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痘治理辨》~ 痘治理辨 (5)
痘治理辨 (5)
1. 四、諸熱失治變為瘡疹
錢氏曰:一大王瘡疹,錢留抱龍丸三服,又招李醫以藥下之,其疹稠密。錢見驚曰,若非轉下,則為逆病。(恐是原無大熱,不應疹出稠密,若因轉下,則脾胃氣虛,不能運行其熱,故熱鬱而疹發稠密也。)王曰,李已下之。錢曰,瘡疹始出,未有他症,不可下也,但用平和藥,頻與乳食,勿傷風冷可也。
如瘡疹三日不出,或出不快已,則微發之;(指身熱不退兼疹不出言。)微發不出,即加藥;(如升麻葛根湯發之,不出,即用分兩加重。)加藥不退,即大發之。(加藥身熱不退,再用麻黃、黃芩等而大發之。)如大發後,身涼脈平無症者,乃瘡本稀,不可更發也。有大熱,則當利小便;(大發之後,尚有大熱,則利小便。
)小熱者,當解毒。若出快,勿發勿下,止用抱龍丸治之。瘡痂若起,能食者,大黃丸下之,(指熱尚在言。)一二行即止。今先下一日,瘡疹未能出盡而稠密甚,則難治也。縱得安,其病有三:一疥,二癰,三目赤。經三日黑陷,錢曰:幸不發寒而病未困也。遂用百祥丸,以牛李膏為助,各一大服,至五日瘡復紅活,七日而愈。
蓋黑者歸腎也,腎旺勝脾,土不剋水,故脾虛寒戰,(腎旺也。)則難治。所用百祥丸以瀉膀胱之府,府若不實,藏自不盛也。不瀉腎者,腎主虛不受瀉,故二服不效,則加寒而死。
機按:黑陷,初由誤下所致。後復用下法者,正如傷寒下早,邪入於府,復用下法之類也。
白話文:
錢氏說:大王患了瘡疹,我給他服用了三劑抱龍丸,又請李醫生用藥物瀉下,結果疹子長得很密集。我當時很驚訝,心想,如果不是因為瀉下,就不會出現這種逆向的病症。(我懷疑他原本沒有很大的熱邪,不應該長出這麼密集的疹子,如果因為瀉下,那就是脾胃氣虛,不能運轉體內的熱邪,所以熱邪鬱積而疹子發得密集。)大王說,李醫生已經瀉下過了。我說,瘡疹剛開始出現,還沒出現其他症狀,不可以瀉下,只要用平和的藥物,多給他喝些乳汁,注意不要受風寒就可以了。
如果瘡疹三天還不出現,或者出現得不好,就要稍微促進疹子的發出;(指身體發熱不退,而且疹子出不來的情況。)如果稍微促進還出不來,就加大藥量;(比如用升麻葛根湯促進疹子發出,如果還不行,就增加藥量。)加大藥量後體溫還是不退,就要大力促進疹子的發出。(加大藥量後,體溫仍然不退,就要用麻黃、黃芩等藥大力促進。)如果大力促進後,身體涼爽,脈象平和,沒有其他症狀,那就是瘡疹本身就少,不應該再強行促進了。如果有很大的熱邪,就要利小便;(大力促進後,如果還有很大的熱邪,就要利小便。)如果熱邪不多,就要解毒。如果疹子出得順利,就不要強行促進或瀉下,只用抱龍丸治療就可以了。如果瘡痂已經形成,病人又能吃東西,就用大黃丸瀉下,(指體內還有熱邪。)瀉下一次或兩次就行了。這次因為先瀉下了一天,瘡疹還沒完全長出來就已經很密集了,所以很難治療。即使病情穩定下來,也可能留下三種後遺症:一是疥瘡,二是癰疽,三是目赤。
疹子出現三天後發黑凹陷,我說:幸好沒有發寒,病情也沒有很嚴重。於是就用百祥丸,輔以牛李膏,各服用一大劑,到第五天,瘡疹重新紅潤,第七天就好了。
之所以發黑,是因為歸於腎臟,腎氣旺盛勝過脾臟,土克不住水,所以脾臟虛弱而發冷,(腎氣旺盛。)這樣就難以治療。我用百祥丸來瀉膀胱,膀胱如果不足,臟腑就不會充盈。不瀉腎臟是因為腎主虛弱,受不住瀉下,所以服用兩劑沒效,就會加重病情而導致死亡。
我的分析:疹子發黑凹陷,一開始是誤用瀉下造成的。後來又用瀉下方法,就像傷寒初期就瀉下,邪氣入侵臟腑,又用瀉下方法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