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三 (2)
卷三 (2)
1. 臁瘡
生於兩脛內外臁骨,外臁屬足三陽濕熱下注,外邪搏聚易治。內臁屬足三陰虧損,虛邪纏綿難治。初發先癢後痛,紅腫成片,人參敗毒散加牛膝、木瓜、苡仁主之。熱加酒炒黃柏,癢加防風,痛加乳香、沒藥、破流紫水八味逍遙散加減如前。日久腐爛,膿水淋漓,內熱倦怠,或瘡內出血不止,或瘡色紫黯,日輕夜重,則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酒炒白芍、鹽炒黃柏、兼六味地黃丸服之。外用蔥艾湯洗,夾紙膏貼,以軟帛縛定,三日一易。
一、有年久頑瘡,皮烏黑下陷起肛,臭穢不堪,輕則按後爛腿法,重則按翻花起肛治法。
一、有初起不紅,但漫腫作痛,或硬腫不甚痛,或色黯,肢體畏寒,飲食少思,乃屬脾腎虛敗,須用八味地黃丸及陰疽治法。若誤投攻伐清涼,傷損胃氣,絕其化源,危矣。
夾紙膏
黃蠟(五兩),黃丹(飛),鉛粉(各四兩),輕粉,乳香,沒藥(各五錢),冰片(三分末),麻油(春夏二兩、秋冬三兩)
上、先將蠟油煎五、六沸,下沒、乳末,再二、三沸,下輕粉,隨下丹粉,槐、柳枝攪十餘次,取起冷定後,下冰片攪勻,瓶盛浸水中一宿,出火毒。用時先以苦茶洗瘡,將膏用薄油紙較患處長闊一倍,以膏攤一面,餘一面刺孔數十折束蓋膏,以有孔一面,向患處貼,三日一換,三帖即愈。
又方(存驗。)
制松香(一兩),乳香,沒藥(各五錢),輕粉末(五錢)
上將松香、乳香、沒藥同入銅銚熔化傾水中,候冷取出,加輕粉研末,真麻油調攤油紙上,再用油紙一層,針刺孔數十眼,掩藥上貼之,以軟帛縛定,三日一易。
又方
用修船舊油灰(煅)、熟石膏、煉丹各等分,研極細末,先將豆腐溫水洗淨患處,以麻油調藥敷之極厚,三日一換,無有不愈。
又方
用生過三胎母豬糞,燒灰存性,入生桐油調搽瘡上,神效。
人參敗毒散(通用三。)
加味逍遙散(通用十六。)
補中益氣湯(通用三十。)
六味地黃丸(通用四十三。)
八味地黃丸(通用四十五。)
白話文:
[臁瘡]的問題出現在小腿骨的內外側。外側的問題是由足三陽經的濕熱下行導致,再加上外部病邪的聚集,這種情況比較容易治療。而內側的問題是由足三陰經的損耗導致,虛弱的病邪纏繞,使得病情更難以根治。初期可能先是瘙癢然後轉為疼痛,紅腫蔓延成片狀。可以使用人參敗毒散,再加入牛膝、木瓜、薏仁來治療。如果病情由熱引起,可添加酒炒過的黃柏;如果病情是由瘙癢引起,可添加防風;如果病情是由疼痛引起,可添加乳香、沒藥。如果病情嚴重到流出紫色的液體,則需使用改良版的八味逍遙散。
如果病情長期未好,創口腐爛,膿水不斷,內部有熱感且感到疲憊,或者創口內出血不止,或者創口呈現暗紫色,白天情況較輕晚上則加重,這時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入茯苓、酒炒過的白芍、鹽炒過的黃柏,同時服用六味地黃丸。外用治療上,可以用蔥艾湯清洗,然後貼上夾紙膏,並用柔軟的繃帶固定,每三天換一次。
對於那些長期存在的頑固瘡口,皮膚呈烏黑色,下陷且靠近肛門,散發出難聞的氣味,輕微的可以按照爛腿的療法處理,嚴重的則要按照翻花起肛的療法處理。
對於那些初期並未呈現紅色,只是腫脹伴隨疼痛,或者硬腫但疼痛不顯著,或者皮膚呈現暗色,四肢感到寒冷,食慾不振,這是脾腎虛弱的表現,應該使用八味地黃丸,並遵循陰疽的治療方法。如果錯誤地使用攻擊性的清涼藥物,損傷了胃氣,切斷了身體的生機,那病情就會變得非常危險。
夾紙膏的配方如下:黃蠟五兩,黃丹(飛)和鉛粉各四兩,輕粉,乳香,沒藥各五錢,冰片三分末,麻油(春夏二兩、秋冬三兩)。先將蠟油煎至五、六沸,加入乳香、沒藥,再煎二、三沸,加入輕粉,然後加入黃丹,用槐樹、柳樹的枝條攪拌十幾次,取出冷卻後,加入冰片攪勻,裝入瓶中浸泡在水中一夜,以去除火毒。使用時,先用苦茶清洗瘡口,將膏藥塗抹在比患處長寬一倍的薄油紙上,將有膏藥的一面對準患處貼上,另一面刺幾個孔,用柔軟的繩子固定,每三天換一次,三次即可痊癒。
還有一個配方:松香一兩,乳香,沒藥各五錢,輕粉末五錢。將松香、乳香、沒藥一起放入銅鍋中熔化,倒入水中,待冷卻後取出,加入輕粉研磨成末,用真麻油調和,塗抹在油紙上,再用一層油紙覆蓋,針刺幾個孔,覆蓋在藥物上,用柔軟的繩子固定,每三天換一次。
還有一個配方:使用修船用的舊油灰(煅)、熟石膏、煉丹各等分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先用溫熱的豆腐水清洗患處,再用麻油調和藥物敷在患處,厚度要足夠,每三天換一次,肯定會痊癒。
還有一個配方:使用生過三個胎次的母豬糞,燒成灰,加入生桐油調和,塗抹在瘡口上,效果神奇。
以下是治療臁瘡的一些常用藥方:
- 人參敗毒散
- 加味逍遙散
- 補中益氣湯
- 六味地黃丸
- 八味地黃丸
2. 爛腿
生於小腿,血凝氣滯,男人謂之爛腿,女人謂之裙風。初起或腿上抓破,或生小瘡濕癢,因經熱湯燙洗,或食毒物,或用瘡癤膏貼,爛成一孔,經年累月,腐臭憎人,宜用烏金膏照患孔大小剪如膏藥一方,針刺二、三十眼,取光面貼孔,日煎紫花地丁湯洗孔並洗膏二次。三日毒水流淨,色變紅活,以飛過伏龍肝撒上,仍用前膏貼外收功。
戒多立行走房事發物。凡婦人須待月信之後貼起。
烏金膏
烏鉛(一斤),砒(三錢)
上同入銚熔化,次日鉛面刮下者,名金頂砒,再以鉛溶化澆薄如紙片聽用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小腿部位發生的一種疾病,中醫稱男性患者為「爛腿」,女性患者則為「裙風」。病因主要是血液循環不暢和氣血阻滯,起初可能只是小腿上被抓傷,或者長了小瘡且感到濕癢。若不慎用熱水燙洗,或是食用有毒食物,又或者使用了不當的藥膏,都可能導致傷口惡化,形成一個爛洞,久治不愈,洞口會散發出腐臭味,令人厭惡。
治療方法是使用一種叫做「烏金膏」的藥膏,依照傷口大小剪裁,並在藥膏上刺二、三十個小孔,然後將光滑的一面貼在傷口上。每日煎煮紫花地丁湯來清洗傷口以及藥膏兩次。三天後,傷口的毒素會排出乾淨,肉色開始轉紅,顯得有活力,此時應撒上一些事先準備好的伏龍肝粉,再用之前的烏金膏覆蓋,促進傷口癒合。
患者應避免過度站立、行走,以及進行性行為,同時要遠離可能引發病情的食物。對於女性患者,最好在月經結束後再開始治療。
接下來是「烏金膏」的製作方法:取一斤的烏鉛和三錢的砒霜一同熔化,第二天將鉛表面結晶刮下,這種結晶被稱為「金頂砒」,再將鉛熔化後,傾倒成薄如紙片的形態,備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