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痘治理辨》~ 痘治理辨 (44)
痘治理辨 (44)
1. 十九、加減藥味品性製法
殆即黃鐘一動而凍蟄啟戶,東風一遂吹而堅冰解腹。始雖二物,竟則同一春也。及觀群書皆無此法,其後以是行之,百發百中,遂著為外治之法,傳告於世,少補救急之一助云。
升麻葛根湯,古方,三日前後用。
升麻,葛根,芍藥,甘草
上用水鍾半,生薑三片,煎至五分。
和解湯,古方,三日前後用。
升麻,葛根,芍藥,甘草,人參,川芎,防風,羌活
上用水鍾半,生薑三片,煎至五分。
四順清涼飲,古方,七日前用。
大黃,當歸,芍藥,甘草
上用水一鍾,煎至五分。
解毒湯,古方,十四日前後用。
荊芥,甘草,鼠黏,子
上用水鍾半,姜一片,煎至五分。
大連翹飲,古方,十四日後用。
連翹,梔子,當歸,芍藥,防風,荊芥,鼠黏子,滑石,車前子,瞿麥,蟬蛻,木通,柴胡,黃芩,甘草
上用水鍾半,姜一片,煎至五分。
參蘇飲,古方,十四日前後用。
紫蘇,人參,半夏,茯苓,陳皮,甘草,前胡,桔梗,枳殼,乾葛
上用水鍾半,生薑二片,煎至五分。
四君子湯,古方,不拘日例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
上煎法同前。
生脈散,古方,不拘日例。
人參,麥門冬,北五味
上煎湯,當茶服之。止煩渴。
甘桔湯,古方,不拘日例。
甘草,桔梗
上煎如前法。
參茯白朮散,古方,不拘日例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藿香,木香,乾葛
上煎如前法。
四苓湯,古方,止水瀉。
豬苓,澤瀉,白朮,茯苓
上用水一鍾,煎至四分,不拘時服。
白螺散,專治痘瘡不收。
白螺殼不拘多少,古牆上取,去土洗淨,火煅存性,為極細末,瘡濕乾摻為妙。
金華散,專治痘後肥瘡、疳瘡、疥癬,能收水、涼肌解毒。
黃丹,黃柏,黃耆,黃連,大黃,輕粉,麝香
上細末,濕瘡乾摻,燥瘡用臘豬油熬化調敷。
生肌散,專治疳蝕不斂,並痘後膿血雜流不收等瘡。
地骨皮,黃連,五味子,甘草,黃柏
上細末,乾摻瘡上。
已上諸品名方,乃前人所制,治各有條,今刪入痘科,協助保元以收圖治非常之效。是以升麻葛根湯、和解湯、四順清涼飲有開濟之能,故用之於保元之前;解毒湯、大連翹飲、參蘇飲有治平之能,故用之於保元之後;四君子湯、生脈散、甘桔湯、參苓白朮散、四苓湯有贊相之能,故雜用之於保和之間。蓋諸名方,雖世用功多克濟,但不能獨用於痘科,予取之不過翊運保全以濟陰陽虧盈之變。
是故治痘用藥之要,始出之前,宜開和解之門;既出之後,當塞走泄之路。痂落已後,清涼漸進;毒去已盡,補益宜疏。如此者,不得不錄以備危難,其他雖有奇方異味,疊見諸氏之書,似不合人身氣血中和之道,錄之何益?
白話文:
十九、加減藥味品性製法
如同黃鐘初鳴,萬物復甦;東風吹拂,堅冰消融。起初雖是兩種不同的景象,最終卻都歸於同一個春天。我遍查群書,卻未發現此法,後來我依此方法施治,屢試不爽,於是將它整理成外治方法,傳授於世,希望能略盡綿薄之力,救治急症。
以下是一些古方,用法如下:
升麻葛根湯(古方,使用時間:發病三日前後) 成分:升麻、葛根、芍藥、甘草 用法:取藥材半鍾水煎,加生薑三片,煎至五分量。
和解湯(古方,使用時間:發病三日前後) 成分:升麻、葛根、芍藥、甘草、人參、川芎、防風、羌活 用法:取藥材半鍾水煎,加生薑三片,煎至五分量。
四順清涼飲(古方,使用時間:發病七日前) 成分:大黃、當歸、芍藥、甘草 用法:取藥材一鍾水煎,煎至五分量。
解毒湯(古方,使用時間:發病十四日前後) 成分:荊芥、甘草、鼠黏子 用法:取藥材半鍾水煎,加生薑一片,煎至五分量。
大連翹飲(古方,使用時間:發病十四日後) 成分:連翹、梔子、當歸、芍藥、防風、荊芥、鼠黏子、滑石、車前子、瞿麥、蟬蛻、木通、柴胡、黃芩、甘草 用法:取藥材半鍾水煎,加生薑一片,煎至五分量。
參蘇飲(古方,使用時間:發病十四日前後) 成分:紫蘇、人參、半夏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前胡、桔梗、枳殼、乾葛 用法:取藥材半鍾水煎,加生薑二片,煎至五分量。
四君子湯(古方,使用時間:不限) 成分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 用法:煎法同前。
生脈散(古方,使用時間:不限) 成分:人參、麥門冬、五味子 用法:煎湯,當茶服用,可止煩渴。
甘桔湯(古方,使用時間:不限) 成分:甘草、桔梗 用法:煎法同前。
參茯白朮散(古方,使用時間:不限) 成分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藿香、木香、乾葛 用法:煎法同前。
四苓湯(古方,使用時間:不限,主治水瀉) 成分:豬苓、澤瀉、白朮、茯苓 用法:取藥材一鍾水煎,煎至四分量,不拘時間服用。
白螺散(專治痘瘡不收斂) 成分:白螺殼(數量不限,取自古牆,去土洗淨,火煅存性,研成細末) 用法:痘瘡濕潤時,撒藥粉;乾燥時,也撒藥粉,效果最佳。
金華散(專治痘後肥瘡、疳瘡、疥癬,可收斂水腫、清熱解毒) 成分:黃丹、黃柏、黃耆、黃連、大黃、輕粉、麝香 用法:研成細末,濕瘡撒藥粉,乾燥的瘡瘍則用豬油熬化後調敷。
生肌散(專治疳蝕不斂,以及痘後膿血流不止等瘡瘍) 成分:地骨皮、黃連、五味子、甘草、黃柏 用法:研成細末,撒在瘡瘍上。
以上這些名方,都是前人所製,各有其功效,現將其列入痘疹治療篇,輔助保元,以達到治療的最佳效果。因此,升麻葛根湯、和解湯、四順清涼飲具有疏通開滯的功效,故用於保元之前;解毒湯、大連翹飲、參蘇飲具有調和治療的功效,故用於保元之後;四君子湯、生脈散、甘桔湯、參苓白朮散、四苓湯具有輔助作用,故在保元過程中酌情使用。雖然這些名方在世俗應用中療效顯著,但不能單獨用於痘疹治療,我引用它們只是為了輔助治療,以應對陰陽失衡的變化。
因此,治療痘疹用藥的关键,在發病初期,应先疏通和解;發病之後,应止住邪氣外泄;痘痂脫落後,逐渐使用清涼藥物;毒素清除後,再酌情使用補益藥物。如此,才不得不將這些方法記錄下來,以備不時之需。其他雖有奇方異藥,見於諸多醫書,但似乎不符合人體氣血平和之道,記錄下來又有何益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