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痘治理辨》~ 痘治理辨 (47)
痘治理辨 (47)
1. 二十一、痘出形症、日期、順逆險治例圖
七日前陽毒者,凡瘡也,或瘡未痊,及初結瘢處,肉分必虛,毒受氣血相擊,周流百脈,必趨虛處而出也。蓋陽瘡陰毒,混雜一堂,反勝諸毒而名之也。其毒濕潤者,為氣血俱盛而諸毒易成漿也;其毒枯燥乾紅,氣血俱弱,毒與諸瘡相抗而俱不成漿也,治法同。彼頂陷如枯,轉潤紅變白,其漿自溢於此,可見治者之功效也。
七日後發疤者,陽毒也。痘之毒,並聚一處而假其名也。蓋氣血不能拘收乘載其毒,使氣弱血盛、陽分空虛,血則載毒傳注四肢合處。合者,海也,曲池、委中是也。毒不成漿,七日前後發者,宜縱之,發其毒並從此而出也。若治其毒,必隨痘而散,內攻藏府秘無可生之理。如痘毒已解,血氣豐盛,宜解散其餘毒。以保元湯加解毒湯為妙。
九日後發疔。毒參陽位,聚而自成窠穴也。蓋氣位弱而血分不密,其毒性不能自散放,聚結而成其形,如氣固血盛則毒受制歸附,豈有是耶?結於四股,或小或大,不近藏府,雖抵穿筋骨者易治;結於頭面、腹背,逼於內者,其勢必攻穿藏府,難治。不穿者急治,治不可加峻,以保元湯加牛蒡子、當歸、荊芥助氣逐毒,待毒液滿自釋也。
七日前內潰者,胃爛也。蓋因風寒所中,腠理固密,陰陽二分壅塞不通,其毒內攻。氣既不能拘血,血又不能載毒,藏府之間,毒火炮熾則潰而成膿,口舌皆白,是其驗也。如此克害生靈,何其慘毒!識者知痘毒未出之時,或有風寒阻塞,氣粗熱盛,身必戰動,腹肚急疼,謹此患以和解湯、升麻湯逐散寒邪,開泄腠理縱毒而出,豈有是症者哉!
白話文:
二十一、痘出形症、日期、順逆險治例圖
七天內發病的,屬於陽毒引起的瘡瘍。無論是瘡瘍未癒,還是剛開始結痂的地方,肉分必然虛弱,毒氣侵犯氣血,在經脈中流竄,必然趨向虛弱之處而發作。這是因為陽瘡陰毒混雜在一起,反而勝過其他毒邪,因此稱為陽毒。毒邪濕潤的,表示氣血都旺盛,各種毒邪容易化膿;毒邪乾燥、紅腫的,表示氣血都虛弱,毒邪與其他瘡瘍抗衡,都不容易化膿,治療方法相同。如果痘瘡頂端凹陷如枯槁,然後轉為濕潤紅腫再變白,膿液自然流出,就能看出治療的功效。
七天后發疤的,也是陽毒。痘毒聚集一處,只是借用痘的名稱而已。這是因為氣血不能收斂、承載痘毒,導致氣虛血盛、陽氣虛弱,血液則攜帶毒邪傳播到四肢關節處。關節處就像大海一樣,曲池、委中穴就是如此。痘毒不化膿,七天前後發病的,宜讓其自然發展,讓毒邪順著這個方向排出。如果治療痘毒,毒邪必然隨著痘疹散開,內攻臟腑,沒有生機。如果痘毒已經消解,氣血充盈,應該散解其餘毒邪。服用保元湯加解毒湯最佳。
九天后發疔的,毒邪侵犯陽位,聚集而自行形成膿瘍。這是因為氣虛而血液運行不暢,毒邪的毒性不能自行消散,聚集而形成膿瘍。如果氣足血盛,毒邪就會受到控制而歸附,怎麼會有這種情況呢?長在四肢的,或大或小,不靠近臟腑,即使穿透筋骨也容易治療;長在頭面、腹部、背部的,逼近內臟的,其勢必會穿透臟腑,難以治療。未穿透臟腑的要趕快治療,治療不可過於峻猛,用保元湯加牛蒡子、當歸、荊芥,以助氣逐毒,待膿液充滿自行排出。
七天內內潰的,是胃部潰爛。這是因為風寒侵襲,肌膚緻密,陰陽二氣阻塞不通,毒邪內攻。氣不能收斂血液,血液又不能承載毒邪,臟腑之間,毒火熾盛就潰爛成膿,口舌都發白,這是其驗證。這樣危害生命,實在是太毒了!明智的人知道痘毒未發之時,如果風寒阻塞,氣粗熱盛,身體必然顫抖,腹部劇烈疼痛,應該用和解湯、升麻湯來驅散寒邪,疏通經脈,讓毒邪排出,怎麼會有這種症狀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