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克昌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三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4)

1. 筋脈

腋,(俗名胳肢窩。)手太陰肺筋脈入腋。手少陰心,手太陽小腸筋結腋。足少陽膽筋走腋。手厥陰胞絡抵腋。

胠。(腋下為胠。)

脅,(胠下為脅。)足厥陰肝、足少陽膽脈俱布脅。手厥陰胞絡筋、脈俱挾脅。

季脅,(脅之下,小肋骨也,俗名軟肋。)手太陰肺筋抵季脅。足少陽膽脈乘季脅。

䏚,(季脅之下無肋骨空陷軟處為䏚。足少陽膽筋乘䏚。)

肋,(脅後為肋。)足太陰脾筋結肋。足厥陰肝脈布肋。

白話文:

腋窩,俗稱胳肢窩,是手太陰肺筋脈、手少陰心筋脈、手太陽小腸筋脈、足少陽膽筋脈和手厥陰胞絡的交匯處。腋下稱為胠,胠下稱為脅,脅下的小肋骨則稱為季脅,俗稱軟肋。脅後則稱為肋。足厥陰肝脈、足少陽膽脈、手厥陰胞絡筋脈都分布在脅上,手太陰肺筋脈和足少陽膽脈則抵達季脅。足少陽膽筋脈則經過季脅下無肋骨的空陷處,稱為䏚。足太陰脾筋脈和足厥陰肝脈則分布在肋上。

2. 癰疽就簡

腋癰腋疽,在腋窩居中。淵疽,在腋下三寸,胠腋間。肋癰肋疽,一名夾熒,在肋條骨間。脅癰脅疽,生在肋下近軟肉處,又為季脅癰疽。俱按陽癰陰疽則例治法。

白話文:

腋癰腋疽是在腋窩中央發生的疾病;淵疽是在腋下的三個指頭寬的地方和脅部之間的疾病;肋癰肋疽也叫夾熒,發生在肋條骨頭之間;脅癰脅疽是生長在肋下的靠近軟組織處的疾病,也可以稱爲季脅癰疽。所有這些疾病的治療方法都按照陽癰陰疽的規定進行治療。

3. 黯疔

生胳肢窩中,堅硬勢如釘頭,其色紫黑,癢而且痛,寒熱往來,四肢拘急,或煩躁作嘔,痛引半背,治法同疔瘡。

白話文:

腋下出現一個硬塊,像釘子一樣突出,顏色是紫色偏黑色,既癢又疼。有時會感到冷熱交替,四肢僵硬不靈活,或者情緒焦慮、想吐,疼痛延伸到背部的一半。治療方法與疔瘡相同。

4. 狐臭

(一名體氣。)

患狐臭者,腋中有棕紋數孔,臭從孔出,治之方法頗多,鮮能除根,止堪塞竅耳。惟用銅青好者,不拘多少,米醋調成膏,先以皂角湯洗淨腋下,用輕粉摻過,將膏塗之。內用蒜肚方,時常作饌食之,其氣味可漸而退。

蒜肚方

公豬肚一具,入大蒜頭四十九枚,去殼入肚內,以線扎口水煮極爛,用鹽醋蘸肚,隨便食之。

又法

用癩蝦蟆一個,同入肚內,如前煮爛,去蝦蟆大蒜,用熱酒食之,洗浴發汗,避風三日,其臭頓改。

白話文:

患有狐臭的人,腋下會出現數個棕色的孔洞,臭味從這些孔洞散發出來。治療方法雖然很多,但很少能徹底根除,只能暫時遮掩臭味而已。

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好的銅青,不論多少,用米醋調成膏狀,先用皂角水洗淨腋下,再用輕粉混合塗抹。

內服蒜肚方,經常當作食物食用,狐臭的氣味就能逐漸減退。

蒜肚方:

取一隻豬肚,放入四十九顆去殼的大蒜,用線縫好肚口,水煮至極爛,用鹽醋蘸著食用。

另外一種方法:

取一隻癩蝦蟆,放入豬肚內,與大蒜一起煮爛,去除蝦蟆和大蒜,用熱酒食用,洗浴發汗,避風三日,狐臭就能立即改善。

5. 蝦蟆氣

右脅有聲如蝦蟆,常欲以手按之,否則聲聲相接,此因驚氣入臟而成,鎮驚硃砂丸主之,以利為度。

鎮驚硃砂丸

硃砂(飛),雄黃,附子(炮,去皮臍,各一兩),麝香(一分),巴豆仁(二十粒,去油)

上共研勻細末,蜜搗丸,麻子大,每服三丸不拘時,以車前草煎湯下,數日必下利。如不利更加三丸至七丸,以利為度。

白話文:

如果你的右邊肋骨附近有像青蛙叫一樣的聲音,而且你總是想要用手按住它,否則聲音會一直持續,這是因為驚嚇之氣侵入臟腑導致的。服用鎮驚硃砂丸可以治療,以瀉利為度。

鎮驚硃砂丸的配方:硃砂、雄黃、炮附子(去皮臍)、麝香、巴豆仁(去油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蜜糖調製成麻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三丸,不拘時間,用車前草煎湯送服。服用數日後,必須瀉利。如果沒有瀉利,可以再加服三丸至七丸,以瀉利為度。

6. 筋脈

肩,手陽明大腸,手太陽小腸,手少陽三焦筋脈俱至肩。手太陰肺筋結前髃。足少陽膽脈至肩上肩井穴。足太陽膀胱筋結肩髃。

肩解,(背上兩角為肩解。)手太陽小腸脈出肩解。

肩胛,(肩解下成片肉為肩胛。)手陽明大腸、手太陽小腸筋脈俱繞肩胛。

白話文:

肩部是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太陽小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的筋脈匯聚之處,手太陰肺經的筋脈則連接前髃穴。足少陽膽經的脈絡到達肩部的肩井穴,足太陽膀胱經的筋脈則連接肩髃穴。

肩解是指背部兩側的最高點,手太陽小腸經的脈絡從肩解處出發。

肩胛是指肩解下方呈片狀的肌肉,手陽明大腸經和手太陽小腸經的筋脈都環繞著肩胛骨。

7. 癰疽就簡

肩癰肩疽,生肩正中。干疽,生肩前廉。過肩疽,生肩後廉。髎疽,生肩下腋之後,外層歧骨縫間。肩風毒,生肩梢骨縫中。樂疽,生肩後前腋之上骨縫開合空陷之中。俱按陽癰陰疽則例治法。

白話文:

肩膀上的疾病有幾種:肩癰、肩疽、幹疽、過肩疽、髂疽和肩風毒等。這些病都出現在肩膀的不同部位。

肩癰和肩疽都是在肩膀中央出現的病症;

幹疽是在肩膀前面的一條線上出現的病症;

過肩疽是在肩膀後面出現的病症;

髂疽是出現在肩膀下面靠近腋窩的地方,在外部骨骼之間;

肩風毒是出現在肩膀末端骨骼縫隙中的病症;

樂疽是出現在肩膀後方上部靠近腋窩處的骨骼縫隙中,且在凹陷之處。

所有這些建議按照治療陽癰和陰疽的方法進行處理。

8. 筋脈

肩下曰膊,膊下對腋曰臑,臑盡處曰肘,肘當背腕,肘以下為臂,臂掌交接處為手腕,手腕以上大指本節後肥肉隆起處,統謂之魚。

按手大指,(一名巨擘。)屬肺。肺脈自腋入臑至大指出其端,肺筋起於大指端少商穴之次,穴在大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為肺井,循手掌直上大指本節後有魚際穴為肺滎,掌後橫紋頭,有太淵穴為肺腧,太淵後有經渠穴為肺經,手腕後一寸五分有列缺穴為肺絡,背腕曲中有尺澤穴為肺合,循內側上臑。

次指(一名食指。)屬大腸。大腸筋、脈皆起於次指端商陽穴之次,穴去爪甲如韭葉為大腸井,溜於本節前內側為二間穴為大腸滎,注於本節後三間穴為大腸腧,過於合谷穴為大腸之原,上側中有陽谿穴為大腸經,腕後三寸有偏歷穴為大腸絡,肘曲紋頭盡處有曲池穴為大腸合,由是歷三里、肘髎、五里三穴直上。

白話文:

肩膀下面稱為「膊」,膊下靠近腋窩處稱為「臑」,臑的末端稱為「肘」,肘與手腕相對,肘以下稱為「臂」,臂和手掌交接處稱為「手腕」,手腕以上,大拇指根部後方肥肉隆起的地方,通稱為「魚際」。

按壓大拇指(又名「巨擘」),與肺臟相關。肺臟的脈絡從腋窩進入臑部,到達大拇指尖端,肺臟的筋脈從大拇指尖端的少商穴發出,這個穴位在大拇指內側,距離指甲約一個韭葉的寬度,是肺臟的原穴,沿著手掌向上,在大拇指根部後方的「魚際」穴便是肺臟的榮穴,手掌後方的橫紋起點處有「太淵」穴,是肺臟的輸穴,「太淵」穴後方有「經渠」穴,是肺臟的經穴,手腕後一寸五分處有「列缺」穴,是肺臟的絡穴,手腕彎曲處有「尺澤」穴,是肺臟的合穴,沿著內側向上通往臑。

食指(又名「食指」),與大腸相關。大腸的筋脈都從食指尖端的商陽穴發出,這個穴位距離指甲約一個韭葉的寬度,是大腸的原穴,沿著食指本節的前內側是「二間」穴,是大腸的榮穴,流注到本節後的「三間」穴,是大腸的輸穴,經過「合谷」穴是大腸的原穴,其側方有「陽谿」穴,是大腸的經穴,腕後三寸處有「偏歷」穴,是大腸的絡穴,肘彎處的紋路盡頭有「曲池」穴,是大腸的合穴,從這裡經過「三里」、「肘髎」、「五里」三個穴位向上。

中指,(一名將指。)屬心包絡之脈,自腋循臑入肘背至中指出其端,其筋即起於內側之未中衝穴之次,穴去爪甲如韭葉為心井,(心為天君,其井、腧等俱在包絡,屈中指、無名指兩者之間。)取勞宮穴為心滎,掌後兩筋之間有大陵穴為心腧,去腕二寸兩筋間有內關穴為心絡,去腕三寸有間使穴為心經,至肘曲中央陷中有曲澤穴為心合,循臑天泉穴而止。

無名指,(即小指之次指。)屬三焦。三焦筋、脈俱起無名指外廉關衝穴之次。穴去爪甲如韭為三焦井,溜於小指次指歧骨陷中名液門穴為三焦榮,注於本節後陷中名中渚穴為三焦腧,結於手腕陷中之陽池穴為三焦原,直上腕後二寸名外關穴為三焦絡,腕後三寸名支溝穴為三焦經,結於肘外大骨上陷中名天井穴為三焦合,於是上臑。

白話文:

中指(又稱將指)

屬於心包絡的脈絡,從腋下沿著手臂內側,經過肘部和背部,到達中指指尖。它的肌腱起源於中指內側,接近未中衝穴,距指甲如韭葉般寬,稱為「心井」(心在人體中如同君主,其井穴、輸穴等都在心包絡內,而心井穴位於中指和無名指之間)。勞宮穴是心經的滎穴,位於手掌後兩條肌腱之間。大陵穴是心經的輸穴,位於腕後二寸,兩條肌腱之間。內關穴是心經的絡穴,位於腕後三寸。間使穴是心經的經穴,位於肘部正中央的凹陷處,稱為「曲澤穴」,是心經的合穴。沿著手臂內側,經過天泉穴,脈絡結束。

無名指(又稱小指的鄰指)

屬於三焦。三焦的肌腱和脈絡都起於無名指外側,接近關衝穴,距指甲如韭葉般寬,稱為「三焦井」。脈絡流經小指與無名指之間的骨頭凹陷處,稱為「液門穴」,是三焦的榮穴。再流入本指節後方的凹陷處,稱為「中渚穴」,是三焦的輸穴。聚結於手腕凹陷處,稱為「陽池穴」,是三焦的原穴。繼續向上,腕後二寸,稱為「外關穴」,是三焦的絡穴。腕後三寸,稱為「支溝穴」,是三焦的經穴。聚結於肘部外側大骨上的凹陷處,稱為「天井穴」,是三焦的合穴,並由此向上延伸到手臂內側。

小指內側屬心,外側屬小腸。心脈循臑下肘出小指之端,心筋起小指之端內側少衝穴之次,穴去爪甲如韭葉,直上入掌內後廉歷神門穴在掌後兌骨中,又歷通里穴在腕後一寸陷中,又歷少海穴在肘後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上頭得之,又歷極泉穴在背內側下筋間。

小腸筋、脈俱起於小指外側少澤穴之次,穴去爪甲一分為小腸井,溜於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名前谷穴為小腸榮,注於小指外側本節後名後谿穴為小腸腧,直上至於腕起骨陷中有腕骨為小腸原,踝下有陽谷穴為小腸經,腕後五寸有支溝穴為小腸絡,肘下兌骨之後,有小海穴為小腸合,由是上臑。

白話文:

小指內側屬於心臟,外側屬於小腸。心臟的經脈從肩膀向下,經過手肘,從小指尖伸出,心臟的筋從小指尖內側少衝穴旁邊開始,這個穴位在指甲邊緣,距離指甲約一寸,像韭菜葉一樣的寬度,直上進入手掌內側,經過神門穴,位於手掌後側兌骨中間,再經過通里穴,位於腕後一寸凹陷處,接著經過少海穴,位於手肘後側大骨外側,距離手肘尖五分,屈肘後向上摸就能找到,最後經過極泉穴,位於背部內側下方肌肉之間。

小腸的筋脈都從小指外側少澤穴旁邊開始,這個穴位距離指甲約一分,是為小腸井穴,沿著小指外側,經過第一個關節前的凹陷處,名為前谷穴,這是小腸的榮穴,接著流向小指外側第一個關節後方,名為後谿穴,這是小腸的腧穴,直上至手腕處,在腕骨凹陷處,有腕骨名為小腸原穴,在腳踝下方有陽谷穴是為小腸經穴,手腕後方五寸處有支溝穴是為小腸絡穴,手肘下方兌骨後方有小海穴是為小腸合穴,從這裡向上通往肩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