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三 (2)
卷三 (2)
1. 瘰癧
洞天救苦丹(通用五十三。)
烏龍膏(通用六十。)
陽和解凝膏(通用七十七。)
大棗丸(通用五十五。)
咬頭膏(通用六十一。)
瘰癧多由風熱毒邪與血氣相搏,鬱結成核,如貫珠於耳項之間,腫硬白色搖奪不動而有根者,便是瘰癧。用藥多有不效,最宜於用燈火,至易至妙。
燈火燋法
如癧在左,則燋左邊,癧在右,則燋右邊。前至頸上耳腳下起,離六分地,一點一點直下乳,次過脅,上至肺俞穴,頸上耳後;正在瘰上周圍一燋。第二次照原路空處補之便愈。若只有核而搖動者。不是瘰癧,初起紅腫,便是癰疽,不可作瘰癧治。
陳士鐸先生治瘰癧方名消串丹
白芍(一兩),白朮(一兩),柴胡(二錢),天花粉(三錢),茯苓(五錢),陳皮(一錢),附子(一片),甘草(一錢),蒲公英(三錢五分),紫背天葵(五錢)
上藥煎,連服八劑,將藥減半,再服十劑而瘰癧盡化,再服一月全愈。接服六君子湯,以為善後之計,斷不再發。此方妙在蒲公英與紫背天葵為消串之神藥,然非佐之以白芍、柴胡,則肝木不平,非輔之以白朮、茯苓,則脾土不健,何以勝攻痰破塊之烈哉。又得附子之力,以引群藥直搗中堅,所以能起沉疴於旦夕耳。
又云:人有久生瘰癧,兩頸之間盡多潰爛,胸膈之上無非痰塊,已有破頭欲腐者,遂至身體寒熱,肌肉消瘦,飲食少思,盜汗自汗,驚悸慌惚,此等證原系難治,然治之有法,尚可救也。大約瘰癧初起,以解鬱為先,而佐以補虛,以消其毒。倘執尋常法,祛痰敗毒為事,鮮不速斃者,方用轉敗散。
轉敗散
人參(二兩),柴胡(二錢),白芍(三錢),銀花(三兩),當歸(二兩),半夏(五錢),白朮(一兩),生甘草(三錢)
水煎服四劑,胸間之痰塊盡消,再服四劑,頸上潰爛亦愈,將前方減半,再服十劑,瘡口悉平,再不發也。
內消瘰癧應驗方
土貝母,白芷(各五錢)
共為細末,糖霜調陳酒下三錢,重者三服愈。
又方
用鼠矢,兩頭尖者為雄,圓者為雌,揀開各曬乾研末,男用雌,女用雄。將雞子一個,頂上打一小洞,傾去白,但存黃,入鼠矢在內,以滿為度,攪勻,用皮紙封固洞口,飯上蒸熟去殼,臨臥時搓碎,火酒送下隔一日再服。雖遠年破爛者,不過三、四次即愈,末破者即消。
白話文:
瘰癧是由風熱毒邪與氣血交爭,鬱結而成腫塊,像串珠一樣長在耳後頸部,腫硬、發白、固定不動,有根者,就是瘰癧。許多藥物治療效果不佳,用燈火灼燒的方法最簡單有效。
燈火灼燒法:
如果瘰癧在左側,就灼燒左側;在右側,就灼燒右側。從頸部耳根下方起,離皮膚六分左右,一點一點地向下灼燒到乳房,再經過脅肋,向上到肺俞穴,頸部耳後;在瘰癧周圍都灼燒一遍。第二次再按照原路,灼燒上次沒有灼燒到的部位,就能痊癒。如果腫塊只是能搖動,則不是瘰癧,初期紅腫的則是癰疽,不可按照瘰癧的方法治療。
陳士鐸先生治療瘰癧的方劑——消串丹:
白芍藥一兩、白朮一兩、柴胡二錢、天花粉三錢、茯苓五錢、陳皮一錢、附子一片、甘草一錢、蒲公英三錢五分、紫背天葵五錢。
將以上藥材煎煮服用,連續服用八劑,然後將藥量減半,再服用十劑,瘰癧就會完全化解,再服用一個月即可痊癒。之後服用六君子湯作為調理,防止復發。此方妙用在蒲公英和紫背天葵是消散腫塊的良藥,但若不佐以白芍、柴胡,則肝氣不平;不輔以白朮、茯苓,則脾胃不健,難以發揮攻破痰塊的功效。又加上附子的力量,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灶,所以能快速治愈久病。
此外,有些人瘰癧久治不癒,頸部兩側多處潰爛,胸膈佈滿痰塊,甚至已經破潰腐爛,伴隨身體寒熱、肌肉消瘦、食慾不振、盜汗自汗、驚悸不安等症狀,這些都是比較難治的,但仍有治療方法。總的來說,瘰癧初期,應先疏解鬱結,再輔以補虛,以消除毒邪。如果只用尋常方法祛痰解毒,往往會導致病情加重,此時可用轉敗散。
轉敗散:
人參二兩、柴胡二錢、白芍三錢、金銀花三兩、當歸二兩、半夏五錢、白朮一兩、生甘草三錢。
水煎服四劑,胸中痰塊就會消失,再服用四劑,頸部潰爛也會癒合,然後將藥量減半,再服用十劑,瘡口就會完全癒合,不再復發。
內服治療瘰癧的有效方劑:
土貝母、白芷各五錢。
研成細末,用糖霜調和陳酒服用,每次三錢,病情嚴重者服用三次即可痊癒。
另一方:
取老鼠的糞便,兩頭尖的是雄性,圓的是雌性,分別曬乾研磨成粉末,男性用雌性老鼠的糞便,女性用雄性老鼠的糞便。取雞蛋一個,在頂部打一個小孔,倒掉蛋白,只留下蛋黃,加入老鼠糞便,裝滿,攪拌均勻,用紙封好孔洞,用米飯蒸熟去殼,睡前將其搗碎,用火酒送服,隔一天再服用一次。即使是多年久治不愈的患者,服用三到四次即可痊癒,尚未潰爛者則能消散腫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