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克昌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四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8)

1. 豬咬傷

豬咬成瘡,用松脂煉作餅貼之。或以龜版燒存性研末,香油調搽。

2. 貓咬傷

創處用薄荷煎汁洗之,雄鼠矢煅研,菜油調敷。

3. 鼠咬傷

鼠咬成瘡,用貓毛煅存性,入麝香少許,香油調敷。

4. 蛇咬傷

凡被蛇傷,即以針刺傷處出血,以繩扎傷處兩頭,庶不致毒氣內攻,流布經絡。用五靈脂雄黃等分研末,酒服二錢,外亦以敷之,中留一孔令泄毒氣。或取三七搗爛罨之,毒亦消散,神效。如毒氣入腹腫昏潰者,則急用香白芷一兩為末,麥冬煎湯調灌之,頃刻傷處出毒水,毒盡腫消。仍用白芷末敷之而愈。

一、蛇傷久潰不愈,毒氣延蔓者,先以淨水洗淨,用白芷末、膽礬麝香少許研勻摻之,良久惡水湧出,其痛即止。日以敷之,一月愈。

一、蛇咬牙折肉中疼甚,勿令人知,用荇菜(即葳草)復其上,以物包之,所折牙自出。

一、蛇入七孔耳、鼻等處,割母豬尾血,滴入即出。內用雄黃、硃砂共末,煎人參湯調灌之,或食蒜、飲酒,內毒即解。

一、蛇纏人足,令人尿之即解,如纏腹即以熱湯淋之亦解。

一、山居人被傷,倉卒無藥者,急以溺洗傷處,以艾灸數壯最良。或搗蒜封之亦妙。

蛇傷,或在足上或在頭面或在身腹之間,足腫如斗,面腫如盤,腹腫如箕,三日不救則毒氣攻心而死。蓋蛇乃陰物,藏於土中。初出洞時,其口尚未飲水,毒猶未解,故傷人最毒,治宜解毒為主。用祛毒散

祛毒散

白芷(一兩),生甘草(二兩),夏枯草(二兩),蒲公英(一兩),紫花地丁(一兩),白礬(三錢)

水煎服,一劑腫消,二劑毒盡從大小便而出,三劑全愈。

5. 蚯蚓傷

凡被蚯蚓毒,眉發皆落,狀如大麻風,但夜則蚯蚓鳴於體中為異耳。宜用鹽湯頻頻洗之,其毒自出。更用牡蠣煅粉,津調敷之。如被咬生瘡者,鴨血塗之,小兒多受蚯蚓呵毒,陰莖及囊俱腫如水泡,亦用鴨血塗之,或置鴨口,含少時即消。

6. 蜈蚣咬傷

此傷取雄雞倒控少時,以手蘸雞口涎沫搽傷處,其痛立止。或捕蜘蛛置咬處,待吸毒完蜘蛛不動,放水中吐而活之,將蜘蛛放去。傷盛者內飲生雞熱血。

7. 蠍螫傷

蠍有雌雄二種,雄者螫之痛在一處,雌者螫人痛牽遍體,方用大蝸牛一個搗爛塗之,其痛立止。如一時不得蝸牛,則用膽礬末,醋和敷傷處。徐春甫云:蠍怕膽礬。親見蠍螫疼痛,用膽礬搽之立消,此制蠍第一藥也。

8. 射工傷

(俗名沙發。)

溪澗有射工蟲,常含沙射人形影,人中其毒則病如瘧狀,或如傷寒,瘡偏聚一處,異於常瘡,中之深者死。急用蔥白一握切,豉半斤、葛根二兩、升麻七錢,共末。每以四錢水煎不拘時溫服,移時再服。外用大蜈蚣一條,炙研醋和敷之。

9. 蠼螋蟲傷

(即多腳蟲,俗名蓑衣蟲。)

此蟲藏於壁間,以尿射人,則皮膚腫痛起泡,狀如茱萸,中央白膿或初如糝粟,漸大如豆,如火烙漿泡疼痛之至,繞身即死。用鹽湯棉蘸塌瘡上數次即消。或用犀角磨汁塗之,或用雞矢塗之,或以大黃末塗之亦效。

10. 蜘蛛咬傷

蜘蛛咬人成瘡,用薑汁調胡粉敷,或用清油和鹽搽之,內飲羊乳。本草云:蜘蛛咬人,令人一身生絲,惟羊乳飲之可解。

11. 天蛇咬傷

(即花蜘蛛。)

天蛇即草中花蜘蛛,人被其傷與毒蛇無異,復浸露中,則皮膚似癩非癩,宜用秦艽煎湯徐徐飲之,外以雄黃白礬研敷甚效。或用蒼耳草搗汁,內服、外敷亦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