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三 (12)
卷三 (12)
1. 坐板瘡
生臀股之間,形如黍豆,或如風癬,色紅作癢,破流黃水,浸淫微痛,甚則焮痛,延及穀道。由溽暑坐日曬几凳,暑濕凝滯肌腠所致。初用芫花、川椒、黃柏煎湯燙洗即消。如毒盛癢痛仍不止者,用硃砂、雄黃末各一錢,輕粉、枯礬、黃柏各五分,共為末,敷之愈。如濕腫流水者,用五美散敷滲。
坐板瘡方先用川椒煎(水洗後,再用敷藥。)
硃砂,雄黃(各一錢),輕粉,枯礬,黃柏(各五分)
共為末敷之即愈。
五美散(通用六十七。)
白話文:
【坐板瘡】
這種疾病通常出現在臀部,其形狀大小如同黍豆,有時又像風癬,呈現紅色並伴隨瘙癢。瘡口破裂後會流出黃色液體,感染區域會有輕微痛感,嚴重時則會有劇烈疼痛,甚至蔓延到肛門周圍。此病是因爲在潮溼炎熱的天氣下長時間坐在被陽光曝曬的椅子上,導致暑溼凝滯在肌膚之間所引起的。
初期治療可以使用芫花、川椒和黃柏煎煮成湯進行熱敷清洗,症狀通常就會消退。如果病情嚴重,瘙癢與疼痛持續不止,可以用硃砂、雄黃各一錢,輕粉、枯礬、黃柏各五分,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塗抹在患處,瘡口即可痊癒。若瘡口溼潤腫脹且有流水現象,可使用五美散進行外敷,幫助吸收滲液。
【坐板瘡處方】
首先使用川椒煎煮成水進行清洗,之後再使用藥粉進行外敷。
所需藥材爲硃砂、雄黃各一錢,輕粉、枯礬、黃柏各五分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後,塗抹於患處即可治癒。
【五美散】
這是一般通用的方劑,編號爲六十七。
2. 肛門作癢
肛門作癢或兼赤腫微痛者,蟲蝕也。視其下唇內,必生小白瘡,或耳之前後,結小核如串珠者是。經云:唇有瘡,蟲蝕其肛。蘆薈丸主之,外用雄黃、銅綠等分,為末撤之。
蘆薈丸
蘆薈,子青皮,白雷丸,白蕪荑,川連,胡連,鶴蝨草(各五錢),木香(一錢),麝香(五分)
上共研末,蒸餅糊丸麻子大,每服一錢,空心,米湯送下。
又方
杏仁搗作膏,敷之,或研爛,以棉蘸塗穀道中。
白話文:
[肛門瘙癢]
如果肛門感覺癢,甚至有些紅腫和輕微疼痛,這可能是由寄生蟲造成的。仔細檢查下脣內部,會發現有小白點或是小潰瘍,或者在耳朵前後,可能出現如串珠般的小硬塊,這都是寄生蟲感染的跡象。古籍記載,如果嘴脣上有傷口,就可能是肛門被蟲咬。可以使用蘆薈丸治療,另外,將雄黃和銅綠等量混合磨成粉末,塗抹於患處。
蘆薈丸的配方如下:
蘆薈、青檳榔皮、白雷丸、白蕪荑、黃連、胡連、鶴蝨草(各五錢)、木香(一錢)、麝香(五分)
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,再用蒸熟的麵糰製成丸狀,大小如同芝麻,每次服用一錢,空腹時用米湯吞服。
另一個方法:
將杏仁搗碎成膏狀,直接敷在患處,或者將杏仁研碎,用棉花蘸取後塗抹在肛門內。
3. 脫肛
脫肛屬氣虛,有虛寒而脫者,有熱極而脫者,寒則洞泄不澀,熱則澀。總以大補元氣兼升提為主。補中益氣湯,寒加蒼朮、炮姜;熱加芩、梔、槐花;血虛倍歸身加熟地。外用肥皂水洗,五倍子末塗之。
又方
赤石脂,伏龍肝,白礬,為末敷之。
白話文:
[脫肛]
脫肛的情況通常是由氣虛引起的,有的人是因為虛寒導致脫肛,也有人是因為熱極導致的。虛寒導致的脫肛,會出現大便不成形,沒有固態的情況;而熱極導致的,則會有排便困難的情況。在治療上,主要是通過大補元氣並提升氣機的方式來處理。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,如果是虛寒型,可再加入蒼朮和炮姜;如果是熱極型,則可以加入黃芩、梔子和槐花;如果是血虛型,則需加倍使用當歸,並加入熟地。另外,可以在外面用肥皂水清潔,然後塗上五倍子粉。
另一個方法,
可以使用赤石脂、伏龍肝和白礬,磨成粉末後敷在脫肛的地方。
4. 截腸
大腸頭出寸余,痛苦之極,干則自落,落則又出,腸盡則死。初覺截時,急用器盛芝麻油坐浸之,飲大麻子汁數升可愈。
白話文:
內容翻譯為:「當大腸前端脫出約一寸多,患者會感到極度痛苦,如果脫出的部分乾燥就會自行掉落,但掉落後又會再度脫出,一旦整段大腸都脫出無法收回,病人就會死亡。剛開始發現有腸段脫出時,應立即使用容器裝滿芝麻油坐下浸泡,並大量飲用大麻籽汁數升,這樣病情可以得到緩解。」
這描述的狀況類似現代醫學中的直腸脫垂,而所提的治療方式則是古代的治療方法。
5. 股部證治(計四證)
6. 筋脈
股,(臀下曰股,股之內側曰陰股。足三陽筋脈循外股,足三陰筋脈循陰股。)詳見足部筋脈中。
白話文:
內容翻譯為:「大腿,(位於臀部下方的部分稱為大腿,而大腿的內側則被稱為內側大腿。小腿的三條屬於陽性的筋脈沿著大腿外側走行,而三條屬於陰性的筋脈則沿著內側大腿走行。)詳細的筋脈走向可參閱足部筋脈的說明。」
7. 癰疽就簡
附骨疽,生大腿外側。咬骨疽,生大腿內側。伏兔疽,生大腿正面,用力肉高處。肛門癰,生大腿肚。箕門癰,生大腿肚旁,偏於里側。俱按陽癰陰癰則例治法。
白話文:
【癰疽簡易】
附骨疽,發生在大腿的外側。咬骨疽,出現在大腿的內側。伏兔疽,則在大腿的前部,具體在肌肉較爲隆起的地方。肛門癰,長在大腿的後部,實際上應理解爲發生在肛門周圍。箕門癰,位於大腿肚旁邊,更偏向於內側一點。對於這些病症,治療時都應依據陽癰陰癰的治療方法來處理。
8. 貼骨疽
(一名環跳疽、一名縮腳疽。)
生跨骨白環穴,皮色不異,腫硬作痛,甚者腰難屈伸,宜用白芥子搗粉,白酒釀調塗。或以大戟、甘遂二末,白蜜調敷。內服陽和湯,每日一劑,四、五日可消。消後酌服子龍丸或小金丹以杜患根,大忌開刀,開刀則定成縮腳疽。
陽和湯(通用五。)
子龍丸(通用五十六。)
小金丹(通用五十二。)
白話文:
這是一種疾病,俗稱為「貼骨疽」,又稱為「環跳疽」或「縮腳疽」。此病通常發生在胯骨的白環穴位,外觀上皮膚顏色不會有變化,但會有腫脹堅硬並伴隨疼痛的症狀,嚴重時甚至無法彎曲腰部。
對於這種情況,可以使用白芥子研磨成粉,再以白酒釀製調合後塗抹於患處。或者,也可以選擇將大戟和甘遂兩種藥材磨成粉末,再以蜂蜜調和敷在患處。內部治療方面,應服用「陽和湯」,每天一劑,連續服用四到五天,通常可以達到消炎的效果。
炎症消退後,為了徹底杜絕病根,可考慮服用「子龍丸」或「小金丹」。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,絕對不能動刀手術,因為一旦開刀,極有可能轉變成為更嚴重的「縮腳疽」。
其中,「陽和湯」、「子龍丸」和「小金丹」均為常見的中藥方。
9. 腿遊風
兩腿裡外忽生赤腫,形如堆云,焮熱疼痛。治宜先施砭法,放去惡血,隨服雙解通聖散一劑,次用加味逍遙散加荊芥。外貼牛肉片以拔風毒。
雙解通聖散
防風,荊芥,連翹(去心),當歸,赤芍,白朮(炒),梔子(各一錢,生),黃芩,桔梗(各二錢),滑石(三錢),生甘草(一錢),石膏(三錢)
上水煎溫服。
加味逍遙散(通用十六。)
白話文:
[腿部遊走性風濕]
內容:突然在兩腿的內外側出現紅腫,其形狀就像堆積的雲朵,伴有灼熱和疼痛感。治療應首先使用針砭療法,釋放出病變的血液,隨後服用一劑雙解通聖散,再接續使用加味逍遙散並加入荊芥。同時,外用牛肉片貼敷於患處以吸出風濕毒素。
雙解通聖散配方
防風、荊芥、連翹(去除心部)、當歸、赤芍、炒白朮、梔子(各一錢,生)、黃芩、桔梗(各二錢)、滑石(三錢)、生甘草(一錢)、石膏(三錢)
以上藥材用水煎煮,溫熱時服用。
加味逍遙散(通用十六。)
注:'通用十六'可能是指該方適用於多種情況或疾病,具體細節需參考更多古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