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機

《痘治理辨》~ 痘治附方 (2)

回本書目錄

痘治附方 (2)

1. 痘治附方

十、升麻湯,治大人小兒時氣、瘟疫、頭痛、足冷、脈數、發熱、肢體煩疼及瘡疹疑貳之間,或未經解利而瘡毒已發。又云瘡疹大便如常者,並宜服之。升麻苦寒無毒,主解百毒,瘡痘亦毒也。葛根性平,治消渴大熱,解肌發表,開腠理,治頭痛。大抵瘡疹是蘊熱毒,葛根解熱,升麻去毒,且二藥皆治伏熱動心、恍惚、驚悸、煩躁。芍藥治時行寒熱又活血,俾使瘡疹易出又利小便。瘡疹有大熱者,利小便也,用甘草調和之。且瘡疹渴燥甚者,亦用炙甘草。四者為治瘡疹之要藥也,是瘡疹服之則毒減而愈矣!若傷風、傷寒、傷食、驚搐兼患痘疹而稟氣怯者,皆發虛熱而非實熱。若服之,反以為害。但有壯熱、面青、目白睛不黃赤、大便不秘、小便清者,皆不可服,里無蘊熱故也。此治瘡未發前、瘡愈之後服之消毒,非正出時服。升麻、葛根、芍藥、甘草等分為粗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煎至半盞,去滓,溫服,無時。亦可為細末,湯調服。身心煩熱則溫服,寒多則熱服。

十一、惺惺散,大抵渾身壯熱,必由風熱、瘡疹、傷寒、時氣,且先與此也。其頭痛、目澀、鼻流清涕者用細辛;喘粗者用桔梗、人參;多睡者用茯苓。恐傷寒、時氣,胃氣弱者用白朮;風熱瘡疹用栝蔞根。栝蔞根苦寒,治身熱煩滿大熱,除腸中痼熱、燥渴熱而胸痹不下乳,皆攻其熱也,故非裡寒者可用。裡寒者,身雖大熱,不渴,大便反利,小便不赤,面青目白,睛不黃赤,其中雖有白朮之溫,終非虛熱者所宜。人之藏府,寒則寒藥先效,熱藥未必能制之;熱則熱藥先效,寒藥亦莫能制之,此勢之自然也。用藥豈得不辨表裡冷熱?小兒傷風壯熱,當先服此,大效。如壯熱未退,切不可與通利大便及涼藥,恐是瘡疹,反有誤矣!若桔梗,細辛,人參,甘草(炙),栝蔞根,白茯苓,白朮(各等分),為細末,每服一錢,水一盞,薄荷二葉,同煎至三分,去柤,溫服。要和氣,人姜煎服,無時。身雖壯熱,大便自利者不可服。

十二、荊芥散,治麻子兼瘙癢或癮疹。大便自過,用荊芥少許,研爛,以新井水將帛濾過,入麻油一滴打勻,令飲之,便不悶亂。麻痘已出,用黃蠟煎牛皮膠,水飲則安。荊芥治血風。麻子是疹子,常言風瘙癮疹皆出於皮膚,其毒輕而浮,用麻油取其滑竅,黃蠟煎牛膠,水滋血行榮衛,榮衛既順,麻疹出矣。一方,加薄荷。

十三、羌活散,解熱散毒,治風壅欲作痘疹者。

羌活,獨活,川芎,桔梗,蟬退,前胡,柴胡,地骨皮,甘草(炙(,栝蔞,天麻(炙(,荊芥,防風(各等分),為細末,每服一錢,水三分盞,薄荷三葉,煎至二分,溫服。量大小,加減藥水。

白話文:

痘治附方

十、升麻湯:用於治療大人小孩的時疫、瘟疫,症狀包括頭痛、腳冷、脈搏快速、發熱、四肢酸痛,以及瘡疹初起或未經瀉下通便而瘡毒已發的情況。如果瘡疹患者大便正常,也適合服用。升麻性味苦寒無毒,能解百毒,而瘡痘也是一種毒邪。葛根性平,能治療消渴、大熱,具有解肌發表、疏通腠理、治療頭痛的功效。總而言之,瘡疹是因蘊藏熱毒所致,葛根能解熱,升麻能解毒,而且這兩種藥都能治療因伏熱而引起的心煩、恍惚、驚悸、煩躁等症狀。芍藥能治療時行感冒引起的寒熱,又能活血,使瘡疹更容易長出,並利尿。如果瘡疹伴有大熱,利尿是很重要的,所以用甘草來調和。如果瘡疹伴有嚴重的口乾舌燥,也可用炙甘草。這四味藥是治療瘡疹的重要藥物,服用後能減輕毒邪,從而痊癒!但是,如果患者同時患有傷風、傷寒、食積、驚搐等病症,且體質虛弱,則會出現虛熱而非實熱,服用此方反而有害。只有出現壯熱、面色青白、眼白不黃不紅、大便不秘結、小便清澈的情況,才能服用,因為這表示體內沒有蘊藏熱毒。此方適用於瘡疹未發之前或瘡疹痊癒之後服用以消毒,而不是在瘡疹正盛時服用。升麻、葛根、芍藥、甘草等量研成粗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杯水煎至半杯,去渣,溫服,不拘時辰。也可以研成細末,用湯送服。如果身心煩熱,則溫服;如果偏寒,則熱服。

十一、惺惺散:主要用於治療全身壯熱,此症往往由風熱、瘡疹、傷寒、時疫引起,應優先使用此方。如果患者頭痛、眼睛澀痛、流清鼻涕,則加入細辛;如果呼吸粗重,則加入桔梗、人參;如果嗜睡,則加入茯苓。如果擔心是傷寒或時疫,以及胃氣虛弱,則加入白朮;如果是風熱引起的瘡疹,則加入栝蔞根。栝蔞根性味苦寒,能治療身熱煩悶、大熱,去除腸道中的陳熱、燥熱以及胸悶、乳汁不下等症狀,都是攻治熱邪的,所以只有體內無寒邪者才能使用。如果體內有寒邪,即使身熱,也不會口渴,大便反而稀溏,小便不紅,面色青白,眼白不黃不紅,即使加入溫性的白朮,此方也並不適合。人體臟腑,寒則寒藥先見效,熱藥不一定能控制;熱則熱藥先見效,寒藥也無法控制,這是自然規律。用藥怎能不辨別表裡寒熱呢?小兒傷風引起壯熱,應先服用此方,療效很好。如果壯熱未退,絕對不能服用通便或寒涼的藥物,以免誤認為是瘡疹,反而造成傷害!組成:桔梗、細辛、人參、炙甘草、栝蔞根、白茯苓、白朮(各等分),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一杯水,加薄荷兩葉,一起煎至三分之一杯,去渣,溫服。要和中益氣,可以用生薑煎服,不拘時辰。如果雖然壯熱,但大便自行通暢者,不可服用。

十二、荊芥散:用於治療麻疹伴有瘙癢或癮疹。如果大便自行通暢,用少許荊芥研爛,用新井水過濾後,加入一滴麻油攪勻,服用,能使大便不紊亂。麻痘已出,用黃蠟煎熬牛皮膠,用水送服,就能安穩。荊芥能治療血風。麻疹是一種疹子,俗話說風瘙癮疹都源於皮膚,毒性較輕且表淺,用麻油能使竅道滑利,黃蠟煎熬的牛皮膠能滋潤血液,使營衛調和,麻疹就能順利長出。另一方,加薄荷。

十三、羌活散:解熱散毒,治療風邪壅盛將要發作痘疹者。

羌活、獨活、川芎、桔梗、蟬蛻、前胡、柴胡、地骨皮、炙甘草、栝蔞、炙天麻、荊芥、防風(各等分),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三分之一杯水,加薄荷三葉,煎至三分之二杯,溫服。劑量可根據大小加減藥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