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克昌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一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1)

1. 發痙治法

癰疽發痙,敗證也。勢類破傷風,牙關噤急,四肢強勁,腰背反張,肢體抽搐。有汗曰柔痙,無汗曰剛痙,皆緣癰疽大潰,亡血過多,筋無所養。治宜大補氣血,用十全大補湯,(通用二十六。)手足逆冷加桂、附。倘誤作中風,則速其危矣。

白話文:

【痙攣治療法】

癰疽引起痙攣,是病情惡化的徵兆。其症狀類似破傷風,表現爲牙關緊閉,四肢僵硬,腰背弓起,肢體抽搐。若有出汗現象稱爲柔痙,若無汗則爲剛痙,這都是因爲癰疽嚴重潰爛,失血過多,導致肌肉得不到滋養。

治療方法應着重於大力補充氣血,可使用十全大補湯,(這是廣泛使用的第二十六種方法)。如果手腳冰冷,則需加入肉桂和附子。倘若錯誤地當作中風來處理,將會加速病人的危險程度。

2. 瘡口誤入毒水治法

瘡潰未合,誤入皂角汁毒,及一切汙穢毒水,復致患口焮腫疼痛。先以藿香湯洗淨,用白礬、桃丹(炒)等分,細末撒之,或烏梅嚼爛塗之亦可。如患有疼痛切骨,煩悶發昏,恐毒內攻,則用馬齒莧五錢,酒煎飲之,盡醉取效。

白話文:

如果傷口還未癒合,不小心讓其接觸到如皁角汁等有毒物質,或是各種骯髒的污水,導致傷口再次紅腫疼痛。首先應使用藿香湯來清洗乾淨,然後可以使用白礬和炒過的桃丹,兩者份量相等,研磨成細粉後撒在傷口上,或者將烏梅嚼碎後敷在傷口上也有療效。如果痛到深入骨髓,甚至出現煩躁和頭暈的現象,恐怕是毒素已經侵入體內,這時可用五錢的馬齒莧,用酒煎煮後飲用,直到醉倒,以此達到治療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