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克昌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三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6)

1. 熱毒流注

生兩腿脛,流行不定,或發一、二處,色赤腫痛潰膿,乃濕熱下注,內服仙方活命飲加牛膝以解毒壅,外貼洞天膏,易愈。如患色微紅,或初起粟米,漸大癢痛相兼,破流黃水,浸淫成片,甚至腿肉浮腫,皆屬脾腎虧損,難治。

須內用補中益氣湯為主加防風、獨活,痛加丹皮、山梔仁,甚者加炒黃柏,兼服六味地黃丸,外以貫眾煎湯淋洗,五倍子細末津調,於逐瘡四圍塗之,自外收內,每日一次,漸漸自愈,不可妄投攻發,即如前濕熱下注之證。服活命飲後,亦當接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,以補精氣為善。

仙方活命飲(通用一。)

洞天膏(通用七十六。)

補中益氣湯(通用三十。)

六味地黃丸(通用四十三。)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[熱毒流竄]的症狀與治療方式。

主要症狀出現在雙腿的小腿部分,會在不同的地方出現紅色腫脹疼痛並化膿的情況,這是因為濕熱往下聚集所導致的。內服上可選擇「仙方活命飲」加上「牛膝」來清解毒素,外用則貼上「洞天膏」,通常可以快速痊癒。

如果紅色範圍較小,或是起初只像粟粒大小,隨後逐漸增大且伴隨瘙癢和疼痛,破皮後流出黃色液體,感染範圍進一步擴大,甚至使腿部肌肉浮腫,這些都屬於脾臟和腎臟功能減弱的問題,治療上會比較困難。

內服上應以「補中益氣湯」為主,加上「防風」、「獨活」,若疼痛嚴重可再加入「丹皮」、「山梔仁」,情況更嚴重的話還需加上「炒黃柏」,同時服用「六味地黃丸」。外用方面,可用「貫眾」煎煮的湯汁沖洗,再使用「五倍子」的細末調勻後塗抹在傷口周圍,由外而內逐步療愈,每天進行一次,病情就會逐漸好轉。不可隨意使用攻發性的藥物,即便是在前面提到的濕熱下注情況,服用「仙方活命飲」後,也應續用「補中益氣湯」及「六味地黃丸」,以滋補精氣為主。

「仙方活命飲」、「洞天膏」、「補中益氣湯」、「六味地黃丸」等是治療時常使用的藥方。

2. 瓜藤纏

繞脛結核數枚,不紅微痛或不痛,初起以子龍丸,每服三分,淡薑湯每日服三次,至消乃止,或小金丹亦可。若日久腫痛腐潰不已者,則必服犀黃丸,兼服溫補祛痰之劑,外貼陽和解凝膏,漸冀收功。

子龍丸(通用五十六。)

小金丹(通用五十二。)

犀黃丸(通用四十八。)

陽和解凝膏(通用七十七。)

白話文:

【瓜藤纏】

在小腿上出現了好幾個像是結節的東西,這些部位不見得會紅,有的只會微微的疼痛,甚至有些完全沒有痛感。在剛開始發現的時候,可以服用子龍丸,每次服用量為三分,用淡薑湯送服,一天服三次,直到這些結節消失為止,或者也可以選擇小金丹。

但如果這些結節經過一段時間後,不但沒有好轉,反而開始腫大、疼痛,甚至腐爛潰瘍,那這時候就必須要服用犀黃丸,同時還需搭配溫補祛痰的藥物,外面再貼上陽和解凝膏,這樣才能慢慢看到效果。

子龍丸、小金丹、犀黃丸以及陽和解凝膏都是常用的藥物。

3. 腳氣

(一名壅疾。)

頭疼發熱惡寒,狀類傷寒,始必兩腳痠軟。惟濕乃腳氣主病,濕傷脾胃,外復感風寒暑濕,內外相搏,氣不行則痛,血不行則腫。又必察其足脛,色赤者為濕熱,黃白色者為寒濕。又腫者為濕腳氣,不腫者為乾腳氣。腳氣壅疾也,喜通惡塞,宜用抉壅湯,熱加黃柏,寒加肉桂,愈後接服六斤丸調補。

腳氣能令人死,紅腫如雲,根自足起,上升入心,則嘔血而死。腎目與額皆黑,則沖胸喘急而死。

一、腳氣瘡,脛足胖腫,生瘡癢痛,出黃水,結黃痂,頗類黃水瘡。惟身體壯熱,心神煩躁,經久難痊,用抉壅湯加黃柏、山梔,外敷五美散。

人兩胕忽然紅腫發熱,兩脛俱浮作痛。頗類傷寒證中原有腳氣之條。然腳氣非傷寒也,腳氣感染濕熱,證從下受,傷寒感冒風寒,先從上受,故傷寒乃陽證,而腳氣乃陰病也。夫濕熱下感,宜從下治,消其濕熱,濕熱下行,身熱自解,若用風藥解之,反濕邪上犯,以風藥多陽升之藥也,宜用消胕飲。

抉壅湯

蒼朮,苡仁,木瓜,牛膝,川芎,羌活,獨活,木通,防風,

上水煎熱服。

六斤丸

木瓜,牛膝,肉蓯蓉(去甲膜,洗淡),明天麻,枸杞子,鹿角膠(各一斤)

上為末,蜜丸梧子大,空心,黃酒下百丸。久服腳氣可以除根。

消胕飲

茯苓(一兩),茵陳(一錢),防己(一錢),炒梔子(一錢),苡仁(一兩),澤瀉(三錢),木瓜(一錢)

水煎服,一劑小便利,二劑身熱解,再用二劑兩腳腫消,再二劑全愈。

五美散(通用六十七。)

白話文:

【腳氣】

這是一種俗稱為壅疾的疾病,起初會有頭痛、發燒、畏寒等症狀,非常類似感冒,但不同的是,雙腳會感到特別的酸軟無力。濕氣是導致腳氣的主要原因,當濕氣傷害到脾胃時,若再受到外界風寒或暑濕的侵襲,體內外的因素互相影響,氣血運行不暢,就會產生疼痛和腫脹。如果小腿部位皮膚呈現紅色,代表是由濕熱引起的;若是黃白色,則是由寒濕造成的。若出現腫脹,則是濕腳氣;反之,沒有腫脹就是乾腳氣。腳氣的特性是喜歡通順而害怕阻塞,因此,治療上應使用抉壅湯,若是熱性腳氣可加入黃柏,冷性腳氣則需加入肉桂。病癒後,可服用六斤丸進行調養。

腳氣是一種可能致命的疾病,紅腫的範圍就像雲彩般擴散,起始於腳部,一旦向上蔓延至心臟,患者可能會嘔血而亡。如果腎臟和額頭都變黑,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、心悸,甚至死亡。

一種情況是,小腿及腳部會出現肥胖腫脹,長出瘙癢疼痛的瘡,流出黃色液體,結成黃色痂皮,非常像黃水瘡。然而,患者會有高燒不退,心神煩躁的症狀,且病情久久無法痊癒。這種情況下,應使用抉壅湯,並加入黃柏、山梔,外敷五美散。

另一種情況是,兩腿突然紅腫發熱,小腿浮腫並感到疼痛。這種症狀很像感冒,但其實這是腳氣的症狀。腳氣和感冒不同,腳氣是由濕熱引起,主要影響下肢;而感冒則是由風寒造成,主要影響上半身。腳氣屬陰性病症,而感冒則屬陽性病症。對於由下肢感染的濕熱,治療應從下肢開始,消除濕熱,讓濕熱往下排泄,身體的熱度自然會降下來。若用風藥來治療,反而會使濕邪上昇,因為風藥大多具有提升陽氣的作用。治療這種情況,應使用消胕飲。

【抉壅湯】的成分包括蒼朮、薏仁、木瓜、牛膝、川芎、羌活、獨活、木通、防風,用水煎煮後熱服。

【六斤丸】的成分包括木瓜、牛膝、肉蓯蓉、明天麻、枸杞子、鹿角膠,各一斤。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,加入蜂蜜搓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。空腹時,用黃酒吞服一百粒。長期服用,可以根治腳氣。

【消胕飲】的成分包括茯苓、茵陳、防己、炒梔子、薏仁、澤瀉、木瓜。用水煎煮後服用,喝一劑後,小便會變得順暢;喝第二劑,身體的熱度就會降低;再喝兩劑,腳部的腫脹就會消退;再喝兩劑,就可以完全康復。

【五美散】可用於各種情況。

4. 腳漏怪疾

腳氣成漏,跟有小孔,深半寸,其痛異常,用初取濕人中白火煅,有水出,滴入瘡口。

白話文:

「患有腳氣病到形成竇道(類似小洞)的程度,這個洞深約半寸,所帶來的疼痛非常人所能忍受。治療方法是先取濕潤的尿垢(中白指的是男性尿道口的分泌物)經火烤乾後煅燒,會有水分釋出,然後將這些水分滴入傷口之中。」

5. 鱔漏

有人腿肚生一瘡,久遂成漏,百治不效,自度必死,一村夫見之曰,此鱔漏也,用石灰溫湯泡熏洗,覺癢即是也。洗不數次即愈。石灰燙洗後,用陳石灰敷之更妙。按鱔漏生腿肚初起類濕瘡,癢痛相兼,破爛孔數處,其孔深如鑽眼,津流黃水,綿綿不已,復入瘡孔,多致惡寒肌冷。

白話文:

有個人的小腿長了一個傷口,久而久之變成了瘻管,看過很多醫生治療都沒有好轉,自己認為肯定會因此喪命。有一天,一個鄉下人看見他的病況說,這是因為黃鱔造成的漏管,可以用石灰溫水來浸泡薰洗,如果感覺到癢那就是有效了。洗了幾次之後,這個病真的就好了。在用石灰熱水洗過後,再用舊的石灰敷在患處效果更好。

這種由黃鱔引起的瘻管,初期出現在小腿上時,看起來像濕疹,又癢又痛,傷口會有幾個破洞,這些洞深得像被鑽子鑽出來一樣,會不斷流出黃色的液體,且這些液體會再次滲入傷口中,使人感到極度寒冷和身體冰冷。

6. 腿瘡不愈

用生甘草(五錢),煮豆腐一塊極老敷上,一時許取去,另用:血餘(五錢),舊船底上石灰(三錢),陀僧(一錢五分),黃柏(四錢),生肌散(三錢)

共末,用麻油熬成膏,多敷即愈。

白話文:

[腿部傷口久久不癒合]

處理方法如下:首先取用生甘草五錢,與一塊老豆腐一起煮,然後將這熱豆腐敷在傷口上,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後再拿掉。接著,使用以下成分製成藥膏:血餘五錢、從舊船底部取得的石灰三錢、陀僧一錢五分、黃柏四錢、生肌散三錢。

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後,加入足量的麻油熬製成膏狀,然後大量地塗抹在傷口上,傷口就能逐漸癒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