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克昌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)

1. 流火

生小腿,紅腫放亮,熱痛如燒,不潰不爛,多在小腿肚之下,時醫惟知以刀鐮血出,或以鱔魚血塗,總無全愈之日,時常發作,復鐮復塗而已。須用礦石灰化於缸內,次日水面上結一層如薄冰者取起,以桐油對調膩厚,每日拂上二、三次,數日全愈不復發。忌食豬肉。

附方(存驗。)

用馬前子磨水敷之,一日數次,其痛止。

又方

用鮮鳳仙花、鮮紫蘇二味洗淨,邊根葉搗爛,放木盆內,以滾水衝入,腳架盆上熏至可洗,以軟帛洗之立愈。十餘年者,不過洗三、四次不發矣。

白話文:

[流火]這病通常發生在小腿部位,會出現紅腫發亮的症狀,感覺像被火燒一樣熱且疼痛,但不會潰爛。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小腿下部。現代醫生可能只會建議割開患處排血,或是用泥鰍的血來塗抹,但這些方法往往無法根治,病情還是會反覆發作,只得不斷重複割血和塗抹的過程。

應該使用礦石灰,將它放入缸內溶解,隔天礦石灰水面上會形成一層像薄冰的物質,將其取出後,再與桐油調和成稠狀,每天塗抹二到三次,幾天後就能完全痊癒且不再復發。在此期間,需避免食用豬肉。

附方(驗證有效。)

也可以用馬錢子研磨成水,敷在患處,一天多次,能止住疼痛。

另一方法

將新鮮鳳仙花和新鮮紫蘇清洗乾淨,連同根和葉一起搗碎,放在木盆內,然後倒入熱水,將腳放在盆上燻蒸,待水溫適宜時,再用柔軟的布料洗拭,立刻就能痊癒。即使有十多年病史的人,只要這樣洗三到四次,就不會再發作了。

2. 腎臟風

腎虛,風邪乘於臁脛,皮膚如癬,搔癢起,久則成膿水淋漓,漸延上股。甚則延及遍身,日輕夜重,眼目暈花,口燥吐痰,腰腿倦怠,發熱盜汗。治法用六味地黃丸補腎水為主,佐以四生散祛風邪,若脾胃虛弱者,兼服補中益氣湯,外以蔥椒湯洗,繡球丸擦之。

四生散

黃耆,獨活,白附子,白蒺藜(等分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用豬腰子一枚批開,入藥末,濕紙包煨熟,空心連腰子細嚼,鹽湯下。

六味地黃丸(通用四十三。)

繡球丸(方見疥瘡下。)

補中益氣湯(通用三十。)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腎臟風的症狀和治療方法。當腎功能衰弱時,風邪就會影響小腿,導致皮膚出現類似癬的症狀,且會有強烈的瘙癢感。長時間下來,傷口會滲出膿水,並逐漸蔓延至大腿,甚至全身。病情在夜晚比白天嚴重,眼睛可能出現視力模糊,口乾且容易咳嗽吐痰,腰部和腿部感到疲憊,還可能伴隨發燒和盜汗的現象。

治療方面,主要使用六味地黃丸來滋補腎臟,同時輔以四生散來驅除風邪。如果脾胃功能也較弱,則建議服用補中益氣湯。此外,外部治療可以使用蔥椒湯來清洗患處,再塗抹繡球丸。

以下是四生散的具體配方:黃耆、獨活、白附子、白蒺藜,這些藥材應等量使用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。取一個豬腰子,剖開後放入藥粉,用濕紙包裹後烤熟,空腹時連同豬腰子一起細嚼吞下,再喝些鹽水。

六味地黃丸和補中益氣湯是常見的藥方,繡球丸的配方可以在治療疥瘡的藥方中找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