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五 (13)
卷五 (13)
1. 備用要方(計九方)
紫金錠(一名神仙太乙丹,一名玉樞丹、一名萬病解毒丹。)解除一切中毒、積毒、蟲毒、蠱毒、砒石、菌蕈、死牛、馬,河豚等毒及時行疫癘,山嵐瘴氣,喉閉,喉風,顛邪,鬼氣,狂亂,迷死,牙關緊急,小兒急驚等證。凡行兵興役之處,尤不可無。
五倍子(捶碎洗淨,焙末三兩),山慈菇(去皮、淨末,二兩),千金子(即續隨子仁,去油取霜,一兩),紅牙大戟(去蘆焙乾,淨末一兩五錢),麝香(三錢,另研)
上和勻,用糯米煮濃飲為度,分作四十錠。每服半錠,用井花水或薄荷湯磨服,利一、二次,用粥止之。若治癰瘍、惡毒、火湯、蛇蟲、犬獸所傷,以東流水磨服,並敷患處。如治顛邪鬼氣、鬼胎、攣急疼痛,以暖酒磨服。凡修合時日,須用端午、七夕、重陽或天醫、天德、月德日,於淨室內焚香修制。凡奇怪之病,屢用如神。醫家大家均宜預配應用。
蠟礬丸(一名黃礬丸。),治金石發毒,一切癰疽,托裡止痛護臟腑,神妙。不問老少,皆可服之。
黃蠟(一兩,黃色者佳,熔開離火入礬末),白礬(一兩,明亮淨者為末)
上和勻多人眾手急作成丸桐子大。每服二、三十丸,漸加至四、五十丸,熟水或鹽湯送下,日進二、三服。服至三、四兩之上愈見功矣。此方不惟止痛生肌,亦能護膜止瀉,消毒作膿,及內癰排膿托毒。
千金化毒丸,治諸惡毒。
明白礬
上為丸,每服三錢,以蔥頭七莖煎湯送下,則痛腫俱退。再用仙方活命飲二劑去其餘毒。此方原用礬末以蔥頭湯調服,因難服故易為丸。一方士,治瘡疽,不問腫潰先用此藥二、三服,後用消毒之藥,其效異常。治芻蕘之人,用此即退,不用托裡藥亦愈。若金石毒藥發疽者尤效。
蓋礬能解金石之毒也。一方用礬末五錢、硃砂五分,熱酒下亦效。此藥托裡固內,止瀉解毒,排膿不動臟腑,不傷氣血,其藥易得,其功甚大,偏僻之處,不可不知此方。或蟲蛇咬傷,熔化熱滴患處,痛止毒消。或熱酒服數錢皆效。
呂祖一枝梅
凡男婦大人小兒新久諸病,生死難定之間,用此芡實大一餅,貼印堂之中,點官香一枝,香盡去藥,一時後視貼藥處有紅斑暈色腫起飛散,謂之紅霞捧日,病雖危篤其人不死。如貼藥處一時後不腫不紅皮肉照舊不變,謂之白雲漫野,病雖輕淺,終歸冥路。小兒急慢驚風,一切老幼痢疾,俱可貼之。凡病用之,皆可預知其生死也。
雄黃(五錢),硃砂(三分),五靈脂(三錢),巴豆仁(五錢,不去油),蓖麻仁(五分),銀硃(一錢五分),麝香(三分)
上研細末,於端午日淨室中,午時共研加油燕脂為膏,瓷合收貯,勿經婦人之手。臨用豆大一圓,捏餅貼印堂中,其功立見。用過餅送入河中。
白話文:
備用要方(計九方)
紫金錠(又名神仙太乙丹、玉樞丹、萬病解毒丹):能解一切中毒、積毒、蟲毒、蠱毒,以及砒石、毒蕈、死牛馬、河豚等毒,還能治療時疫、瘴氣、喉閉、喉風、癲癇、鬼氣、狂亂、昏迷、牙關緊閉、小兒急驚等症。尤其在軍隊行軍打仗的地方更不可或缺。
配方:五倍子(捶碎洗淨,烘乾研末三兩)、山慈菇(去皮,研末二兩)、千金子(即續隨子仁,去油取霜一兩)、紅芽大戟(去莖烘乾,研末一兩五錢)、麝香(三錢,另研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,用糯米煮成濃稠的糊狀,分成四十錠。
用法:每次服用半錠,用井水或薄荷水磨碎服用。若服藥後腹瀉一、二次,可用粥來止瀉。治療癰疽、惡毒、燙傷、蛇蟲、犬獸咬傷等,用流動的河水磨碎服用,並外敷患處。治療癲癇、鬼氣、鬼胎、肌肉痙攣疼痛等,用溫酒磨碎服用。
備註:配製藥物需選擇端午、七夕、重陽或天醫、天德、月德日,在乾淨的室內焚香製備。此方治療各種怪病奇效,醫家應常備。
蠟礬丸(又名黃礬丸):治療金屬中毒、各種癰疽,能托毒外出,止痛護臟腑,效用神奇,老少皆宜。
配方:黃蠟(一兩,黃色最佳,熔化後離火加入白礬末)、白礬(一兩,明亮乾淨者研末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,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
用法: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,逐漸增加到四十至五十丸,用溫水或鹽湯送服,每日服用二至三次。服用三、四兩後療效更加顯著。此方不僅能止痛生肌,還能保護黏膜、止瀉、消毒、促進膿液排出,以及治療內部癰疽,排出膿毒。
千金化毒丸:治療各種惡毒。
配方:明礬。
製法:製成丸劑。
用法:每次服用三錢,用七莖蔥煎湯送服,則腫痛皆退。之後再服用仙方活命飲兩劑以清除餘毒。此方原是用明礬末用蔥湯調服,因難服故改為丸劑。一位方士用此方治療瘡疽,不論腫脹或潰瘍,先服用此藥二、三劑,再用消毒藥物,療效非凡。即使是普通百姓,服用此藥也能痊癒,不必再服用托裡藥。尤其對金屬或毒藥引起的癰疽療效更佳。
說明:因為明礬能解金石之毒。另一方是用明礬末五錢、硃砂五分,用熱酒送服,亦有效。此藥能托毒外出,固護內臟,止瀉解毒,排出膿液而不傷及臟腑,不傷氣血,藥物易得,療效卻很大,偏遠地區更應知道此方。若被蟲蛇咬傷,可將藥熔化後滴於患處,則疼痛止息,毒性消除;或用熱酒送服數錢亦有效。
呂祖一枝梅:治療男女老幼新舊各種疾病,危急存亡之際均可使用。將藥膏如芡實大小的一塊,貼在印堂穴,點燃官香一支,香燃盡後取下藥膏。片刻後觀察貼藥處:如有紅暈腫起並擴散,謂之「紅霞捧日」,即使病情危篤,病人也能不死;如貼藥處片刻後無腫無紅,皮膚如舊不變,謂之「白雲漫野」,即使病情輕淺,最終也會死亡。小兒急慢驚風,一切老幼痢疾,皆可使用此法,可預知病人生死。
配方:雄黃(五錢)、硃砂(三分)、五靈脂(三錢)、巴豆仁(五錢,不去油)、蓖麻仁(五分)、銀硃(一錢五分)、麝香(三分)。
製法: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,端午日午時在乾淨的室內研磨,加入燕脂調成膏狀,用瓷器密封儲存,不可經婦女之手。
用法:臨用時取藥膏如黃豆大小,捏成餅狀貼於印堂穴,藥效立即顯現。用過的藥餅需投入河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