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一 (15)
卷一 (15)
1. 腦蝕
腦中痛,若有蟲蝕食髓者,用桃葉作枕枕之,其蟲自鼻出。
白話文:
如果頭腦裡面疼痛,好像有蟲在啃食骨髓一樣,可以使用桃葉做成枕頭來枕著,這樣那些蟲子會自己從鼻子裡出來。
2. 頭響
頭響,乃氣挾肝火,加味逍遙散主之。(通用十六。)
亦有頭內如蟲蛀響,名天白蟻,用茶子研細末吹鼻中即效。
白話文:
[頭部嗡鳴] 頭部嗡鳴的情況,通常是因為氣血夾帶著肝火過旺所導致,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來調理。(這是一般常用的第十六種方法。)
另外,也有一種情形是頭裡面彷彿有如蟲蛀般的聲音,這種現象被稱為「天白蟻」,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是,將茶籽磨成細末,然後吹入鼻子裡,就能見效。
3. 面部證治(計十六證)
4. 筋脈
面,(頭前曰面。)五臟之精氣上熏於面,顴骨之下迎香穴之外為面,中央應乎手陽明大腸;兩顴之內面主之,上應乎手太陽小腸,其脈循頰上䪼,(目下眶骨。)斜絡於顴山。
眉,(眉心曰闕。)足厥陰肝脈。從目系過眉,上額,足少陽膽筋脈,過眉角。
顴,(顴為骨本,即面兩旁之高起大骨也。)腎主之。足太陽膀胱、足少陽膽、手陽明大腸筋皆結顴,足陽明胃經合顴,太陽小腸脈,經顴髎穴,在頄下銳骨端陷中。
頰,(耳前、顴側、面兩旁之稱也。)手陽明大腸脈、筋俱上頰,手太陽小腸脈上頰,足陽明胃脈循頰而上,足少陽脈過頰,足厥陰肝脈下頰,手少陽三焦筋過曲頰,脈亦交頸。
頷,(頜下結喉上,兩側肉之空軟處也。)手太陽小腸筋結頜,足少陽膽經脈俱過頜。
人中,(鼻柱之下,唇之上,穴名水溝。)手陽明大腸脈交人中,督脈人中水溝穴。
髭,(在口上曰髭。)大腸主之。血氣盛則髭美,衰則無髭。
須,(在口下曰須。)大腸主之。血氣盛則須美,衰則無須。
髯,(在頰曰髯。)胃主之。血氣盛則髯美而長,血少則髯短,氣少則髯少,血氣皆少則無髯。
白話文:
【面部】:(人臉前方的部分被稱為面部。)五臟的精氣會上升到面部,顴骨下方,迎香穴外側的部分是面部,這部分對應著手陽明大腸。兩側的顴骨內側由面部主管,上方對應手太陽小腸,其脈絡沿著頰部上升,然後斜向連接至顴骨。
【眉毛】:(眉心的位置被稱為闕。)這是足厥陰肝脈的範圍。肝脈從眼球後方通過眉毛,再延伸到額頭。足少陽膽筋脈則經過眉角。
【顴骨】:(顴骨是骨頭的基礎,也就是臉頰兩側突起的大骨。)由腎臟主管。足太陽膀胱、足少陽膽、手陽明大腸的筋脈都連接到顴骨,足陽明胃經也在此匯聚,太陽小腸的脈絡,經過顴髎穴,位於顴骨下方尖銳骨端的凹陷中。
【頰】:(指的是耳朵前方、顴骨側面以及臉頰兩側。)手陽明大腸的脈絡和筋脈都上至頰部,手太陽小腸的脈絡也上至頰部,足陽明胃的脈絡沿著頰部往上走,足少陽的脈絡經過頰部,足厥陰肝脈下降至頰部,手少陽三焦的筋脈經過曲頰,脈絡也交錯於頸部。
【下巴】:(下巴下方,喉嚨上方,兩側肉質鬆軟的地方。)手太陽小腸的筋脈結於下巴,足少陽膽經的脈絡都經過下巴。
【人中】:(鼻子下方,嘴脣上方,穴位名為水溝。)手陽明大腸的脈絡交錯在人中,督脈的人中水溝穴。
【鬍子】:(嘴巴上方的部分稱為鬍子。)由大腸主管。血氣旺盛時鬍子會生長得漂亮,血氣衰退時則不會有鬍子。
【鬚】:(嘴巴下方的部分稱為鬚。)由大腸主管。血氣旺盛時鬚會生長得漂亮,血氣衰退時則不會有鬚。
【腮鬍】:(在臉頰上的稱為腮鬍。)由胃主管。血氣旺盛時腮鬍會生長得又長又美,血少時腮鬍會短,氣少時腮鬍會少,如果血氣都少的話,則不會有腮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