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機

《痘治理辨》~ 痘治理辨 (43)

回本書目錄

痘治理辨 (43)

1. 十九、加減藥味品性製法

制方之義何其妙歟!予嘗討其藥性之功,用黃耆能固表,人參能固內,甘草能解毒,今用以治痘,令其內固外護、扶陽助氣,則氣於焉而旺,血於焉而附,氣血無恙,斯一身之真元可以保合而無壞亂矣!區區痘毒藉此領載,則何難出之有哉?惟其有回生起死之功,有轉危就安之力,予故僭改為保元湯也。或云氣血與毒本同一途,何專理氣而不理血?是亦一偏之說也。

然痘之一症與他症不同,症出陰分,先動其血,以血本盛,故能載毒。使血一弱,則毒何能以自出哉?雖然,氣者又所以領載其血也,若氣少餒則血亦無憑藉,彼毒又將何從而載行於氣分耶?故治痘當先治氣,此不易之常也。又云血弱不能載毒,奈何?曰:毒譬則貨也,血譬則船也,貨若船敗也,何以能負載耶?可見血虛則內虛,內虛則痘不得出。

血虛非倉卒可補,故付之無可,奈何?又不觀妊婦出痘,熱甚毒壅,其胎必落,落則血去氣陷,毒復歸內,寧逭其生歟?此證血虛之驗。或曰:白朮、茯苓亦能益氣,世多用之,今不加入,何也?曰:苓、術雖益氣,而性皆利燥,淡滲通利水道之劑,苟或用之,則津液隨水而下,其濕潤生息之氣不行於上,譬之地氣不蒸、天氣不降,尚何有天澤以救其物哉?由是三焦為之枯燥,氣脈為之壅塞,漿毒為之不行,毒遺皮內間,外剝之患其可復救乎?或曰:桂辛物也,痘出,已熱之極矣,今更用此,誠恐重實之症生矣。

曰:是知桂雖辛,而不知辛能發散,且如毒壅於皮肉間與脈絡之處,苟非此劑推動其毒,而毒能自散耶?況此藥又能扶陽益氣,充達周體、翊助參、耆之力而成傳功也!夫我所謂治痘當固元氣者何也?譬之用兵,惟求主將無恙而已。若主將不能勝任,則其本先已搖矣,雖有戈甲糧草,將安施耶?故曰:保元湯者,治痘之要劑,用兵之要道也。

水楊湯,專治痘出陷頂,漿滯不行,或為風寒久克者。如初出及收斂時或癢塌破損者,俱不宜。水楊柳五斤,淨洗,春冬用枝,秋夏用枝葉,銼碎,取長流水一大釜,煎六七沸,先將三分中一分置浴盆內,手試不甚熱,亦不可太溫,先服宜用湯藥,然後浴洗,患者漸漸添湯,不可太冷,浴洗久許,乃以紬紙捻燈照之,累累然有起勢,陷處暈暈有繇,此漿影也,漿必滿足。如不滿,又浴如前法。若力弱者,只浴洗頭面手足可也。若不赤體,不厭其多洗,少壯亦然。燈照如無起勢,氣血敗則津液枯矣,可以輟洗。

痘毒不能行漿,乃陰陽二分,氣澀血滯,腠理固密,精雖盛不易疏通,所以有是患也。須以水楊湯浴洗,待其閉塞之處暖氣透逼、發泄和暢、鬱蒸氣血,斯其漿可易成也。浴洗之間,燈影之下觀其痘,不覺隨手而發,功效豈淺淺哉?且服藥不過助氣血以成功耳,然藥力差緩,頗難頓而達其手足面目,若服藥後而更以此湯沃之,其藥藉此升提,可不充豁萬竅,安得為風寒所阻而致構成大患耶?且洗之法,必添湯久沃,使其暖透骨肉、通理內外,斯毒氣隨暖氣而發,行漿貫滿,豈不如反掌也耶?披風寒,尚可得而中乎?嘗行醫村落,見一老嫗抱患痘小兒以此湯沃之,其痘頂陷,初未漿足,至次日,又往觀之,則漿行已滿矣。至家數里,轉行轉悟,其理遂得。

白話文:

十九、加減藥味品性製法

這方子的妙用真是不可思議!我曾探討其藥性的功效,黃耆能固表(抵禦外邪),人參能固內(增強內臟功能),甘草能解毒,現在用來治療痘疹,讓它內固外護、扶陽助氣,則氣就能旺盛,血就能充盈,氣血無恙,這樣就能保全一身的真元,不會紊亂!小小的痘毒藉此治療,又有何難呢?因為它有起死回生的功效,有轉危為安的力量,所以我冒昧地將它改名為保元湯。有人說氣血和毒素本就同出一源,為何專門調理氣而不調理血?這也是一種偏見。

然而痘疹和其他疾病不同,症狀出現在陰分(身體下部),先影響血液,因為血本來就旺盛,所以能承載毒素。如果血液一虛弱,毒素又如何能自行排出呢?雖然,氣是承載血液的根本,如果氣不足,血也就沒有依託,那毒素又將如何隨著氣分運行呢?所以治療痘疹應該先調理氣,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。又有人說血虛不能承載毒素,這是怎麼回事呢?我說:毒素好比貨物,血液好比船隻,如果船壞了,貨物怎麼能承載呢?可見血虛則內虛,內虛則痘疹不能排出。

血虛不是一時半刻能補的,所以無可奈何,怎麼辦呢?難道沒見過孕婦出痘,熱毒壅盛,胎兒必定流產,流產則血去氣陷,毒素又回歸內部,還能保住性命嗎?這就是血虛的證明。有人說:白朮、茯苓也能益氣,世人多用之,為何現在不加入呢?我說:苓、術雖然益氣,但它們都性燥,是淡滲利水的藥物,如果用了它們,津液就會隨水排出,濕潤生息的氣機就不能上行,好比地氣不蒸騰、天降雨露不足,哪還有天澤來救濟萬物呢?因此三焦會變得乾燥,氣脈會阻塞,痘毒就不能運行,毒素遺留在皮內,外剝的症狀還能救治嗎?有人說:桂枝是辛溫之物,痘疹已熱極了,現在再用它,恐怕會加重實熱的症狀。

我說:你只知道桂枝辛溫,卻不知道辛能發散,就像毒素壅塞在皮肉和經脈之間,如果不是用這種藥物來推動毒素,毒素能自行散去嗎?況且這種藥還能扶陽益氣,充盈周身,輔助人參、黃耆的功效,共同完成治療。我之所以說治療痘疹要固元氣,是什麼意思呢?就像用兵一樣,只求主將安好就夠了。如果主將不能勝任,其根本就已經動搖了,即使有兵器、盔甲、糧草,又將如何運用呢?所以說:保元湯是治療痘疹的要藥,也是用兵的要道。

水楊湯,專治痘疹陷頂,痘漿滯留不流暢,或是因風寒久侵所致。如痘疹初發或收斂期,或痘疹潰爛者,都不適合使用。取水楊柳五斤,洗淨,春冬用枝條,秋夏用枝葉,切碎,用一大鍋長流水煎煮六七沸,先取三分之一放入浴盆中,用手試探溫度,不要太熱,也不可太溫,先服用湯藥,然後再沐浴,患者可以逐漸添熱水,不可太冷,沐浴很久後,用絹紙捻燈照痘疹,會看到痘疹隆起,凹陷處也變得渾濁,這是痘漿的影子,痘漿必定飽滿。如果不滿,再按照前法沐浴。體弱者,只沐浴頭面手足即可。如果痘疹不紅,可以多洗幾次,年輕力壯者也一樣。燈光照射下如果沒有隆起,說明氣血衰敗,津液枯竭,就可以停止沐浴。

痘毒不能行漿,是陰陽二氣失調,氣血凝滯,肌膚緊密,即使精氣充沛也不易疏通,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。必須用水楊湯沐浴,讓閉塞的部位溫熱之氣透出,發泄暢通,溫蒸氣血,這樣痘漿才能更容易形成。沐浴時,在燈光下觀察痘疹,會發現痘疹逐漸隆起,效果顯著。服用藥物只是輔助氣血以達到療效,但是藥效緩慢,很難很快到達手足面部,如果服用藥物後再用此湯沐浴,藥力藉此提升,就能充斥全身毛竅,又怎會被風寒阻礙而導致大患呢?而且沐浴的方法,一定要長時間地加水,讓它溫暖透徹骨肉,通達內外,這樣毒氣就會隨著溫熱之氣發散,痘漿充盈飽滿,豈不就像翻轉手掌一樣容易嗎?披風寒邪,也能克服嗎?我曾在鄉村行醫,見一老婦用此湯為患痘的小孩沐浴,其痘疹頂部凹陷,最初痘漿不足,第二天,再去觀察,痘漿已經充盈了。回家幾里路,邊走邊思考,終於明白了其中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