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四 (4)
卷四 (4)
1. 惡核
大者稱惡核,小者稱痰核。初起堅硬不痛,與石疽之起相同。然其寒凝甚痼,毒根最深卻不易潰。未潰之前,忌貼涼膏藥,忌服涼劑,宜用加味二陳湯,入陽和丸煎服,或陽和湯、犀黃丸煎服,至消乃止。大忌開刀,開則翻花難治。如有翻花者,用大蟾破腹刺數孔,連腸雜蓋患口,拔毒軟肛。內服溫補托毒消痰之劑犀黃丸收功。如孕婦惟用陽和湯服之。
外治方(存驗。)
用大田螺數個搗爛敷之即消。
白話文:
腫塊大的稱為惡核,小的稱為痰核。剛開始的時候硬硬的,不痛,跟石疽剛開始一樣。但是寒氣凝結得很厲害,毒根很深卻不容易潰爛。還沒潰爛之前,不要貼涼膏藥,不要吃涼的東西,應該服用加味二陳湯,加入陽和丸一起煎服,或者用陽和湯、犀黃丸煎服,直到消掉為止。絕對不能開刀,開刀的話就會反覆發作,很難治好。如果已經反覆發作了,就用大蟾蜍剖開肚子,在上面刺幾個孔,把腸子雜物蓋在患處,拔毒軟化肛門。內服溫補托毒消痰的藥物,犀黃丸就會有效果。如果是孕婦,就只用陽和湯服用。
另外,民間驗方可以用幾個田螺搗爛敷在患處,就可以消腫。
加味二陳湯(通用十八。)
陽和湯(通用五。)
陽和丸(通用六。)
犀黃丸(通用四十八。)
白話文:
加味二陳湯(一般用途十八種)
陽和湯(一般用途五種)
陽和丸(一般用途六種)
犀黃丸(一般用途四十八種)
2. 癭瘤
大者為癭,小者為瘤。癭證蒂小而下垂,瘤證頂小而根大。癭多生於肩項兩頤,瘤則隨處可生。諸書雖有五癭、六瘤之名類,要皆七情六慾,臟腑受傷,經腠乖變,氣凝阻逆所致。瘤證易治,癭證鮮有瘥者。癭證內用開結散、內府神效方,外用蛛絲纏法,或甘草縮法,緩緩消磨亦能縮愈。切勿輕用刀、針,致血出不止,立見危殆。
瘤證惟粉瘤最多,其色粉紅,多生耳項前後,亦有生於下體者,乃腠理津沫,偶有所滯,聚而不散則漸成此瘤也。治宜針破擠出脂粉,用生南星、大黃等分為末,以白玉簪花根搗汁調敷之。然每有愈而復發者乃內有胳囊,化淨膏貼,生肌自愈。
白話文:
較大的稱為癭,較小的稱為瘤。癭的蒂部較小而下垂,瘤的頂部較小而根部較大。癭多發生在肩頸部和兩側,而瘤則可以發生在任何部位。
雖然各種醫書中都有五癭、六瘤等分類,但它們都是由於七情六慾過度、臟腑受傷、經絡失常、氣血凝滯阻逆所引起的。瘤較容易治療,而癭則很少能痊癒。
治療癭的內用藥有開結散、內府神效方,外用藥可使用蛛絲纏法或甘草縮法,慢慢化解和消除癭。切勿輕易使用刀針,以免出血不止,危及性命。
瘤的種類中,粉瘤最為常見,其顏色粉紅,多發生在耳後和頸部,也有發生在下體的,是由於皮膚細孔裡的津液偶爾凝滯,逐漸聚而不散而形成的。
治療粉瘤的方法是用針刺破將脂粉擠出,再用生南星、大黃等分研成粉末,用搗碎的玉簪花根汁液調敷。但粉瘤常有治癒後又復發的情況,這是因為粉瘤內部還有囊袋,可以用化淨膏貼敷,生肌自愈。
又有黑沙瘤多生臀腿,其腫大小不一,以手攝起,內有黑色者是。亦用針刺,出黑沙有聲,軟硬不等。
又有發瘤,多生耳後發下寸許,軟小高突,按之不痛,亦用針刺之,粉發齊出。
又有蝨瘤,發後其癢徹骨,開破出蝨無數,內有極大一蝨,出之方盡。此三者皆同粉瘤治法,或用艾灸之亦可。
又有蟲瘤,每生脅下,本憂鬱結成,治難獲效。
又有貼骨瘤,貼骨而生,極疼痛。用枸杞根連皮骨、野菊花根連皮骨切片曬乾,以多為妙,再加地丁根同煎,一服即愈。
又有胎瘤,初生小兒頭上、胸乳間腫起,大者如饅首,小者如梅李,乃胎中瘀血凝滯而成,不可亂治,法須待兒滿三、五個月外,方可用針刺破,出如赤豆汁,內以生地黃汁飲之則安。
白話文:
黑沙瘤 臀部和大腿上會長出許多黑色腫瘤,大小形狀不一,用手捏起來,裡面有黑色的物質。用針刺破,會發出黑沙的聲音,軟硬程度不一。
發瘤 耳朵後面或髮際線附近,會長出柔軟的小腫瘤,高出皮膚表面,按壓不會痛。用針刺破,會流出粉狀的毛髮。
蝨瘤 蝨瘤長在頭上,會奇癢無比,破開後,會跑出許多蝨子,裡面還有一隻特別大的蝨子,將它取出,才能痊癒。
蟲瘤 蟲瘤通常長在腋下,是由鬱積形成,難以治療。
貼骨瘤 貼骨瘤長在骨頭上,疼痛難忍。用枸杞根連皮,野菊花根連皮切成薄片,曬乾後,用很多量,加上地丁根一起煎服,一劑見效。
胎瘤 新生兒的頭部或胸部中間會腫脹,大的像饅頭,小的像梅子或李子。這是胎兒瘀血凝結所致,不可亂治。等孩子滿三、五個月後,才能用針刺破。流出的液體像紅豆汁,讓孩子喝下生的生地黃汁就能痊癒。
開結散
桔紅(四兩),沉香,木香(各二錢),珍珠(四十九粒,小者加倍。入砂罐內鹽泥封固煅赤,取出去火毒用),豬厭肉子(四十九枚,豚豬生項間如棗子者)
上為末,每服一錢,臥時酒調徐徐嚥下。患小三、五服愈,大者一料可愈。切記酸鹹、油膩、滯氣之物。須擇除日於靜室修合。
內府神效方
海藻(洗),昆布(洗),海帶,海粉(飛),海螵蛸,海螺(頂上搖者用長螺,不搖者用海螺)
白話文:
開結散
桔紅(120 克),沉香、木香(各 6 克),珍珠(49 顆,較小的可加倍。放入砂鍋中,用鹽泥封好後煅燒至紅色,取出後去除火毒)豬厭肉子(49 粒,取自豬或豬仔頸部如棗子大小者)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 3 克,睡前用酒調勻,緩緩吞服。症狀較輕的,服用三到五次即可見效。症狀較重的,服用一劑即可痊癒。服用期間忌食酸鹹、油膩、難消化的食物。應選擇吉日於靜室中配製此方。
內府神效方
海藻(洗淨),昆布(洗淨),海帶,海粉(蒸製),海螵蛸,海螺(選擇殼頂上能搖動的長螺,或不搖動的海螺)
上各等分,研細末,蜜丸龍眼大。每臥時噙化一丸如神。(系內府傳方。)
珠絲纏法
取蛛絲拈成粗線,纏孔患根,數日其絲漸緊,瘤根漸細。屢易屢細,不半月瘤自脫。按諸線日松,惟蛛絲日緊,物理之妙,有當格致者。
甘草縮法
甘草煎膏,以筆塗患四圍,三次後另用芫花、大戟、甘遂等分為末醋調,另用筆塗患之中心,勿近甘草。次日縮小,復以甘草膏塗其中,將芫花、大戟、甘遂末塗其外,二藥俱不不可相近。日日互塗,自然縮愈。
白話文:
將所有材料等量研磨成細粉,用蜜製成龍眼大小的丸藥。每次睡前含服一丸,效果神奇。這是內府秘傳的方子。
將蜘蛛絲搓成粗線,纏繞在患處根部。幾天后,蜘蛛絲會越來越緊,腫瘤根部會越來越細。經常更換蜘蛛絲,不到半個月,腫瘤就會自然脫落。各種線都會隨著時間變鬆,唯獨蜘蛛絲會越來越緊,這是物理法則的奇妙之處,值得深思。
用甘草煎成膏狀,用筆塗抹在患處周圍。三次后,再用芫花、大戟、甘遂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醋調和,用筆塗抹在患處中心,不要碰到甘草膏。第二天腫瘤會縮小,再用甘草膏塗抹在中心,將芫花、大戟、甘遂的粉末塗抹在周圍,兩種藥物不能接觸。每天交替塗抹,腫瘤就會自然縮小痊癒。
治瘤妙方(存驗)
用麝香數釐重一整塊,安放瘤當中,上加蘄艾綠豆大一丸灸之,不起泡不破,瘤自干退如舊。
附遍身痰瘤作癢主治方
用肥皂角二斤去邊皮,以滴醋十斤,徐徐熬添成膏,攤貼。
又方
用生南星末醋調,或玉簪花根汁調敷之。
白話文:
治瘤妙方(存驗)
將一整塊麝香,大小約數釐重,直接放置在瘤的中心位置,然後取一丸比綠豆略大的蘄艾,放在麝香上面用艾灸的方法炙烤。注意,整個過程不能起泡也不能破裂,這樣瘤就會慢慢自行消退,恢復原狀。
附 遍身痰瘤作癢主治方
取肥皂角二斤,去除邊緣的皮,用十斤醋慢慢熬煮,直到熬成膏狀,再將膏狀物攤貼在患處。
又方
取生南星研磨成粉,用醋調勻,或者用玉簪花根的汁液調勻,塗抹在患處。
3. 疣
(一名枯筋箭。)
初起如赤豆,漸漸微槁,日久破裂鑽出筋頭,蓬鬆枯槁如花之蕊,多生於手足胸乳之間,系肝虛血燥,筋氣不榮。治宜滋腎水以生肝血,潤風燥以榮筋氣,歸芍地黃湯加牛膝、川芎主之,或為丸常服;外用銅錢一個套疣上,以草紙穰代艾作七糾灸之,次日即落。如疣大者則將草紙蘸濕套在疣上,或灸十四糾,斷無不下之理。然不可專用外治,雖暫愈亦必復發。
附方(存驗。)
用牛口涎塗之,自落。
歸芍地黃湯(通用三十七。)
白話文:
一開始像紅豆般的小疙瘩,慢慢變得乾燥,久了就會破裂露出筋頭,蓬鬆乾燥像花蕊一樣,多長在手腳、胸部和乳房之間,這是因為肝虛血燥,筋氣不滋潤造成的。治療方法要滋養腎水來生發肝血,潤澤乾燥來滋養筋氣,可以用歸芍地黃湯加入牛膝、川芎服用,也可以製成丸劑常服;外用方法可以用一個銅錢套在疣上,用草紙捻代替艾灸七次,隔天就會掉落。如果疣比較大的話,可以用濕紙包在疣上,或者灸十四次,一定會掉下來。不過不要只用外治,即使暫時好了也會復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