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克昌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)

1. 辨證大略

咽喉之地,尤為急證,(咽、喉、嗌、會厭,為飲食氣息之道路,四者缺一,則食廢息閉而死。故證屬要緊之地,當急治也。)頃刻而痛難忍,實系寒生。(寒生者,陰寒也。外象似熱,內系真寒,治當引火歸元,如方中桂薑湯、歸源丹是也。)婉轉而痛方騰,乃為熱病。(熱病者,風熱也。

風無熱不熏,熱無風不熾,治當疏風降火,如方中蘇子利喉湯、黃連清喉飲是也。)譬之龍雷之火,焰因陰生,(龍雷之火,虛火也。龍雷之性必陰雲四合,然後遂其升騰之勢,得雨益熾。若天清日朗,則退藏不動矣。人身腎中之相火亦猶是,平素不能節欲,致命火衰,腎中陰盛,龍火無藏身之地,暴越於外,則現頃刻急證,如喉痹之類是也。燎火之熾,由漸著也。

燎火之火,凡火也。積薪蔓草之中,初得一點凡火,星星然其勢不覺,殊不知由星星而至於焰焰,由焰焰至於炎炎,遂不可止遏,不可向邇。在人身或為外邪所傷,或為內虧所致,津枯液竭,邪熱灼熾,蓋非一朝一夕之故,如喉癰、喉蛾之類是也。)經云:驟起非火,緩起非寒,(此引《靈樞》、《內》、《難》之旨,以證辨虛實也。

龍雷之火,潛伏陰中,當其未動不知其為火也,及其一發,暴不可御,故病則驟起。若夫五行有形之陽火,星星至於燎原,逐漸而甚,故病則緩起。火指陽火,寒指虛火,蓋驟起緩起之間,正有陽火陰寒之別也。)虛寒實熱,識透者獲濟。(虛寒宜溫補,實熱宜涼泄,識病有危微之辨,用藥有天壤之殊,故治病非難,識病惟難耳。能於虛實寒熱之間,辨得明,識得透,而投藥未有不獲濟於反掌者。

)是在明睿之士。知所區別,乃隨所投而無誤耳。(陰寒之證,誤投陽火之藥,則致頑痰塞滿口鼻,聲如曳鋸,呼吸閉絕而死。陽火之證,誤投陰寒之藥,則致咽喉腫閉潰爛,舌如紫茄,飲食廢絕而死。噫!毫釐千里,性命系焉,豈可視醫為小道哉。苟隨證知所區別,投藥百無一誤,非明睿之士不能。

白話文:

咽喉這部位,特別容易出現急症。(咽、喉、嗌、會厭,是食物和空氣通過的通道,四者缺少任何一個,就會導致無法進食和呼吸,最終死亡。因此,這裡出現問題時,必須立刻治療。)

如果瞬間疼痛難忍,通常是因為寒氣侵襲。(寒氣侵襲,指的是陰寒。外表看似發熱,實際上是體內真正的寒冷,治療時應當引導身體的熱力回到根本,例如使用桂薑湯或歸源丹等方劑。)

如果是慢慢加劇的疼痛,則可能是風熱引起的疾病。(風熱,就是風邪與熱邪結合。風沒有熱不會引起問題,熱沒有風也不會擴散,治療時應當疏散風邪,降低熱度,例如使用蘇子利喉湯或黃連清喉飲等方劑。)

這就像龍雷之火,火焰是由陰冷中產生的。(龍雷之火,指的是虛火。龍雷的性質,必定要在陰雲密佈的情況下,才能展現其上升的趨勢,得到雨水後更會熾烈。如果天氣晴朗,它就會隱藏不動。人體腎臟中的相火也是如此,平常如果不節制慾望,導致生命之火衰退,腎臟陰氣過盛,龍火沒有藏身之處,突然向外爆發,就會出現急症,例如喉痹等。燎火的熾烈,是由逐漸累積而來的。

燎火,就是普通的火。在堆積的柴草中,最初只有一點普通火苗,看起來微不足道,但不知道從微小的火苗到熊熊的火焰,再到炎炎的大火,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,無法靠近。在人體中,可能是受到外邪的傷害,或是內在的損耗導致,體液乾涸,邪熱熾烈,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造成的,例如喉癰、喉蛾等。)

古書上說:突然發作的不是火,慢慢發展的不是寒。(這引用了《靈樞》、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的意旨,用來分辨虛實。龍雷之火潛伏在陰冷中,當它還未發作時,我們不會知道它是火,等到爆發時,威力巨大,無法控制,所以病症會突然出現。五行中的陽火,從微小的火苗到燎原之火,逐漸加劇,所以病症會慢慢出現。火指的是陽火,寒指的是虛火,在突然和慢慢之間,正好區分了陽火和陰寒。)

虛寒和實熱,能看透的人才能救治。(虛寒應該溫補,實熱應該涼洩,辨別病情的危機和細微差異,用藥的選擇有天壤之別,因此治療疾病並不容易,真正困難的是辨別病情。能在虛實寒熱之間,明確辨別,深刻理解,投藥時就不會失敗。

)這需要明智的人士,能夠分辨清楚,才能正確投藥而不犯錯。(對於陰寒的病症,如果誤用陽火的藥物,會導致頑固的痰堵塞口鼻,呼吸聲音像拉鋸一樣,最終呼吸困難而死亡。對於陽火的病症,如果誤用陰寒的藥物,會導致咽喉腫脹閉塞,潰爛,舌頭變色,最終無法進食而死亡。哎!差之毫釐,謬以千里,人的生命就在其中,怎麼可以認為醫學只是小技呢?如果根據病症能分辨清楚,投藥時百無一失,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。

)

2. 喉痹

痹者,不仁也、驟起也,危極之證。痰在喉中作響,響如打鼾,鼻色白而不腫,諸書皆稱肺絕不救,蓋緣誤服寒涼以致死耳。如果用桂薑湯服之立愈。倘喉內痰邪塞滿,舌有痰護,此痰不出,聲如曳鋸,惟誤服寒劑,方有是證,遲則痰塞鼻內,氣無出入即死。急取鵝毛一根,黏釐許桐油,入喉一卷,則痰隨油吐出,進桂薑湯或歸源湯。

桂薑湯

肉桂,炮姜,甘草(各五分)

上共歸碗內,取滾水衝入,更將碗燉於滾水中,掉藥口許,慢慢嚥下立愈。(按此方專治頃刻而起,前無毫恙者,此陰火虛寒之證,服之立愈。)

歸源湯

大附子(生者,一枚,去皮臍,切作大片,用白密塗炙令透老黃色為度。)

上收貯,臨用取如粞一粒,口含咽津,治格陽喉痹,頃刻暴痛之證立愈。

白話文:

[喉痹]

喉痹指的是喉部感覺麻木,突然發生,且是極其危險的症狀。喉中有痰鳴響,聲音類似打鼾,鼻頭呈現白色但並未腫脹,醫書上多認為這是肺部衰竭,無法治療,實則是因誤服了寒涼的藥物導致死亡。若使用桂薑湯,可立即見效。

倘若喉內被痰堵滿,舌頭也被痰覆蓋,痰不出,發出類似拉鋸的聲音,這也是誤服寒性藥物所造成的症狀,若不及時處理,痰會堵塞鼻子,阻礙呼吸,致人於死地。應立即使用一根鵝毛,沾取少許桐油,伸入喉中捲動,痰會隨油吐出,再服用桂薑湯或歸源湯。

桂薑湯

成分:肉桂,炮製薑,甘草(各五分)

將這些藥材放入碗中,注入沸水,然後將碗置於熱水中燉煮,小口飲用,慢慢吞下,能立即痊癒。此方專治突然發生,之前毫無症狀的情況,屬陰火虛寒的病症,服用後可立刻康復。

歸源湯

成分:大附子(生的,一個,去掉外皮和中心,切成大片,用蜂蜜塗抹,烤至呈深黃色。)

將藥材保存好,使用時取出一粒米大小的藥量,含在口中,慢慢吞下,用於治療格陽喉痹,突然劇烈疼痛的病症,可立即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