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痘治理辨》~ 痘治理辨 (42)
痘治理辨 (42)
1. 十九、加減藥味品性製法
五味子,味辛苦鹹,氣溫,陰中之陽,能降煩熱,止渴生津,補肺氣滋陰益腎。治痘專止渴,不可無。宜北粗大潤黑者佳。每用十四粒至七粒,酒洗,焙乾暫用。
麥門冬,味苦甘平,氣微寒,陽中微陰,能清肺火而止渴,補心氣而生脈。治痘,專止渴,清肺不可缺。宜肥白者佳。每用十二粒至七粒,酒浸去心,焙乾暫用。
木香,味苦辛,氣微溫,降也,陰中之陽,能調氣而破堅,和胃而闢毒。治痘,平氣止泄,不可過用。宜如枯骨、黏牙者佳。每用五分至三分,旋銼暫用。
肉豆蔻,味辛,氣溫,能止霍亂而溫中,治積冷而止泄。宜員大堅實者佳。治痘,瀉痢並水泄,加此一時救急之味也。每用五分至三分,麵包煨熟,去面銼碎暫用。
鼠黏子,味辛,氣溫平,能潤肺而散氣,利咽而退腫。治痘,專解餘毒,不可缺。宜飽滿新者佳。每用二錢至一錢五分,微炒,四日後暫用。
荊芥穗,味辛平,氣溫,陰中之陽,能除風熱而消毒,清肌表而利咽。治痘,專退壅腫而解餘熱,不可無。宜穗不宜莖,香鮮者佳。每服二錢至一錢五分,洗淨銼,十四日後暫用。
黃連,味苦,氣寒,下也,陰中之陽,能泄心火而散痞,燥胃濕而厚腸。治痘專,退餘熱,毒解之後,臉赤潮熱,不可缺。宜堅如金者佳。每用七分至三分,銼碎酒炒,十四日後暫用。
山楂子,味甘酸,氣溫平,陰中之陽,能寬氣消食,益脾去垢。治痘,專平氣,解利參、耆之滯,間用可也。宜赤大不蛀者佳。每用二錢至一錢,浸,去核銼碎,焙乾微炒,十日後用。
糯米,味甘,氣溫,升也,陽也。治痘,專溫脾胃之中氣,不使毒內攻,制紫草之餘寒,不使味傷胃。宜粗大曬乾白者佳。每服不過五十粒,暫用。
陳黃米,味甘,氣溫,升也,陽也。治痘,專扶穀氣以助衛氣,益其真氣而和胃氣。宜多年倉庾中香黃者佳。每用不過百粒至五十粒,暫用。
生薑,味辛,氣溫,升也,陽也,能止嘔和中,助陽發表。治痘不可缺,以其功能助參之用也。宜老而生者佳。每用三片至一片,以意加減,常用。乾者不用。
以上加減一十九味,各分常用、暫用;七日前、七日後宜用之劑。告諸治者臨時對症,加入主方,不可過多滿意,以亂陰陽之王政。若去十九味而加之,實害氣血之鳥喙也。予立治痘之法,但固元氣為本。氣固本立,則毒不能外剝內攻,何必深求異舉以害其正?然則固氣之要,非王道中之品藥,孰敢當之。
保元湯
人參(二錢),黃耆(三錢),甘草(一錢)
用水鍾半,姜一片,煎至五分,不拘時服。
保元湯,即東垣所制黃耆湯,見《蘭室秘藏》。小兒方不越參、耆、甘草而已。此藥性味甘溫,專補中氣而能泄火,故虛火非此不去也。借之治痘,以人參為君,黃耆為臣,甘草為佐,上下相濟,治雖異而道則同。
白話文:
十九、加減藥味品性製法
五味子味辛、苦、鹹,性溫,屬陰中之陽,能降火、止渴生津,補益肺氣、滋陰、益腎。治療痘疹,專治口渴,不可缺少。以北方產的粗大、潤澤、顏色黑亮的為佳。每次用七到十四粒,用酒洗淨,烘乾後立即使用。
麥門冬味苦、甘,性平,微寒,屬陽中微陰,能清肺火、止渴,補益心氣、生津。治療痘疹,專治口渴、清肺,不可或缺。以肥大、顏色白的為佳。每次用七到十二粒,用酒浸泡後去除心,烘乾後立即使用。
木香味苦、辛,性微溫,能下降,屬陰中之陽,能理氣、消積,和胃、解毒。治療痘疹,能平氣止瀉,但不可過量使用。以乾燥如枯骨、黏牙的為佳。每次用三分到五分,現磨現用。
肉豆蔻味辛,性溫,能止霍亂、溫中,治療積滯、止瀉。以圓大、堅實的為佳。治療痘疹伴有瀉痢、水瀉時,可加入此藥急救。每次用三分到五分,用麵包包裹煨熟,去皮後磨碎立即使用。
鼠黏子味辛,性溫平,能潤肺、行氣,利咽、消腫。治療痘疹,專解餘毒,不可或缺。以飽滿、新鮮的為佳。每次用一錢五分到二錢,輕微炒制,四天後使用。
荊芥穗味辛,性平,性溫,屬陰中之陽,能除風熱、解毒,清利肌表、利咽。治療痘疹,專治腫脹、解餘熱,不可缺少。要用穗,不用莖,以香氣濃郁、新鮮的為佳。每次用一錢五分到二錢,洗淨後切碎,十四天後使用。
黃連味苦,性寒,能下降,屬陰中之陽,能瀉心火、散結,燥濕、固腸。治療痘疹,專治餘熱,在毒解後出現面赤潮熱時,不可缺少。以堅硬如金屬的為佳。每次用三分到七分,切碎後用酒炒,十四天後使用。
山楂子味甘、酸,性溫平,屬陰中之陽,能理氣、消食,健脾、去垢。治療痘疹,專治氣滯,緩解參、耆藥性滯留,間歇使用即可。以顏色紅、個大、無蟲蛀的為佳。每次用一錢到二錢,浸泡後去核、切碎、烘乾、輕微炒制,十天後使用。
糯米味甘,性溫,能上升,屬陽。治療痘疹,專補脾胃之氣,防止毒邪內攻,制約紫草的寒性,防止傷胃。以粗大、曬乾、顏色白的為佳。每次用不超過五十粒,立即使用。
陳黃米味甘,性溫,能上升,屬陽。治療痘疹,專補穀氣以助衛氣,益氣和胃。以存放多年、香氣濃郁、顏色黃亮的為佳。每次用五十到一百粒,立即使用。
生薑味辛,性溫,能上升,屬陽,能止嘔、和胃,助陽、發汗。治療痘疹不可缺少,能增強人參的功效。以老薑為佳。每次用一片到三片,根據情況增減,常備使用。乾薑不用。
以上十九味藥加減使用,各有常用、暫用之分;七天前、七天後各有適合使用的藥物。告知治療者要根據病情,臨時加到主方中,不可過多使用,以免擾亂陰陽平衡。如果去掉十九味藥而加入其他藥物,實際上會損害氣血。我制定的治療痘疹的方法,以固護元氣為根本。元氣充足,則毒邪不能侵犯,何必追求奇特的療法而損害正氣?所以,固護元氣的關鍵,非王道中之藥物不能勝任。
保元湯
人參(二錢),黃耆(三錢),甘草(一錢)
用半鐘水,一片生薑,煎至五分,不拘時服用。
保元湯,即東垣所制的黃耆湯,見於《蘭室秘藏》。小兒方不超過參、耆、甘草三味藥。此藥性味甘溫,專補中氣又能泄火,所以虛火非此不能清除。借用它來治療痘疹,以人參為主藥,黃耆為輔藥,甘草為佐藥,上下相濟,治療方法雖然不同,但道理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