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克昌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一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7)

1. 論癢

癢雖屬風,亦各有因。風初起作癢者,風熱相搏,搔甚即痛是也。潰後作癢者,膿漚冒風,突起顆瘩是也。將斂作癢者,因初時肌肉結滯,氣血不通,至此氣血漸和助養新肉,癢若蟲行是也。他如皮膚搔癢,由血燥而風生,疥癬延綿,屬風淫而蟲蝕。證有不同,治有微別,勿視為一類也。

白話文:

【討論癢的問題】

癢雖然大都與風邪有關,但其背後的原因各有不同。當風邪剛開始導致癢感,這是因為風熱互相交纏,如果過度搔抓會轉為疼痛。傷口在痊癒後出現癢感,這是由於傷口分泌物接觸到風邪,引發局部紅腫或小疙瘩。傷口即將痊癒時的癢感,是因為初期肌肉組織受到阻滯,氣血不流通,到了這個階段,氣血逐漸和順,幫助新生肌肉成長,這種癢感就像有小蟲在爬行。

其他像皮膚直接出現的癢感,多是因為血液乾燥導致風邪產生;而像是疥癬這類的慢性皮膚病,則是風邪過盛導致蟲害。不同的癥狀有不同的治療方式,切勿將所有癢症視為同一類型,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。

2. 五善歌

心善精神爽,言清色潤鮮,瘡疼兼不渴,寤寐兩安然。肝善身體便,睛明不怒煩,指頭紅活色,起坐自平安。肺善聲音響,無痰韻更長,肌膚多滑潤,大便自尋常。脾善唇滋潤,肢溫便不難,膿稠無臭惡,知味且加餐。腎善誠為要,水深火自降,口和無燥渴,小水得稀長。

白話文:

心臟健康時,精神狀態會非常好,說話清晰,面色紅潤鮮亮,即使有創傷也不會感到疼痛,也不會口渴,無論是醒著還是睡著都能安穩平靜。

肝臟健康時,身體活動自如,眼睛明亮,不會容易生氣或煩躁,手指呈現健康的紅色,起身坐下都能保持平安穩定。

肺部健康時,聲音洪亮,沒有痰,音韻綿長,皮膚滑嫩,排便也正常。

脾臟健康時,嘴脣滋潤,四肢溫暖,排便順暢,膿液濃稠但沒有惡臭,食慾良好,飯量增加。

腎臟健康實在非常重要,腎水充足,心火自然下降,口中濕潤,不會乾燥口渴,小便也能保持適量且長久。

3. 七惡歌

一惡神昏憒,心煩舌燥干,瘡形多紫黑,言語自呢喃。二惡腰身強,睛斜體自寒,瘡頭流血水,驚悸是傷肝。三惡形消瘦,膿清臭穢生,瘡形多軟陷,脾敗不知疼。四惡皮膚槁,聲嘶韻不長,痰多兼喘促,鼻動肺將亡。五惡成消渴,昏眠體不伸,形容多慘黑,囊縮腎無根。六惡身浮腫,腸鳴嘔呃頻,大腸多滑瀉,臟腑並將傾。

七惡瘡回陷,形如剝鱔同,四肢多逆冷,汙水自流通。

白話文:

第一種惡狀是精神渾沌不清,心中煩躁,舌頭乾燥,創口呈現深紫色或黑色,說話時聲音含糊不清。

第二種惡狀是腰部僵硬,眼神斜視,身體發冷,創口出血不止,伴有驚恐不安的情緒,這是肝臟受損的表現。

第三種惡狀是身體消瘦,膿液清澈但有異味,創口軟弱下陷,脾臟衰弱,對疼痛沒有感覺。

第四種惡狀是皮膚乾枯,聲音沙啞且音調短促,痰多並伴有呼吸困難,鼻翼煽動,這表示肺臟可能將要衰竭。

第五種惡狀是出現糖尿病的症狀,昏沉嗜睡,身體無法舒展,外表呈現出病態的蒼白或黑色,生殖器官萎縮,腎臟功能喪失。

第六種惡狀是全身浮腫,腸胃不停作響,頻繁嘔吐打嗝,大腸易於腹瀉,內臟機能逐漸衰弱。

第七種惡狀是創口向內凹陷,形狀如同被剝皮的黃鱔,四肢冰冷,創口會自行流出污濁的液體。

4. 飲食宜忌論

古人治病,雖賴乎藥,亦資乎餌。藥之所忌,關乎人之死生;餌之宜忌,涉乎病人輕重。餌者飲食之類也,凡病人姿啖無忌,以致證候因循反復,變態無常,固然不可,而每有斷戒幾盡,若一無可啖者,亦不通之甚也。夫飲食之所忌者,以其與所患之證相妨者也。

如椒、薑、面、蛋,煎、炒、爆、炙之屬,俱能助壅動熱,患陽癰者忌之;瓜果、梨、柿,生冷性寒之屬,俱能損胃傷脾,患陰疽者忌之;雞、鵝、蝦、蟹,海味腥膻之屬,俱能動風發癢,患瘡疥者忌之。其餘不與證相妨礙者,以及豬肉、腰、肚、海參、老鴨、蔬菜之品,食之無庸忌也。

況大患潰後,氣血兩虛,脾胃並弱,非有味之物,何以滋補虧傷。若徒恃區區無情之草木,以為調理,吾知其無病者且不可,而謂其有病者為宜乎?人之維身,止此血氣,血氣已虛不為迴護,至胃敗陰虛,枯陽燔熾,七惡變亂,而成敗證者,是誰之咎歟?此乃醫家、病家之積弊,所以不可不亟講也。至於忍餓傷精,過飽傷氣,茹冷成痞等類,又惟在知命者自愛焉。

白話文:

[飲食宜忌論]

古人治療疾病,除了依賴藥物外,也會考慮到飲食。藥物的禁忌,直接關係到人的生死;而飲食的宜忌,則會影響病情的輕重。所謂「餌」就是飲食類別,如果病人在生病期間任意進食,不加節制,可能會導致病情反覆,變化莫測,這當然不對。但也有病人過於限制自己的飲食,幾乎什麼都不敢吃,這種情況同樣不合理。飲食的禁忌,主要是因為它們可能幹擾病情。

例如,辣椒、薑、麵食、雞蛋,以及煎炸烤炙的食物,都可能助長內熱,如果有發炎熱症的患者應避免食用;瓜果、梨、柿子等生冷食物,容易損傷脾胃,如果有陰疽的患者不宜食用;雞、鵝、蝦、蟹等海鮮,可能引發皮膚問題,若有皮膚病的患者應避免。除此之外,如果不影響病情的其他食物,例如豬肉、腰花、海參、老鴨、蔬菜等,則不必過度忌口。

特別是在大病初癒,身體氣血雙虛,脾胃功能較弱時,更需要攝取有營養的食物來滋補身體。如果只依賴一些草藥調理,對於健康的人來說都未必足夠,更何況是病人呢?人的生命就靠著血氣維持,如果血氣已經虛弱,卻不加以保護,等到脾胃衰弱,陰虛火旺,出現各種不良反應,病情加重,這是誰的錯呢?這是醫生和病人常見的誤區,我們必須要深入理解。

另外,長期飢餓會傷害精神,吃得過飽則會傷害氣息,常吃冰冷食物會造成消化系統問題,這些都需要懂得保養身體的人自己留意。]

5. 陽癰證治則例

凡患色紅疼痛,根盤寸余者癰也。毒發三、四日,尚未成膿,以抑陽散(通用五十七。)圍患外,內以醒消丸(通用四十七。)熱陳酒送服三錢,其痛即止,夜間得睡,次日患皮起皺,再一服全消。如過四、五日,患將作膿,亦以醒消丸與服,消其四圍腫硬,痛息毒散,此以大變小之法。

有膿之患,頂取咬頭膏(通用六十一。)貼,加以代刀散(通用三十九。)三錢,酒服穿之,或以針刺分許穿之,以洞天膏(通用七十六。)貼,不幾日收功。如患盤數寸者,或居背心、腦後、腰肚、胸、腋、陰囊等險穴處,則用五通丸(通用五十。)三錢,醒消丸三錢,早晚以敗毒湯(通用二。

)輪服,皮皺痛止,再服至愈。倘潰,即用內托散(通用三十八。)醒消丸,亦早晚輪服。

一、初起兼發熱惡寒,肢體拘急者,散消飲(通用十一。)主之。待表證退,再按前法治之。

一、潰後忽見惡寒發熱等表證者,托邪飲(通用十二。)主之,待表退,按前治法。

一、大便乾燥秘澀,雖數日不解,宜潤之,不可下也,潤腸煎(通用十三。)主之。如有表證,只宜解表,表解而里自通,設仍不通,投以潤腸煎。

一、大癰不論已潰未潰,但發熱而不惡寒者,此熱勝血也,敗毒湯加四物湯(通用二十三。)主之。

一、妊婦患癰,不可與醒消丸,以丸內有麝香故也,宜以仙方活命飲(通用一。)去山甲愈之。如即潰餘毒未盡,腫硬不消,治以內托散,去川芎加乳香、沒藥。

一、醒消丸內麝香價貴,如有家貧不能服者,以仙方活命飲代之,然不及醒消丸速效。

白話文:

標題:[陽癰證治則例]

內容:[無論何種紅腫疼痛,周圍直徑超過一英寸的,都屬於癰。若毒發三到四天,還未形成膿包,可用抑陽散敷在患處外圍,內服醒消丸,用熱陳酒送服三錢,疼痛會立即緩解,夜間能安然入睡,次日患處皮膚開始皺縮,再服一次即可完全消退。如果過了四、五天,患處即將化膿,依然可用醒消丸服用,消除四周的腫脹和硬化,疼痛減輕,毒素散去,這是將大問題變小的方法。

對於已有膿包的病竈,可以使用頂咬頭膏貼在患處頂部,再配合使用三錢的代刀散,用酒送服,或者用針刺破膿包,然後貼上洞天膏,不出幾日,病情就會好轉。如果病竈範圍較大,或位於背心、腦後、腰部、腹部、胸部、腋下、陰囊等危險部位,可服用五通丸和醒消丸各三錢,早晚交替服用敗毒湯,等到皮膚皺縮,疼痛停止,再持續服用直至痊癒。一旦潰爛,可使用內託散和醒消丸,早晚交替服用。

  1. 初期伴有發熱、惡寒、肢體拘束急迫症狀的,可使用散消飲治療。等到表證消失後,再按照上述方法繼續治療。

  2. 潰爛後突然出現惡寒發熱等表證的,可用託邪飲治療,等到表證消失,再按照上述治療方法進行。

  3. 大便祕結乾燥,即使多日未排便,應該用潤腸煎潤腸,不宜使用瀉藥,若有表證,只適合解表,表證解除後,裏證自然會通順,如果仍然不通,可以使用潤腸煎。

  4. 不論癰是否已經潰爛,只要發熱但不惡寒的,這是熱氣過盛導致血液失調,可用敗毒湯加上四物湯治療。

  5. 孕婦患有癰,不可以服用醒消丸,因爲丸內含有麝香,應該使用仙方活命飲去除山甲來治療。如果癰已經潰爛,餘毒未盡,腫脹硬化未消,可用內託散治療,但需去掉川芎,加入乳香和沒藥。

  6. 醒消丸內含的麝香價格昂貴,如果有經濟困難無法負擔的,可以用仙方活命飲代替,但是效果不如醒消丸快速有效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