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機

《痘治理辨》~ 痘治附方 (3)

回本書目錄

痘治附方 (3)

1. 痘治附方

此治風、治寒、治驚下疾,涼脾,治血熱、透肌。但屬實熱,無不治之。或稟受弱、脾胃弱、里無熱者,不可輕用。

十四、奪命散,瘡疹已發、未發並宜服之。出痘疹,熱毒勢甚者服之。解蘊熱,利小便,痘疹初發氣盛亦宜服。

升麻、糯米、甘草、紫草(各半兩),木通(二錢半),上銼為散,每服一大錢。水七分煎四分,去滓,溫服。

十五、牛蒡散,涼風解毒。小兒冬有非即之暖,及春月天氣暄暖,或肥甘之過,或重衣溫厚,傷皮膚,害血脈,瘡瘍發黃,致生多疾,宜常預服之。

牛蒡子炒,為末,水煎一盞,服之。

十六、葛根橘皮湯,治冬溫未即病,春被積寒所折,不得發,至夏熱,其寒得解,冬溫始發,肌肉班爛,癮疹如錦紋而咳,心悶,但嘔吐清汁。葛根,橘皮(去白),杏仁(去皮尖),知母,黃芩,麻黃(去節),甘草(炙,各等分),銼散,每服炒三錢。水一盞同煎半盞,去滓,溫服,無時。

十七、薄荷散,小兒稟受雄實,才覺是瘡,若毒氣甚者宜服之。

薄荷葉(一兩),麻黃(去節),甘草(炙,半兩),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一中盞、棗二枚、姜三片同煎至六分,去柤,日三兩次,溫服。此方服之汗出,即服調中散。服後若作寒熱,脈反遲者,進脫齒散以溫之。詳此非下藥也,實者服之未必安,虛者服之必危殆。

十八、獨聖散(又名牛蒡殭蠶散。)小兒發瘡,早微熱,晚大熱,目黃,脅動,手冷;發甚如驚者。牛蒡子(半兩),白殭蠶(一分),為粗末,每服一大錢。水六分盞,紫草二七寸,同煎至四分盞,連進三服,其痘便出。牛蒡子出癰、透肌;白殭蠶治遍身癮疹、疼痛成瘡。為末酒調服之,立瘥。紫草能利竅,瘡疹無虛寒症者,服之立出。

十九、抱龍丸,治小兒一切風熱、中暑、驚悸、瘡疹欲出、多睡、咳嗽痰盛、面赤、手足冷、溫壯、睡中驚搐不寧、脈洪數、頭痛。南星(取里白者為末,用臘月黃牛膽汁和為劑,卻入膽中,令乾,再為末,半斤。(勁十足,天竺黃(二兩),硃砂(二錢,研水飛),雄黃(半兩,水飛),麝香(一錢),牛黃(一字),同研極細,滴水和丸,如雞頭實大。二歲兒,竹葉薄荷湯化下一丸,無時。錢氏云:因驚而生熱,用藥發散,熱入於表,故表熱而生班,宜服之。

紫草膏,治麻痘不快。紫草,白附子(各一錢),麻黃(去節),甘草(各二錢),全蠍(十個),殭蠶(十個,炒),為末,用蜜一兩、酒半盞,入紫草煎數沸,旋旋和入前藥,丸如皂子,每服一粒,用紫草煎湯化下,續用黃耆散調治,此上等藥也。紫草膏治瘡痘,兼此藥治驚癇風疾,又治瘡痘出不快。如瘡初症似傷風。傷寒、驚風,疑貳之間服之,皆有主治,不至敗事,醫家常蓄為妙。

白話文:

痘治附方

此方可治療風寒、驚嚇導致的腹瀉,以及清熱涼脾、治療血熱、促進痘疹透發等症狀。凡屬實熱證,大多都能治愈。但若體質虛弱、脾胃虛弱或內無熱者,不可輕易使用。

十四、奪命散:痘疹已發或未發均可服用。痘疹已發,熱毒勢盛者宜服。此方能解熱毒、利尿,痘疹初發氣盛者也適用。

組成:升麻、糯米、甘草、紫草(各半兩),木通(二錢半)。 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大錢,用水七分煎至四分,去渣,溫服。

十五、牛蒡散:具有清熱解毒功效。小兒冬季受寒或春季天氣回暖,或飲食過於肥甘,或衣著過厚,損傷皮膚,危害血脈,導致瘡瘍發黃,產生多種疾病,宜常備服用預防。

用法:將牛蒡子炒制研磨成粉末,用適量水煎成一盞,服用。

十六、葛根橘皮湯:治療冬季溫病未愈,春季受寒邪侵襲而病情延遲發作,至夏季發熱,寒邪解後,冬季溫病始發,肌肉斑爛,皮疹如錦紋狀並伴有咳嗽、心悶、嘔吐清水等症狀。

組成:葛根、橘皮(去白)、杏仁(去皮尖)、知母、黃芩、麻黃(去節)、炙甘草(各等分)。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炒三錢,加水一盞煎至半盞,去渣,溫服,不限時間。

十七、薄荷散:適用於小兒體質壯實,痘疹初起,毒氣較盛者。

組成:薄荷葉(一兩),麻黃(去節),炙甘草(半兩)。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半盞、大棗二枚、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,去渣,每日服用三到兩次,溫服。服用後出汗,需服用調中散。服藥後若出現寒熱,脈象反遲者,應服用脫齒散溫中。此方非攻下之藥,實熱者服用未必安全,虛者服用必危。

十八、獨聖散(又名牛蒡殭蠶散):治療小兒發瘡,早間微熱,晚上高熱,目黃,脅肋疼痛,手冷;發病嚴重者如驚風樣症狀。

組成:牛蒡子(半兩),白殭蠶(一分)。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一大錢,加水六分煎至四分,紫草二七寸同煎,連服三劑,痘疹即可透發。牛蒡子可排膿、透疹;白殭蠶可治療全身皮疹、疼痛成瘡。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,可迅速痊癒。紫草能通利竅,瘡疹無虛寒症者服用,可立即透發。

十九、抱龍丸:治療小兒一切風熱、中暑、驚悸、痘疹將出、嗜睡、咳嗽痰多、面赤、手足冰冷、發熱、睡中驚搐不安、脈洪數、頭痛等症狀。

組成:南星(取其內白部分研末,用臘月黃牛膽汁調和,放入牛膽中乾燥,再研磨成末,半斤)、天竺黃(二兩)、硃砂(二錢,研磨水飛)、雄黃(半兩,水飛)、麝香(一錢)、牛黃(一字)。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極細,加水調和製成丸劑,如雞頭大小。兩歲兒童,用竹葉薄荷湯送服一丸,不限時間。錢氏云:因驚嚇而生熱,用藥發散,熱邪入表,故表熱而生斑疹,宜服此方。

紫草膏:治療麻疹發熱不暢。

組成:紫草、白附子(各一錢)、麻黃(去節)、甘草(各二錢)、全蠍(十個)、炒殭蠶(十個)。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蜂蜜一兩、酒半盞,用紫草煎煮數沸,然後逐漸加入前述藥末,製成如皂子大的丸劑,每次服用一粒,用紫草煎湯送服,配合黃耆散調治,此為上等藥物。紫草膏治療瘡痘,兼治驚癇風疾,又治瘡痘發疹不暢。如瘡瘍初起症狀似傷風、傷寒、驚風等,在診斷不明確的情況下服用,皆有效,不致敗壞病情,醫家常備此方為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