油或蜜水調和敷用。如果腫痛,可加少許冰片。如果濕水很多,可臨時加入五美散。

拔毒散由兩種藥材組成,用於治療風濕引起的瘡傷,紅腫癢痛,痱子等疾病,效果顯著。

明雄黃,白礬(等分)

上為末,用茶清調化,鵝翎蘸掃患處,癢痛即止,紅腫即消。

金銀散(七十),專治惡瘡癢徹骨。

硫黃(一兩),銀硃(五錢)

上將硫黃打碎,入銅勺熔化,再加銀硃攪和,離火傾油紙上,冷定取起研末,醋調敷止癢神效。如破爛,爛孔癢極者,白蜜調敷。

金霜散(七十一),治不癢惡瘡、楊梅、瘭疽、火赤天疱等證。

杏仁(三錢,去皮、尖,研),雄黃(一錢五分),輕粉(一錢)

上研細末,雄豬膽汁調敷。

白話文:

將雄黃和白礬等量研磨成粉,用茶水調和,用鵝毛蘸取塗抹患處,瘙癢疼痛即可止住,紅腫也很快消退。

金銀散專治惡瘡,癢到骨頭裡。將硫黃打碎,放入銅勺熔化,再加入銀硃攪拌均勻,離火後倒在油紙上,冷卻後取起研磨成粉,用醋調和敷於患處,止癢效果神奇。如果瘡瘍破潰,爛孔奇癢,可用白蜜調和敷用。

金霜散用於治療不癢的惡瘡、楊梅、瘭疽、火赤天疱等病症。將杏仁去皮尖研磨成粉,加入雄黃和輕粉,一起研磨成細粉,用豬膽汁調和敷用。

五寶散(七十二),治癰疽潰爛,余腐未盡,肌肉不生,用此定痛化腐生肌。

人指甲,象皮(薄切),長髮(各五錢),麝香(一錢),冰片(二分)

上用紅棗去核,逐枚包甲,以長髮捆紮,同象皮在瓦上炭火炙溶成團存性研粉加麝、冰研勻貯用。

山蓮散(七十三),治一切潰爛不堪,與內腑止隔一膜者,敷之立效。

大活鯽魚(一尾),山羊矢

上將魚破腹去雜,以山羊矢打碎,塞實魚腹,放瓦上慢火炙乾存性為末,加麝香一錢,研和貯用。

白話文:

五寶散

(七十二)此方用於治療癰疽潰爛,瘡口已破,但腐肉尚未完全去除,肌肉無法再生者。使用此方可以止痛、化腐生肌。

方劑:

  • 人指甲
  • 象皮(薄切)
  • 長髮(各五錢)
  • 麝香(一錢)
  • 冰片(二分)

製法:

  1. 將紅棗去核,逐個包覆指甲。
  2. 用長髮捆綁紅棗,與象皮一起放在瓦片上,用炭火炙烤至溶化成團,保留其藥性。
  3. 研磨成粉末,加入麝香、冰片,研磨均匀,儲存備用。

山蓮散

(七十三)此方用於治療各種潰爛,甚至內臟僅隔一層薄膜的嚴重潰瘍,敷之即見效。

方劑:

  • 大活鯽魚(一尾)
  • 山羊屎

製法:

  1. 將鯽魚剖腹去內臟。
  2. 將山羊屎搗碎,塞滿魚腹。
  3. 放置瓦片上,以慢火烘烤至乾燥,保留其藥性,研磨成粉末。
  4. 加入麝香一錢,研磨均匀,儲存備用。

象皮散(七十四),治癰潰久爛,孔如掌之大者,以此摻之,至孔收小後,再用六和散敷。此藥並治刀傷、跌損出血。

豬前蹄扇骨(十兩,煅炭研),象皮(一兩,炙存性,研)

上共研極細聽用。

六和散(七十五),治一切癰疽等毒,痛止腐盡破爛不收者,摻上即愈。

海螵蛸,龍齒(水飛),象皮(炙存性,研末),瓜兒血竭,乳香(去油),輕粉(等分,研末)

上研極細末,或乾摻或熬雞蛋油調拂。

白話文:

象皮散主要用於治療久爛的癰瘡,孔洞如手掌般大時,可以將藥粉摻入其中,待孔洞縮小後再使用六和散敷貼。此藥還能治療刀傷、跌損出血。其主要成分為煅炭研磨的豬前蹄扇骨以及炙存性的象皮。

六和散則用於治療各種癰疽等毒症,患處疼痛難忍,腐肉難消,破爛不癒合時,將藥粉摻入即可痊癒。藥物成分包括海螵蛸、水飛的龍齒、炙存性研磨的象皮、瓜兒血竭、去油的乳香、以及等量的輕粉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可直接乾摻或用雞蛋油調敷。

洞天膏(七十六),治陽癰瘡癤。

香白芷(四兩),木鱉子肉,蓖麻子仁,獨活(各三兩),大黃(三兩),乳香,沒藥(各二兩),老蔥(二斤,洗去泥,風乾,後入)

上用麻油三斤浸藥,春秋五日、夏三日、冬七日,用桑火熬至藥枯,用絹將藥渣瀝去,將油復入鍋內熬至滴水不散,遂離火。少頃,每油一斤入炒透黃丹(研極細。)六兩,旋攪旋下,下完攪勻,再慢火熬至滴水成珠,以兩手取珠為丸,不黏指為度。離火置陰處,俟退火氣以油紙攤用。如作嫩膏則每斤油內入黃丹三兩不用六兩,熬黑取用。

白話文:

洞天膏 (七十六)

功效: 治陽性癰瘡癤。

藥材:

  • 香白芷 四兩
  • 木鱉子肉 三兩
  • 蓖麻子仁 三兩
  • 獨活 三兩
  • 大黃 三兩
  • 乳香 二兩
  • 沒藥 二兩
  • 老蔥 二斤(洗淨泥土,風乾後加入)

製作方法:

  1. 將以上藥材用三斤麻油浸泡,春秋浸泡五天,夏季浸泡三天,冬季浸泡七天。
  2. 用桑樹枝火慢慢熬煮,直到藥材熬乾。
  3. 用絹布將藥渣濾去,將油重新放回鍋中繼續熬煮,直到油滴落不散開。
  4. 離火,稍等片刻,每斤油加入炒至金黃色且研磨成極細粉的黃丹六兩,邊攪拌邊慢慢加入,加入完後繼續攪拌均勻。
  5. 用小火繼續熬煮,直到油滴落成珠狀,用手取油珠不粘手為度。
  6. 離火,放在陰涼處,待其冷卻後用油紙包裹保存。
  7. 若要製作軟膏,每斤油加入三兩黃丹,不用六兩,熬至黑色後即可使用。

陽和解凝膏(七十七),治一切陰疽潰爛、瘰癧、凍瘡、濕痰流注等證。並可貼背心截瘧。

新鮮大力草(即牛蒡子草連根葉三斤),白鳳仙花(四兩活者)

上用香油十斤,將二味熬枯去渣,次日再入後藥。

川芎(四兩),川附子,桂枝,大黃,當歸,草烏,川烏,地龍(無則用穿山甲),殭蠶,赤芍白芷,白蘞,白芨(各二兩),續斷,防風,荊芥,五靈脂,木香,香圓,陳皮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陽和解凝膏,能治療各種陰疽潰爛、瘰癧、凍瘡、濕痰流注等症狀,也能貼於背心治瘧疾。製作方法是:用新鮮大力草(即牛蒡子草連根葉三斤)和白鳳仙花(四兩活者)以香油十斤熬至枯竭,去除藥渣。次日再加入川芎(四兩)、川附子、桂枝、大黃、當歸、草烏、川烏、地龍(無則用穿山甲)、殭蠶、赤芍、白芷、白蘞、白芨(各二兩)、續斷、防風、荊芥、五靈脂、木香、香圓、陳皮(各一兩)。

上熬枯,住火片時,油將冷,用夏布濾淨渣,將油稱准斤兩,用細絹將油入鍋內要清淨為度。用火熬滾,每油一斤加飛過黃丹六兩五錢,徐徐投入攪和,文火慢熬,至滴水成珠不黏指為度。即以濕粗紙罨火,將油鍋移冷灶上,下後藥末。

制乳香末,制沒藥末(各二兩),麝香末(一兩),蘇合油(四兩)

上將三味研極細,同藥合油入膏熔化攪勻,半月後攤貼。

白話文:

先把油放在鍋裡用小火慢慢熬,熬到油快冷卻時,用夏布把油渣濾乾淨,稱准油的重量。然後用細絹把油過濾到乾淨的鍋裡。用小火把油熬到滾燙,每斤油加入六兩五錢的黃丹,慢慢攪拌,用小火慢慢熬,直到滴下的油結成珠狀,不黏手指為止。接著用濕粗紙把火滅掉,把油鍋移到冷灶上,加入藥粉。

乳香、沒藥各研磨成粉末,各兩錢,麝香研磨成粉末,一錢,蘇合油四兩。

將三種藥粉研磨到極細,混合藥粉和油,放到膏藥裡熔化,攪拌均勻,放置半個月後攤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