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痘治理辨》~ 痘治附方 (10)
痘治附方 (10)
1. 痘治附方
此有其毒,則用其藥,固無不效。設或痘瘡黑靨,里無腹脹喘急,譫語昏困,大便如常或反利,則此藥不可用矣!常言對症用藥是也。一士夫子弟八歲患痘黑靨,診其胃脈太弱。言平時胃弱不能進食,今痘黑靨,醫用升麻湯、羌活散,藏府日夜數次米穀不化,後用溫藏府藥,更不止而卒。故下藥先審病之虛實、寒熱,豈可見黑靨一概便投涼劑,寧不誤人!
七十四、黑痘湯,治瘡,痘未作膿,心膈躁,睡不安。用黑豆煮汁,徐徐溫服之。
七十五、透肌散,治症與三十三化毒湯同。
七十六、黃連散,治痘瘡,毒氣上衝口舌,並下部有瘡而熱者。黃連(一兩,去毛),為末,每服一錢,水一盞,煎至五分,去滓,服無時。量大小、虛實與服。痘瘡初發,亦宜服之。
七十七、通關散,治班瘡水痘,心悶煩躁、發渴、小便赤澀、口舌生瘡,通心經,利小便。山梔子、大黃(炒各一分),木通、瞿麥、甘草(炙)、,車前子(炒),茯苓、人參、滑石(各三分),萹蓄(半兩),為細末,每服一字。二、三歲者,水半盞,燈心煎至三分。稟受弱者,五苓散、導赤散、人參白朮散亦得。
七十八、紫雪,治大人、小兒一切熱毒,胃熱發班,消痘、疱麩疹,及傷寒胃熱發班,並驚癇涎厥,走馬急疳,熱疳,黃瘦,喉痹,及瘡痘毒攻咽喉,水令不下。黃金(一百兩),寒水石、石膏(各三斤),犀角、羚羊角(各兩),玄參(一斤),沉香、木香、丁香、甘草(兩),升麻(六兩),用水五斗,煮金至三斗,去金,入諸藥再煎至一斗,濾去柤,投好芒硝二斤半,微火煎,柳篦不住手攪。候微凝,入盆中,更入硃砂、麝香末各三兩,急攪,候凝,冷貯密器中,勿令見風。每服一錢,溫水化下。小兒半錢或一字。咽喉危急,捻少許乾嚥之。
七十九、竹葉湯,治痘疹不惡寒,但煩躁,小便赤澀,多渴,成赤班點者,宜此與犀角散。石膏(四兩),知母(二餞),麥門冬(去心),甘草(炙,各一兩),為粗末,每服抄二錢,水一盞,竹葉一握,煎至半盞,去柤,溫服,無時。
八十、導赤散,治痘疹心經蘊熱,睡臥不寧,煩躁,小便不利,面赤多渴。貪乳者,渴也。人參、木通、麥門冬(去心),生地黃、甘草(炙,等分),為粗末,每服抄二錢,水一小盞,煎至半盞,去柤,溫服,無時。
八十一、救生散,治膿疱惡候,危困陷下,黑陷。此藥治熱毒倒入藏府者,不得已用之。獖豬血(臘月以新磁瓶盛掛,當風陰乾)場,馬牙硝(各一兩),硃砂、牛黃、片腦、麝香(各一錢),同研極細,每服一字,新汲水調下。大便下惡物,瘡轉紅色為度。不過再服,神驗。
白話文:
痘治附方
痘瘡治療的藥效取決於藥物與病症是否相符,若能對症下藥,效果必定顯著。但如果痘瘡出現黑色斑點,內裡卻沒有腹脹、呼吸急促、神志不清、嗜睡等症狀,大便正常或反而通暢,那麼就不能使用此藥。這正如俗話所說,對症下藥才是關鍵。曾經有一位官員的兒子,八歲患上痘瘡伴有黑色斑點,診斷其胃脈極虛弱,平時胃弱難以進食,而今痘瘡加劇,醫生使用升麻湯、羌活散治療,結果導致其臟腑日夜多次消化不良,之後改用溫補臟腑的藥物,病情仍未好轉,最終不幸身亡。所以,用藥前必須先仔細辨別病情的虛實、寒熱,怎能見到黑色斑點就一概使用寒涼藥物呢?豈不是誤人子弟!
七十四、黑豆湯:治療痘瘡,痘疹尚未化膿,心煩意燥,睡眠不安。將黑豆煮成汁,溫溫服下。
七十五、透肌散:治療症狀與第三十三方化毒湯相同。
七十六、黃連散:治療痘瘡毒氣上攻口舌,以及下體有瘡瘍伴有發熱的症狀。黃連(一兩,去毛)研末,每次服用一錢,加水一盞,煎至五分,去渣,隨時服用。用量需根據病情輕重、虛實來調整。痘瘡初發時,也可服用。
七十七、通關散:治療麻疹水痘,心悶煩躁、口渴、小便短赤澀痛、口舌生瘡,具有通利心經、利尿的作用。山梔子、大黃(炒,各一分),木通、瞿麥、甘草(炙)、車前子(炒)、茯苓、人參、滑石(各三分),萹蓄(半兩),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。兩三歲的兒童,用半盞水,以燈芯草煎至三分。體質虛弱者,也可服用五苓散、導赤散、人參白朮散。
七十八、紫雪丹:治療大人小孩各種熱毒,胃熱發疹,消退痘瘡、疱疹,以及傷寒引起胃熱發疹,並伴有驚癇、涎流、厥逆、急疳、熱疳、黃瘦、喉痹,以及瘡痘毒邪侵犯咽喉,導致吞嚥困難。黃金(一百兩),寒水石、石膏(各三斤),犀角、羚羊角(各兩),玄參(一斤),沉香、木香、丁香、甘草(各兩),升麻(六兩),加水五斗,煮金至三斗,取出黃金,加入其它藥材再煎至一斗,過濾去渣,加入精製芒硝二斤半,小火慢煎,不停攪拌。待略微凝固,倒入盆中,再加入硃砂、麝香末各三兩,快速攪拌,待凝固後,冷藏於密閉容器中,避免見風。每次服用一錢,溫水送服。小孩服用半錢或一錢。咽喉危急時,可取少量乾粉吞服。
七十九、竹葉湯:治療痘疹不惡寒,但煩躁,小便短赤澀痛,口渴,出現紅色斑點者,宜與犀角散合用。石膏(四兩),知母(二錢),麥門冬(去心),甘草(炙,各一兩),研成粗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水一盞,竹葉一把,煎至半盞,去渣,溫服,隨時服用。
八十、導赤散:治療痘疹心經蘊熱,睡臥不安,煩躁,小便不利,面紅口渴。嬰幼兒貪吃奶水也是口渴的表現。人參、木通、麥門冬(去心),生地黃、甘草(炙,等分),研成粗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水一盞,煎至半盞,去渣,溫服,隨時服用。
八十一、救生散:治療膿疱惡化,危急重症,痘瘡黑陷。此藥用於治療熱毒入侵臟腑的危急情況,不得已時才使用。臘月用新的瓷瓶盛裝豬血(豬血需陰乾),馬牙硝(各一兩),硃砂、牛黃、冰片、麝香(各一錢),研磨至極細,每次服用一錢,用新鮮井水調服。大便排出惡物,痘瘡轉為紅色即可。一般不超過二次服用,效果神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