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痘治理辨》~ 痘治附方 (6)
痘治附方 (6)
1. 痘治附方
三十六、如聖湯,治瘡痘毒攻,咽喉腫痛。桔梗(炒),甘草(炙),牛蒡子(各一兩),麥門冬(去心半兩),為細末,每服二錢。沸湯點,細細呷服,入竹葉煎尤妙。
三十七、蟬退甘草湯,發痘疹。大蟬退(二十一個去尖)、甘草(一錢半),用水半碗煎至一小盞,旋服之,已驗。
三十八、紫草枳殼湯,治瘡出不快倒靨。紫草、木通、甘草(炙)、枳殼(麩炒等分),為粗末,每服二錢,水一小盞,煎至半盞,去滓溫服。大抵壅瘀則榮衛不行,令出不快則倒靨。用枳殼寬腸;木通利小便;紫草滑竅。治蘊蓄邪氣,皆令易出,大小便秘澀者,無不可用。
三十九、當歸散,初濕瘡痘,便驚狂,身熱,汗出,不增寒,不惡風,脈洪數者當下之。痘未發前宜服。當歸(一兩),甘草(炙,二錢),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中盞,豆豉十粒,煎至半盞,去滓,量兒大小服,以利為度,逐日冷,吃甘草汁。三歲已下、一歲已上加減服之。
四十、快毒丹,瘡疹氣勻則出快。蓋血與氣相隨,內有邪熱則血妄行,使氣不勻,宜服。瘡出亦可服。牽牛(黑者,略炒),木香(各一分),肉豆蔻(半兩),青皮(一兩,半生半熟),搗羅細末,滴水,丸如黍米大,每服七粒或十粒,濃煎紫草蔥白湯下,乳前服,量大小加減。
四十一、胡荽酒,治瘡已發、未發。蓋心主瘡瘍,主煩躁,主驚悸,主痛癢。胡荽味辛,能通心竅,而通之則瘡易出。若大便利者,紫草、胡荽皆未可用。紫草性寒,胡荽利大腸故也。宜先溫藏府如常,痘疹未退可用。胡荽(三兩)細切,以酒二大盞煎沸,沃胡葵,以物合定,不令泄氣。候冷去滓,從頂、面頰、眼目、背膂、兩腳、胸腹微微塗之,令遍,惟面勿塗。錢氏用好酒二盞煎一兩,沸入胡荽四兩再煎。又云:病人左右、上下常令有胡荽氣,令闢汗氣、惡氣及外人穢觸,使瘡痘出快。既不可受風冷,然亦不可臃遏,常令衣服得中。
四十二、葡萄酒,葡萄甘平,利小便。取穗,出快之義。研酒飲之。
四十三、辟惡氣,痘疹未出之間,房中宜燒蒼朮、豬甲二物,以辟惡氣。父母宜戒色欲,令人守門,勿使外人入房。觸犯則痘難出,或觸犯而病上喘。面青黃者猶輕,因此犯而死者不少。
四十四、燒乳香,瘡痘正發,忌諸臭穢惡氣,以逆榮衛,恐陷伏倒靨也。房中常燒乳,香不絕,可去惡氣。
四十五、黃土散,痘瘡已出,不可發表,表虛更增班爛。若發膿痛甚者,用乾淨黃土,羅為細末傅之,仍數數食蜜為妙。
四十六、芒硝豬膽汁,治瘡班爛。因表太過,一手一足、面腦腹背各為一片,瘡相似,令人不忍觀之。用芒硝、豬膽汁調塗瘡上,勿令動觸,直候疕落。有瘡濃汁不通,臥席宜麥麩簟,臥將息為妙。
白話文:
痘治附方
三十六、如聖湯:治療瘡痘毒邪侵犯,咽喉腫痛。用炒過的桔梗、炙過的甘草、牛蒡子(各一兩)、去心麥門冬(半兩),研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沸水沖服,慢慢飲下,加入竹葉煎煮效果更佳。
三十七、蟬退甘草湯:治療痘疹發出。用去尖的大蟬退(二十一個)、甘草(一錢半),加半碗水煎至一小盞,趁熱服用,驗效。
三十八、紫草枳殼湯:治療瘡瘍不容易排出,導致凹陷。用紫草、木通、炙過的甘草、麩炒過的枳殼(等分),研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加一小盞水煎至半盞,去渣溫服。瘡瘍不易排出多因氣血瘀滯,導致經絡運行不暢。本方用枳殼通便,木通利尿,紫草活血化瘀,以利於邪氣排出。大小便不通者皆可服用。
三十九、當歸散:治療初期濕瘡痘疹,伴隨驚狂、身熱、汗出,不畏寒,不惡風,脈象洪數者,需服用此方瀉火。痘疹未發前宜服用。用當歸(一兩)、炙過的甘草(二錢),研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加半盞水,再加豆豉十粒同煎至半盞,去渣,依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劑量,以通便為度,每日服用,並飲用甘草汁。三歲以下、一歲以上兒童需酌量加減劑量。
四十、快毒丹:治療瘡疹氣血運行順暢,利於痘疹迅速排出。因為氣血相依,體內邪熱會導致血液運行失常,氣血失調,故需服用此方。痘疹已發亦可服用。用黑牽牛子(略炒)、木香(各一分)、肉豆蔻(半兩)、青皮(一兩,半生半熟),搗碎研成細末,加水調成黍米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七粒或十粒,用濃煎紫草蔥白湯送服,哺乳期婦女可服用,劑量需依據年齡大小調整。
四十一、胡荽酒:治療痘疹已發或未發。因為心主血脈,痘疹發出易伴隨煩躁、驚悸、疼痛瘙癢等症狀。胡荽辛溫,能通心竅,有利於痘疹排出。但若大便溏瀉者,則不宜使用紫草、胡荽,因紫草性寒,胡荽通便之故。需先溫補臟腑,痘疹未退前可用。用胡荽(三兩)切碎,加二大盞酒煎沸,加入胡葵,密封防止散氣,待冷卻後去渣,塗抹於頭頂、面頰(面部除外)、眼目、背部、雙腳、胸腹等處,使之遍佈全身。錢氏用好酒二盞煎一兩胡荽,沸後再加入四兩胡荽煎煮。並說:病人周身需常有胡荽氣味,可避免汗氣、惡氣及外界污穢之氣侵犯,使痘疹迅速排出。既要避免風寒,又要避免過於包裹,衣著需適宜。
四十二、葡萄酒:葡萄甘平,利尿,有助於痘疹迅速排出。將葡萄搗碎,榨汁飲用。
四十三、辟惡氣:痘疹未出期間,室內宜焚燒蒼朮、豬牙皂以避邪氣。父母應戒房事,並安排人看守房門,避免外人進入。若受外邪侵犯,則痘疹難以排出,或導致上喘,面青黃者尚輕,嚴重者可致死。
四十四、燒乳香:痘疹發出期間,應避免一切臭穢惡氣,以免阻礙氣血運行,導致痘疹內陷或凹陷。室內可常燒乳香,以去除惡氣。
四十五、黃土散:痘疹已出,不宜發汗,因表虛則更容易潰爛。若膿腫疼痛嚴重,可用乾淨黃土研成細末敷於患處,並經常服用蜂蜜。
四十六、芒硝豬膽汁:治療痘疹潰爛。因發汗過度,可出現手足、面部、腹部、背部等處出現一片片相似的瘡瘍,令人觸目驚心。用芒硝、豬膽汁調和塗於患處,避免觸碰,待痘痂自行脫落。若瘡瘍膿液不通,臥床時宜用麥麩墊子,臥床休息為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