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二 (1)
卷二 (1)
1. 牙癰
(一名牙蜞風,又名牙⿰舌䪞。)
生牙根肉上,不拘上下內外,其狀高硬小塊,或如豆大,紅腫疼痛。宜用針刺出毒血,以珍珠散吹之,內服龍膽瀉肝湯。
龍膽瀉肝湯(通用九。)
珍珠散(見後喉癰。)
白話文:
(病症名稱: 牙癰)
這是在牙齒根部的肉上長出的,不分上、下、內、外部位,形狀是堅硬的小塊,有的像豆子般大小,會紅腫並且疼痛。應使用針頭將其中的毒血刺出,再用珍珠散來塗抹,同時內服龍膽瀉肝湯。
龍膽瀉肝湯 (這是第九種常見的治療方法。)
珍珠散 (詳細用法可參考後面的咽喉炎部分。)
2. 齒痛
齒痛多在內床,內床主嚼,勞而易傷。若是腎虛,搖動不痛,痛則必是風、火、蟲。風從外入,火自內出,蟲又風之所化,而風痛居多。內服牙疼飲,用二辛煎漱之即愈。
一、有因食蟹致齦腫肉努出者,用生地汁一碗,以豬牙皂蘸炙,汁盡為末,敷之即愈。
牙疼飲
石膏(四錢,研),升麻(一錢五分),大生地(五錢),防風,薄荷葉,荊芥穗,前胡,天麻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生)
上水煎,食後熱服,避風。如牙腫加金銀花、羌活各二錢。如牙燥去升麻、前胡加元參一錢五分。如牙爛去前胡、天麻加木通、梔仁各一錢五分。
二辛煎
北細辛(五分),石膏(五錢)
上二味為粗末,濃煎頻漱即愈(不可嚥下。)
白話文:
[牙痛]
牙痛通常發生在牙牀,牙牀負責咀嚼,過度使用容易受損。如果是由腎虛導致,牙齒會搖晃但不會痛,牙痛通常是因為風邪、火氣或蟲蛀。風邪由外進入,火氣從內發出,蟲蛀又是風邪所導致,其中風邪引起的牙痛最常見。內服牙疼飲,用二辛煎煮後漱口即可痊癒。
- 有人因為吃螃蟹導致牙齦腫脹,肉突出來,可以用一碗生地黃汁,沾濕豬牙皁後燒烤,汁液蒸發完後磨成粉末,敷在患處即可康復。
牙疼飲配方
石膏(四錢,研碎),升麻(一錢五分),大生地(五錢),防風,薄荷葉,荊芥穗,前胡,天麻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生)
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,飯後熱服,避免吹風。如果牙齦腫脹,可增加金銀花、羌活各二錢。如果牙齒乾燥,去掉升麻、前胡,增加玄參一錢五分。如果牙齒腐爛,去掉前胡、天麻,增加木通、梔子仁各一錢五分。
二辛煎配方
北細辛(五分),石膏(五錢)
將兩種藥材磨成粗末,濃煎後頻繁漱口即可康復(不可吞下)。
3. 齒齲齒䘌
齒齲、齒䘌皆屬蟲,齒䘌齦內腐爛出膿血,齒齲牙黑不腐爛不出膿血,以此為別。皆系腸胃濕熱,郁久生蟲。凡齧齒齒碎,齧齦齦痛,不齧則微痛齦癢,又或癢或脹痛忽然而止者,皆蟲蠹之故,與風火大異。用五靈脂如米大,咬在痛齒上,少頃溫水漱出必有蟲。又靈升散最妙,遇蟲痛塞痛處少許立愈。
靈升散(一名升丹。)
樟腦(五分),川椒紅(一撮)
上藥等分,研碎放銅杓內,茶鍾蓋上,稠面封四圍,勿令走氣,放風爐上微火升之。少頃覺樟腦氣透出,即取安放地上,候冷揭開,藥俱升在茶鍾底,刮下入瓷器密貯聽用。
熏蟲牙法(驗過。)
用撇盆一個,盛水少許,中覆一粗碗,取瓦片煅紅置碗底上,放韭子一撮,清油數點,待煙起,用竹筒上口小、下口大,如喇叭式罩碗上,以上口對痛齒熏之,良久煙盡,以溫水漱吐,必有小蟲出,未盡再熏。
白話文:
【齒齲齒䘌】
齒齲和齒䘌都因蟲害而起。齒䘌是牙齦內部腐爛,會流出膿血;而齒齲則是牙齒變黑,但不會腐爛且無膿血,這就是兩者的區別。這些問題通常都是由於腸胃濕熱,長時間積聚後滋生蟲害所致。
無論是咬東西時牙齒疼痛,或是咬到牙齦感到疼痛,不咬時感覺微痛或牙齦癢,甚至是偶爾出現的癢或脹痛突然停止的情況,這些都是蟲害造成的,與風火引起的牙痛完全不同。
可以使用像米粒大小的五靈脂,咬在疼痛的牙齒上,過一會兒後,用溫水漱口,然後吐出,你可能會看到蟲子。
另外,靈升散非常有效,遇到蟲害引起的牙痛,只需在痛處塞一點點,立刻就能緩解。
【靈升散配方】
樟腦(五分)、川椒紅(一撮)。將兩種藥材等量混合,研磨成粉,放在銅勺內,用茶杯蓋住,四周用稠面密封,防止氣味散失,然後放在風爐上用微火加熱。不久,當你聞到樟腦的氣味散出,立即取下,放置地面,等冷卻後打開,藥物都會昇到茶杯底部,刮下放入瓷器中,密封保存,隨時可用。
【燻蟲牙法】
準備一個撇盆,倒入少量水,盆中倒扣一個粗碗,取一塊燒紅的瓦片放在碗底,撒上一撮韭菜籽,滴幾滴清油,待煙升起,用一個上口小、下口大的竹筒(形似喇叭)罩在碗上,將竹筒的上口對著疼痛的牙齒燻燻,等煙消散後,用溫水漱口吐出,可能會有小蟲出來,如果還有蟲子,可以再進行一次燻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