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克昌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三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3)

1. 青腿牙疳

此證方書罕載其名,僅傳雍正年間,北路隨營醫官陶起麟頗得其詳,略云:軍中凡病腿腫色青者,其上必發疳;凡病牙疳腐爛者,其下必發青腿,二者相因而患。推其原,皆因上為陽火炎炙,下為陰寒閉郁,以致陰陽上下不交,為寒為熱自相凝結,相近內地間亦有之,邊外人雖有不甚多,惟內地人初居邊外,得此證者十居八九。蓋中國之人本不耐邊外嚴寒,更不免坐臥濕地,寒濕凝結於下,致腿青腫。

其證形如雲片,色似紫如黑,肉體頑硬。又緣邊外缺少五穀,多食牛羊等肉,其熱與濕合,蒸瘀胃膈,毒火上熏,致生牙疳,牙齦腐腫出血,若穿腮破唇腐爛為危候,相傳止有令服馬乳一法。麟初到軍營,診視此證,亦僅知投以馬乳。閱歷既久,因悟馬腦子之力,較馬乳為效倍速,於是用馬腦子一個,竹刀挑去筋膜,放在碗內,先攪勻,再以滾黃酒沖,令患者服之,是夜即能發出大汗而解,諸病減矣。蓋腦性溫暖流通故耳。

兼服活絡流氣飲、加味二妙湯通其經絡,宣其血氣,使毒不得凝結。外用三稜針,形如錐挺者,向腿上之青處黑處,不拘穴道,量其黑之大小,針一分深,或十針或二十針俱可。務令黑血流出,以殺毒勢。更以牛肉割片貼針眼並黑處,以拔積毒。如無牛肉,即用芥菜子搗面,燒酒調敷黑腫處,不數日而愈。

蓋黑血出則陰氣外泄,陽氣即隨陰氣而下降,雨相交濟,上下自安也。若病人形氣衰敗飲食不思者不治。牙齒俱落,紫黑流血腐臭穢者,不治。滿腿大腫或細而乾枯者,不治。

活絡流氣飲(一名沖和既濟湯。)

蒼朮,木瓜,羌活,獨活,牛膝,生附子,山楂肉,麻黃(各二錢),烏藥,檳榔,枳殼乾薑,黃柏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八分),黑豆(四十九粒)

上加生薑三片,水四鍾煎一鍾服。藥滓再用水三鍾煎八分服。如牙疳盛,減去乾薑、附子,加胡黃連二錢、龍膽草二錢。牙疳輕,腿腫痛盛,加肉桂二錢。寒熱已退,減去羌活、麻黃加威靈仙二錢、五加皮二錢。

加味二妙湯

黃柏(生),蒼朮(米泔水浸),牛膝(各三錢),檳榔,澤瀉,木瓜,烏藥(各二錢),當歸尾(一錢五分)

上加黑豆四十九粒、生薑三片,水三鍾煎一鍾。渣再用水二鍾半煎八分。

搽牙牛黃青黛散

牛黃,青黛(各五分),硼砂(二錢),硃砂(一錢),人中白,龍骨(各一錢),冰片(三分)

上共研細末,先以甘草湯將口漱淨,再上此藥。

白話文:

這個病症在古籍中少有記載,名字叫做[青腿牙疳]。據雍正年間,北部軍營中的醫官陶起麟詳細描述,他指出:在軍隊中,凡是腿腫且顏色呈現青色的人,腿上必定會出現疳癆;而患有牙疳,牙齦腐爛的人,下面一定會出現青腿,兩種情況相互影響,彼此引發。究其根本原因,是因為身體上部被陽火炙烤,下部被陰寒封閉鬱積,導致陰陽失衡,上下不能正常交流,冷熱自我凝結。這種情況在靠近內陸的地方也有發生,但在邊疆地區的人雖然有,但並不多見,只有從內陸初次來到邊疆的人,有八九成會出現這種症狀。這是因為中原人不適應邊疆的嚴寒,加上難免會在潮濕的地方坐臥,導致下肢寒濕凝結,腿色變青且腫脹。

這種病徵形狀像雲片,顏色類似深紫色或黑色,肌肉變得堅硬。再加上邊疆地區糧食缺乏,大多數人都吃牛羊肉,熱氣與濕氣混合,導致胃部瘀積,毒素上行,導致牙疳,牙齦腐爛出血。如果病情嚴重到穿腮破脣,那情況就非常危險了。據說,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服用馬奶。起初,陶起麟到軍營,看到這種病,只知道用馬奶治療。但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累積,他發現馬腦比馬奶更有效,效果快一倍。於是,他開始使用馬腦,用竹刀去除筋膜,放入碗中攪拌均勻,再用熱黃酒沖泡,讓患者服用,當晚就能出汗排毒,病情會有所緩解。這大概是因為腦部具有溫暖和促進血液循環的特性。

此外,還需服用活絡流氣飲和加味二妙湯,疏通經絡,調理血氣,防止毒素凝結。外部治療上,使用三稜針,在腿上青色或黑色的部位刺入,深度約一分,根據黑色範圍的大小,可以扎十針或二十針。目的是讓黑血流出,抑制毒素擴散。然後,用牛肉片貼在針孔和黑色部位,以吸取毒素。若無牛肉,可用芥菜籽搗碎,用燒酒調和,敷在黑色腫脹處,幾天內就能痊癒。

黑色的血排出後,陰氣得以釋放,陽氣隨之下降,陰陽相輔相成,身體自然恢復平衡。然而,如果患者身體虛弱,食慾不振,或者牙齒全部脫落,牙齦呈紫黑色,大量出血且腐臭,或者腿腫大或細而乾枯,這些情況都是無法治癒的。

活絡流氣飲(另一個名字叫做沖和既濟湯)的主要成分包括蒼朮,木瓜,羌活,獨活,牛膝,生附子,山楂肉,麻黃,烏藥,檳榔,枳殼乾薑,黃柏,甘草,黑豆等。服用時加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服用。如牙疳嚴重,應減少乾薑和附子的用量,增加胡黃連和龍膽草的用量。若牙疳較輕,但腿腫痛嚴重,應增加肉桂的用量。若寒熱已退,應減少羌活和麻黃的用量,增加威靈仙和五加皮的用量。

加味二妙湯的主要成分包括黃柏,蒼朮,牛膝,檳榔,澤瀉,木瓜,烏藥,當歸尾,以及黑豆和生薑。

搽牙牛黃青黛散的主要成分包括牛黃,青黛,硼砂,硃砂,人中白,龍骨,冰片。所有成分研磨成細粉,先用甘草湯漱口,然後塗抹藥粉。

2. 驛馬打破

騎驛馬兩股打破,用雞蛋清攤作膏貼之即愈。如腫痛未破,用水洗淨,在炭火上烤之即愈。

白話文:

內容翻譯為:如果騎快馬導致大腿受傷,可以使用雞蛋清調成膏狀貼在傷處,傷口會很快癒合。如果傷處腫痛但尚未破裂,應先用水清洗乾淨,然後在炭火上溫熱,疼痛和腫脹也會迅速緩解。

3. 膝部證治(計四證)

4. 筋脈

詳見後,足部筋脈中。

白話文:

詳細內容請參閱後續部分,在那裡有關於足部肌肉和神經的詳細介紹。

5. 癰疽就簡

膝癰疵疽,生膝蓋,分紅白。緩癰緩疽,生膝兩旁。委中毒,生委中穴,穴在膝後膕中央,俗名腿坳。俱按陽癰陰疽則例治法。

白話文:

在膝蓋上長出的癰疽,我們稱之為膝癰或疵疽,它們會呈現紅色或白色。而那些生長在膝蓋兩側的,我們稱之為緩癰或緩疽。另一種叫做委中毒的癰疽,會在膝蓋後方的膕中央,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腿坳位置生長。所有這些癰疽的治療方法,都按照陽癰和陰疽的治療原則來處理。

簡單來說,這段古文是在描述不同類型的癰疽生長的位置以及其顏色,並指出其治療方式需依據其屬性(陽癰或陰疽)來進行。

6. 鶴膝風

(一名遊膝風,一名鼓槌風。)

初起膝蓋骨內作痛,如風氣一樣。因循日久,膝腫粗大,上下股脛枯細,形似鶴膝,總由足三陰虧損,風寒濕流注之為病也。大防風湯主之。不論已成未成,已潰未潰,但逐日服之可愈。外用白芥子研細粉,白酒釀調塗患處,至愈乃止。此證經久潰爛出水,漸致偏枯,或成漏證及脈大消渴者不治。

人有足脛漸細,足膝漸大,骨中痠痛,身漸瘦弱,此鶴膝風證也。其證有二:一本於水濕之入骨,一本於風濕之入骨。大約水濕之證入骨重難移,風濕之證骨輕可走,至於痠痛則一也,然亦有微別:水濕之痛在一處而不遷,風濕之痛移來移去而無定。二者治法不同,水濕用蒸膝湯,風濕用散膝湯。

又有瀉痢久而成此證者,紅腫作痛成膿,用補中益氣湯。

小兒患鶴膝風,非必為風寒所痹,多因先天所稟,腎氣衰弱,陰寒凝聚於腰膝,現於外可知其內也。用六味丸補腎中之水,加鹿茸補腎中之火,加牛膝引至下部骨節,而壯其擷裹之筋,乃治本之良方也。

蒸膝湯

生黃耆(八兩),金釵石斛(二兩),牛膝(五錢),苡仁(二兩),肉桂(二錢)

水煎兩碗,先服一碗,即擁被而臥,覺身有汗意,再服一碗,兩足如火熱,任其出汗,切不可坐起張風,俟汗出到腳底湧泉之穴,始可去被。一劑病減大半,再劑全愈。

散膝湯

黃耆(五兩),防風(三錢),肉桂(五錢),茯苓(一兩)

水煎服,服後亦擁被臥出汗,汗出愈多,病去愈速。要知邪由汗出,而正自復也。風濕用薏苡防桑湯亦效。

薏苡防桑湯

防風(三錢),桑葉(二兩),陳皮(一錢),補骨脂(二錢),苡仁(一兩)

水煎服,亦必大汗而愈,只消一劑也。

白芷膏(存驗。)

用鮮白芷酒煎至成膏,瓷瓶收貯,每日取膏二錢,陳酒送服。再取二、三錢塗患處,至愈乃至。此乃《全生集》專治鶴膝風之方也。按鶴膝病多由氣血虛餒,不能充灌經髓,外邪乘而痹之。治宜溫補血氣為主,兼去其邪,自無不愈。白芷膏祛邪通經固妙,而於扶虛溉枯之功無有也,故必以大防風湯為主,而兼服白芷膏為盡善之法。

大防風湯(通用三十五。)

補中益氣湯(通用三十。)

六味地黃丸(通用四十三。)

白話文:

標題:[鶴膝風]

內容:(也被稱為遊膝風,或是鼓槌風。)

在疾病初期,膝蓋內部會感到疼痛,類似風氣侵襲的感覺。若病情拖延日久,膝關節會變得腫脹且粗大,大腿和小腿卻相對萎縮,形狀猶如鶴的膝蓋,這主要是因為足三陰經絡損傷,風、寒、濕三邪滲透進入身體造成的。大防風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。無論病情是否已經嚴重,是否已經形成潰瘍,只要每天服用,便可以痊癒。另外,可以將白芥子磨成細粉,用米酒調和塗抹於患處,直到康復才停止。如果病情持續,導致潰爛並滲出液體,最終可能導致半身不遂,或者形成瘻管,以及出現大脈搏和消渴症狀,這種情況下治療效果不佳。

有些人小腿會慢慢變細,膝關節卻逐漸增大,骨頭裡會感到痠痛,身體也逐漸消瘦,這是鶴膝風的症狀。這種病症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由於水濕侵入骨頭,另一種是由於風濕侵入骨頭。大約來說,水濕侵入骨頭的病情更為嚴重,難以根治,風濕侵入骨頭的病情則較輕,容易蔓延。然而,兩種病情都會引起痠痛,不過還是有些許差異:水濕的疼痛通常固定在同一個地方,風濕的疼痛則會隨時間轉移,沒有固定的部位。兩者的治療方式不同,水濕使用蒸膝湯,風濕使用散膝湯。

此外,長期瀉痢也可能導致這種症狀,表現為紅腫疼痛,形成膿包,這時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。

兒童患有鶴膝風,不一定是由風寒引起的,更多的是由於先天性因素,腎氣衰弱,陰寒凝結在腰部和膝蓋,從外表就能看出內在問題。可以使用六味丸來滋補腎臟中的水分,加入鹿茸來滋補腎臟中的火氣,再加入牛膝將藥力導向下半身的骨骼和關節,以增強肌肉的力量,這是治療根本的有效方案。

蒸膝湯

配方:生黃耆(八兩),金釵石斛(二兩),牛膝(五錢),苡仁(二兩),肉桂(二錢)

用法:用水煎煮成兩碗,先服用一碗,然後蓋上被子躺下,當感到身體開始出汗時,再服用第二碗。雙腳會感到火熱,任由汗液排出,千萬不要坐起來吹風,等到汗液流到腳底的湧泉穴,纔可以把被子拿開。服用一次後,病情可以減輕大半,再次服用後可以完全康復。

散膝湯

配方:黃耆(五兩),防風(三錢),肉桂(五錢),茯苓(一兩)

用法:用水煎煮後服用,服用後同樣要蓋上被子躺下,讓身體出汗,汗出得越多,病情恢復越快。要知道邪氣會隨著汗水排出,而正氣自然恢復。風濕也可以使用薏苡防桑湯,同樣有效。

薏苡防桑湯

配方:防風(三錢),桑葉(二兩),陳皮(一錢),補骨脂(二錢),苡仁(一兩)

用法:用水煎煮後服用,必須要大汗淋漓才能康復,只需要服用一次即可。

白芷膏(保存以備不時之需。)

將新鮮白芷用酒煎煮至成膏,儲存在瓷瓶中,每天取二錢的膏體,用老酒送服。再取二、三錢塗抹於患處,直到康復為止。這是《全生集》中專門用於治療鶴膝風的方子。根據鶴膝病的成因,通常是因為氣血虛弱,無法充分灌注經絡和骨髓,導致外邪乘虛而入,造成痹症。因此,治療應該以溫補氣血為主,同時去除邪氣,這樣才能達到痊癒的效果。白芷膏能夠祛邪通經,確實很妙,但在扶助虛弱、滋潤乾燥方面卻有所不足,因此,應以大防風湯為主,同時輔以白芷膏,纔是最完善的治療方法。

大防風湯(通用三十五。)

補中益氣湯(通用三十。)

六味地黃丸(通用四十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