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克昌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)

1. 旋耳瘡(一名月蝕瘡。)

生耳後縫間,延及耳折上下,色紅如刀裂之狀,時流黃水,乃膽脾濕熱,用穿粉散搽之即愈。

輕粉(隔紙微炒研),穿山甲(炙),鉛粉,黃丹(各三錢,飛用)

上共研細末,香油調搽。

附方(存驗。)

胡黃連

上一味,研細末,麻油調搽。

2. 耳衄

耳竅中時流鮮血,肝腎火升所致。用地芩飲,或六味地黃湯加山梔仁、赤苓,外用蒲黃炒黑研末,摻入即止。

地芩飲

生地黃(一兩),黃芩(二錢,酒炒)

上加青荷葉五錢,水煎去渣,微溫服。

六味地黃湯(通用四十三。)

3. 百蟲入耳

凡蟲偶入耳中,以生薑搽貓鼻,其尿自出,取尿滴入耳內,蟲即出。或用米醋滴入,其蟲不出亦死,用細蘆管入耳吸之,蟲隨出。

一、蜈蚣入耳,用香雞肉置耳邊,豬肉炙香亦可。

一、飛蛾入耳,用雞管極氣吹之,或擊銅器於耳邊。

一、蟻入耳,用韭汁灌。

一、蜒蚰入耳,用鹽撒耳內即化水,或以苦酒注之。

一、螞蝗入耳,取田中泥一盆枕耳,聞氣即出。

一、磕頭蟲(其蟲按其後,即磕頭有聲。)入耳,灌以生油即出,不可殺之。

一、蚤蝨入耳,用菖蒲末炒熟,袋盛枕之。

一、蛆蟲入耳,用杏仁搗爛取油滴入,不出即死。

一、水銀入耳,用金銀著耳邊即出。

一、水入耳中,用薄荷汁滴入立效。

4. 筋脈

口,(脾氣通口,口之四周為吻。)足陽明胃筋、脈俱挾口,手陽明大腸脈出兩吻。

涎,(俗名口水。)脾主之,脾虛不能約束,則涎自出,脾損發熱,則涎氾濫。

5. 口糜

滿口糜爛,色紅作痛,口乾舌燥,甚者腮舌俱腫。初宜服導赤湯加麥冬、五味子薄荷;如斑爛延及咽喉,不能飲食,日輕夜重者,用蘇子利喉湯;如口臭泄瀉,脾虛濕熱者,用連理湯;如口燥、大便溏,屬虛熱,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、五味最善,或兼服六味地黃丸以滋化源,外俱用珍珠散搽之。

連理湯

人參白朮(各二錢,炒),乾薑(一錢),黃連(一錢),甘草(一錢,炙)

上水煎熱服。

赤湯(通用十。)

補中益氣湯(通用三十。)

蘇子利喉湯(見後喉癰下。)

六味地黃丸(通用四十三。)

珍珠(見後喉癰。)

6. 口瘡(鵝口)

滿口白色斑點,甚者陷露龜紋,口乾不渴,此屬心腎不交,虛火上炎,宜服歸芍地黃湯加麥冬、五味子,或少加肉桂,以為嚮導,從治之法也;外吹珍珠散。如舌乾黃硬,或熱從腳起,乃無根之火,宜服加減八味地黃丸,以滋化源。

一、初生小兒,口內滿生白屑,名鵝口,一名雪口,先用棉蘸水絞去口中白屑,以珍珠散頻吹,內服犀角汁即愈。

口瘡神效方(存驗。)

吳茱萸,上為末,米醋調敷兩足心,一夜即愈。不拘多少,小兒累用神驗,引虛火歸元之功也。

附方(存驗。)

用陳白螺螄殼燒灰,加兒茶少許為末,吹患處一次即愈。諸疳悉治。

歸芍地黃湯(通用三十七。)

加減八味丸(通用四十六。)

珍珠散(見後喉痛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