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一 (8)
卷一 (8)
1. 陰疽證治則例
陰疽之形,皆闊大平塌,根盤堅硬,皮色不異,或痛或不痛,乃外科最險之證。倘誤服寒涼,其色變如隔宿豬肝,毒攻內臟,神昏即死。治之之法,非麻黃不能開其腠理,非肉桂、炮姜不能解其凝寒;腠理一開,寒凝一解,氣血流行,則患隨消矣。血氣不能化毒者,則宜溫補排膿,雖當潰膿,而毒氣未盡,腫硬未消,亦仍以溫氣血開腠理為要。大抵初起患輕,未經誤藥者,可用加味二陳湯(通用十八。
)納陽和丸(通用六。)同煎數服消之。如曾經誤藥,或皮色稍變,須服陽和湯(通用五。)其甚者,與犀黃丸(通用四十八。)早晚輪服。潰後亦然。如失榮、惡核、石疽等證,初起毒根深固者,須更兼紫元丹(通用五十一。)間服方能全消。凡詳見於各部中,宜同參用。
一、初起兼頭痛、發熱、惡寒、肢體拘急等表證者,先以保安萬靈丹(通用五十四。)汗之,或人參敗毒散(通用三。)去獨活加桂枝一錢汗之,待表證退,按前法治之。
一、潰後忽見表證,則以托邪飲(通用十二。)加桂枝一錢煎服。少傾,啜熱粥一甌,暖臥微汗取效,不可令大汗。如未效,再進。待表勢解,須接補元氣,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、熟地最妙。
一、初起或潰後欲嘔,而別無表證者,胃氣虛也,六君子湯(通用二十一。)加炮乾薑主之。
一、潰後但惡寒而不發熱者,陽氣虛也,十全大補湯(通用二十六。)加薑、附主之。
一、潰後見晡熱、內熱證者,陰血虛也,四物湯(通用二十三。)去川芎,倍熟地,加參、朮、地骨皮、甘草主之。
一、大患久潰,或膿血去多,忽見發熱惡寒,面赤煩躁,口雖渴而喜熱飲者,此血虛發躁,急以當歸補血湯,(通用三十三。)或當歸黃耆湯(通用三十四。)服之。否則發痙。
一、潰後口乾作渴,飲水不歇,小便頻數,或淋漓作痛,或舌上燥黃如金色者,乃腎水枯竭,心火炎熾,此證最惡,急用加減八味丸(通用四十六。)以滋補之,否則不救,遲治亦不救。
一、潰後喘促咳嗽,脾肺虛也,補中益氣湯,去升麻加茯苓、半夏、五味子主之。或加熟地,口燥者加麥門冬。
一、潰延日久,病人脾虛氣滯者,則先服六君子湯加芎、歸數劑,參、朮、草宜生,忌炙。待其飲食復常,再按前法治之。凡經表汗後,亦如是治。
一、好飲之人,每發酒毒,如陰疽狀,發無定處。初起漫腫,內似結核,不紅或淡紅,重著板痛,多有兼頭暈發熱汗出嘔吐之證。此元氣大傷,酒毒熏蒸,結滯經隧。治宜清利濕熱,培補元氣。內服加味解酲湯,(見發無定處痼發下。)外以赤小豆為末,滾水或米醋調敷,或以烏龍膏(通用六十。
)敷之。若誤投陽和湯,小金丹等甘熱之藥,輕則嘔吐膿血,重則神昏發狂,成痙不救。此證從前未經發明,余歷視頗多,特表揭於此。毫釐千里,生死攸關,業醫者細心審辨焉。
白話文:
【陰疽治療原則】
陰疽的外觀特徵為範圍廣大且扁平塌陷,病竈周圍組織堅硬,皮膚顏色沒有明顯改變,可能伴有疼痛也可能不痛,這在外科疾病中是最危險的症狀之一。如果誤用寒涼藥物,病竈顏色會轉變成類似隔夜豬肝的暗色,毒素會侵襲內臟,導致患者意識混亂,甚至死亡。治療方法上,非使用麻黃無法打開毛孔,非使用肉桂和炮薑無法消除體內的寒冷;一旦毛孔開啟,體內的寒氣被解除,氣血開始流動,病癥就會逐漸消失。對於血液和氣無法自行化解毒素的情況,應該溫補排膿,即使膿包已經形成,但毒素尚未完全排出,腫塊依然存在,溫補氣血和開通毛孔仍然是關鍵。
通常,剛開始病情較輕,且未誤用藥物的患者,可以使用加味二陳湯和陽和丸一同煎煮服用幾次來消除病癥。如果曾經誤用藥物,或者皮膚顏色有所變化,應服用陽和湯。對於嚴重的病例,早晚輪換服用犀黃丸。潰瘍後期亦然。如失榮、惡核、石疽等病症,剛開始毒素根深蒂固,必須配合紫元丹間歇性服用才能完全消除。詳細資訊可參考相關部分,應綜合使用。
- 初期伴隨頭痛、發燒、畏寒、肢體緊繃等表面症狀的,先用保安萬靈丹或人參敗毒散去獨活加一錢桂枝發汗,待表面症狀退去,再按照前述方法治療。
- 潰瘍後突然出現表面症狀,用託邪飲加一錢桂枝煎服。稍事休息,喝一碗熱粥,保持溫暖至微微出汗即可,不可讓患者大量出汗。若無效,可再次服用。待表面症狀消失,需進一步補充元氣,使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、熟地最為理想。
- 初期或潰瘍後期想嘔吐,但無其他表面症狀的,是胃氣虛弱的表現,六君子湯加炮乾薑可治療。
- 潰瘍後期僅感到畏寒而不發燒的,是陽氣虛弱的表現,十全大補湯加薑、附子可治療。
- 潰瘍後期傍晚發燒、內部有熱感的,是陰血虛弱的表現,四物湯去川芎,熟地加倍,加參、朮、地骨皮、甘草可治療。
- 重大病患長期潰瘍,或膿血流失過多,突然出現發燒、畏寒、面色潮紅、煩躁不安,雖口渴但偏好熱飲,這是因血虛而產生的焦躁,應立即服用當歸補血湯或當歸黃耆湯,否則可能引發痙攣。
- 潰瘍後期口乾舌燥、持續口渴,頻尿或尿痛,或舌苔乾燥呈金色,這是腎水枯竭、心火旺盛的表現,此症狀極為惡劣,應立即使用加減八味丸滋補,否則無法挽救,治療遲緩亦無法挽救。
- 潰瘍後期呼吸急促、咳嗽,是脾肺虛弱的表現,補中益氣湯去升麻加茯苓、半夏、五味子可治療,或加熟地,口乾者加麥門冬。
- 潰瘍延長,患者脾虛氣滯,先服用六君子湯加芎、歸幾劑,參、朮、草應生用,忌用炙製。待飲食恢復正常,再按先前方法治療。經歷表面發汗後,也應如此治療。
- 嗜酒者易發酒毒,症狀類似陰疽,發病位置不定。初期漫腫,內部似結節,不紅或淡紅,沉重且板狀疼痛,常伴有頭暈、發燒、汗出、嘔吐等症狀。這是因為元氣大傷,酒精毒素蒸騰,經絡堵塞。治療應清利濕熱,培補元氣。內服加味解酲湯,外用赤小豆粉調滾水或米醋敷貼,或使用烏龍膏敷貼。若誤用陽和湯、小金丹等甘熱藥物,輕則嘔吐膿血,重則神志不清、發狂,形成痙攣無法救治。此病症之前未曾公開說明,我觀察到的案例頗多,特別在此揭示。治療差異雖小,卻關乎生死,醫生應細心辨別。
- 對於白色陰疽,避免使用洞天、千捶、鯽魚等膏藥。寒涼藥物對陰疽不利,且這些膏藥中含有巴豆、蓖麻子,未潰瘍者使用會導致潰瘍,已潰瘍者使用會致命,懷孕者使用會導致流產。因此,未潰瘍的陰疽應使用抑陰散敷貼,潰瘍後應使用陽和解凝膏。
- 犀黃丸、小金丹中含有麝香,孕婦忌用,應以陽和湯治療。痊癒後再服用三四劑,以替代小金丹,防止後患。
- 小孩無法服用煎劑的,可以使用小金丹溶解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