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四 (6)
卷四 (6)
1. 火赤瘡(附天泡瘡。)
初起小如芡實、大如棋子,燎漿水泡,色赤者為火赤瘡,頂白、根赤者名天泡瘡。或生頭面或生遍身,焮熱疼痛。未破不堅,泡破毒浸爛不臭,乃太陰、陽明風熱所致,宜服仙方活命飲,(去皂刺、山甲加片芩、木通。)外以石珍散搽之即愈。天泡瘡由風熱毒氣客於皮膚,搏於血氣而生。
始如湯燙作泡,一破漿出成瘡。治用山地、升麻、山梔、藍葉、大黃各一兩銼碎,用豬油八兩,文武火煎,色變去渣,瓷器盛之,塗患處。
石珍散
生石膏(一兩),輕粉,黃柏,海螵蛸(各五錢)
上共研細,甘草湯浸洗,以此摻之。
仙方活命飲(通用一。)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火赤瘡和天泡瘡的病症與治療方法。火赤瘡初發時,形狀小如芡實,大如棋子,呈現燎漿水泡,顏色紅赤;若頂部呈白色,根部紅色則被稱為天泡瘡。這些瘡可能出現在頭臉部或全身,會讓人感覺灼熱且疼痛。在未破之前,其質地並非堅硬,一旦破掉後,雖然會潰爛但不會有異味,這是因為太陰和陽明兩經風熱所導致的,應服用仙方活命飲(去掉皁刺和山甲,增加片芩和木通)。此外,還可以使用石珍散外敷來治療。
天泡瘡是因為風熱毒氣侵入皮膚,影響血液循環而產生的。初期就像被熱湯燙傷形成水泡,一旦破裂,就會流出液體形成瘡口。治療方式是使用山地、升麻、山梔、藍葉、大黃各一兩,切碎後,與八兩豬油一起用文武火煎煮,待顏色改變後去除殘渣,盛放在瓷器中,塗抹在患處。
_石珍散_的成分包括生石膏一兩,輕粉、黃柏、海螵蛸各五錢,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,先用甘草湯浸泡清洗患處,再將此粉撒在上面。
_仙方活命飲_是一種通用的治療方法。
2. 貓眼瘡(一名寒瘡。)
初起形如貓眼,光彩閃爍,無膿無血,但痛癢不常,由鬱熱被外寒凝結而成。宜敷真君妙貼散,多食雞、魚、韭、蒜自愈。
真君妙貼散
蕎麵(一兩),硫黃(二兩),白麵(一兩)
上共一處,清水拌,乾溼得宜,捍成薄片微曬,單紙包裹,風中陰乾,取研細末,麻油調敷。
白話文:
[疾病名稱: 貓眼瘡 (又名: 寒瘡)]
一開始病狀形狀猶如貓眼,表面閃著光澤,沒有膿也沒有血,但是會時常感到痛和癢,此病是由內在鬱熱被外在的寒冷凝結所導致。應使用「真君妙貼散」來外敷,並多吃雞肉、魚肉、韭菜和大蒜,病情自然就會好轉。
真君妙貼散配方
蕎麥麵粉(1兩),硫磺(2兩),白麵粉(1兩)
以上材料混合在一起,用清水拌勻,調至適當的幹濕度,然後壓成薄片稍微曬一下,再用單層紙包裹,放在風中自然晾乾,取出後研磨成細粉末,用麻油調勻後敷於患處。
3. 魚脊瘡
初起白硬泡,漸長形如魚脊,多生筋骨之間,乃陽氣虛羸,寒濕搏結,故發常緩慢,只在皮膚堅凝臖痛,破津黃水。無論已破未破,俱宜隔蒜灸之,外敷真君妙貼散,內服小金丹。
小金丹(通用五十二。)
白話文:
【魚脊瘡】
起初時會出現白色且硬的泡泡,隨後逐漸長大,形狀就像魚的脊椎一樣,這種病症通常出現在筋骨之間。這是因為體內的陽氣不足,加上寒濕之氣聚集,所以病情發展通常比較緩慢,主要症狀是皮膚堅硬、疼痛,並可能滲出黃色的液體。無論病竈是否已經破潰,都應該採用隔蒜灸的方式治療,外用藥則可選擇真君妙貼散,內服藥則推薦使用小金丹。
小金丹:此藥方適用於多種情況,總共有五十二種不同的應用方式。
4. 漆瘡
漆瘡由人腠理不密,感漆辛熱之毒而生。初癢而腫,抓之漸如癮疹色紅,遍傳肢體,焮赤皮破,斑爛流水,甚者寒熱交作宜取杉木屑煎湯洗之,用干蟹黃、滑石二味研細末,白蜜調敷或即以生蟹黃塗之,不數次即愈。
胃弱之人,漆瘡浸犯中氣,多有作嘔不能飲食者。用六君子湯加砂仁、藿香、酒炒白芍煎服自安。忌水浴、油膩、發物。
六君子湯(通用二十一。)
白話文:
【漆瘡】
漆瘡是因爲人體皮膚防禦力較弱,接觸到漆樹的辛辣熱毒後產生的。起初會感到癢並開始腫脹,搔抓後逐漸出現類似疹子的紅色症狀,遍及四肢和身體,皮膚髮紅破裂,出現斑點並滲出液體,嚴重者甚至會伴隨寒熱交替的症狀。建議使用杉木屑煮水來清洗患部,再用幹蟹黃與滑石磨成細粉,用蜂蜜調勻塗抹,或者直接用生蟹黃塗抹患處,通常幾次後就會痊癒。
對於胃腸功能較弱的人,漆瘡可能會影響消化系統,導致噁心嘔吐,無法正常飲食。此時可以服用六君子湯,添加砂仁、藿香、酒炒白芍煎服,可緩解不適。同時,應避免水浴,忌油膩及刺激性食物。
_六君子湯_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。
5. 凍瘡
觸犯嚴寒之氣,傷及皮肉,致氣血凝結。初起紫斑硬腫,僵木不知痛癢,名曰凍瘡,宜用陽和解凝膏貼之。若因暴凍著熱或火烘或湯泡,必致皮死潰爛,亦用此膏貼之,三張可愈。
有凍跟凍耳,每遇冬寒則發者,用茄秸同蔥煎湯浸洗,便不再發。
凍瘡經年不愈者,用獨勝膏塗之效。
獨勝膏
於六月初六、十六、二十六日用獨頭蒜杵爛,日中曬熱,塗搽於凍發之處,即於日中曬乾。忌下湯水。
陽和解凝膏(通用七十七。)
白話文:
【凍瘡】
在極度寒冷的天氣下,皮膚受到凍害,導致身體的血液循環受阻。初期會出現紫色的斑塊且皮膚硬化腫脹,感覺麻木,既不會感到痛也不會感到癢,這種情況我們稱為凍瘡。應使用陽和解凝膏來敷貼患部。如果因為突然從寒冷的環境進入熱環境,或者用火烤或熱水浸泡,可能會導致皮膚壞死並形成潰瘍,這種情況也應使用陽和解凝膏來敷貼,通常敷三次就可以痊癒。
對於常發生在手指和耳朵的凍瘡,每年冬天都會復發的人,可以使用茄子梗和蔥煎煮的湯來浸泡清洗,這樣就能防止再次發生。
對於長期無法痊癒的凍瘡,可以使用獨勝膏塗抹,效果顯著。
【獨勝膏】
在六月的第六、第十六和第二十六天,將單頭大蒜搗碎,然後在太陽下曬熱,塗抹在凍瘡部位,再讓其在太陽下曬幹。在此期間,避免飲食過多水分。
【陽和解凝膏】(此方適用於77種情況。)
6. 血風瘡
燥熱內淫,風邪外襲,風濕相搏,發為疙瘩。或如粟米,搔癢無度,破津脂水,津淫成片,小便不調,心煩口渴,夜熱內熱,日輕夜重。治宜滋血、潤燥、驅風,十二味地黃飲主之,外敷雄黃解毒散,或繡球丸亦妙。忌椒、酒、雞、鵝、動風等物。
十二味地黃飲
大生地(六錢),當歸,生黃耆(各三錢),何首烏(五錢,生),地骨皮(三四錢),丹皮,荊芥穗,白芷(各一錢五分),白芍(酒炒),白殭蠶,白蒺藜,麥冬(各二錢)
上水煎,早,晚服。
又血風瘡方
用土內桑根白皮、桐油腳共搗敷之,三、四次,神效。
傷手瘡方
用黑豆熬水,常常洗之即愈。
雄黃解毒散
雄黃,寒水石(各一兩),白礬(二兩)
上共研細末,滾水調敷,濕爛者干撒。
繡球丸(見後疥瘡。)
白話文:
[病症: 血風瘡]
病症由體內燥熱與外來風邪相互影響而生,風濕交纏導致皮膚長出疙瘩。這些疙瘩可能小如粟米,讓人感到極度搔癢,一旦抓破會流出津液和油脂,嚴重時甚至形成一大片。此外,患者可能會有小便不順、心煩口渴、日夜發熱且夜間症狀更甚的情況。治療上,應著重於滋養血液、潤澤肌膚和驅除風邪,可使用十二味地黃飲,並外敷雄黃解毒散,或使用繡球丸也有奇效。需注意避免食用辣椒、酒、雞肉、鵝肉等易引發風邪的食物。
十二味地黃飲的配方
大生地(約30克)、當歸、生黃耆(各約15克)、何首烏(約25克,生)、地骨皮(約20-30克)、丹皮、荊芥穗、白芷(各約7.5克)、白芍(酒炒)、白殭蠶、白蒺藜、麥冬(各約10克)
以上藥材用水煎煮,早晚各服用一次。
另一個治療血風瘡的方子
使用土中的桑樹根部白色皮層與桐油渣一起搗碎敷在患處,連續使用三到四次,效果神奇。
處理手傷的方子
使用黑豆煮沸的水,頻繁清洗受傷部位,即可快速康復。
雄黃解毒散
雄黃、寒水石(各約50克)、白礬(約100克)
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熱水調和後敷於患處,對於已經潰爛的地方則乾撒藥粉。
繡球丸(詳細內容請參考後面關於疥瘡的部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