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克昌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三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9)

1. 囊癰

陰囊紅腫,焮熱疼痛,乃肝脾濕熱下注,龍膽瀉肝湯澤瀉主之。如潰,則按後囊脫治法。

2. 子癰

腎子作痛,下墜不能升上,外現紅色者,子癰也。或左或右,故俗名偏墜,遲則潰爛莫治。當其未成膿時,用枸橘湯一服可愈。小兒偏墜,腎囊子或一個腫大,一個小,用香薷厚朴枳殼(薑汁炒)、木通、扁豆、生薑甘草車前葉煎服,或用萬年青根五寸,去黑皮搗碎,白酒煎服,不吃渣,即愈。

枸橘

枸橘(全個),川楝子秦艽陳皮赤芍,生甘草,防風澤瀉(各三錢)

上水煎,食前頓服。(按此方當加柴胡一錢五分為妥,熱痛者,更加梔仁一錢,或黃芩一錢。)

3. 囊脫

陰囊生毒破爛,腎子落出,臭氣難聞。外用紫蘇煎湯日洗,更取紫蘇連梗葉為末日敷,以青荷葉裹之。內服黃連五分,黃芩,歸尾、連翹木通各一錢五分,甘草一錢,煎服。俟其爛孔收小,肌色紅白,服歸芍地黃湯,敷生肌藥收功。

腎子爛出,老杉木燒灰存性,蘇葉末,各等分研細末敷上,仍以蘇葉包之。

腎囊腫如琉璃燈樣,用塘內水上無根浮萍,以篩盛之,下用水一盆,置篩於盆上,烈日曬乾為末,每服二、三錢即消腫痛。如用鍋焙,萬不能幹。

歸芍地黃湯(通用三十七。)

4. 腎囊風

(一名繡球風。)

腎囊燥癢,系膀胱風熱。用合掌散,以右手中指蘸滿香油黏藥塗入左手心,合掌磨擦數次,只有藥氣,不見藥形為度。將兩掌搓擦患處,每日早晚擦二、三次,三日即愈。再擦三、四日不發。

一、有濕熱抓破成瘡者,則用黃丹、枯礬、生牡蠣等分為末,擦散即愈。或以蛇床子白礬煎湯洗之亦愈。

合掌散

硫黃(一兩),鐵鏽(一錢二分),紅砒(五分)

上共研極細如面,取蔥汁調和塗入大碗內,勿使厚薄,以碗復於瓦上,取艾置碗下熏之,待熏至藥干,敲藥碗聲同空碗無異為度,取藥再研極細聽用。

5. 膀胱氣

陰囊腫大如斗,陰莖縮內,小便不快,此腎虛受邪,五苓散蔥白茴香鹽主之。外取生蔓菁根(即諸葛菜根)搗敷,奇效。

五苓散

豬苓(一錢,去黑皮),茯苓(一錢),白朮(一錢二分),澤瀉(一錢),肉桂(五分)

上水煎服,或為細末,開水調服。

又方

蛇床子為末,雞子黃調敷。

6. 陰頭癰

陰頭紫腫疼痛,名陰頭癰。用鱉甲煅為末,雞子清調敷。

7. 下疳瘡

下疳一證,屬肝、腎、督三經之病,諸書分下疳,(生馬口下。)蛀疳,(生玉莖上。)袖口疳,(莖上生瘡外皮腫脹包裹。)蠟燭笑,(疳久遍潰。)雞肛疳,(痛引睪丸,陰囊重墜。)瘙疳,(痛而多癢,潰而不深,形如爛杏。)根疳,(馬口旁有孔如棕膯眼,眼內作癢,捻之有微膿出。

楊梅疳,(生楊梅瘡時,誤用熏擦等藥,以致腐爛如血。)楊梅內疳,(生楊梅瘡時,服輕粉、水銀打成劫藥,以致便溺尿管內刺痛。)等名,其治不離乎內因外因兩法。內因者,由欲火猖動,不能發泄,致敗精濕熱留滯為患,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主之,外敷螵蛸散,濕熱既清,其瘡自愈,無足慮也。外因者,由娼婦陰器瘀濁未淨,輒與交媾,致淫精邪毒,感觸精宮為患,最不易愈。

如治得法,亦必發出便毒穢瘡下疳,以泄其毒始愈。宜服龍膽瀉肝湯三黃丸。疼痛難忍者,用聖靈丹五分,數服奏功。倘潰爛日久,真陰虧損,須禁用苦寒,惟用三黃丸、六味地黃湯,早晚輪服為妙。外以忍冬、生甘草各一兩,赤皮蔥三莖,槐枝六十寸煎湯,日洗二次,螵蛸散敷之。

近錄槐花蕊一方,治疳甚效,不拘內因外因,凡毒輕者宜用之。景岳先生云,嘗治一少年,因觸穢毒,遂患下疳。始潰龜頭,敷治不效,隨從馬口延入尿管,以漸而深,直至肛門,逐節腫痛,形如魚骨,每過夜則膿結馬口,脹不得出,潤而通之,則先膿後尿,敷洗皆不能及,甚為危懼。

余曾遇一山叟,傳得槐花蕊方,因以治之,不十日而莖根漸愈,半月則內達外退,至馬口而全愈。疳愈後,即現些微廣瘡,復與五加皮飲十餘劑而全愈。

毒結龜頭生疳,往往有腐爛連龜身爛落者,世人多以外敷藥治之。雖外藥不可少,然不先治其內,遽用外藥以止遏,不啻如石壓卵也。先用毒神散黃柏三錢、茯苓一兩、生甘草三錢,炒山梔三錢、肉桂一錢,水煎服四劑,則內證火毒,從小便出,疼痛稍止;然後用生勢丹敷之。

炒黃柏三兩、兒茶一兩、冰片三分、生草一兩、大黃三錢、乳香一錢、沒藥一錢、麝香三分、丹砂一錢,各為極細末,和勻摻之。

摻上即止痛。逢濕即滲,不數日膿盡血乾,肉筋再長如舊,一月全愈,但不能再長龜頭也。愈後須補氣血,用十全大補湯,服數十劑,則外勢仍然伸縮,尚可種子。

一、有疳瘡初發,多先病魚口,苟不急治,必遍身生瘡,遷延歲月,腐爛身體,多不可救,故必須早治為妙。治法宜於補中藥內加消毒藥則毒盡出,不致身體虧損。

方用人參一兩、生耆一兩、當歸一兩、遠志三錢、生草三錢、銀花一兩、大黃一兩、石膏一兩、柴胡二錢、白朮一兩、天花粉三錢,水煎服。

一劑而大便瀉出惡物,臭穢不堪,恐外人傳染,須掘土埋之。再服二劑,惡穢盡泄,不留於腸胃矣。後去大黃、石膏,加土茯苓二兩同煎,再四劑則一身上下與頭面之間,必有隱隱瘡影,現於皮膚之內。再服二劑,瘡影漸消,再服二劑全愈,永不發矣。此方用大黃以泄其毒,石膏以消其毒,甘草、銀花以化其毒,柴胡、天花粉以散其毒,更助以大補血之藥,此方余親試而取效也。倘病人陰虛陽燥,方中可加熟地數兩,或加元參一兩亦可,余藥不可亂加也。

一、下疳,明礬、皂礬各等分為末,裝一大五倍子內,燒灰存性,研細末,再加冰片三分,兒茶少許,先用甘草水洗淨,然後搽之,百發百中。橄欖核燒灰,敷下疳良。

下疳陰癢,生甘草煎湯熏洗,用海螵蛸散搽之。

又方,鱉甲為末,雞子清調敷。

附方(存驗。)

生甘草

上一味研細末,蜜調塗疳瘡神效。

加味逍遙散(通用十六。)

三黃丸(通用四十九。)

六味地黃湯(通用四十三。)

龍膽瀉肝湯(通用九。)

槐花蕊(通用四十二。)

螵蛸散(通用六十八。)

靈丹(見楊梅結毒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