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克昌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腰部證治(計三證)

2. 筋脈

腰,(即脊骨十四椎下十五、十六椎間,尻之上也。)足厥陰肝、足少陰腎脈入腰。足太陽膀胱脈抵腰。

白話文:

【筋脈】

腰部,具體位置是在脊椎骨的第十四節下方,位於第十五、十六節脊椎之間,也就是臀部的上方。在中醫學說中,腳部厥陰肝經和腳部少陰腎經會通達至腰部。同樣地,腳部太陽膀胱經也會抵達腰部。

3. 腎俞發

生腎俞穴,在脊骨兩旁陷肉處,按陽癰陰疽則例治法。

白話文:

【腎俞穴相關】

腎俞穴位於脊椎兩側的凹陷肌肉部位。在治療上,應按照處理陽性與陰性膿腫的原則來進行療法。

4. 紅癗毒

腰間發一紅癗如瘤,兩邊各生一紅線纏至臍腹則死。用墨水磨濃調雄黃末,塗之即愈。

白話文:

內容翻譯為:在腰部出現一個像瘤子一樣的紅腫,如果在它的兩邊各自延伸出一條紅色的線纏繞至肚臍腹部,這情況會致命。治療方法是使用濃稠的墨水混合雄黃粉調勻後塗抹在患處,就能痊癒。

5. 纏腰火丹

生腰肋間,累累如珠形,有乾溼不同,紅黃之異。乾者色紅赤,形如雲片,上起風粟,作癢發熱,屬肝膽風熱,宜服龍膽瀉肝湯。濕者色黃,或起白水泡,大小不等,作熱,爛流水,較乾者更疼,屬肝脾濕熱,宜服胃苓湯加山梔、防風、石膏,其小泡用線針穿破。外俱用糞桶箱,炭火燒存性研末,香油調敷。

或用蛇蛻(煅、)毛廁蹲板上泥,等分,麻油調敷俱效。此證不速治,纏腰已遍,毒氣入臍,令人膨脹悶嘔者危險,須急治之。

胃苓湯

蒼朮,陳皮,澤瀉,厚朴,豬苓,生甘草

上水煎,溫服。

除濕逐丹(湯治蛇串白泡。)

防風(五錢),蒼朮(三錢),赤苓(五錢),陳皮(一錢),厚朴(一錢),山梔(三錢),甘草(三分),白朮(三錢),薄桂(三錢)

水煎服,連服數劑,丹退而愈。

龍膽瀉肝湯(通用九。)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[帶狀皰疹]的症狀與治療方式。

內容如下:

這種疾病會出現在腰部和肋骨之間,形成一串串像珍珠一樣的疹子,疹子有乾性和濕性的分別,顏色有紅色和黃色的不同。乾性的疹子呈現紅色,形狀像是雲朵的碎片,表面會起一些像風吹過後的疙瘩,讓人感到癢並發熱,這屬於肝膽風熱,適合服用龍膽瀉肝湯。濕性的疹子是黃色的,有的會長出白色的水泡,大小不一,發熱,破裂後會流出血水,比乾性疹子更疼痛,這屬於肝脾濕熱,適合服用胃苓湯,再加入山梔、防風和石膏,對小的水泡可以使用針線穿刺破。外敷的藥物可以用糞桶內的木箱,經過炭火燒燬後,研磨成粉,再用香油調和塗抹在患處。

或者也可以使用蛇蛻,加上茅廁蹲板上的泥土,兩種材料以同等比例混合,再用麻油調和敷在患處,也有療效。如果這種病沒有迅速治療,當疹子繞腰一圈,毒氣進入肚臍,可能使人腹部脹大,噁心嘔吐,情況非常危險,必須馬上治療。

胃苓湯的成分有:蒼朮、陳皮、澤瀉、厚朴、豬苓、生甘草。將這些成分用水煎煮,溫服。

除濕逐丹湯,主要治療蛇串白泡,成分有:防風、蒼朮、赤苓、陳皮、厚朴、山梔、甘草、白朮、薄桂。用水煎煮後服用,連續服用幾次,疹子就會消失。

龍膽瀉肝湯,是一種通用的治療方法,成分有:龍膽草、梔子、黃芩、澤瀉、車前子、木通、當歸、生地黃、柴胡、生甘草、茯苓、半夏、白朮。

6. 腹部證治(計四證)

7. 筋脈

臍,(人生胞蒂之處。)手少陰心筋、足太陰脾筋結臍。足陽明胃筋脈挾臍。

少腹,(臍之下曰少腹,亦曰小腹。)足厥陰肝脈抵少腹。

白話文:

【筋脈】

肚臍,(是人出生時胞帶附著的地方。)手少陰心經的筋脈和足太陰脾經的筋脈在肚臍處交結。足陽明胃經的筋脈則沿着肚臍兩側分佈。

下腹部,(位於肚臍下方的區域稱爲少腹,也叫做小腹。)足厥陰肝經的脈絡到達下腹部。

8. 癰疽就簡

幽癰,生臍上七寸上脘穴。中脘疽,生臍上四寸中脘穴。嚇癰,生臍上三寸建里穴。沖疽,生臍上二寸下脘穴。臍癰,生臍正中神闕穴。箭袋癰,生腹旁,左右同。少腹癰疽,生少腹氣海、丹田、關元三穴之際。緩疽,生少腹旁,左右同。俱按陽癰陰疽則例治法。

白話文:

幽癰這種病症,會出現在肚臍上方七寸處的上脘穴位。而中脘疽這種情況,則會在肚臘上方四寸的中脘穴位出現。嚇癰,會在肚臍上方三寸的建裏穴位生成。至於沖疽,會在肚臍上方二寸的下脘穴位產生。臍癰,顧名思義,會在肚臍正中央的神闕穴位發生。箭袋癰則會在腹部兩側出現,左右兩邊都有可能。少腹癰疽,會在小腹的氣海、丹田、關元三個穴位附近生成。緩疽,也同樣會在小腹兩側出現,左右對稱。以上所有病症,都應按照治療陽癰和陰疽的原則和方法來進行處理。

9. 橫痃

生於少腹兩旁,大腿界中,形如腰子,皮色不異,硬如結核,按之微痛是也。初起每日取皂角刺六錢為末,布袋盛之,同糯米二合煮粥頻食,三、四日即消。或用子龍丸每服三分,淡薑湯下,日三次至愈乃止。切忌用刀針,刺破無膿,惟出白膩漿,主三百日內死,自潰者亦然。

一、有自潰者,用生料補中益氣湯、小金丹日令輪服亦有收功者。少壯之人,血氣未傷,能自保攝,雖潰猶可救援十中二、三也。

一、有身患楊梅,又患橫痃者,其間用藥最難。惟用犀黃丸,每日空心時,酒送三錢,輕者十服,重者加倍,二證全愈。

子龍丸(通用五十六。)

犀黃丸(通用四十八。)

白話文:

[橫痃]

這是一種長在小腹兩側,靠近大腿根部的疾病,病狀像腎臟的形狀,皮膚顏色沒有變化,質地堅硬如同結節,按壓會有輕微疼痛。剛開始發病的時候,每天可以用六錢皁角刺磨成粉末,用布袋裝著,與二合糯米一起煮粥食用,連續三到四天就能消失。或者使用子龍丸,每次服用三分,以淡薑湯送服,一天三次,直到痊癒為止。千萬不要使用刀針割破,因為割破後並不會有膿液流出,只會有白色的膩性分泌物,預示著患者在三百天內可能會死亡,自行潰爛的情況也是如此。

  1. 對於已經自行潰爛的病患,可以使用生料補中益氣湯和小金丹,讓患者每天輪流服用,也有治癒成功的案例。年輕人,如果身體的血液氣力尚未受到損傷,能自我調理保護,即使病情已發展到潰爛,還是有機會在十分之二到三的機率下被救活。

  2. 有的患者同時患有梅毒和橫痃,這種情況下治療非常困難。唯一的方法就是使用犀黃丸,每天空腹時,用酒吞服三錢,輕症患者服用十次,重症患者則需要加倍服用,兩種病症都能得到治癒。

子龍丸(適用範圍廣泛,編號五十六。)

犀黃丸(適用範圍廣泛,編號四十八。)

10. 臍中出水

臍中不痛不腫甚癢,時流黃水,或浸淫成片,此腸胃積濕,宜服芩連平胃散,外撒三妙散即愈。忌酒、面、生冷、果菜,庶不復發。

芩連平胃散

黃連(三錢),陳皮(三錢),蒼朮(一兩,炒),生甘草(三錢),茯苓(一兩),厚朴(三錢)

上共研細末,每服三錢,白滾湯調下。(按臍中出水,不腫不痛,其無熱可知。用此方當去黃連加防風三、五錢為妙。)

三妙散

檳榔,蒼朮(生),黃柏(各等分)

上共研細末,干搓臍上。

白話文:

【肚臍流水】

症狀表現爲肚臍不痛不腫但異常瘙癢,並且時常有黃水流出,有時甚至形成一片溼潤,這通常是腸胃積溼所致。建議內服“芩連平胃散”,並外用“三妙散”撒於患處,通常能獲得痊癒。在治療期間應忌口,避免飲酒、食用麪粉製品、生冷食物以及水果蔬菜,如此才能防止病情復發。

【芩連平胃散配方】

黃連(9克)、陳皮(9克)、蒼朮(30克,炒制)、生甘草(9克)、茯苓(30克)、厚朴(9克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9克,用熱水調服。(若肚臍流水但無腫痛感,可推斷體內並無明顯熱象。使用此方時,建議去掉黃連,並加入防風約9至15克爲佳。)

【三妙散配方】

檳榔、蒼朮(生)、黃柏(各等量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直接塗抹於肚臍部位,進行幹搓。

11. 小兒臍濕臍瘡

小兒沐浴不可久在水中任意洗濯,既包裹畢,宜時常留意,不可令尿濕浸臍。如不知慎,遂致肚臍浸潰不幹,名曰臍濕,宜用枯礬龍骨等分,共研細末,干撒臍上。甚則焮赤成瘡,名曰臍瘡,用螵蛸散敷之。

螵蛸散(通用六十八。)

白話文:

【小孩臍部濕疹或臍瘡】

照顧嬰兒洗澡時,不要讓嬰兒在水中過久,隨意搓洗。包好嬰兒後,應隨時注意,避免尿液弄濕肚臍部位。如果不小心護理,導致肚臍部位因尿液浸泡而潰爛,無法乾燥,這種情況稱為臍濕。應使用枯礬和龍骨,兩者份量相等,磨成細粉,直接撒在肚臍上。

如果情況更嚴重,肚臘部位紅腫形成瘡口,這時稱為臍瘡。可用螵蛸散來敷塗。

螵蛸散(此方適用於多種情況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