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克昌
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~ 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)

1. 鶴膝風

(一名遊膝風,一名鼓槌風。)

初起膝蓋骨內作痛,如風氣一樣。因循日久,膝腫粗大,上下股脛枯細,形似鶴膝,總由足三陰虧損,風寒濕流注之為病也。大防風湯主之。不論已成未成,已潰未潰,但逐日服之可愈。外用白芥子研細粉,白酒釀調塗患處,至愈乃止。此證經久潰爛出水,漸致偏枯,或成漏證及脈大消渴者不治。

人有足脛漸細,足膝漸大,骨中痠痛,身漸瘦弱,此鶴膝風證也。其證有二:一本於水濕之入骨,一本於風濕之入骨。大約水濕之證入骨重難移,風濕之證骨輕可走,至於痠痛則一也,然亦有微別:水濕之痛在一處而不遷,風濕之痛移來移去而無定。二者治法不同,水濕用蒸膝湯,風濕用散膝湯。

又有瀉痢久而成此證者,紅腫作痛成膿,用補中益氣湯。

小兒患鶴膝風,非必為風寒所痹,多因先天所稟,腎氣衰弱,陰寒凝聚於腰膝,現於外可知其內也。用六味丸補腎中之水,加鹿茸補腎中之火,加牛膝引至下部骨節,而壯其擷裹之筋,乃治本之良方也。

蒸膝湯

生黃耆(八兩),金釵石斛(二兩),牛膝(五錢),苡仁(二兩),肉桂(二錢)

水煎兩碗,先服一碗,即擁被而臥,覺身有汗意,再服一碗,兩足如火熱,任其出汗,切不可坐起張風,俟汗出到腳底湧泉之穴,始可去被。一劑病減大半,再劑全愈。

散膝湯

黃耆(五兩),防風(三錢),肉桂(五錢),茯苓(一兩)

水煎服,服後亦擁被臥出汗,汗出愈多,病去愈速。要知邪由汗出,而正自復也。風濕用薏苡防桑湯亦效。

薏苡防桑湯

防風(三錢),桑葉(二兩),陳皮(一錢),補骨脂(二錢),苡仁(一兩)

水煎服,亦必大汗而愈,只消一劑也。

白芷膏(存驗。)

用鮮白芷酒煎至成膏,瓷瓶收貯,每日取膏二錢,陳酒送服。再取二、三錢塗患處,至愈乃至。此乃《全生集》專治鶴膝風之方也。按鶴膝病多由氣血虛餒,不能充灌經髓,外邪乘而痹之。治宜溫補血氣為主,兼去其邪,自無不愈。白芷膏祛邪通經固妙,而於扶虛溉枯之功無有也,故必以大防風湯為主,而兼服白芷膏為盡善之法。

大防風湯(通用三十五。)

補中益氣湯(通用三十。)

六味地黃丸(通用四十三。)

白話文:

標題:[鶴膝風]

內容:(也被稱為遊膝風,或是鼓槌風。)

在疾病初期,膝蓋內部會感到疼痛,類似風氣侵襲的感覺。若病情拖延日久,膝關節會變得腫脹且粗大,大腿和小腿卻相對萎縮,形狀猶如鶴的膝蓋,這主要是因為足三陰經絡損傷,風、寒、濕三邪滲透進入身體造成的。大防風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。無論病情是否已經嚴重,是否已經形成潰瘍,只要每天服用,便可以痊癒。另外,可以將白芥子磨成細粉,用米酒調和塗抹於患處,直到康復才停止。如果病情持續,導致潰爛並滲出液體,最終可能導致半身不遂,或者形成瘻管,以及出現大脈搏和消渴症狀,這種情況下治療效果不佳。

有些人小腿會慢慢變細,膝關節卻逐漸增大,骨頭裡會感到痠痛,身體也逐漸消瘦,這是鶴膝風的症狀。這種病症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由於水濕侵入骨頭,另一種是由於風濕侵入骨頭。大約來說,水濕侵入骨頭的病情更為嚴重,難以根治,風濕侵入骨頭的病情則較輕,容易蔓延。然而,兩種病情都會引起痠痛,不過還是有些許差異:水濕的疼痛通常固定在同一個地方,風濕的疼痛則會隨時間轉移,沒有固定的部位。兩者的治療方式不同,水濕使用蒸膝湯,風濕使用散膝湯。

此外,長期瀉痢也可能導致這種症狀,表現為紅腫疼痛,形成膿包,這時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。

兒童患有鶴膝風,不一定是由風寒引起的,更多的是由於先天性因素,腎氣衰弱,陰寒凝結在腰部和膝蓋,從外表就能看出內在問題。可以使用六味丸來滋補腎臟中的水分,加入鹿茸來滋補腎臟中的火氣,再加入牛膝將藥力導向下半身的骨骼和關節,以增強肌肉的力量,這是治療根本的有效方案。

蒸膝湯

配方:生黃耆(八兩),金釵石斛(二兩),牛膝(五錢),苡仁(二兩),肉桂(二錢)

用法:用水煎煮成兩碗,先服用一碗,然後蓋上被子躺下,當感到身體開始出汗時,再服用第二碗。雙腳會感到火熱,任由汗液排出,千萬不要坐起來吹風,等到汗液流到腳底的湧泉穴,纔可以把被子拿開。服用一次後,病情可以減輕大半,再次服用後可以完全康復。

散膝湯

配方:黃耆(五兩),防風(三錢),肉桂(五錢),茯苓(一兩)

用法:用水煎煮後服用,服用後同樣要蓋上被子躺下,讓身體出汗,汗出得越多,病情恢復越快。要知道邪氣會隨著汗水排出,而正氣自然恢復。風濕也可以使用薏苡防桑湯,同樣有效。

薏苡防桑湯

配方:防風(三錢),桑葉(二兩),陳皮(一錢),補骨脂(二錢),苡仁(一兩)

用法:用水煎煮後服用,必須要大汗淋漓才能康復,只需要服用一次即可。

白芷膏(保存以備不時之需。)

將新鮮白芷用酒煎煮至成膏,儲存在瓷瓶中,每天取二錢的膏體,用老酒送服。再取二、三錢塗抹於患處,直到康復為止。這是《全生集》中專門用於治療鶴膝風的方子。根據鶴膝病的成因,通常是因為氣血虛弱,無法充分灌注經絡和骨髓,導致外邪乘虛而入,造成痹症。因此,治療應該以溫補氣血為主,同時去除邪氣,這樣才能達到痊癒的效果。白芷膏能夠祛邪通經,確實很妙,但在扶助虛弱、滋潤乾燥方面卻有所不足,因此,應以大防風湯為主,同時輔以白芷膏,纔是最完善的治療方法。

大防風湯(通用三十五。)

補中益氣湯(通用三十。)

六味地黃丸(通用四十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