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一 (8)
卷一 (8)
1. 面瘡
(亦名面發毒)
生面上頰車骨,初起一個,漸發數個,形如赤豆,色紅,焮腫疼痛,堅硬似疔,時浸黃水,系肺胃風邪。內用地榆、山梔、紫草、薄荷各二錢、枇杷葉去毛五錢、生甘草一錢、竹葉二十片,水煎熱服。外取柳葉湯洗面,土瓜根汁塗之。或杏仁研如泥,雞子白調敷之。
一、有瘡如水痘,延蔓遍生者,用黃柏一塊,豬胰塗,炙酥為末,濕者乾摻,乾者麻油調搽。
二、婦人面起細瘡,名粉花瘡。用定粉五錢,菜油調泥碗內,以艾葉燒煙燻之,候煙盡覆地上一夜,取出搽之,且無瘡跡。
白話文:
【面部痤瘡】
這類病狀也稱作面部毒素爆發,主要長在臉頰及顴骨上,初期可能只有一顆,但隨後可能出現數顆,其形狀類似紅豆,顏色鮮紅,伴有腫脹疼痛感,質地堅硬,類似疔瘡,偶爾會滲出黃色液體,這是肺和胃部受到風邪影響所致。內服治療方面,可用地榆、山梔、紫草、薄荷各二錢,枇杷葉(去毛)五錢,生甘草一錢,竹葉二十片,加水煎煮後趁熱服用。外治方面,可用柳葉煎湯清洗臉部,再用土瓜根汁塗抹患處,或者將杏仁磨成泥,用雞蛋白調勻後敷於患處。
-
若出現類似水痘的皮疹,並迅速擴散至全臉,可取一塊黃柏,搭配豬胰臟油脂塗抹,烘烤至酥脆後磨成粉末,若患處濕潤可直接撒粉,若乾燥則以麻油調和後塗抹。
-
女性臉部若出現細小的痤瘡,俗稱為粉刺,可使用定粉五錢,與菜油混合成糊狀,放入碗中,再以艾葉燒製產生的煙燻蒸,待煙完全散盡後放置地上一夜,次日取出塗抹於患處,不僅能治療痤瘡,還能避免留下痕跡。
2. 痄腮
(又名含腮)
白話文:
【腮腺炎】
(又被稱為口腮炎)
在這裡,"痄腮"是指一種疾病,現在我們通常稱之為腮腺炎,民間有時也會稱之為口腮炎。
3. 發頤
(又名汗毒)
患生於腮,有曰痄腮,有曰發頤,當分別治之。腮內痠痛者,痄腮也,以赤豆散敷之。病後兩頤發腫,不作痠痛者,發頤也,宜表散風毒,用白芷、天麻、防風、荊芥各一錢,陳酒煎,服醒消丸三錢即愈。
赤小豆散
赤小豆(一味,研細末,米醋調敷立愈。)
醒消丸(通用四十七。)
白話文:
【病症:發頰】
(又稱為汗毒)
疾病發生在腮部,有時被稱為「痄腮」,有時則稱為「發頰」,這兩種情況應區分開來治療。若腮部內部痠痛,那是「痄腮」,可以使用赤小豆散來敷貼。如果病後兩邊頰部出現腫脹,但沒有痠痛感,那就是「發頰」,應該要排除風毒,可用白芷、天麻、防風和荊芥各一錢,以陳年老酒煎煮後服用,再搭配服用三錢的醒消丸就能康復。
【赤小豆散】
赤小豆(單一成分,磨成細末,用米醋調和後敷上,馬上就會好。)
【醒消丸】(此方適用於多種情況,共47種。)
4. 皯瘡
面上起紫疱,名皯瘡,系肝火。用四物湯加胡黃連、柴胡、甘草、膽草、黃芩、人參煎服。外取鹿角尖磨濃汁厚塗之。
一、生紫塊疙瘩,大如錢,或滿面俱有,漸成麻風。用牛舌草根四兩取汁,穿山甲十片燒存性,川椒末五錢,生薑四兩取汁,研和,細絹包擦,如藥干加醋調,連擦數次即愈。忌食動風物。
白話文:
【粉刺】
臉上出現紫色的小皰疹,這被稱為粉刺,通常是因為肝火旺盛所導致。治療方法是使用四物湯,並加入胡黃連、柴胡、甘草、膽草、黃芩、人參來煎煮服用。另外,可將鹿角尖磨成濃稠的汁液,厚厚地塗抹在患處。
另一種情況是,臉上會長出紫色的硬塊,大小像銅錢,也可能整個臉都長滿,慢慢會形成類似痲瘋病的症狀。治療方式是取牛舌草根四兩榨汁,穿山甲十片燒製後保留其藥性,加上四川花椒粉五錢,以及生薑四兩榨汁,將這些材料混合研磨後,用細絹包裹起來擦拭患處。如果藥膏乾了,可以再加點醋調和,連續擦拭幾次就會好轉。在此期間,要避免食用可能引發風邪的食物。
5. 面遊風
初起面目浮腫,燥癢起皮,如白屑風狀,次漸癢極,延及耳項,有時痛如針刺。濕熱盛者浸黃水,風燥盛者乾裂,或浸血水,日夜難堪。治宜養血潤膚飲,兼六味地黃丸,早晚輪服,十餘日取效。外用生豬脂頻潤抹之,或用鰻鱺魚汁取油塗之。
養血潤膚飲
當歸(三錢),熟地,生地,黃耆(各四錢),天冬(去心),麥冬(各二錢去心),升麻,片芩(各一錢),桃仁泥,紅花(各六分),天花粉(一錢五分)
上水煎,溫服。如大便燥結,加火麻仁、郁李仁各五錢。如風盛癢甚,加明天麻一錢五分。
白話文:
【面部遊走性皮炎】
起初,臉部和眼睛周圍會出現浮腫,皮膚乾燥並伴有瘙癢,皮膚開始脫屑,類似於白屑風的症狀。隨後,瘙癢感變得非常強烈,並蔓延至耳朵和脖子。有時皮膚會痛得像被針刺一樣。如果濕熱過重,可能會滲出黃色的液體;如果風燥過重,皮膚可能會乾裂,甚至滲出血水,使人日夜難以忍受。
治療應使用養血潤膚飲,同時搭配服用六味地黃丸,早晚交替服用,大約十幾天就會看到效果。外部護理可使用生豬油頻繁塗抹,或者使用鰻鱺魚油來塗抹。
【養血潤膚飲的配方】
當歸(9克),熟地,生地,黃耆(各12克),天冬(去心),麥冬(各6克去心),升麻,片芩(各3克),桃仁泥,紅花(各1.8克),天花粉(4.5克)
以上藥材用水煎煮,溫熱時服用。如果大便乾燥且結實,可以添加火麻仁、郁李仁各15克。如果風邪旺盛,瘙癢非常嚴重,可以加入明天麻4.5克。
6. 面塵
(又名黧黑斑,又名黧黑䵟𪒟。)
面色如塵垢,日久煤黑,形枯不澤。或起大小黑斑,與面膚相平。由憂思抑鬱,血弱不化。外用玉容散,每早晚蘸以洗面。內宜疏膽氣兼清肺,加味歸脾湯送六味地黃丸主之。有女貞散一方,方理頗佳,附錄備用。
一、有好食斑鳩而致者,初面生黑斑數點,日久面俱黑。蓋斑鳩常食半夏苗,以中其毒故也。用生薑一味,搗取汁,將渣焙乾研細,即以汁糊丸,每日早晚服二、三錢,一月可愈。
女貞散
黃丹(水飛去鹽砂,炒透,攤地出火氣用。),紫菀(真者。),上二味,等分為末,每服二錢,日兩服,陳酒下。
玉容散
甘松,山柰,茅香,(各五錢),白殭蠶,白芨,白蘞,白附子,天花粉,綠豆粉(各一兩),防風,零陵香,藁本(各三錢),肥皂(三錢去皮弦),香白芷(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日早晚蘸末擦面。附方存驗。
羖羊脛骨
上為細末,雞子白調敷。日以白梁米泔洗之,三日效。
加味歸脾湯(通用三十二。)
六味地黃丸(通用四十三。)
白話文:
標題:[面部色斑]
內容如下:
(另稱為黧黑斑,也叫黧黑䵟。)
臉色看起來像蒙上灰塵,長時間下來變得晦暗,面容枯槁缺乏光澤。或者會出現大小不一的黑色斑點,這些斑點與臉部肌膚在同一平面。這是由於長期的憂慮和抑鬱,導致血液循環不佳,不能正常代謝。外部使用玉容散,每天早晚上用來洗臉。內部調理方面,應疏肝解鬱兼清肺,可以服用加味歸脾湯搭配六味地黃丸來調理。有一個叫做女貞散的藥方,原理不錯,附在這裡供參考。
一、有因食用斑鳩導致的病例,起初臉上只會出現幾個黑斑,但隨著時間推移,整張臉都會變黑。這是因為斑鳩常吃半夏的幼苗,而半夏具有毒性。治療方法是使用生薑,搗碎後取汁,將薑渣烘焙乾燥後研磨成細粉,再用薑汁混合成丸狀,每天早晚服用二至三錢,一個月左右就可以痊癒。
女貞散
黃丹(用水清洗去除鹽和砂礫,炒熟,放在地上讓熱氣散盡後再使用。),紫菀(必須是真正的紫菀。),以上兩種藥材,按照等量的比例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一天兩次,用陳年老酒送服。
玉容散
甘松,山柰,茅香,(各五錢),白殭蠶,白芨,白蘞,白附子,天花粉,綠豆粉(各一兩),防風,零陵香,藁本(各三錢),肥皂(三錢,去皮筋),香白芷(一兩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天早晚蘸取粉末擦拭臉部。附帶的配方可供驗證。
羖羊脛骨
將此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雞蛋清調勻後敷在臉上。每天用白粱米的淘米水洗臉,三天就會見效。
加味歸脾湯(適用於多種情況,編號三十二。)
六味地黃丸(適用於多種情況,編號四十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