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克昌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)

1. 旋耳瘡(一名月蝕瘡。)

生耳後縫間,延及耳折上下,色紅如刀裂之狀,時流黃水,乃膽脾濕熱,用穿粉散搽之即愈。

輕粉(隔紙微炒研),穿山甲(炙),鉛粉,黃丹(各三錢,飛用)

上共研細末,香油調搽。

附方(存驗。)

胡黃連

上一味,研細末,麻油調搽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耳後縫間長出一種名為旋耳瘡的病狀,會蔓延至耳廓上下,呈現紅色且狀似刀割,並時常流出黃色液體。這種情況是由於膽脾濕熱所導致,可使用穿粉散塗抹在患處治療。

穿粉散的成分包括:輕粉(需經過隔紙微炒研磨)、炙過的穿山甲、鉛粉以及黃丹(每種三錢,需飛用)。將這些材料共同研磨成細末,再以香油調和後塗抹於患處。

另外還有一個附錄的驗方,僅使用胡黃連一種藥材,同樣研磨成細末後,以麻油調和塗抹在患處。

2. 耳衄

耳竅中時流鮮血,肝腎火升所致。用地芩飲,或六味地黃湯加山梔仁、赤苓,外用蒲黃炒黑研末,摻入即止。

地芩飲

生地黃(一兩),黃芩(二錢,酒炒)

上加青荷葉五錢,水煎去渣,微溫服。

六味地黃湯(通用四十三。)

白話文:

[耳出血]

症狀是耳朵偶爾會流出新鮮的血液,這是由肝臟和腎臟的火氣上升所導致的。治療方法是使用「地芩飲」,或者使用「六味地黃湯」再加入山梔仁、赤苓,另外,可將蒲黃炒至黑色後研成粉末,撒入耳朵中即可止血。

「地芩飲」的製法如下:

取生地黃一兩,黃芩二錢(需先用酒炒過)。

加上五錢的青荷葉,用水煎煮去掉殘渣,待溫度微暖時服用。

「六味地黃湯」是一種常見的藥方。(注:此句原文有誤,未列出完整六味地黃湯的配方,一般應包含熟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丹皮等六味草藥。)

3. 百蟲入耳

凡蟲偶入耳中,以生薑搽貓鼻,其尿自出,取尿滴入耳內,蟲即出。或用米醋滴入,其蟲不出亦死,用細蘆管入耳吸之,蟲隨出。

一、蜈蚣入耳,用香雞肉置耳邊,豬肉炙香亦可。

一、飛蛾入耳,用雞管極氣吹之,或擊銅器於耳邊。

一、蟻入耳,用韭汁灌。

一、蜒蚰入耳,用鹽撒耳內即化水,或以苦酒注之。

一、螞蝗入耳,取田中泥一盆枕耳,聞氣即出。

一、磕頭蟲(其蟲按其後,即磕頭有聲。)入耳,灌以生油即出,不可殺之。

一、蚤蝨入耳,用菖蒲末炒熟,袋盛枕之。

一、蛆蟲入耳,用杏仁搗爛取油滴入,不出即死。

一、水銀入耳,用金銀著耳邊即出。

一、水入耳中,用薄荷汁滴入立效。

白話文:

[百蟲入耳]

只要是小蟲不小心飛進耳朵裡,可以用生薑去擦貓的鼻子,等貓咪撒尿後,收集尿液滴進耳內,這樣蟲子就會出來。或者使用米醋滴入耳朵,即使蟲子不出來也會死亡,然後用細長的蘆葦管伸入耳內吸取,蟲子就會跟著出來。

  1. 如果是蜈蚣進入耳朵,可以將香雞肉放在耳朵旁邊,或者烤香的豬肉也可以引誘它出來。

  2. 飛蛾進入耳朵,可以用雞毛管對著耳朵強烈吹氣,或者在耳朵旁邊敲打銅器使其受驚而出。

  3. 螞蟻進入耳朵,可以使用韭菜汁灌入。

  4. 蝓蚰進入耳朵,可以在耳內撒鹽,會使其化為水,或者注入酸酒。

  5. 螞蝗進入耳朵,取一盆田間的泥土枕在耳下,它聞到氣味就會出來。

  6. 磕頭蟲(這種蟲按壓其後部,就會發出磕頭的聲音)進入耳朵,注入生油它就會出來,切記不能殺害它。

  7. 跳蚤或蝨子進入耳朵,可以將菖蒲磨成粉末炒熟,裝袋枕在耳下。

  8. 蠕蟲進入耳朵,可以將杏仁搗碎取出油滴入,即使不出來也會死亡。

  9. 水銀進入耳朵,可以在耳邊放置金銀物品,水銀會被吸引出來。

  10. 水進入耳朵,可以使用薄荷汁滴入,馬上就能見效。

4. 口部證治(計八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