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機

《痘治理辨》~ 痘治附方 (4)

回本書目錄

痘治附方 (4)

1. 痘治附方

二十、紅綿散(一名天麻散。)天麻,荊芥(各一分),麻黃(去節),甘草(炙,各二錢),全蠍(七個全者),為末,每服一錢。水半盞,薄荷二葉,酒四五滴,煎二三沸,帶熱服之。如疹未出,再進一服,相次又進一服。若是傷風,服亦不妨。大抵身有大熱,面赤氣粗,無汗,為表未解也,可服之。此藥以天麻、麻黃為主治,有汗不得服麻黃,腠理已開不宜便發汗也。若有汗而熱者,則惺惺散為和解之藥。故仲景論表症,有發汗者,有和解者,有調和榮衛者。今有汗而熱,則和解為宜。如虛而熱者,則宜調榮衛,如和中散之類是也。此藥荊芥主寒熱、鼠瘻、瘰癧、生瘡,下瘀血;天麻治諸毒惡氣、皮膚壅滿、熱毒癰腫;全蠍治諸風癮疹、筋脈諸風、小兒驚風。其荊芥、天麻、全蠍皆性平,治瘡理血,故宜於瘡痘也。

二十一、五積散,治傷寒寒疫、內傷生冷者。瘡痘本蘊熱毒,小兒熱盛,渴則飲冷,熱則當風,致被風寒所伏,寒熱相搏,面青發熱,心煩,自利,宜此散。其內外寒毒,然後熱氣上行,或汗,或瘡痘,或癮疹,皆愈矣!方見寒門。

二十二、麻黃湯,主瘡疹煩喘甚者。麻黃(去節),杏仁(去皮尖),甘草,桑白皮(蜜炙),上銼為散,每藥一錢,用水七分盞,同煎至四分盞,去柤,溫服。若脈數、熱未退者,入竹瀝少許。咽喉痛或嗽者,煎熟,入麝香少許服。

二十三、紫草飲子,治小兒瘡疹三四日隱隱在肌膚而未出,及瘡出遲。蓋紫草通水道,去心腹邪氣,內除積熱,又能利竅,使瘡易出。紫草(二兩)細銼,以百沸湯一大盞沃,以物合定,勿令泄氣,量兒大小,溫溫服,雖瘡出亦輕。

二十四、發灰飲,治班瘡豌豆。古方以亂髮治下腫、骨疽、小兒熱瘡、痰熱、諸般血病。發木血之餘,今治諸血症,從其類也。頭髮燒灰存性,飲調服之。

二十五、牛蒡甘草散,治麻痘初作,服此則稀。牛蒡子(麩炒,一兩),甘草(炙,一錢),為細末,每服一字或二字,胡荽煎湯調服,無時。

二十六、兔肉醬,用臘月兔肉作醬食,去痘瘡。兔肉平寒涼血故也。兼臘兔毛煎湯洗痘瘡,及兔毛傅良。兔腦主凍瘡,兔骨醋磨傅久疥,兔毛灰主炙瘡。兔頭皮主鬼疰毒氣在皮膚如針刺者,又主鼠瘻。已上兔之所主,皆治皮膚瘡瘍。蓋兔肉多食,令人色痿,損陽事,絕血脈,此亦涼血散熱故也。

二十七、安班散,此為涼血解毒、生肌、寬腸、導熱、利小便、快膈藥也。瘡痘有熱無寒者,可服之。升麻、赤茯苓、羌活、黃耆、人參、桔梗(炒)、枳殼(麩炒)、甘草(各等分),為細末,每服一錢。水七分盞,紫草、薄荷少許,同煎至四分盞,溫服。量兒大小增減。

白話文:

痘治附方

二十、紅綿散(一名天麻散):將天麻、荊芥各一錢,麻黃(去節)、炙甘草各二錢,全蠍七個(完整的)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半杯水,加薄荷葉兩片、酒四五滴,煎煮二三沸,趁熱服用。若疹子未出,可再服用一劑,如此類推。即使是傷風感冒,服用此藥也沒有妨礙。總之,如果身體發熱、面紅氣粗、無汗,這是表症未解,可以服用此藥。此藥以天麻、麻黃為主,如果已經出汗就不可服用麻黃,因為皮膚腠理已開,不宜再發汗。如果出汗但仍發熱,則應服用像惺惺散這樣的和解藥。所以傷寒論中論述表症,有發汗法、和解法、調和榮衛法。現若出汗而仍發熱,則宜用和解法。如果虛熱,則宜調和榮衛,例如和中散之類。此方中荊芥主治寒熱、鼠瘻、瘰癧、瘡瘍,能下瘀血;天麻治療各種毒邪惡氣、皮膚壅塞、熱毒癰腫;全蠍治療各種風疹、筋脈疼痛、小兒驚風。荊芥、天麻、全蠍都屬性平,具有治療瘡瘍、理血的功效,故適用於瘡痘。

二十一、五積散:治療傷寒寒疫、內傷生冷引起的瘡痘。瘡痘本是蘊積熱毒,小兒熱盛,口渴飲冷,發熱又當風,導致風寒伏邪,寒熱相搏,出現面青發熱、心煩、腹瀉等症狀,宜服用此散。其能驅除內外寒毒,然後熱氣上行,或出汗,或瘡痘,或癮疹,都能痊癒!具體方劑請參考寒門醫籍。

二十二、麻黃湯:主治瘡疹伴隨煩喘嚴重的症狀。將麻黃(去節)、杏仁(去皮尖)、甘草、蜜炙桑白皮等藥,等量磨成粉末,每次一錢,用水七分盞,煎至四分盞,去渣,溫服。如果脈搏頻數、發熱未退,可以加入少許竹瀝。若咽喉痛或咳嗽,煎好後加入少許麝香服用。

二十三、紫草飲子:治療小兒瘡疹三四天隱隱約約在肌膚下未出,或瘡疹出遲的症狀。因為紫草能通利水道,去除心腹邪氣,內除積熱,又能利竅,使瘡疹容易排出。將紫草二兩切碎,用一大杯沸水沖泡,蓋好保溫,勿使散氣,根據兒童年齡調整劑量,溫服,即使瘡疹已出,也能減輕症狀。

二十四、發灰飲:治療班疹(像豌豆一樣的疹子)。古方用燒焦的頭髮治療下肢腫脹、骨疽、小兒熱瘡、痰熱、各種血病。頭髮是血之餘,現在用來治療各種血症,也是取其類同的功效。將頭髮燒成灰,保存其藥性,調和後服用。

二十五、牛蒡甘草散:治療麻痘初期,服用此藥可使疹子稀疏。將麩炒牛蒡子一兩、炙甘草一錢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一至二分,用胡荽煎湯調服,隨時可服用。

二十六、兔肉醬:用臘月兔肉製成醬食用,能治療痘瘡。兔肉性平寒涼血,故有此效。此外,用臘兔毛煎湯洗痘瘡,或用兔毛敷貼亦可。兔腦主治凍瘡,兔骨醋磨後敷治久年疥瘡,兔毛灰主治燒傷。兔頭皮主治鬼疰毒氣(像針刺一樣的皮膚病痛),也主治鼠瘻。以上兔的各個部位都有治療皮膚瘡瘍的功效。因為多吃兔肉會讓人面色萎黃,損傷陽氣,阻礙血脈,這也是因為它能涼血散熱的緣故。

二十七、安班散:此方具有涼血解毒、生肌、通便、導熱、利尿、消食的功效。瘡痘有熱無寒者,可以服用此藥。將升麻、赤茯苓、羌活、黃耆、人參、炒桔梗、麩炒枳殼、甘草等藥等量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一錢。用七分盞水,加少許紫草、薄荷,同煎至四分盞,溫服。劑量可根據兒童年齡增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