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痘治理辨》~ 痘治理辨 (4)
痘治理辨 (4)
1. 四、諸熱失治變為瘡疹
況血本有形之餘物,亦母形之餘,何由含兒之口嚥下入腎,藏畜至一歲及六七歲而後始發為毒?且初生兒未經變蒸,一塊氣血,天一生水,故始生三十二日一變生癸,又三十二日一變生壬,凡六十四日氣血始通,表裡配合,足少陰、太陽二經始能用事,其胎血又豈能久留於腹,傳入於腎經哉?誠為不通之說。
又曰:淫者,欲之溢也;火者,欲之極也。夫自男女交媾,恣情肆欲,火熾淫生,縱其烈熾,火毒已遺於精血間矣!精血成孕,藏府、皮毛、筋骨,要皆此火之突然,寧不因時隨勢而發?故曰:痘之所在,皆淫火之所在也。
(又曰男女一陰一陽,各盡其道,乃得乾坤之理而成其孕,則不失天地生物之節,豈有淫火於骨肉哉?豈由食母之穢液哉?又豈藥之所能潛消哉?)男子陽盛,淫火起於氣;女子陰盛,淫火動於血。氣盛而稠者,陽毒也;血盛而稠者,陰毒也。陽毒易治,陰毒難理。於此可見,淫火遺患之不細矣!
錢氏曰:瘡疹乃五藏毒。若出歸一證,則肝水泡、肺膿泡、心班、脾疹,惟腎不食穢毒而無瘡毒。
寅卯辰時潮熱,屬肝,當出水泡。(肝之液為淚,淚出如水,其色微青而小。)巳午未時潮熱,屬心,當出班瘡。(色赤而小,以心主血。)申酉戌時潮熱,屬肺,當出膿泡。(肺之液為涕,涕濁如膿,其色微白而大。)亥子丑時潮熱,當出疹子。(色赤黃而淡,以脾裹血。)獨腎無瘡。
辨曰:痘毒出於五藏,而非獨一藏。前人言五藏各主一色,斯言謬矣!然五色固有之,而又不載各藏,治法但用辛熱解毒發散之劑,若此不過攻毒動氣之術耳!痘果可以如此一例治之哉?須察形色之淺深,辨邪正之善惡,治必固真氣以勝其毒,斯為可也。予曾試驗無失。如此者,豈有顛沛之理哉?
機按:水泡,今俗謂之水疥。膿泡,今俗謂之膿疥。疹者,今俗謂之胎麻。每兒常發三、五次,必待痘後乃止。班者,如蚊蚤所齧紅痕也,亦有發丹熛者。此皆兒所常患也。若痘,則始出皆血泡,血泡變膿泡,濃泡結痂疕而愈。未嘗見其備見四症,而後歸於一症也。
錢氏曰:瘡疹初欲出時,五藏皆見病證,先呵欠頓悶,肝也;時發驚搐,心也;手足冷,多睡,乍涼乍熱,脾也;面赤、痰嗽、噴嚏,肺也;惟腎在下,不受穢濁,獨無其症。腎之平候,耳與尻(尾骶骨。)俱冷也。耳、尻屬腎、屬水,又居臍下,若瘡黑陷,耳、尻反熱,乃變壞歸腎,其症為逆。
辨曰:痘出則各經俱動,豈有腎不相干?錢氏、陳氏所論變黑歸腎,此皆過於理也。使能究之,又何致血載毒逆經而出之理?此以保元湯加芎、桂補提其氣,氣旺則諸毒自發,黑者亦將轉而為黃,此乃王道之大也!於嘗留心於此,屢試屢驗,世醫不明其理,竟用峻利致使氣血愈虧,反因治而難救矣!
白話文:
四、諸熱失治變為瘡疹
某些人認為,胎兒在母體內的殘餘物質,為何會在孩子一歲或六七歲後才發作成為瘡疹?新生兒尚未經歷臟腑功能的完善,初生三十二日氣血一變,再過三十二日氣血再變,直到六十四日氣血才完全貫通,表裡相應,足少陰、太陽二經才能發揮作用。胎兒的血液怎麼可能長時間留在腹中,再傳入腎經呢?這種說法根本不通。
又說:淫,是指縱慾過度;火,是指慾望達到極致。男女交合,縱情恣慾,火毒便會遺留在精血之中。精血孕育胎兒,臟腑、皮膚、筋骨都受到這種火毒的影響,怎麼可能不隨著時間和情況發作呢?所以說,痘瘡出現的地方,都是淫火所在之處。
(也有人說,男女陰陽調和,各盡其道,才能符合天地之理而孕育生命,這樣就不會違背天地生養的規律,又哪來的淫火在骨肉之中呢?又怎會是因為食用了母親的污穢之物呢?更不是藥物所能潛在消滅的。)男子陽氣盛,淫火由氣而起;女子陰氣盛,淫火由血而動。氣盛而濃稠的,是陽毒;血盛而濃稠的,是陰毒。陽毒容易治療,陰毒難以處理。由此可見,淫火遺留的禍患不可小覷!
錢氏說:瘡疹是五臟之毒。如果疹子歸於一證,則肝臟會出水泡、肺臟會出膿泡、心臟會出斑點、脾臟會出疹子,只有腎臟不會受污穢之毒的影響而沒有瘡毒。
寅卯辰時(凌晨3點到9點)潮熱,屬於肝經,會出現水泡。(肝液如淚,水泡顏色微青而小。)巳午未時(上午9點到下午3點)潮熱,屬於心經,會出現斑點。(顏色赤紅而小,因心主血。)申酉戌時(下午3點到晚上9點)潮熱,屬於肺經,會出現膿泡。(肺液如涕,膿泡顏色微白而大。)亥子丑時(晚上9點到凌晨3點)潮熱,會出現疹子。(顏色赤黃而淡,因脾主運血。)唯獨腎經沒有瘡毒。
辨析:痘毒來自五臟,而非單獨一個臟腑。前人說五臟各主一種顏色,這種說法是錯誤的!雖然五臟各有其顏色,但並沒有詳細記載各臟腑對應的瘡疹症狀。治療方法僅用辛熱解毒發散的藥物,這不過是攻毒動氣的方法而已!痘瘡真的可以用同一種方法治療嗎?必須觀察疹子的深淺顏色,辨別邪正的輕重,治療一定要固護真氣以克服毒邪,這樣才是正確的。我曾經多次試驗,從未失誤。這樣治療,又怎麼會有反复的情況呢?
機要說明:水泡,現在俗稱水疥;膿泡,現在俗稱膿疥;疹子,現在俗稱胎麻。嬰兒常發作三五次,必須等到出過痘疹後才會停止。斑點,如同蚊蟲叮咬的紅痕,也有些會發成丹毒。這些都是嬰兒常患的疾病。如果是痘瘡,一開始都是血泡,血泡變成膿泡,膿泡結痂癒合而痊癒。從未見過四種症狀都出現,然後再歸於一種症狀的情況。
錢氏說:瘡疹初起時,五臟都會出現病症:先呵欠、胸悶,是肝;時而驚搐,是心;手腳冰冷、嗜睡、忽冷忽熱,是脾;面紅、咳嗽、噴嚏,是肺;只有腎臟在下,不受污濁,獨無其症。腎臟正常的表現是耳朵和臀部(尾骶骨)都冰冷。耳朵和臀部屬腎屬水,又位於臍下,如果瘡疹顏色黑陷,耳朵和臀部反而發熱,那就是病情惡化,歸於腎臟,這種症狀是逆轉的。
辨析:痘瘡出現時,各經脈都會活動,怎麼可能與腎臟無關呢?錢氏、陳氏所說的變黑歸腎,都過於片面了!如果能深入研究,又何至於說血帶著毒逆行經脈而出呢?這時應該使用保元湯加芎藭、桂枝來提升元氣,氣旺則諸毒自然會發散出來,黑色的也會轉變成黃色,這是治療痘瘡的正道!我曾經多次專注於此,屢試屢驗,世上的醫生不明白這個道理,竟用峻猛的藥物,導致氣血更加虧損,反而因治療而難以救治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