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機

《痘治理辨》~ 痘治理辨 (41)

回本書目錄

痘治理辨 (41)

1. 十九、加減藥味品性製法

凡觀症用藥,必先量兒厚薄、病熱淺深,預將主方簇起,然後加則加、減則減。加則不可過於本方。減則不可失於本方。不然,脫去本真,則不合制方伐病之旨矣!予因以己意加減合宜慣熟之劑,並前後禁止、常用、暫用相便之法俱例於後,以告行道者謹之。且牛刀之技在熟,輪梓之功在心,亦人之機變何如。

雖吾之子不能盡吾之術,不足與議,但憫生之心切切,自有不能已者也。

正品,人參,味甘,氣溫,升也,陽也,能益元氣而和中,生津液而止渴,治痘之聖藥,非此莫能保固元氣之大本也。取金井玉闌者佳。每用三錢至五錢,旋銼片用。

黃耆,味甘,氣溫,升也,陽也,能固元氣而益腎,溫分肉而實肌。治痘用此,賴其里托外負,宜行王道,非此勿言治。取箭竿綿軟不油者佳。每服五錢至七錢,旋銼。十日後痘發足未收,蜜炙用。

甘草,味甘平,氣微溫,陽也,能解諸毒而泄火,健脾胃而和中。治痘,賴以分理陰陽,佐正君臣之道也。內堅實者佳。每用七分至一錢,寒則炙,熱則生,常用。

加品,官桂,味辛熱,浮也,陽中之陽,能祛風邪而實腠理,和榮衛以固肌表。治痘,以其氣輕浮,鼓舞上行,能開榮血,黃耆藉其力以達於表也。取不厚不薄者佳。每服五分至七分,夏月三分至二分,去柤皮切片,七日後不用。

川芎,味辛,氣溫和也,陽也,能助清氣而升頭角,佐參、耆以助元陽。治痘,暫為引導上行之使。取雀腦者佳。每用五分至七分,蒸潤切片。七日後漿行足,不用。

當歸,味甘辛,氣溫,可升可降,陽也,治各有條,能生血、止血、活血、養血。治痘,賴以助血歸附氣位,必加芍藥以佐之,恐其活血流動,毒無定位。宜身大者佳。每用一錢至二錢,酒洗銼片,焙乾暫用。

茯苓,味甘淡,性溫,降也,陽中之陰也,能利竅而除濕,止渴而生津。治痘,不可過用,惟泄渴不斂而發水泡者不禁。宜堅白大者佳。每服二錢至一錢,切薄片暫用。

白朮,味甘,氣溫,可升可降,陽也,能利水道而除濕,益脾胃而退熱。治痘,不宜過多,非泄痢發水泡者,不加;漿毒溢盛不結痂者,多加不禁。宜細白堅者佳。每用一錢至二錢,洗去土,切片焙乾暫用。

芍藥,味酸平,性寒,可升可降,陰也,能健脾氣而補表,止腹痛而收陰。治痘,血散不歸,賴以收之而附氣也,痘解不斂,賴以收之而成功也。宜白大者佳。每用七分至一錢,銼片,七日前少用,七日後不禁。

紫草,味苦,氣寒,能補中氣而制諸邪,行痘毒而利九竅,不可過用。宜紫茸染手者佳。每用七分至一錢,去土,以手斷為米粒大,五日後不用。

陳皮,味苦辛,氣溫,可升可降,陽也,能和中而益脾,消痰而泄氣。治痘,專以痰涎壅盛者,氣盛發泡者加之,不可過多。宜紅薄者佳。每用一錢至七分,浸洗去白,挫碎,焙乾暫用。

白話文:

十九、加減藥味品性製法

用藥治療疾病,必須先根據病人的體質強弱、病情輕重,擬定主要處方,然後再酌情增減藥物。增加藥物時,不可超過原方藥量的比例;減少藥物時,不可損失原方藥物的根本作用。否則,偏離了處方原本的功效,就達不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了!我根據個人經驗,將加減藥物的合宜方法、以及藥物使用順序(禁用的、常用的、暫用的)等,都列舉在後面,給行醫之人謹慎參考。況且,精湛的醫術在於熟練,精妙的醫道在於用心,也取決於醫師臨機應變的能力。

雖然我的兒子無法完全繼承我的醫術,不足以多加討論,但因著對生命的憐憫之情至深,我還是不得不將這些經驗記錄下來。

正品(主要藥物):

  • 人參: 味甘,性溫,具有上升的特性,屬陽性,能益氣養元、和胃健脾,生津止渴。是治療痘疹的聖藥,沒有它就無法鞏固元氣根本。選擇金井玉欄產地的人參最佳。每次服用三錢到五錢,現磨成片服用。

  • 黃耆: 味甘,性溫,具有上升的特性,屬陽性,能固護元氣、益腎補氣,溫養肌肉、充實肌膚。治療痘疹,依靠它來托裡扶表,應當遵循正道治療,沒有它就別談治癒。選擇箭竿狀、綿軟不油膩的黃耆最佳。每次服用五錢到七錢,現磨。痘疹發出十天後,痘瘡尚未完全收斂時,可用蜜炙後服用。

  • 甘草: 味甘,性平,氣微溫,屬陽性,能解百毒、清泄火氣,健脾和胃。治療痘疹,依靠它來調和陰陽,輔助君臣藥物的功效。選擇內部堅實的甘草最佳。每次服用七分到一錢,天氣寒冷時炙炒後服用,天氣炎熱時則生用,經常使用。

加品(輔助藥物):

  • 官桂: 味辛,性熱,具有浮升的特性,屬陽中之陽,能祛除風邪、堅固肌表,調和營衛、保護肌膚。治療痘疹,因其氣味輕浮,能向上鼓舞,開通營血,黃耆借助它的力量才能到達肌表。選擇厚度適中的官桂最佳。每次服用五分到七分,夏季服用三分到二分,除去粗皮切片,七天後不用。

  • 川芎: 味辛,性溫和,屬陽性,能幫助清氣上升,配合人參、黃耆來輔助元陽。治療痘疹,暫時用來引導藥力上行。選擇腦狀的川芎最佳。每次服用五分到七分,蒸軟後切片。七天後痘疹漿液流出充分,則不用。

  • 當歸: 味甘辛,性溫,能升能降,屬陽性,治療各有其法,能活血、養血、止血。治療痘疹,依靠它來幫助血液歸附氣位,必須加入芍藥來輔佐,以免其活血過度,導致毒邪無處歸宿。選擇體型較大的當歸最佳。每次服用一錢到二錢,酒洗後切片,烘乾後暫時使用。

  • 茯苓: 味甘淡,性溫,具有下降的特性,屬陽中之陰,能利水通竅、除濕止渴、生津液。治療痘疹,不可過量使用,只有出現口渴不止、長出水泡的情況才可以使用。選擇堅實、潔白、體積大的茯苓最佳。每次服用二錢到一錢,切成薄片暫時使用。

  • 白朮: 味甘,性溫,能升能降,屬陽性,能利水消腫、除濕退熱,益氣健脾。治療痘疹,不宜過量使用,除非出現泄瀉、長出水泡的情況,才可以使用;若痘疹漿液過多、不能結痂,則可適量增加劑量。選擇細白堅實的白朮最佳。每次服用一錢到二錢,洗去泥土,切片烘乾後暫時使用。

  • 芍藥: 味酸,性平,性寒,能升能降,屬陰性,能健脾益氣、補益肌表,止腹痛、收斂陰氣。治療痘疹,若血液散亂不歸,依靠它來收斂血液、附着於氣位;若痘疹痊癒後不能收斂,依靠它來收斂而使其痊癒。選擇潔白、體積大的芍藥最佳。每次服用七分到一錢,切片,七天前少用,七天後可適量增加。

  • 紫草: 味苦,性寒,能補益中氣、制伏邪氣,運行痘毒、通利九竅,不可過量使用。選擇紫色絨毛濃厚的紫草最佳。每次服用七分到一錢,除去泥土,用手掰成米粒大小,五天後不用。

  • 陳皮: 味苦辛,性溫,能升能降,屬陽性,能和中益脾、消痰泄氣。治療痘疹,專門用於痰涎壅盛、氣盛而長出水泡的情況,不可過量使用。選擇紅而薄的陳皮最佳。每次服用一錢到七分,浸泡洗淨白色部分,挫碎,烘乾後暫時使用。