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克昌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唇沉

濕爛曰沉,脾家濕熱。內用白朮散,外取葵根燒存性研末,豬脂調塗。

白朮散

白朮(三錢,微炒),雲苓(二錢),薏苡仁(五錢,炒),鮮石斛(四錢),葛根(二錢),木瓜(五分),生甘草(五分)

上加石蓮肉二十枚,水煎溫服。

白話文:

[脣部濕潤潰爛]

如果嘴脣呈現濕潤且潰爛的情況,這通常是脾臟處於濕熱的狀態。治療上,內部調理可用白朮散,外部護理則可採用葵花根燒製後保留其藥性,研磨成粉末,再以豬油調和塗抹在患處。

_白朮散的配方如下:

白朮(約9克,輕微炒過),雲苓(約6克),薏苡仁(約15克,炒過),新鮮石斛(約12克),葛根(約6克),木瓜(約1.5克),生甘草(約1.5克)

以上材料再加上20枚石蓮子,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。]

2. 唇裂

唇上乾燥,漸裂開縫作疼,系脾熱。以紫歸油潤之,內服滋唇飲。

滋唇飲

生地黃(四錢),鮮石斛(三錢),竹茹,石膏(生研),當歸,白芍(各二錢,生),生甘草(一錢)

上水煎去渣,加白蜜少許和服。

紫歸油(見前繭唇。)

白話文:

[脣裂]

症狀表現為嘴脣乾燥,逐漸裂開形成縫隙並感到疼痛,這是由於脾臟有熱所導致。外用紫歸油來滋潤嘴脣,內服滋脣飲以調理。

滋脣飲配方

生地黃(16克),鮮石斛(12克),竹茹,石膏(生研,未給具體份量),當歸,白芍(各8克,生),生甘草(4克)

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去渣,加入少量蜂蜜攪勻後服用。

紫歸油(參考先前的繭脣治療方法。)

3. 唇瘡

蟲食肛,上唇生瘡,聲必啞。蟲食臟,下唇生瘡,咽必干。皆因腹內生熱而食少者,腸胃空虛,三蟲求食之故,用烏梅湯主之。亦有氣鬱生瘡者,則無聲啞、咽乾之證,用甑上滴下氣汗水塗之如神。白荷花瓣貼之亦效。

烏梅湯

烏梅(三枚,醋浸),黃連(一錢二分),乾薑(一錢),犀角(二錢),木香(八分),雄黃(一錢五分),人參(二錢),桃仁泥(八分)

上水煎,頓服。

白話文:

[脣部瘡瘍]

如果寄生蟲在體內作祟,導致上脣長瘡,聲音會變得沙啞。若寄生蟲影響內臟,下脣會長瘡,喉嚨則會感到乾燥。這些情況通常是因爲腹部產生過多熱氣,飲食減少,使腸胃處於空虛狀態,寄生蟲便會尋找食物,這時可用烏梅湯來治療。另外,也有因爲情緒鬱結而引發瘡瘍的情況,這類瘡瘍不會伴隨聲音沙啞和咽喉乾燥的症狀,可以用蒸鍋蓋上滴下的冷凝水塗抹,效果神奇。將白荷花瓣貼於患處也有效果。

烏梅湯配方

烏梅(3枚,需用醋浸泡),黃連(1錢2分),乾薑(1錢),犀角(2錢),木香(8分),雄黃(1錢5分),人參(2錢),桃仁泥(8分)

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,一次性服下。

4. 缺唇

先敷麻藥,用刀刮取兩邊薄皮,用絲縫在一處,以蟹黃敷之自收口。

麻藥(備用七)

白話文:

【缺脣】

首先,應在患部敷上麻藥,然後使用手術刀小心地刮取雙側的薄皮組織。接著,利用縫線將兩側的皮膚縫合在一起。之後,塗抹蟹黃於縫合部位,傷口會自然癒合收縮。

至於麻藥,請事先準備好足夠的份量(大約七次使用量)。

5. 齒部證治(計十六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